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统一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统一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07 14:05:42

文档简介

广东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统一调研测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 I (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今天,国人往往认为儒家教育教学主要遵循单向度的强制灌输模式。我们如果仔细研读一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记载,则有可能会稍稍改变我们对儒家美育教学实践的固有看法。
这则案例是《论语》所载孔子教育实践的常态,孔子并没有要求学生以他的理想为人生理想,而是让学 生畅谈各自的志向。但孔子对各位学生的志趣仍是有他自己的评判的,对于子路、再有、公西华或为政或司 礼的社会理想,孔子既不加赞许,也不予否定。很显然,这样的社会理想虽符合孔子对弟子们往日的教导, 但并不是孔子心目中人生的终极状态。只有在曾皙描述完他颇具人生审美化效果的志趣后,孔子才“喟然 叹曰:‘吾与点也!'"在徐复观看来,曾皙和孔子之“言志",都达到了仁的道德精神与乐的审美精神相融合的 至高人生境界。根据徐复观的理解,孔子的这次教育事件是一个典型的审美教育案例,通过曾皙的言行和 对此的肯定来向其学生施以审美人格的濡染与熏陶。在此孔子并没有向任何一个学生灌输什么理念,整体 的教学氛围也极为平等融洽。尤可注意的是曾皙对孔子的回应,没有立即以语言作答,而是“鼓瑟希,铿尔, 舍瑟而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曾皙在老师面前并不唯唯诺诺,而是敢于表现自己的个性;同时我们发现曾 暂是以感性的音乐作导引,然后才开始用语言来描绘他心目中至乐的人生审美境界,并且这种描绘亦非抽 象语言的概括,而是形象化的对艺术人生的审美描摹。朱熹曾高度评价曾皙的这一理想境界,谓其“天理流 行,随处充满,无少欠缺。 ……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隐然自见于言外"。朱 说不仅点出了曾皙之志意在言外的艺术旨趣,还把这一境界与孟子“上下与天地同流”的人生理想联系起 来。这就提醒我们,曾皙和孔子所畅想的人生境界其实和孟子的“上下与天地同流"之境一样,乃是将“心源”“扩而充之"的结果;此外,作为学生的曾皙能达到与孔子相似的精神境界,亦为孟子“人皆可以为尧舜” 之说作了注脚——可见孟子的心性论美育思想与孔子的美育实践确是一脉相承的。
(摘编自徐承《中国美育传统中的准“民主”经验》)
材料二:《论语》中所叙述的师生对话,从形式上来看是以孔子的话语为核心,但是孔子并不希望学生因 自己年长、学识更渊博等而不敢言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 日长乎尔,毋吾以 也。'"(《论语 ·先进》)孔子鼓励每个学生都能畅所欲言,即便弟子的发言和他的想法相差甚远,孔子也只 是坦然“哂之(微笑)”,并不急于反对和纠正。对于那些不敢或不愿发言的学生,孔子也积极鼓励之。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我和他们三人的志向不同)。'子曰:‘何 伤乎 亦各言其志也。’”(《论语 ·先进》)同时,师生之间的对话也往往是由学生的主动提问而启动的,如 《论语》中所记载的学生提问有100多次,有“季康子问政”"子贡问友"“叶公问政”"宪问耻”“樊迟问仁" “子路问成人"“子路问君子”等等,且孔子对学生的提问常有表扬与鼓励,如“大哉问”(《论语 ·八价》)、“善哉问”(《论语 · 颜渊》)等等。孔子对学生的提问也未必会直接作答,而是从学生的问题中牵引出更多 的问题,请学生自己思考后作答,随后再进行回应。如子张曾问孔子:“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 ”孔子反问: “何哉,尔所谓达者 ”子张回答道:“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孔子则指出:“是闻也,非达也。”而后对“达”和“闻”的内涵及其区别进行了点拨(《论语 ·颜渊》)。
在孔子与学生的对话中,学生质疑孔子观点、与孔子争论的情形时有存在。子路是提出疑问最多的学 生,如《论语 ·子路》中就曾提到,子路问:“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孔子的回答是:“必也正名乎!”子 路随后提出疑问:“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尽管子路经常挑战孔子权威,但孔子并未因此厌弃子路,反 而多有肯定与赞许之时,甚至将他置于与颜回同样的地位。如《公羊传 ·哀公十四年》记载,“颜渊死,子曰: ‘噫!天丧予。'子路死,子曰:‘噫!天祝(断也)予。'"可见孔子对子路之珍爱。在所有弟子中,孔子最喜欢 颜回,但孔子对颜回凡事都以他的话马首是瞻、从不当面提出不同意见的做法也是不满的,“吾与回言终日, 不违,如愚”(《论语 · 为政》);只有在得知颜回私下里会进行反思、表达个人意见时,孔子才表达出肯定之 意,“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 · 为政》)。
(摘编自高振宇《儿童哲学探究团体的重构与创新》)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国人往往认为儒家教育教学生硬死板,而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为代表的孔子教育实践的常态,可能会稍稍改变人们的成见。
B.孔子对于子路、冉有、公西华的社会理想不置可否,说明这些社会理想没有触动孔子的内心,不符合其 心目中人生的终极状态。
C. 孔子积极鼓励曾皙回答问题,而曾皙的回应有两大特点: 一是不卑不亢、彰显个性;二是用形象的语言 对艺术人生进行审美描摹。
D.孔子师生间的对话常由学生先主动提问,孔子对此加以赞赏,并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提出更 多的问题,最后全部回应。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孔子对学生的鼓励引导,都旨在表明孔子平等的教育观念。
B. 曾皙以音乐作导引,用语言形象地描绘心中至乐的人生审美境界,得到朱熹的高度评价。
C. 因为子路经常挑战孔子权威,所以孔子对其多有肯定赞许,甚至将他与颜回同等看待。
D.孔子不满学生对他从不质疑,可见孔子在意的不是自己的权威,而是学生的思考与收获。
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 当仁不让于师。 B.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D.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4.作者为什么认为“孟子的心性论美育思想与孔子的美育实践确是一脉相承的” 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 ( 4 分 )
答:
5.下面是一节语文课中出现的小插曲,请结合材料一、二,对老师的教育特点加以分析。(4分)
同学王云读课文时错把“还有后来人"读成了“还有后人来",大家哄笑不止。老师从容不迫地问:“同 学们,你们笑什么 王云的意思没有表达错啊。"有的同学说:“是啊, 一个是说还有人来接班, 一个是说还有接班人。”老师说:“说得很好啊。如果王云愿意再朗读一遍,读出来的效果肯定会更好。”同学们情不自 禁地鼓起掌来,王云也情绪激昂地朗读起来。
答 :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求婚(节选)
[俄]契诃夫
【前情介绍:《求婚》前半部分描写的是地主洛莫夫前来求婚,还没亲口向娜塔丽亚(地主丘布坷夫的女 儿)说清楚来意,两人就为一小块草地的归属问题争吵不休,洛莫夫愤怒离去,娜塔丽亚知道对方的来意后, 让父亲把对方叫回来。】
洛 莫 夫 (精疲力尽地进来)心跳得真要命 …… 脚也麻木了 …… 肋骨又抽起筋来了 ……
娜塔丽亚洛莫夫,对不起,我们刚才脾气太大了 …… 我现在想起来了,沃乐微草地实在是你的。 洛 莫 夫 心,跳得真厉害 …… 我的草地 …… 我眼皮都乱跳 ……
娜塔丽亚 你的,是你的草地 ……请坐吧 …… (都坐下)刚才我们错了 ……
洛莫夫 我是照理来的 …… 我并不是爱那块地,我是爱公理 ……
娜塔丽亚 够了,别提这个了吧 …… (向旁)不知道从哪说起 …… (向他)你打算去打猎吗
洛 莫 夫 打松鸡么,敬爱的娜塔丽亚,我想收完庄稼就去打。呵哈,你听说了没有 真倒霉,你知道 我的乌加达狗腿跛了。
娜塔丽亚 真可惜。因为什么跛了
洛莫夫 不知道 …… 大概是脱骨了,或者叫别的狗咬伤了 …… (叹息)最好的一条狗,更不说那价钱 了,要知道,我给美罗诺夫出了一百二十五个卢布买的呢。
娜塔丽亚 我爸爸的沃特加达狗才出了八十五个卢布,要知道沃特加达比你的乌加达强多了。
洛莫夫 沃特加达比乌加达强 这哪里话 (笑)沃特加达比乌加达强
娜塔丽亚 当然强,沃特加达诚然年岁小,还没长成,可是照它的身段、敏捷来说,甚至在沃卡尼茨基也 没有再比它好的了!
洛莫夫 我请问你,娜塔丽亚,可是你忘记了它的下颚短呢,下颚短的狗从来是捕不住东西的。 娜塔丽亚 你量过吗
洛 莫 夫 量过。它在追逐上能行,当然,如果在捕捉的时候就不一定能成……
娜塔丽亚 我们的沃特加达是良种的,可是你的是深杂色的,又老又丑,好像劣马一样……
洛 莫 夫 老吗 可是你给我五条像你的那样的狗,我也不同你换呢 ……你的沃特加达到处都可以找 到,二十五个卢布也就是最高的价钱了。
娜塔丽亚 洛莫夫,今天什么魔鬼钻到你心里作怪呢 不是想出草地是你的,就是说乌加达比沃特加 达强,你为什么和人家作对呢
路 莫 夫 娜塔丽亚,我看你是把我当瞎子、傻瓜看待呢。你要明白你的沃特加达下颚短呢。
娜塔丽亚 岂有此理。
洛 莫 夫 下颚短!
娜塔丽亚 不对!
路莫夫 请你别作声吧 … … 我的心要炸了。(叫着)别作声!
娜塔丽亚 我要作声,你不承认我的狗比你的狗强一百倍,我不甘休。
路 莫 夫 坏一百倍!你的狗早该死了,我的眼睛都跳起来了 ……肩膀也痛起来了!
娜塔丽亚 可是你的坏狗用不着死,因为它已经是死的了!
洛 莫 夫 (哭)别作声,我的心要炸了!
匠布坷夫 (入)又是怎么一 回事
娜塔丽亚 爸爸,你说句真正的良心话吧。哪一条狗好 是咱们的沃特加达好,还是他的乌加达好
丘布坷夫 沃特加达好,全县比它好的狗再没有了!
路 莫夫 你说良心话吧!
丘布坷夫 宝贝,你的乌加达自有它的好处……很健壮,臀部有力。可是这条狗实在也有两个短处,就 是老和鼻脸短。
洛莫夫对不起,我的心跳起来了 ……请你想一想,有一次在马绿丝金丛林里,我的狗同伯爵的狗并 排比赛着跑,可是你的却足足落后了一里地……
丘布坷夫 那是因为伯爵的管猎狗的用鞭子抽它了。
洛 莫 夫 那是该抽。 一切狗都会去追狐狸,可是你的狗光会欺负小羊。
丘布坷夫 没有的事!打它是因为大家都嫉妒 ……
洛莫夫 哦,我的心跳起来了 ……
娜塔丽亚 (嘲弄)心跳起来了 ……你算什么猎人
丘布坷夫 对呀,你算什么猎人 你既然心跳,就坐在家里好了。
洛莫夫 难道你是猎人吗 你只会拍伯爵的马屁,玩诡计 …… 我的心呀 ……
丘布坷夫 你这狗崽子!
洛 莫 夫 你这老耗子!
丘布坷夫 别作声,不然,我一枪打死你!
洛 莫 夫 唉呀!心跳死了。你挨过你从前的老婆的打 …… 我要倒下去了!要死了!
丘布坷夫 可是你怕你的女管家!
洛 莫 夫 唉呀,唉呀 …… 心要炸了!(倒在安乐椅上)叫医生来!(昏过去)
丘布坷夫 你这小子!吃奶孩子!爱吵闹的东西!
娜塔丽亚 你算什么猎人 你连马都不会骑!(向父亲)爸爸!他怎么了 (尖声叫着)洛莫夫!
洛莫夫 我直冒火星 …… 我昏昏沉沉的 …… 我在哪儿呢
丘布坷夫 你赶快结婚吧。她答应了!(把洛莫夫和他女儿的手拉在一起)她答应了!我祝福你们。 只要你别扰乱我吧!
洛 莫 夫 唔 什么 (起来)你祝福谁
丘布坷夫 她答应了!唔 接吻吧 …… 你 …… 你这鬼东西 ……
娜塔丽亚(呻吟)他活了。是的,我答应了 ……
丘布坷夫 接吻吧!真好像一座山从肩上落下去了 …… 唉!
娜塔丽亚 就是在现在你还是应该承认:你的狗比我的狗坏。
洛 莫夫 比你的好!
丘布坷夫 啊,家庭的幸福开场了!来香槟酒哟。
娜塔丽亚 比我的坏!坏!坏!
丘布坷夫 (尽力喊得高些)来香槟酒哟!来香槟酒哟!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娜塔丽亚在知道洛莫夫原是来求婚的之后,仍然同对方争论猎狗的优劣,且寸步不让,这种本末倒置的 处事态度,使故事显得荒谬可笑。
B. 洛莫夫反复地说自己的心跳得厉害,到后来昏过去, 一方面可以看出他身体欠佳,另一方面也衬托出娜 塔丽亚父女的自私与冷酷。
C. 戏剧中主人公形象反差强烈,男主人公洛莫夫心思细腻,而女主人公娜塔丽亚却咄咄逼人,为戏剧增添 了喜剧色彩。
D.争吵是戏剧的焦点:两个家庭为草地而争吵,表现了地主的贪婪;为狗而争论,反映出他们生活空虚;反 复争吵,说明双方缺乏婚姻感情基础。
7. 关于结尾丘布坷夫催促二人结婚、开香槟庆祝的情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丘布坷夫在洛莫夫不清醒和没征得女儿同意的情况下就把二人的手拉在一起,表现了他的热心。 B. “真好像一座山从肩上落下去了”,这里丘布坷夫用比喻表达了终于能把女儿嫁出去的如释重负。 C.娜塔丽亚和洛莫夫新一轮的争论又要开始时,丘布坷夫却说“家庭的幸福开场了”,这是自欺欺人。 D. 台词“比我的坏!坏!坏”和舞台说明“尽力喊得高些”都表现出娜塔丽亚的计较程度越来越高。
8. 《求婚》的情节具有怎样的特点 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分析。(6分)

9.本文是如何运用语言描写来突出人物个性的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 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项 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 "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 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之心矣。是日微樊哙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节选自《史记 · 樊郦滕灌列传》)
材料二:项羽死,汉王即位,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邑八百户。又以将军从高祖平燕王臧茶、楚王韩信。
更赐爵列侯,与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迁左丞相。哙以吕后女弟吕婆为妇,故其比诸将最亲。先黥布反 时,高帝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内群臣。绛侯、灌婴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 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 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 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高帝笑而起。其后卢绾 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 日宫车晏驾,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 王如意之属。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帝已崩,吕后释哙,得复爵邑。孝惠六年,哙薨,谥曰武侯。
(节选自《汉书 ·樊郦滕灌傅靳周传》)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标示出来。(3分)
士 余 日 哙 乃 排 闼 直 入 大 臣 随 之 上 独 枕 一 宦 者 卧 。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与"则无恒产,因无恒心"(《齐桓晋文之事》)中的“因"字含义不同。
B.“是日微樊哙入营谯让项羽"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微”字含义不同。
C. “故其比诸将最亲”与“比及三年,可使有勇”(《论语 ·侍坐》)两句中的“比”字含义不同。
D." 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如意之属"与"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中的“属"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樊哙出身低微,很早就追随沛公;他随同沛公面见项羽,怒斥项羽并打消其诛杀沛公的想法,帮助沛公成功脱险。
B.樊哙因立战功被加封食邑、赐侯封爵、剖符定封、升迁为左丞相;又因妻子是吕后之妹,所以他与高祖的关系非常亲密。
C. 高祖曾经病重,不愿见人,大臣们都不敢进宫,只有樊哙领头径直闯进去,对高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高祖改变态度。
D.樊哙奉命攻打叛军时,病情危重的高祖听信别人的挑拨,对樊哙起了杀心;后樊哙得到陈平好心相救,被吕后释放,得以善终。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4分)
译文:
(2)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4分)
译文:
14. 材料一中“樊哙闯帐”与材料二中“樊哙闯宫”两件事,都表现了樊哙怎样的形象特点 请简要概括。
( 3 分 )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
李白
青莲居士谪仙人①,酒肆藏名三十春。
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②。
饮中八仙歌(节选)
杜甫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注】①青莲居士:李白自号。谪仙人:李白初到长安,遇贺知章,贺知章惊叹李白为“谪仙人”。②金粟 如来是后身:“是金粟如来后身”的倒装,意即“我是金粟如来转世”。金粟如来:善于应机引导,是佛典中现
身说法、辩才无碍的代表人物。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湖州司马问李白是一个怎样的人,李白于是写了第一首诗来应答。
B.从“青莲居士”到“谪仙人”再到“酒肆藏名”,李白自叙身世, 一一道来。
C.第二首诗是杜甫对李白的评价,称其为“饮中八仙”之一,含赞美之情。
D. 两首诗的语言风格不同:第一首诗含蓄委婉,第二首诗则质朴易懂。
16. 请根据两首诗的内容,分析李白的形象特点。(6分)
答:
语文 第6页(共8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归园田居(其一)》中,陶渊明以" ”两句 作结,流露出他挣脱官场羁绊、归隐田园的喜悦心情。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老师的询问,赤谦逊地说愿意多多学习的句子是“
(3)在《六国论》中,苏洵用" ”两句来说明燕国灭亡的原因。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 (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临来瑞典前,我曾经有一个想法,想带85株青蒿来卡罗林斯卡学院,让它们和我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但我怕在机场、海关遇上安检、植检的麻烦,便打消了这个念头;我还想邀请85名参与过“523”项目的科学 家来到瑞典,共同发布青蒿素的科研报告,但我怕诺贝尔奖基金会无法承担这笔庞大的开支。最终,我决定
还是一个人来,代表中国,代表中国中医和中国科学家,领取诺贝尔奖。
尊敬的主席先生,再过几天,我就要返回中国,临走前,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希望您能告诉世界: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理由。
作为一名中医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青蒿素的研发工作,但我不是以获得诺贝尔奖为终极目的。
我唯一的追求是:抗疟、治病。
因此,我不想对于自己已经没有多大价值的诺贝尔奖,给我的晚年生活带来巨大的困扰和质疑。
我喜欢宁静。蒿叶一样的宁静。
我追求淡泊。蒿花一样的淡泊。
我向往正直。蒿茎一样的正直。
所以,我请求您能满足一个医者小小的心愿。
终有一天,我将告别青蒿,告别亲人,如果那一天真的来到,我希望后人把自己的骨灰撒在一片青蒿之间,让我以另外一种方式,守望终生热爱的土地,守望青蒿的浓绿,守望蓬勃发展的中国中医事业。
18.下面是对屠呦呦诺贝尔奖获奖感言的分析,请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屠呦呦认为自己是代表"中国中医和中国科学家"领奖,说明她不是一个、① 的人。她不以 "获得诺贝尔奖为终极目的",反映了她 ② 的人格特质。屠呦呦希望后人把自己的骨灰撒在一
片青蒿之间,以另一种方式守望中国中医事业,表现出她对事业的 ③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三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答 :
2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所使用的比喻很新颖,请分析这个比喻的新颖之处。(4分)
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形式,辽代时已初成规模,经金、元,至明、清, ① ,最终成为
北京最有特色的寓居形式。
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 ② ,构成一个"口"字形。经过数
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饰,都构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个性。
北京规范的四合院通常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大门辟于院子东南角“巽”位。四合院中心是院 子,院子宽敞,院子中栽树栽花,备缸养殖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大家穿行、采光、通风、纳凉、歇息、家务劳动的场所。
小四合院通常是北房三间, 一明两暗或两明一暗,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三间。卧砖到顶,起脊瓦房。 可居一家三辈,后辈居厢房, ③ ,南房用作书房或客厅。院内铺砖墁甬道,衔接各处房门,各屋前均有台阶。大门两扇,黑漆油饰,门上有黄铜门钹一对,两侧贴有对联。
四合院的雕饰图画以各种吉利图画为主,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福寿双全”,以插月季的花瓶寓意“四 季平安",还有“子孙万代""岁寒三友"“玉堂富贵""福禄寿喜”等等,展现了老北京人对美好日子的向往。
21. 下列对这段说明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这段说明文字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的方法。
B.画波浪线的句子在结构上起到了总领下文的作用。
C.这段说明文介绍了四合院的建筑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D." 通常"“均""为主”等词语体现了用语的平实严谨。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 6 分 )
答 :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
一李大钊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 — 鲁迅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 习近平 班级召开“青年勇担当,拼搏向未来”的主题班会,请结合材料写一篇发言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广东省2022一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统一调研测试
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启发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最后全部回应”曲解文意,根据材料二首段,“而是从学生的问题中牵引出更
多的问题”是孔子的行为,后面所举的例子“孔子反问:‘何哉,尔所谓达者?’”也是孔子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进
行追问,所以“启发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说法有误;另外,对于学生的问题,孔子是否“最后全部回应”,从原文
无法得出结论。
2.【答案】C
【解析】“因为…所以…”强加因果,材料二第二段只说“尽管子路经常挑战孔子权威,但孔子并未因此厌弃
子路,反而多有肯定与赞许之时,甚至将他置于与颜回同样的地位”。
3.【答案】B
【解析】A项的意思是“面对合乎道义的事,要抢着去做,即使老师在一边也不必谦让”,这与材料二第一段“孔子
并不希望学生因自己年长、学识更渊博等而不敢言语”内涵一致。B项的意思是“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
我学习的地方”。材料二未提及此观点。C项的意思是“孔子善于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这与材料二第一段中
孔子不断鼓励曾皙回答、“从学生的问题中牵引出更多的问题”内涵一致。D项的意思是“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
白而仍然想不透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材料二
第一段中孔子对学生的提问会“从学生的问题中牵引出更多的问题,请学生自己思考后作答,随后再进行回应”
便是孔子“启发”学生的过程,而不是直接灌输答案。
4.【答案】①赠皙、孔子所畅想的人生境界与孟子所追求的“上下与天地同流”的人生境界是相似的。②曾皙能达
到与孔子相似的精神境界这一事例(实践),是对孟子“人皆可以为尧舜”的观点的证明。(每点2分,意思对即
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5.【答案】①老师创设了一种平等融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内心消除了负担。②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不是刻板说教、
强制灌输,而是相机引导、适时点拨。③老师对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④老师能
够很好地结合学生的表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
给分)
6.【答案】C
【解析】“男主人公洛莫夫心思细腻”分析错误,“心思细腻”在文中没有体现。
7.【答案】A
【解析】“表现了他的热心”理解错误,这表现了他的粗暴、自私,由原文“我祝福你们。只要你别扰乱我吧”可知,
他这么做的主要目的是结束争吵,还自己清净。
8.【答案】①情节简单、集中。《求婚》围绕娜塔丽亚与洛莫夫在求婚过程中的两次争吵展开情节,人物少、矛盾集
中、情节简单而集中。②情节转换突然。娜塔丽亚刚向洛莫夫道歉,就毫无预兆地又因为狗争吵起来:二人正吵
到最激烈的时候,又莫名其妙地答应结婚,都给人以出乎意料之感。(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源于文本且合理
的其他答案也可给分)
语文第1页(共4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