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三维设计】第三单元 第8课 兰亭集序配套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
(时间:40分钟 分值:62分)
一、基础巩固(25分,1~5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少长咸集(都)
畅叙幽情(幽深内藏)
感慨系之(附着)
不能喻之于怀(比喻)
B. 群贤毕至(全)
崇山峻岭(高)
终期于尽(至、及)
列坐其次(排列)
C. 茂林修竹(修整)
人之相与(交好)
修短随化(变化)
其致一也(情趣)
D. 清流激湍(急流的水)
暂得于己(一时)
向之所欣(一向,向来)
列叙时人(一个个地)
解析:A项,“喻”,明白;C项,“修”,高;“化”,指自然;D项,“向”,过去,以前。
答案:B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或取诸怀抱
B.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D.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解析:A项,“怀抱”,古义,胸怀抱负;今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①抱在怀里,②胸前,③心里存着,④打算。C项,“俯仰”,古义,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短暂;今义,低头和抬头,泛指一举一动。D项,“其次”,古义,其,代词一,指曲水;攻,旁边。今义,第二,次要的地位。21教育网
答案:B
3.对下面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虽世殊事异 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③所以游目骋怀 ④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解析:①②中的“虽”,都是连词,虽然;③“所以”,用来;④“所以”,……的原因。
答案:A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不能喻之于怀
B. 当其欣于所遇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C.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D.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解析:A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 ( http: / / www.21cnjy.com )立性,不译;代词,这种情感。B项,都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C项,都是动词,是。D项,都是介词,因。
答案:A
5.下列句子中,“一”都作数词的一组是( )
A. ①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B.①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②悟言一室之内
C. 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②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D. ①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②一夫不耕,或受之饥
解析:B项,①中的“一”为形容词作动词,把……等同起来;C项,①中的“一”是形容词,相同;D项,①中的“一”是副词,相当于“很”。21cnjy.com
答案:A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这一天,天气晴朗, ( http: / / www.21cnjy.com )空气清新,春风和煦,舒心爽人。(2)等到他们对喜爱或得到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时,感慨也就产生了。(3)后世的读者读这本诗集,也会对这次聚会的诗文有所感触。www.21-cn-jy.com
二、阅读鉴赏(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程原迩稿序
张 鼐
南京峰下,松梢乱云,竹影蔽日。刳竹 ( http: / / www.21cnjy.com )引泉,其声潺潺,出于涧底。鸣鸟上下,与行人唱和。境过清,非韵士不能耦而居,非胸中夙有烟霞者不能畅其文章之灵气。
吾友程原迩从新安来,同王象斗读书于此。余偶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室,瀹茗焚香,出文章数篇读之,旷远卓绝,涧水松风,宛在笔底。吾尝叹人生于世,凡浓艳之物,可争掬取者,以吾澹然当之,其味立尽。惟天下名山水,高人韵事,与奇文章相逼而来,领此趣者觉神魂飞动,手足鼓舞。盖游不奇不旷,交不奇不王也。2·1·c·n·j·y
文章之借灵于湖山,如草色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借润于酥雨。其于朋友之助,如鸟溯风而鱼沫水也。挟册妇咿唔、仰面看屋梁索解句者,恶足以语此?原迩之文,饶于韵而远于趣,入于正而出于奇。倘非湖山之助,安能笔笔生动?今而往原迩益勉之矣。【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吾归山中晨起见远烟一抹起玳瑁湖上九峰隐隐在西楼可数者不觉旷然远览有南峰之怀焉。原迩其时寄我新篇,令我数浮大白,为原迩展山水之清音也。21·世纪*教育网
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南京峰下,松梢乱云 乱:扰乱
B.非韵士不能耦而居 耦:结伴
C.交不奇不王也 王:盛大
D.如鸟溯风而鱼沫水也 沫:水珠
解析:根据语境的意思,“沫”不能是名词,应为动词,解释为“在水中嬉戏”。
答案:D
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①其声潺潺
②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B. ①出文章数篇读之
②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C. ①吾尝叹人生于世
②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D. ①为原迩展山水之清音也
②齐彭殇为妄作
解析:A项,“其”,都是代词,那。B项,“之”,都是代词,它。C项,“于”,都是介词,在。D项,“为”,①连词,因为,②动词,是。www-2-1-cnjy-com
答案:D
9.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是作者赞美程原迩文章优美的一项是(3分)( )
①旷远卓绝,涧水松风,宛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笔底 ②以吾澹然当之,其味立尽 ③领此趣者觉神魂飞动,手足鼓舞 ④如草色之借润于酥雨 ⑤饶于韵而远于趣,入于正而出于奇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②是说世间“浓艳之物”,④是说文章与山水之间的关系。
答案:A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先写程原迩读书环境的清幽,引出程原迩这位高人,为下文写其文章的清秀作铺垫。
B.文章第二段写“我”与程原迩的一次交往,他朗诵了他写的文章,使“我”神魂飞腾,感慨不已。
C.第三段写程原迩的文章“旷远卓绝,涧水松风,宛在笔底”的原因:借灵于湖山,借助于朋友。
D.结尾仍以山水为引,说明读朋友的文章也需 “借灵于湖山”,才能写出“展山水之清音”的序文。
解析:B项,“他朗诵了他写的文章”不当,原文是“出文章数篇读之”,意思是“拿出几篇文章让我读”。
答案:B
11.断句与翻译。(10分)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4分)
吾 归 山 中 晨 起 见远 烟 一 抹起 玳 瑁 湖 上 九 峰 隐 隐 在 西 楼 可 数 者 不 觉 旷 然 远 览 有 南 峰 之 怀 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非胸中夙有烟霞者不能畅其文章之灵气。(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章之借灵于湖山,如草色之借润于酥雨。(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给文言文断句,要注意语 ( http: / / www.21cnjy.com )句意思的完整,保持每一个句子成分的搭配恰当。(2)这两句话的翻译各有侧重点。第①句是否定判断句;第②句是比喻句,同时是介宾短语后置句。翻译时要翻译出这些语句的特点。21·cn·jy·com
参考答案:(1)吾归山中/晨起见远烟一抹/起玳瑁湖上/九峰隐隐在西楼可数者/不觉旷然远览/有南峰之怀焉。2-1-c-n-j-y
(2)①不是胸中早有烟霞之梦的人不可能酣畅淋漓地呈现出他写文章的灵气。②文章要从湖山借得灵气,就像草色要从酥雨借得光泽。 21*cnjy*com
参考译文:
南京峰下,松树树梢扰乱了流云,翠竹的身影 ( http: / / www.21cnjy.com )遮蔽了太阳。剖开竹子,接引泉水,那泉水声从山涧的底部潺潺地传来。啼鸣的鸟儿上下翻飞,似与山中行人唱和。然而这环境太清幽了,不是雅士是不可能陪伴它居住的,不是胸中早有烟霞之梦的人不可能酣畅淋漓地呈现出他写文章的灵气。【来源:21cnj*y.co*m】
我的朋友程原迩来自新安,与王象斗在这里读书。我偶然间拜访他们的居所,他烹茶燃香,拿出几篇文章让我读,文章意趣旷远卓越,山涧泉水风中奇松,在他的笔下都好像活灵活现。我曾经感叹,人生在世,大凡浓艳的东西,能让别人争抢的,我用淡泊的心态面对,它的价值在我这立即消失殆尽。只有天下著名的山水、雅士趣事以及奇逸的文章逼我而来,我才会领悟其中妙趣,感到神魂飞腾,手舞足蹈。这大概是因为游历不够奇逸,则胸怀不能旷达;交友不够奇逸,则灵气不能旺盛吧。【出处:21教育名师】
文章要从湖山借得灵气,就像草色要从酥 ( http: / / www.21cnjy.com )雨借得光泽。文章要借助于朋友,就像鸟儿飞舞在逆风中,鱼儿游戏在激流间。那些拿古人书册咿唔吟哦、仰面看屋梁索解句意的家伙,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语呢?程原迩的文章,富有韵味并且情趣超迈,开始处堂堂正正,结束处奇逸不凡。假如没有得到湖山的帮助,怎么能笔笔生动呢?从今往后,在文章方面程原迩一定会更尽力的。【版权所有:21教育】
我回到山里,早晨起来看到远处烟云一抹,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玳瑁湖湖面上缓缓升起,九座山峰隐隐约约的,在西楼上可以数得出来,纵目远观,不知不觉间自己也有了南京峰一般的胸怀。程原迩那时寄给我的新作,让我满饮了几大杯酒,因为他的文章展现了山水的清妙。
三、表达交流(15分)
12.下面是一位老师写的《兰亭集序》教学的开场白,请你在开场白的开头和结尾空缺的地方填上恰当的语句。(6分)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总共324字,在他的神笔下,个个“飘若游云,矫若惊龙”,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他本人也被尊为独步千秋的“书圣”。(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大家都知道书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中国的国粹,历代的书法名家灿若河汉,其中最杰出的一位是王羲之。(2)其实这篇书序也是散文佳品,下面我们便来领略其文之美。
13.下面是一段介绍王羲之书法的文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请用比较工整的语句(如排比)概括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主要贡献。要求:①符合原意;②不超过30字。(5分)21*cnjy*com
在书法史上,王羲之是一位富有革新精神的大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家。他早年从卫夫人学书,后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楷书学钟繇,在书法上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中晚年时,他不满当时用笔滞重、结体稚拙的局面,锐意改革,书风大变。他对楷书的结构、点划等加以变革,使楷书趋于匀称俊俏,挺拔多姿;他开创了今草,其草书用笔多变,流畅而富有韵致,比起前人有了质的飞跃;他的行书婉转灵动,俊逸妍美,从此行书取得了与篆隶楷草并列的地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王羲之变革了楷书,发展了草书,确立了行书的地位。
14.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出欧洲有关国家爆发主权债务危机的四点内在原因。(每点不超过8个字)(4分)
欧洲许多国家国民经济更多依赖服务业尤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旅游业。随着欧洲区域一体化的日渐深入,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在社会福利、失业救济等方面逐渐向发达国家看齐,导致政府巨额的预算赤字。2008年美国爆发的主权债务危机,对这些国家的国民经济造成巨大冲击,这些国家逐渐失去继续借贷的资本。加上欧元区国家实行统一发行货币政策,每个成员国无权使用货币政策,通过新发债务弥补赤字。于是,主权债务危机就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产业结构单一 ②巨额财政赤字 ③失去借贷资本 ④无权新发债务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