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声声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①积累常见意象,体会意象传达的情感。
②比较《醉花阴》与《声声慢》的意境
2、 过程与方法:①诵读涵泳,感受愁情。
②掌握诗歌鉴赏时“意象 意境 诗情”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入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和深厚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听读——诵读——品读”逐层深入地鉴赏诗歌。
2、分析意象,感受意境。
3、知人论世,分析词中“愁”的内涵。
【教学方法】诵读法 引导探究法 比较阅读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先欣赏一副对联:“闺中苏辛,别是一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史家称道传孤本;词里三瘦,堪叹婕妤,金石录中寄深情 。”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哪一位词人(学生回答:李清照),对,今天就让我们学习“李三瘦”即李清照他后期的代表作品《声声慢》。21教育网
二、听读感知,整体把握。
听诗是一种高雅的活动,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倾听,想象词的画面之美,听后思考:
①你听出了什么?能不能用一个字概括全词的感情?(愁)
②你认为哪一句能奠定全词的感情基调?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三、诵读领悟,感受意象。
1、朗读指导;应读缓慢些,每一个字尽量都读出感情来,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
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课下注释,初步感受作者情感。
3、请一学生范读全文,师生点评。
4、这种“愁”在词中是怎样表现的?(如不理解提示:作者带着这种心情看到了些什么?做了什么?感受到什么?)21cnjy.com
[明确]“淡酒”“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黄昏”。
“淡酒”——借酒消愁。
“晚风”——秋风萧瑟
“过雁”——北雁南飞,流浪,思乡。
“黄花”——联系“人比黄花消瘦”,容颜憔悴。
“梧桐”——凄苦之音,丧偶意象
“细雨”——与相思愁丝有关。
“黄昏”——昏暗不明,朦胧,就像心中排不去的阴霾;人到暮年。
四、品读鉴赏,再现意境。
1、词中描写了哪些场景?面对此情此景,你认为作者当时的心情会怎样?
明确:
借酒消愁——抵不过晚来风急 大雁南飞——追忆起旧时相识
黄花堆积——憔悴中无心堪摘 守窗盼黑——到黄昏梧桐细雨
(意境特点:凄惨悲凉/一种凄婉的美)
2、联系时代背景与词人遭遇,思考“怎一个愁字了得”愁字的内涵。
国愁,家愁,情愁;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孤苦无告。
五、合作探究,比较鉴赏。
分小组合作,然后代表发言
1、揣摩词的第一句,讨论完成
①她在“寻寻觅觅”什么?寻到了吗?
(心爱的金石古籍、丈夫在世时的情意、曾经的闲适、安定生活)
②没有寻到她有何感受?(“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③两种感受有何区别?
“冷冷清清”指感觉外在环境冷清;“凄凄惨惨戚戚”指内心感受。寻觅只能使她更感到现实景况的孤苦,于是先感于外;后感于心,进入了愁境。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⑶此句在全文作用?(奠定愁的基调,营造凄惨氛围。)
2、试比较《醉花阴》与《声声慢》意境
小组合作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醉花阴》:轻烟袅袅、天气初凉和菊花吐蕊的清新寂静的意境
《声声慢》:晚风送寒、秋雨连绵、黄花零落、北雁南飞的凄惨悲凉的意境
六、方法点拨,能力提升。
1、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
(意象 意境 诗情)
2、写对联,赏意境。
上联:月满西楼,落花流水寄绵绵情思
请同学们据《声声慢》的意境描写对出下联。可以相互讨论,集中集体智慧。
学生讨论酝酿后,交流发言。教师随机评点三至五名。示例并品读:
月满西楼,落花流水寄绵绵情思
雁过南窗,梧桐细雨写点点离愁
七、情景朗读,体验意境。
(播放flash情景,让学生声请并茂朗读全词)
八、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①反复诵读,体悟感情
②抓住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或“词眼” 来品读
③由意象 意境 诗情来品读
④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即“知人论世”来品读
⑤作业: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