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再别康桥》学练稿 人教新课标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再别康桥》学练稿 人教新课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9-12 21:24: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 再别康桥
教学目标:
1.知识:了解作者,把握作者蕴含在诗歌中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学生诵读感受诗歌三美。
3.能力培养:新诗的欣赏方法。

课堂教学设计:
一、导入:下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关于离别的诗句有哪些。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
【出处:21教育名师】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20年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剑桥就是诗歌中的康桥。1922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新月诗派的主要人物。1928年诗人重游英国,在乘船归国途中,诗人挥笔写下了这首诗歌。1931年11月19日,诗人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 脚下,时年35岁。 【版权所有:21教育】
胡适说,徐志摩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的作品就是这种精神的融合与体现。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徐志摩的内心世界。 21*cnjy*com
三、1、教师范读——学生自读——学生齐读。
2、辨析字音、字形
音:
青荇( ) 揉( )碎 荡( )漾( )
浮藻( ) 笙( )箫 长篙( )
载 记载( ) 刊载( ) 三年五载( ) 载( )入史册

下载( ) 载( )体 载( )歌载舞 怨声载( )道
形:榆 yīn ( ) tán( )水 漫sù( ) 斑lán( )21教育网
四、整体构思与思路
1、提问: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
回答: 21·cn·jy·com
2、设疑:那么此诗读起来语气应是什么样的?

回答: 2·1·c·n·j·y
3、提问:刚才我们提到了很多关于别离的诗歌,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比较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来源:21cnj*y.co*m】
明确: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五、赏析诗歌的三美
(一) 美。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诗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看看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这两节有什么特点?
www-2-1-cnjy-com

(二) 美。
1、 同学们看这首诗一共有几节?
21cnjy.com
2、每一节有几行?

(三) 美
六、赏析:
1、重回康桥,哪些美景深深吸引了徐志摩?
2-1-c-n-j-y
2、这些美景都集中在第2、3、4节,我们先来看第2节。请一位同学朗读。
3、我们接着来看第四节,请同学齐读第四节。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七、品味五、六节。
1、请大家看到第五节和第六节。齐读。这两节的感情相同吗?

2、大家再看到“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一句,究竟是谁在沉默?这是什么表现手法?



八、课堂练习:康桥是徐志摩灵魂的故乡,我们通过这首诗能感觉到诗人对康桥依依不舍,希望与康桥永不分离的感情。下面我们来欣赏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场娜拉! (这是诗人随泰戈尔访日后的感怀之作。 )
1、诗一开始,就以一个构思精巧的修辞手法 ,描摹了少女的娇羞之态。
2、大家看看这一句:“甜蜜的忧愁”,忧愁怎么会是甜蜜的呢?
www.21-cn-jy.com
3、这首诗是谁别谁?
4、 日本女郎的名字是什么? 她的名字还有其他的意思吗?

九、作业: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