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章水(1.1~1.2)
1、如图是对雨水的一种处理方式,通过房屋的落水管、沟渠等将雨水引入周边河流,减少下渗。该处理方式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能增加水循环的( )
A.降水 B.地表径流 C.地下径流 D.水汽输送
【答案】B
【解答】解:结合材料可知,雨水处理方式是将雨水通过房屋的落水管、沟渠等将雨水引入周边河流,减少下渗,因此,该处理方式能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B正确,C错误。
这种雨水处理方式对降水、水汽输送影响小,AD错误。
故选:B。【来源:21cnj*y.co*m】
2、如图所示,去年冬天,百山祖风景区出现美丽雾凇,把人们带进如诗如画的仙境。雾凇是水蒸气发生了( )【版权所有:21教育】
A.熔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
【答案】D
【解答】解: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为小冰晶。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3、某兴趣小组开展蔬菜染色再生纸的项目化学习,经历了以下三个环节的探索。
①制作红色紫甘蓝提取液:紫甘蓝粉碎,加入稀盐酸,充分搅拌后过滤取滤液备用。
②制作原色纸浆:废纸剪碎,热水浸泡成糊状后加入淀粉,搅拌得到原色纸浆。
③制作染色纸张:
某同学在制作染色纸张时,将湿纸张放在电风扇前风干。给湿纸张吹风能加快湿纸变干的主要原因是( )
A.升高湿纸的温度
B.增大湿纸的表面积
C.改变湿纸中的液体种类
D.加快湿纸表面的空气流动
【答案】D
【解答】解:给湿纸张吹风能加快湿纸表面的空气流动,加快水分的蒸发,加快湿纸变干。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4、图甲为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为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实验装置。已知标准大气压下,冰和碘的熔点分别是0℃和113.5℃。对比两实验有以下判断:(1)冰和碘都经历了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2)冰和碘在物态变化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这两个判断(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只有(1)正确 B.只有(2)正确
C.都正确 D.都错误
【答案】B
【解答】解:甲图中试管中的冰放在装水的烧杯中,冰会在试管内吸热熔化;图乙酒精灯给“碘锤”中固态碘加热,实验采用的是水浴加热的方法,碘的温度达不到其熔点,所以不存在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但加热过程中碘也在吸收热量。
所以,题干中(1)说法错误,(2)说法正确。
故选:B。
5、(2023 河南二模)关于大自然降雪(水蒸气遇超冷空气直接生成雪)和北京冬奥会场馆里的人工造雪(压缩空气喷在水雾上生成雪)的形成过程中涉及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21教育网
A.前者是凝华,后者是凝固
B.前者是升华,后者是液化
C.两者都是熔化
D.两者都是汽化
【答案】A
【解答】解:自然界的雪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造雪机喷射出水雾,微小的水滴遇“冷空气”凝固形成小冰晶,是凝固形成的。
故选:A。
6、(2022 西华县一模)2022年2月4日即将举行的北京冬奥会采用了最先进的二氧化碳制冷技术。如图,地下制冷管道内的液态二氧化碳汽化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地面温度降至零下十几摄氏度;接着往地面上浇水,水就会 成冰(填写物态变化名称)。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吸收;凝固。
【解答】解:汽化是吸热过程,所以制冷管道内的液态二氧化碳汽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使地面温度降至零下十几摄氏度;21cnjy.com
水变成冰是液态变成固态的凝固过程。
故答案为:吸收;凝固。
7、无论是盛夏还是寒冬,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玻璃窗上常常附有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夏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 (选填“内侧”、“外侧”);冬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 (选填“内侧”、“外侧”)。超市里正在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层碎冰块,这是因为冰熔化时要 ,但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液化;外侧;内测;吸热;不变。
【解答】解:小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车外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对其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寒冬,车内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对其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小水珠出现在车窗的内侧;www-2-1-cnjy-com
冰是晶体,在海鲜的周围铺一层碎冰块,这样冰块在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具有制冷作用,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
故答案为:液化;外侧;内测;吸热;不变。
8、(2022春 北仑区期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地球上有浩瀚的海洋、奔腾的江河、皑皑的冰峰、飘落的雨雪……水变幻着各种形态,存在于地球各处。地球上存在着不同形式的水体,如海洋水、冰川水、湖泊咸水等,其中占地球总量最多的是 水,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示意图,写出图中③所代表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水循环的角度, (填序号)环节可以否定这个观点。21·世纪*教育网
【答案】海洋;汽化;①。
【解答】解:地球上存在着不同形式的水体,如海洋水、冰川水、湖泊咸水等,其中占地球总量最多的是海洋水。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示意图,图中③所代表的物态变化的名称是汽化,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水循环的角度,①大气输送环节可以否定这个观点。
故答案为:海洋;汽化;①。
9、(2022秋 德清县期末)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最近冬天流行的55度杯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水温在55℃左右,它的内部结构如图所示。55度杯能让热水快速降温的秘密是杯子的降温层中装有一种物理控温相变材料(该相变材料常温下是一种固体,它的熔化和凝固过程与晶体相同)。当杯内注入开水后,相变材料开始 (填物态变化名称),水温较快降到55℃;当水变凉时,相变材料 热(选填“吸”或“放”),所以能较长时间保持在55℃左右。
【答案】熔化;放。
【解答】解:当杯内注入开水后,相变材料开始熔化,熔化过程吸热,水温较快降到55℃;当水变凉时,相变材料放热,所以能较长时间保持在55℃左右。故答案为:熔化;放。
10、(2022春 北仑区期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水资源不足,将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请结合下表回答问题。
水资源紧
缺程度 轻度缺水 中度缺水 重度缺水 极度缺水
人均水量
(米3/年) 1700~3000 1000~1700 500~1000 <500
(1)我国北方人均水量约为720米3/年,水资源紧缺程度为 。
(2)研究表明:1节含汞、镉、铅等金属的干电池所造成的污染,可使60吨水无法饮用。若成年人每人每天饮水约2千克,则60吨水可供1个人饮用约 年。
【答案】(1)重度缺水;(2)82。
【解答】解:(1)我国北方人均水量约为720米3/年,在500~1000区间内,水资源紧缺程度为重度缺水。
(2)若成年人每人每天饮水约2kg,则成年人每人每年的饮用量为2kg×365=730kg;则60吨(60000kg)水至少能供成年人同时饮用的人数为60000kg÷730kg/年≈82年。
故答案为:(1)重度缺水;(2)82。21·cn·jy·com
(2022秋 新昌县期末)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为了研究“水升高温度与空气流通程度,哪个蒸发效果更好”,科学小组进行如下实验:取三个相同的塑料盆,分别贴上标签A、B、C,并分别加入200克水。将三个盆置于下图中的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实验,5个小时后,测量三个盆中水的质量。
A盆:40℃,无风 B盆:20℃,微风 C盆:20℃,无风
实验时取A、B、C三个相同大小的塑料盆,是为了使在实验过程中,控
制 相同。
(2)若要研究空气流通程度对蒸发效果的影响情况,选择 进行对照实验(填字母)。
(3)若A盆内水减少了1.2g、B盆内水减少了1.1g,C盆内水减少了0.7g。
①对比A、C两盆,则可得到的结论是 。
②在该实验条件下, (选填“升高温度”或“加快空气流通”)能使水蒸发得更快。www.21-cn-jy.com
【答案】(1)水的表面积;(2)B、C;(3)①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相同时,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②升高温度。
【解答】(1)实验时取A、B、C三个相同大小的塑料盆,是为了使在实验过程中,控制水的表面积相同;
(2)若要研究空气流通程度对蒸发效果的影响情况,要控制水表面空气流通程度不同,其它因素相同,选择B、C进行对照实验;
(3)①A、C控制了水的温度不同,其它因素相同,A温度高,水蒸发减少了质量多,对比A、C两盆,则可得到的结论是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相同时,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②在该实验条件下,升高温度能使水蒸发得更快。
故答案为:(1)水的表面积;(2)B、C;(3)①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相同时,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②升高温度。
12、(2022秋 北仑区期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为了响应学校“节约用水,爱惜资源”的号召,小明和同学们作了一次调查,对学校部分发生滴漏的水笼头的漏水量进行测量。它们利用天平、秒表、烧杯等仪器做了如下实验:
①用天平称出烧杯的质量为100克
②将烧杯放到出口处,当第一滴水滴下时,开启秒表并计数1,第二滴水滴下时,计数2,……,一直数到500滴时按下秒表,记下时间为750秒。
③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125克
试问:(1)一滴水的质量为 克。
(2)每滴一滴水经历的时间为 秒。
(3)一小时漏水的总质量为 克。
(4)你觉得为了节约用水,可以做哪些?2-1-c-n-j-y
【答案】(1)0.05;(2)0.67;(3)268.7;
(4)杜绝“滴漏”现象、一水多用,利用家庭洗莱水、洗衣水等冲洗马桶。
【解答】解:(1)500滴液体质量就为m2-m1=125g-100g=25g,一滴液体质量就为m=25g/500=0.05g;
(2)每滴液体经历的时间是由第2步求出,从第一滴开始数1并计时,因为数1时才开始计时,所以数1时这第1滴经历的时间是没计算在总时间t内的,所以每滴液体经历的时间为500/(750-1)≈0.67s(此处的n-1类似于数公路旁的电线杆,然后计算电线杆的间隔);
(3)一小时漏水的总质量为3600s/0.67s×0.05g≈268.7g;
(4)为了节约用水可以杜绝“滴漏”现象、一水多用,利用家庭洗莱水、洗衣水等冲洗马桶。
故答案为:(1)0.05;(2)0.67;(3)268.7;
(4)杜绝“滴漏”现象、一水多用,利用家庭洗莱水、洗衣水等冲洗马桶。
13、七年级的科学老师在教学《物质的特性》时,为了其中一节课,准备了干冰来进行实物演示,谁知道从网上购买的干冰在冰柜里放了一天就消失了。试问:
(1)干冰(固体)消失,是因为它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
(2)干冰以前常被用来营造舞台上“烟雾”缭绕的仙境效果,近些年来越多的被用在了各个餐厅的菜品上(如图)。请你解释“烟雾”形成的原因 。
【答案】(1)升华;(2)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下降,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烟雾。
【解答】解:(1)干冰放在冰柜中消失了,是固态的干冰直接转变成气态的二氧化碳,这个过程称为升华。
(2)烟雾”形成的原因是: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下降,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烟雾。
故答案为:(1)升华;(2)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下降,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烟雾。21*cnjy*com
14、第十七届西博会“舞动的水滴展”在西湖水面上举行。展览主角五个“大水滴”代表浙江五水共治,呼吁珍惜水资源,仁爱自然。大水滴漂浮在水面上时,它受到的浮力 (选填“大于”“等于”“小于”)它的重力。五水共治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保供水”,虽然杭州是江南水乡代表城市之一,但是杭州也缺水。你觉得杭州缺水的原因可能是: (请写出一点)。“治污水”是五水共治的另一项重要工作。为了防止水体污染,你认为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
A.不任意排放生活污水
B.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C.及时拧紧水龙头
D.牲畜粪便适当处理后再施用
水的循环利用是“抓节水”的一个重要举措。下列几个步骤可将河水转化为饮用水:
①化学沉降(用明矾)
②消毒杀菌(用漂白粉)
③自然沉降
④加热煮沸。
以上处理过程最合理的顺序是 。
【答案】(1)等于(2)水被污染 水浪费严重(3)AD(4)③①②④
【解答】(1)大水滴漂浮在水面上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
(2)造成缺水的原因可能是水被污染,水浪费严重等;
(3)A.生活污水不能任意排放,需要经过净化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故A正确;
B.植物生长过程中会需要肥料,可能遇到病虫害,应该适量使用农药和化肥,而不能禁止,故B错误;
C.及时拧紧水龙头可以节约用水,不能防止水体污染,故C错误;
D.牲畜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菌、虫卵和其它有害物质,如果处理不当,会对人和禽畜的健康带来危害,会造成环境污染,应当处理后再施用,故D正确;
(4)净化水的顺序一般是由低到高排列,净化水时,先通过明矾溶于水形成胶状物,其可以吸附一些杂志并沉降下来,然后通过过滤把沉淀除去;再用漂白粉对水进行消毒,最后通过加热煮沸再次进行消毒,并把钙离子、镁离子等除去;故正确的顺序为:③自然沉降→①化学沉降(用明矾)→②消毒杀菌(用漂白粉)→④加热煮沸。
故答案为:(1)等于2)水被污染或水浪费严重(3)AD(4)③①②④
15、(2022 义乌市模拟)某同学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表格中记录的数据反映了水温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出处:21教育名师】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
温度/℃ 91 93 95 97 99 99 99 99 99 ……
(1)这位同学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乙所示,则图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从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
(2)小新和小明也在实验室里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选用的实验装置与该同学相同,他们依据各自的实验数据绘制了水沸腾的图像如图丙所示,造成图丙中c、d图像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2·1·c·n·j·y
【答案】(1)a;99;(2)水的质量不同。
【解答】解:(1)根据乙图可知,a图中的气泡在上升时体积逐渐变大,因此为水的沸腾过程。根据表格可知,对水加热时,水温保持99℃不变,则水的沸点为99℃。
(2)根据丙图可知,两杯水升高的温度相同,比热容相同,d加热时间长,吸收的热量多少,根据公式Q=cmΔt可知,d比c的质量大,即两个图像存在差异的原因是:水的质量不同。21*cnjy*com
故答案为:(1)a;99;(2)水的质量不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章水(1.1~1.2)
1、如图是对雨水的一种处理方式,通过房屋的落水管、沟渠等将雨水引入周边河流,减少下渗。该处理方式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能增加水循环的( )
A.降水 B.地表径流 C.地下径流 D.水汽输送
【来源:21cnj*y.co*m】
2、如图所示,去年冬天,百山祖风景区出现美丽雾凇,把人们带进如诗如画的仙境。雾凇是水蒸气发生了( )【版权所有:21教育】
A.熔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
3、某兴趣小组开展蔬菜染色再生纸的项目化学习,经历了以下三个环节的探索。
①制作红色紫甘蓝提取液:紫甘蓝粉碎,加入稀盐酸,充分搅拌后过滤取滤液备用。
②制作原色纸浆:废纸剪碎,热水浸泡成糊状后加入淀粉,搅拌得到原色纸浆。
③制作染色纸张:
某同学在制作染色纸张时,将湿纸张放在电风扇前风干。给湿纸张吹风能加快湿纸变干的主要原因是( )
A.升高湿纸的温度
B.增大湿纸的表面积
C.改变湿纸中的液体种类
D.加快湿纸表面的空气流动
4、图甲为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为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实验装置。已知标准大气压下,冰和碘的熔点分别是0℃和113.5℃。对比两实验有以下判断:(1)冰和碘都经历了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2)冰和碘在物态变化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这两个判断(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只有(1)正确 B.只有(2)正确
C.都正确 D.都错误
5、(2023 河南二模)关于大自然降雪(水蒸气遇超冷空气直接生成雪)和北京冬奥会场馆里的人工造雪(压缩空气喷在水雾上生成雪)的形成过程中涉及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21教育网
A.前者是凝华,后者是凝固
B.前者是升华,后者是液化
C.两者都是熔化
D.两者都是汽化
6、(2022 西华县一模)2022年2月4日即将举行的北京冬奥会采用了最先进的二氧化碳制冷技术。如图,地下制冷管道内的液态二氧化碳汽化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地面温度降至零下十几摄氏度;接着往地面上浇水,水就会 成冰(填写物态变化名称)。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7、无论是盛夏还是寒冬,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玻璃窗上常常附有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夏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 (选填“内侧”、“外侧”);冬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 (选填“内侧”、“外侧”)。超市里正在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层碎冰块,这是因为冰熔化时要 ,但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来源:21·世纪·教育·网】
8、(2022春 北仑区期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地球上有浩瀚的海洋、奔腾的江河、皑皑的冰峰、飘落的雨雪……水变幻着各种形态,存在于地球各处。地球上存在着不同形式的水体,如海洋水、冰川水、湖泊咸水等,其中占地球总量最多的是 水,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示意图,写出图中③所代表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水循环的角度, (填序号)环节可以否定这个观点。21·世纪*教育网
9、(2022秋 德清县期末)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最近冬天流行的55度杯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水温在55℃左右,它的内部结构如图所示。55度杯能让热水快速降温的秘密是杯子的降温层中装有一种物理控温相变材料(该相变材料常温下是一种固体,它的熔化和凝固过程与晶体相同)。当杯内注入开水后,相变材料开始 (填物态变化名称),水温较快降到55℃;当水变凉时,相变材料 热(选填“吸”或“放”),所以能较长时间保持在55℃左右。
10、(2022春 北仑区期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水资源不足,将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请结合下表回答问题。
水资源紧
缺程度 轻度缺水 中度缺水 重度缺水 极度缺水
人均水量
(米3/年) 1700~3000 1000~1700 500~1000 <500
(1)我国北方人均水量约为720米3/年,水资源紧缺程度为 。
(2)研究表明:1节含汞、镉、铅等金属的干电池所造成的污染,可使60吨水无法饮用。若成年人每人每天饮水约2千克,则60吨水可供1个人饮用约 年。
(2022秋 新昌县期末)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为了研究“水升高温度与空气流通程度,哪个蒸发效果更好”,科学小组进行如下实验:取三个相同的塑料盆,分别贴上标签A、B、C,并分别加入200克水。将三个盆置于下图中的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实验,5个小时后,测量三个盆中水的质量。
A盆:40℃,无风 B盆:20℃,微风 C盆:20℃,无风
实验时取A、B、C三个相同大小的塑料盆,是为了使在实验过程中,控
制 相同。
(2)若要研究空气流通程度对蒸发效果的影响情况,选择 进行对照实验(填字母)。
(3)若A盆内水减少了1.2g、B盆内水减少了1.1g,C盆内水减少了0.7g。
①对比A、C两盆,则可得到的结论是 。
②在该实验条件下, (选填“升高温度”或“加快空气流通”)能使水蒸发得更快。www.21-cn-jy.com
12、(2022秋 北仑区期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为了响应学校“节约用水,爱惜资源”的号召,小明和同学们作了一次调查,对学校部分发生滴漏的水笼头的漏水量进行测量。它们利用天平、秒表、烧杯等仪器做了如下实验:
①用天平称出烧杯的质量为100克
②将烧杯放到出口处,当第一滴水滴下时,开启秒表并计数1,第二滴水滴下时,计数2,……,一直数到500滴时按下秒表,记下时间为750秒。
③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125克
试问:(1)一滴水的质量为 克。
(2)每滴一滴水经历的时间为 秒。
(3)一小时漏水的总质量为 克。
(4)你觉得为了节约用水,可以做哪些?2-1-c-n-j-y
13、七年级的科学老师在教学《物质的特性》时,为了其中一节课,准备了干冰来进行实物演示,谁知道从网上购买的干冰在冰柜里放了一天就消失了。试问:
(1)干冰(固体)消失,是因为它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
(2)干冰以前常被用来营造舞台上“烟雾”缭绕的仙境效果,近些年来越多的被用在了各个餐厅的菜品上(如图)。请你解释“烟雾”形成的原因 。
14、第十七届西博会“舞动的水滴展”在西湖水面上举行。展览主角五个“大水滴”代表浙江五水共治,呼吁珍惜水资源,仁爱自然。大水滴漂浮在水面上时,它受到的浮力 (选填“大于”“等于”“小于”)它的重力。五水共治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保供水”,虽然杭州是江南水乡代表城市之一,但是杭州也缺水。你觉得杭州缺水的原因可能是: (请写出一点)。“治污水”是五水共治的另一项重要工作。为了防止水体污染,你认为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
A.不任意排放生活污水
B.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C.及时拧紧水龙头
D.牲畜粪便适当处理后再施用
水的循环利用是“抓节水”的一个重要举措。下列几个步骤可将河水转化为饮用水:
①化学沉降(用明矾)
②消毒杀菌(用漂白粉)
③自然沉降
④加热煮沸。
以上处理过程最合理的顺序是 。
15、(2022 义乌市模拟)某同学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表格中记录的数据反映了水温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出处:21教育名师】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
温度/℃ 91 93 95 97 99 99 99 99 99 ……
(1)这位同学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乙所示,则图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从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
(2)小新和小明也在实验室里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选用的实验装置与该同学相同,他们依据各自的实验数据绘制了水沸腾的图像如图丙所示,造成图丙中c、d图像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2·1·c·n·j·y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