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离骚》同步练习7 人教新课标2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离骚》同步练习7 人教新课标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9-13 12:55: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离骚
【跟踪试题】
1. 选择题:
1. 下列加点词注音全都正确 的一组是:
A.修姱(kua) 蕙纕(xiang) 芰(ji)荷
B. 謇(jian)朝谇(cui) 揽茝(chai) 忳(chun)郁邑
C. 偭(mian)规矩 诧傺(chazhi) 谣诼(zhuo)
D. 何之圜(huan) 冠之岌岌(jiji) 攘诟(gou)
2. 下列几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掩涕 规矩 返顾 芳菲
B.浩荡 诧傺 杂揉 芰荷
C.峨眉 鸷鸟 陆离 嗑死
D.工巧 兰皋 芙蓉 太息
3. 下面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謇朝谇(谏诤)而夕替(废弃) 延(长久)伫(低头沉思)乎吾将反
B.谣(造谣)诼谓以善淫(淫荡) 进不入以离(遭受)尤(罪过)兮
C.忳(忧闷)郁邑余诧傺(失意的样子)兮 余心之可惩(挫败)
D.忍尤而攘(忍受)诟(耻辱)岂 唯昭质(光明洁白的本质)其犹未
4. 下列各句朗读的节拍(加·表重读,加--表示读长音)标示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革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B.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之圜之能周兮 夫孰异道而相安
C.忳郁邑余诧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嗑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D.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2. 填空题
5. 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填空:
1 既替余以蕙纕兮 又申之以揽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宁嗑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4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文学知识填空:
屈原,名____,字_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时期___国人。其代表作《离骚》是我国__________________的抒情诗,标题含义为______________。屈原用楚国方言创作的新诗体叫做“______体”,亦称“___体”。其《离骚》开创了我国诗歌创作的_______________的优秀传统。www.21-cn-jy.com
【提高试题】
3. 阅读下面一段《离骚》,完成7-10题:
忳郁邑余诧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嗑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①!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之圜之能周兮 夫孰异道而相安 ②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咗末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言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③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④。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7.划线四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句:宁愿突然死去或流落他乡,我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这种丑态。
B.②句:方的和圆的怎能相合啊?道不同又怎能相处?
C.③句:忽然回头放眼远眺啊,去观察广大的土地。
D.④句:人生各有各的乐趣啊,我独喜欢修身养性,并习以为常。
8.对下列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年项是:
A.“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表明诗人此时产生了退隐的思想。
B.“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用对偶句反复强调自己高尚纯洁、光明磊落的品格。
C.“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将那些无耻小人比作鸷鸟,说明他们必定会失道寡助。
D.“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
9.对这一段《离骚》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揭示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澜变化。
B.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表明自己品行高洁,不同流合污。
C.语言上运用了许多联绵词,如“诧傺”“忳郁邑”“陆离”“芙蓉”等,富有声韵美和表现力。21cnjy.com
D.诗人主要采用了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叙说了自己流放的经历。
10.简答:诗人用了哪些东西来比喻自己与众不同的品格?
4. 阅读下面一段屈原的《湘夫人》,完成11-14题:
九歌·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 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蓣中,罾何为兮木上 21·cn·jy·com
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潺。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 ( http: / / www.21cnjy.com )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榜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襟兮醴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11.下列诗句翻译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眇眇兮愁予”: 我已忧愁满怀望眼欲穿。
B.“与佳期兮夕张”: 选了一个好日子来相会。
C.“荒忽兮远望”: 放眼展望一片空阔苍茫。
D.“将腾驾兮偕逝”: 多想立刻驾车与她一起向前。
12.下列诗句翻译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葺之兮荷盖”: 上面用荷叶覆盖遮掩。
B.“灵之来兮如云”: 神灵的到来就像云朵满天。
C.“时不可兮骤得”: 欢乐的时光难以马上得到,
D.“聊逍遥兮容与”: 暂且一起逍遥快乐。
13.下列对本诗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湘水男神表达对女神的思慕向往之情。描述了彼此相爱思而不见的悲欢离合。
B.第一节写男神焦急地等待和张罗着女神的到来。
C.第三节写男神到处寻觅心上人,想和她一起比翼双飞。
D.第四节写到精成所至金石为开,终于与女神恩爱相聚。
14.下列对本诗艺术手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诗中多处以“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一类的反常现象作比兴,强调爱而不见,事与愿违的相思之苦。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B.本诗作为抒情诗完全是直抒胸臆,没有什么景物描写。
C.本诗采用男女对唱的形式,诗、乐、舞相配,表演性较强。
D.诗中用佳树香草所筑起的美丽的居室,象征了两人感情的纯洁美好,这是屈原惯用的艺术手法。
【创新试题】
五.阅读下文,按要求完成15-16题。
屈原作为楚国的名门贵族,“出则应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诸侯”,而以“博闻强记”著称,自然首先会受到这种外来的影响。他虽是南方人,老子和庄子的同乡,但其思想的主流却是北方的“儒”学。他的许多言论,简直同孔子、孟子、荀子无异。他尊崇尧、舜、汤、文、武之道,主张“依前圣而节中”,想要“就重华而陈辞”,他认为“孰非善而可服”。他把“美”与“善”混为一谈,而与“恶”相对待,致力于“重仁袭义兮,谨厚以为本”。凡此种种,都是很正统的儒家思想。即使儒家内部由于侧重点不同而产生的分歧(或侧重“仁”、“义”,或侧重“刑”、“法”),在屈原的思想中也有反映。他一方面吸取了以孔、孟为代表的“泛爱众”,和以民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主张“民生各有所乐”,来同反对人道主义的封建专制主义相对立;另一方面又吸取了荀子“使百吏畏法循绳”,以求“国常不乱”的法治思想,主张“明法度之嫌疑”,以使“国富强而法立”。他就是用这一套来要求楚怀王的。同时他也用这一套来抵抗和他同乡的两个更伟大的哲人老子和庄子的影响,到底不曾高蹈风尘,与渔父同游,而始终保持着与现实环境的紧密联系,在企图力挽狂澜的同时,忧谗畏讥,竞于群小之中,求进不得而终于忿恚自沉。2·1·c·n·j·y
15.请根据这段文字和所学过的《离骚》有关内容,简要阐述屈原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6.从以下所提供的几个题材中任选一个,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
①屈原与楚文化 ②《离骚》与《诗经》比较 ③屈原对司马迁的影响
④屈原对李白的影响 ⑤屈子之死与中国龙舟民俗 ⑥屈原人格的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
1.A 2.D 3.A 4.C 5.略 6.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其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标题含义为“遭遇忧愁”。屈原用楚国方言创作的新诗体叫做“楚辞体”,亦称“骚体”。其《离骚》开创了我国诗歌创作的浪漫主义优秀传统。 7.A 8.C 9.D 10.诗人用“鸷鸟” “芰荷”“芙蓉”“高冠”“长佩”等花草禽鸟来比喻自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高洁和清白。 11.B 12.D 13.D 14.B 15.屈原的思想主要包括:①儒家以民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②法家“使百吏畏法循绳”,以求“国常不乱”的法治思想;③联齐抗秦、举贤授能、以法治国的美政理想。21教育网
16.略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