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学 案
学习目标
1.认识三国至隋唐儒、道、佛三教的发展历程2.了解三国至隋唐时期文学艺术的基本情况3.学习三国至隋唐时期科学技术4.掌握三国至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 重点:1.儒、道、佛三教的发展历程2.文学艺术的基本情况3.三国至隋唐时期科学技术难点:1.儒、道、佛三教的发展历程2.三国至隋唐的中外文化交流
探学新知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1、概况:
(1)汉朝
①独尊儒术: 时期,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后,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
魏晋南北朝
①道教传播: 兴起的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并受到儒学的影响。主张“贵儒”和“尊道”。
②佛教盛行:佛教在中国盛行,也吸收儒、道的思想,渐趋 。
③儒学新发展:作为主流统治思想的儒学,自身开始吸收 和 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隋朝:
①三教合归儒:隋朝时期,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 为主,调和并吸收 、 的理论。
唐朝:
①三教并行: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 为祖先, 最受尊崇。武则天时, 在社会上也有很大发展,形成不同宗派。其中 的修行比较简便,易于传播,对后世影响最大。
学而致用:
题1、三国时期,官学一蹶不振,家庭教育模式兴盛。王昶要求子孙“尊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诸葛亮也在《诫子书》中提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些家庭教育观可以反映出当时( )
A.儒家思想日益衰落 B.既“贵儒”又“尊道”
C.传统文化走向断裂 D.奉行三教并行政策
魏晋南北朝的反佛思想
原因: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了大量的钱财,很多劳动力不事生产,严重影响到政府 。
表现
①南朝无神论思想家 是最杰出的代表。他针对佛教宣扬的 、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 的,对佛教进行抨击。
②北魏、北周及唐朝等统治者 。
结果: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 受到遏制。
学而致用:
题2、佛教传入中国对儒学产生了巨大冲击,许多儒士激烈批判佛教,并支持政治上的灭佛运动。中国古代政府的“反佛”活动主要是因为佛教( )
A.威胁了中央集权,造成了社会的动荡
B.耗费了社会资源,影响了政府税收
C.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导致道德沦丧
D.佛教没有与时俱进,实现理论创新
唐朝的儒学复兴
(1)背景: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儒学的 受到挑战。
(2)内容:唐中期儒学大师 率先提出复兴儒学。他从维护 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 来反对佛教的观点。
(3)影响: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学而致用:
题3、韩愈在《原道》一文中指出:“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胥:全,都)而为夷也 ”
这说明他( )
A.主张将儒、释、道融合,三教合流
B.在思想上带有极端狭隘的民族偏见
C.提倡儒学复兴运动,力图重建信仰
D.反对举异质文化凌驾中国文化之上
4、魏晋玄学
(1)形成:魏晋之际,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残杀非常频繁,社会上出现了逃避现实政治斗争、崇尚老庄的玄学。
(2)内容
①玄学家用老庄的思想解释《周易》等 ,主张虚无的“道”,宣扬 是产生万物的根本。
②他们认为,政治上应当 ;生活作风上要任其“自然”; 上崇尚“清谈”。
学而致用:
题4、魏晋南北朝时期.以 “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众多风雅名士常聚集在一起, 醉心于有与无、生与死、动与静、圣人有情或无情等形而上的问题的讨论,一时蔚成风气。这反映了( )
A.儒学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 B.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文化繁荣
C.“三教合一”的局面开始出现 D.理学形成拥有深厚民间基础
文学艺术
1、文学
(1)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有了很大发展,从东汉末年开始,先后出现了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 、东晋 的田园诗、 骈文、南北朝 等风格各异的文学形式。
(2)隋唐:唐朝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又一个高峰。 创作进入黄金时代。流传下来的有两千多位诗人创作的近五万首诗歌,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成为千古绝唱。李白、 的诗作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他们分别被誉为 和
“诗圣”。
学而致用:
题5、安史之乱(755-763)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有位诗人在这场战乱中写了一首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写出了千古以来战争中妻离子散的悲哀。这位诗人应该是( )
A.杜牧 B.孟浩然 C.杜甫 D.白居易
2、书法
(1)魏晋南北朝:书法在东汉末年成为一种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 、草书、行书和 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东晋大书法家 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
(2)隋唐: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融汇了 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颜真卿气势雄浑的 和 骨力遒劲的柳体最为有名。
学而致用:
题6、如果为王羲之故居撰写导游词.可能会提到的信息有( )
①“书圣” ②《兰亭序》 ③东晋 ④“画圣”
①②③
②③④
①②④
①③④
3、绘画
(1)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的绘画,成就斐然。东晋开始出现知名的专职画家,以 为代表。他提出 ,所画人物栩栩如生,《女史箴图》和 是他的代表作。
(2)隋唐:隋唐的绘画题材广泛, 多样。 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表现 ,山水、花鸟也成为绘画主题。唐朝的吴道子被尊为 。
学而致用:
题7、在他的艺术生涯中,不仅留下了很多传世佳作,而且潜心研究绘画理论,提出‘以形写神’,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以下绘画作品中,属于“他”的传神之作的是( )
A.《洛神赋图》 B.《游春图》
C.《清明上河图》 D.《墨梅图》
4雕塑
(1)发展:魏晋至隋唐时期,因佛教广泛传播而修造的石窟,如 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 等,都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学而致用:
题8、魏晋至隋唐时期,修造了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莫高窟等石窟。这反映出( )
A.儒学正统地位削弱 B.道教文化的广泛传播
C.佛教影响范围扩大 D.北方经济影响力上升
科技
数学:南朝 精确地算出 是在3.141592 6~3.1415927之间。
农学:北朝贾思勰著述的 ,是中国现存 一部完整的农书。
3、地理:西晋杰出地图学家 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
4、建筑: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期。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 ,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 。
5、印刷术和火药:唐朝已经有了 的佛经、日历和书籍。唐中期的书籍记载了火药的配方。 ,火药开始用于战争, 是最早的火药武器。
6、天文学: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测算出了 长度。
7、医学:医学家 完成医学名著《千金方》,它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且有许多创新。唐高宗时编修的 ,是世界上最早由 颁行的药典。
学而致用:
题9、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是( )
A.《汜胜三书》 B.《齐民要术》
C.《农书》 D.《农政全书》
题10、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学( )
A.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
B.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
C.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D.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中外文化交流
佛教的传播
中印
①从东汉到北朝,陆续有中亚、 的高僧来华,将大批佛经翻译成汉文。
②当时为了求得佛教真解,一些中国名僧西行取经。东晋的法显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收集了大批 。唐朝的高僧 ,在贞观初年也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他在天竺的佛教中心 钻研多年,又到许多国家周游讲学,成为公认的 。
中日
①中国佛教的发展也影响到周边国家。
②唐朝高僧 六次东渡,历尽艰险最终到达日本,传授佛法。
③日本、新罗等国常常派学问僧来长安求法,日本的空海就是很有名的一位高僧,他回国时携带了许多佛经和 。
影响:
①伴随佛教东传而来的 ,在很多方面对中国产生深远影响。
②这些交流对日本等周边国家的文化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唐都城 聚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商人、侨民,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3、新罗、日本两国文化都受到唐朝的巨大影响。它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 和留学生,有的留学生还在唐朝考中进士。
4、唐朝后期,不少经海路来华的西亚商人在 、 等南方港口城市定居。
学而致用:
题11、印度佛教宣传出家后就不再关心世俗之事,与家庭完全脱离,即使父母也没有必要看望。然而,唐朝玄奘法师从印度取经回来后,却要回家看他的一个老姐姐。这反映当时佛教在中国( )
A.同化了中国文化 B.与印度佛教教义融合
C.日渐趋向世俗化 D.动摇了儒学主流地位
随堂训练
1、魏晋时期,老庄思想盛行,贵族士流兢习老庄。晋殷仲堪说“三日不读《道德经》,便觉舌本间强”,这话在当时是有代表性的。由此推断出( )
A.儒家思想遭到冲击
B.社会动荡致道教流行
C.信仰多元化倾向严重
D.道家思想成为正统
2、佛教传入中国对儒学产生了巨大冲击,许多儒士激烈批判佛教,并支持政治上的灭佛运动。中国古代政府的“反佛”活动主要是因为佛教( )
A.威胁了中央集权,造成了社会的动荡
B.耗费了社会资源,影响了政府税收
C.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导致道德沦丧
D.佛教没有与时俱进,实现理论创新
3、下列作品中,属于“建安文学”代表作之一的是( )
A.《采桑度》 B.《蒿里行》 C.《敕勒歌》 D.《木兰辞》
4、南朝著名的书法家王僧虔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这表明他强调书法创作应该( )
A.藏露结合,行楷皆用 B.饱满圆实,浑厚圆润 C.动静统一,以静为主 D.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5、中国早期的“火箭”与现在的火箭虽然相差甚远,但都是利用反冲运动的原理。“火箭”在唐朝是指( )
A.生产火箭的器
B.火药武器
C.交通工具
D.娱乐工具
6、《齐民要术》中“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功力少而成功多。任情反道,劳而无获”反映的农学思想是( )
A.因地制宜 B.多种经营 C.商品生产 D.重农抑商
7、对下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
A.丝绸之路路线
B.玄奘西行路线
C.张骞通西域路线
D.鉴真东渡路线
8、下图是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它见证了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下列与之相关的人物是( )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班超
答 案
学而致用
1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三国时期思想文化。根据材料“尊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和“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观既强调儒家积极有为的社会担当,又体现了道家的顺其自然和无为而治,因此反映出当时既“贵儒”又“尊道”的思想,故选B项;从材料“尊儒者之教”可以看出A项说法错误;从材料反映的“贵儒”“尊道”来看,传统文化拥有强大的生命力,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佛教的影响,不能反映奉行三教并行政策,故D项错误。
2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佛教盛行,广建寺院,耗费了社会资源,僧人不从事社会生产,影响了政府的利益,B项正确。社会动荡是佛教盛行的原因,A项颠倒了因果关系;佛教没有导致道德沦丧,C项错误;佛教传入中国后,吸收儒家思想的精髄,不断与时俱进,D项错误。
3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韩愈是所谓“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的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和主持者,他的《五原》以佛老为主要抨击对象,以维护儒家纲常礼教、恢复“道统”为目标,从华夷之别、历史经验、富国强兵等几个方面(主要是基于“正名”与现实状况)为批驳的主要方向,体现了他作为一名儒家正统卫道士对于佛老合流的愤恨以及“匡正天下人心”的强烈渴望。“……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说明韩愈并未主张三教合流,故A项错误;狭隘的民族偏见,题中不能反映,故B项错误;题中只是对“也举夷狄之法”进行了质疑,并未提倡儒学复兴运动,故C项错误;孔子作《春秋》,对于采用夷狄礼俗的诸侯,就把他们列入夷狄;对于采用中原礼俗的诸侯,就承认他们是中国人。“今也举夷狄之法……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如今,却尊崇夷礼之法,把它抬高到先王的政教之上,那么我们不是全都要沦为夷狄了?材料说明了韩愈反对举异质文化凌驾中国文化之上,因此选择D
4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 “竹林七贤”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有明显的道家痕迹。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据此可推断,A项正确。
5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由题干可知,诗人经历过安史之乱,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杜牧是晚唐诗人;孟浩然是盛唐山水诗人;白居易是中唐诗人;故只有C项人物杜甫符合题意。
6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吴道子被称为“画圣”,排除④。
7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他”应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画家顾恺之,A项是他的作品;B项是隋唐时期展子虔的作品,C项是宋代张择端的作品,D项是元代王冕的作品。答案为A项。
8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魏晋至隋唐时期,因佛教广泛传播而修造的石 窟寺很多。如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都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故选C。
9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北朝贾思勰著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故选B。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医学的主要目的是治病救人,不在于教化病人, 故A项错误;“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强调医生的道德,不是伦理,故B项错误;医术的基础是医学理论,故C项错误;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在中国古代,儒家所倡导的价值观对医学有一定的影响,故D项正确.
11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唐招提寺是鉴真和他的弟子在日本奈良仿唐制建造的寺院,是建筑艺
术的杰作,至今被日本视为国宝。故选C。
二、随堂训练
1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出魏晋时期道教非常流行,与儒家形成一定的竞争关系,儒家思想遭到冲击,A项正确。 材料没有反映其他思想流派的传播情况,也没有社会动荡的信息,B、C两项错误;儒家思想始终是我国古代社会的正统,D项错误。
2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佛教盛行,广建寺院,耗费了社会资源,僧人不从事社会生产,影响了政府的利益,B项正确。社会动荡是佛教盛行的原因,A项颠倒了因果关系;佛教没有导致道德沦丧,C项错误;佛教传入中国后,吸收儒家思想的精髄,不断与时俱进,D项错误。
3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建安文学的代表是曹操父子,《蒿里行》是曹操的作品。故选B。
4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艺术。题干材料“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强调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故选D项。
5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唐朝末年,火药用于军事,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
6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根据“顺天时,量地利”可知材料反映了因地制宜的农学思想,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农业生产思想,不能体现多种经营,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农业生产,与商品生产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对商业发展的态度,不能体现重农抑商,故D项错误。
7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路线反映了中印之间 的交往,它起于长安,途经西域,止于天竺的那烂陀寺,故该路线应为唐朝高僧玄奘的西行路线。
8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片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与之相关的人物是鉴真。鉴真东渡日本,将我国的禅宗、医学、雕塑、建筑等文化传入日本,并主持修建了唐招提寺.为中日友好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鉴真被尊为“传灯大法师”,死后葬于日本奈良唐招提寺。 故本题答案为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