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创新方案】高一语文 第二单元 第5课 离骚落实应用板块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
(时间:40分钟 分值:67分)
一、基础巩固(3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B.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C.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D.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解析:A项,“错”通“措”;B项,“邑”通“悒”;C项,“离”通“罹”。
答案:D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A项, 废弃、贬斥;B项,前一个为忍受,后一个为忍心,容忍;C项,爱好;D项,相合。
答案:B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夫孰异道而相安 ②偭规矩而改错
B.①哀民生之多艰 ②高余冠之岌岌兮
C.①竞周容以为度 ②集芙蓉以为裳
D.①余虽好修姱以羁兮 ②虽九死其犹未悔
解析:C项“以”,都是介词,译为“把”。 ( http: / / www.21cnjy.com )A项“而”,①表转折关系,②表承接关系;B项“之”①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是用作定语后置的标志;D项“虽”,①是“唯”,②是“即使”。21教育网
答案:C
4.下列对加点词活用情况的分析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鸷鸟之不群兮 ②屈心而抑志兮 ③步余马于兰皋兮 ④固前圣之所厚 ⑤高余冠之岌岌兮 ⑥回朕车以复路兮 ⑦謇朝谇而夕替21cnjy.com
A.①⑦/②③⑥/④/⑤ B.①/②③⑥/④⑤/⑦
C.①⑦/②③⑥/④⑤ D.①/②③⑥/④/⑤/⑦
解析:①名词作动词,译为“合群”;②③⑥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词的使动用法,分别译为“使……屈从”“使……走”“使……返回”;④形容词作动词,译为“推重”;⑤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译为“使……加高”;⑦名词作状语,译为“在早上”。21·世纪*教育网
答案:D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B.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C.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D.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解析:A项“规矩”,古义:法规;B项“流亡”,古义:随水流而消逝;D项“以为”,古义:把……作为。
答案:C
6.下列各句中,与“不吾知其亦已矣”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A.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B.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C.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D.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解析:与B项都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B
7.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善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事物的特征。如“冠之岌岌”“佩之陆离”,有力地突出了诗人高洁的品质。
B.“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写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诗人后悔的心情,如此昏庸的君王,如此奸佞的小人,怎能与之为伍呢?故诗人决定返回原路,即不同流合污。
C.该诗塑造了一个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崇高的理想,峻洁的人格,坚强的意志,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2-1-c-n-j-y
D.该诗不仅有揭露,有谴责,有决不向恶势力屈服和不变志从俗的决心,还有忧国忧民的深厚情感。
解析:B项,“后悔的心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错。这里写出屈原的矛盾、犹豫。留下,自己的理想不被理解,而且惨遭迫害。选择离开的话,与他深厚的爱国感情不能相容。所以诗人在犹豫、彷徨。【版权所有:21教育】
答案:B
8.翻译下面的句子。(9分)
(1)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受着委屈而压抑着意志啊,忍受着责骂和侮辱。
(2)佩戴上缤纷多彩的服饰啊,菲菲芳香更加显著。
(3)即使被肢解我还是不会改变啊,难道我的志向是可以因受挫而改变的吗?
二、类文阅读(22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墨 梅
王 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9.这首诗表现了画中梅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3分)
答案:高洁、淡雅、朴素。
10.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品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写出了王冕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16分)
渔 父
屈 原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21·cn·jy·com
11.下列加点词语中古今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颜色憔悴
颜色:古义,脸色;今义,多指色彩。
B.形容枯槁
形容:古义,形体容貌;今义,指对事物的形象和性质加以描述。
C.圣人不凝滞于物
凝滞:古义,拘泥,执著;今义,指知道变通。
D.何故深思高举
高举:古义,行为高出世俗;今义,指高高举起。
解析:凝滞:今义指停止流动,不灵活;凝聚。
答案:C
12.翻译下列句子。(5分)
(1)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至于斯?”(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渔父看到屈原便问他说:“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会落到这步田地?”
(2)通达事理的人对客观时势不拘泥执著,而能随着世道变化推移。
13.本文塑造的屈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屈原是一个始终不渝地坚持理想,不惜舍生取义的生活中的强者,是一个不随波逐流,不苟合,不妥协,与众不同,特立独行的人。www.21-cn-jy.com
14.文章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表现人物的性格?(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文章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主要通过屈原和渔父的问与答,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2·1·c·n·j·y
参考译文
古代的三个君王品德多么完美啊,那时候群芳都聚集在他们身帝。 (他们)交杂地佩戴申椒和菌桂啊,哪只是蕙草和香茝结成的环佩?那唐尧、虞舜多么光明正大啊,遵循正道而得大路畅通。夏桀、殷纣多么放肆妄行啊,只贪走便道而寸步难行。那些拉帮结派的小人只顾贪图个人享乐啊,(致使他们的)路途变得黑暗、凶险狭隘。我哪是怕自身遭遇灾祸啊,怕的是君王的战国将要颠覆。我匆忙地在你前后奔赴效力啊,为的是赶上先王们的足迹。君主不了解我赤诚的心啊,反而听信小人谗言而大发脾气。我本来就知道忠言直谏会招来祸害啊,可我宁愿忍受痛苦也不愿舍弃(忠言直谏)。我指着苍天起誓,让天作证啊,我的忠诚只是为了姓的缘故。已经说好我们要在黄昏时成婚的,可为什么中途反悔变卦呢?想过去,你与我披肝沥胆,定下约言,可后来,你却另作打算,不记前情。我和你分别并不感到难堪啊,伤心的是你的态度屡次发生变化。 21*cnjy*com
三、语言运用(15分)
15.明天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学校准备举办“端午节晚会”。请你以晚会节目主持人的身份,在横线上写一段开场白。(6分)【来源:21cnj*y.co*m】
要求:①主题鲜明,语言生动;②80字左右。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晚上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请欣赏晚会的精彩节目。
参考答案:两千多年来,飘香的端午和不朽的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屈原一路相伴而行,诗人的爱国情怀、浪漫诗篇,已经化为民族的文化与精魂。今晚,让我们用青春的旋律、美妙的舞姿、动人的歌声,欢度民族的传统节日。【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开场白
开场白是指文艺演出、演讲或晚会活动开场时引入本题的道白,宜简洁、新颖、活泼。
开场白的基本要求:(1)整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场白要紧扣主题;(2)篇幅简短,不可长篇大论;(3)语言要充满激情,富有鼓动性。某一活动的开场白对后面的活动主体应该有“点亮”、“激发”的作用,能让参与者激情高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6.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解释“端午节”。(不超过35字)(5分)
①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
②端午节的时间是在每年的夏历五月初五这一天。
③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但大多认为源于纪念投汨罗江自沉的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屈原。
④过端午节人们通常要赛龙舟,今年湖北就举行了龙舟竞渡活动,香港、澳门也派了代表队参加。
⑤过端午节时南方各省区人们通常要吃粽子,这是用竹叶或苇叶包裹糯米而煮成的一种食品。
端午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句式变换的能力。这类语言表达题主要是把话说得通顺,语序合理,文字简洁,表述准确,并根据需要运用好句式。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找出一个基准句,第①句符合要求,即:端午节是……一个民间传统节日;然后把材料中的每一句关键信息理出:性质是“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具体时间是“夏历五月初五”,“起源”大多认为是“纪念屈原”的;活动形式有赛龙舟、吃粽子等。根据题干括号中字数的限制,删去一些不必要的词语,再按合理的顺序(时间、活动形式、起源)排列这些信息,整合成一个语句通顺、表达简洁、语气连贯的单句。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端午节是)我国夏历五月初五以吃粽子、赛龙舟等形式纪念屈原的一个民间传统节日。
17.仿照画线句子的形式,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再写两个句子,必须符合文段的主旨。(4分)
阅读屈原,就是在阅读一种伟大,“路曼曼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人奋力前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思想、文化的传承也铸就了中国文化,也正是这种继承和吸收,使得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参考答案:阅读陶潜,就是在阅读一种伟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告诫激励着一代代人继往开来;阅读李白,就是在阅读一种伟大,“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不屈激励着一代代人书写正直的人生。【出处:21教育名师】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