5 大自然的语言 第二课时 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 大自然的语言 第二课时 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08 12:40: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5 大自然的语言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理清了本文的层次内容,这节课我们学习本课的重点——说明文的语言特色,揣摩本文的精彩句段。
1.摘出文段中表示时间推移的词语
立春过后
再过两个月
不久
夏季
秋天
寒冬
层次井然
合作探究
2.重点阅读6—10段,理解物候现象的各个因素,各组派一个代表来解说这些因素:
纬度的差异
经度的差异
高下的差异
古今的差异
三月的内蒙古草原
三月的海南
纬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四月的内蒙古草原
四月的大连
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天山山顶和山腰的差异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这四个因素按什么顺序排列?
按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列。
(由主到次)
标志主次顺序的词语是:
首先,第二,第三,此外。
层次井然
4.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
纬度的差异
经度的差异
高下的差异
古今的差异
主要
空间
时间
次要
问题探究
举例子。如说明物候对农业的重要性时,举出了1962年由于没有注意根据物候观测播种花生而受损害的实例。
作比较。如说到纬度的差异对物候现象来临的影响时指出:“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打比方。本文中往往把一些巧妙的比喻同拟人融为一体,使事物的特征更加突出。如“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赶快种谷子”这两个分句,就很富表现力。
1.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是举例子、作比较和打比方等。你能找出来并说说表达效果吗?
示例一:“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是拟人的手法,再用“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具体描述大地“苏醒”时的样子,一片春色扑面而来。
示例二:燕子是“翩然归来”,轻捷、洒脱、活泼伶俐的小燕子的形象一下子就浮现在眼前。用“不久”“于是”由春自然转入夏。而秋的标志是“果实成熟”,是“叶子渐渐变黄”。
2.分析课文内容,说说第一自然段的语言特点和它的表达效果。
示例三:作者在描写叶子变黄的状态时,用“簌簌”描写风吹落叶的声音,写出树叶纷纷飘落的动态,有声有色,使人感到秋天的肃杀。此外,“北雁南飞”“田间草际的昆虫”“销声匿迹”“衰草连天”等词语,写出冬天即将到来时的萧索、清冷。这一切都是为了“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又是拟人的手法。这里面的“载”,是充满的意思,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写出了风雪交加、旅途的艰难,可谓一词写尽整个冬景。
示例四:作者用“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八个字概括这一段的四季更替情况,点明四季变化循环往复的自然现象是带有规律性的,既以多姿多彩的画面激起阅读的兴趣,也以生花妙笔设置悬念,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做了有力的铺垫。
3.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加红色的词语好在哪里?注意标点符号。
运用拟人手法,好像这几种动植物都有人的思想感情,在为农民操心,惟恐他们误农事,因而大大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
描述物候现象
阐述研究意义
作出科学解释
追究因果关系
现象
本质
逻辑顺序
大自然的语言
结构归纳
写作特色
(1)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本文把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写作上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2)语言准确,生动严谨。本文语言准确、严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如“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一词用来指数量,不一概而论,措辞严谨。语言生动是本文语言的一大亮点,如写大地“苏醒”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回大地写得富有动感;再用“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两个结构相同的四字句配以一个七字句,具体描绘大地的“苏醒”,给人带来一片扑面而来的春色。文中这样的句子很多,大大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一、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能否删掉?为什么?
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3.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积累拓展
1.许多,说明农谚中包含物候知识的数量比较多,但并不是全部,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五六天,是约数而不是确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3.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情况,表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
参考答案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燕子翩然归来。” “翩然”一词,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地”人格化,显得亲切动人。
“翩然”指轻快地飞舞的样子,用来描绘燕子的飞行,十分恰当、形象。
二、体会句子中词语的表达效果
1.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3. 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三、判断下列语句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下定义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这首诗中的现象的理解。
由于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正说明这一点。
麻雀囤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燕子低飞要落雨。
古代谚语选粹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露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晴。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古代谚语选粹
你看那水中的蝌蚪,
不就像游动的逗点?
大自然在水面上写着:
春天已到人间。
你看那天空飞翔的大雁,
不就像省略号一串?
大自然在蓝天上写着:
秋天就在眼前。
你看那天上的云彩,
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白云飘得高高,
明儿准是晴天。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