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下列有关能量转换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煤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
B.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均来源于太阳能
C.动物体内葡萄糖被氧化成CO2是热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
D.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葡萄糖是太阳能转变成热能的过程
2.已知298 K时,H+(aq)+OH ( http: / / www.21cnjy.com )-(aq)===H2O(l) ΔH=-57.3 kJ·mol-1,推测含1 mol HCl的稀溶液与含1 mol NH3的稀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 ( )。
A.大于57.3 kJ B.等于57.3 kJ
C.小于57.3 kJ D.无法确定
3.科学家已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其结构为正四面体(如图所示),与白磷分子相似。已知断裂1 mol N—N键吸收193 kJ热量,断裂1 mol N≡N键吸收941 kJ热量,则 ( )。
A.N4的熔点比P4高
B.1 mol N4气体转化为N2时要吸收724 kJ能量
C.N4是N2的同系物
D.1 mol N4气体转化为N2时要放出724 kJ能量
4.氢气与氧气的混合气体遇火星即发生爆炸生成水;水在1 000 ℃以上持续加热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H2和O2化合生成H2O的反应是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H2和O2的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的总能量,此反应中化学能部分转化为________能。www.21-cn-jy.com
(2)水在高温下分解的反应为________反应,反应中热能转化为________能。
5.已知充分燃烧a g乙炔 ( http: / / www.21cnjy.com )气体时生成1 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b>0),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2C2H2(g)+5O2(g)===4CO2(g)+2H2O(l) ΔH=-4b kJ·mol-1
B.C2H2(g)+O2(g)===2CO2(g)+H2O(l) ΔH=+2b kJ·mol-12·1·c·n·j·y
C.2C2H2(g)+5O2(g)===4CO2(g)+2H2O(l) ΔH=-2b kJ·mol-1
D.2C2H2(g)+5O2(g)===4CO2(g)+2H2O(l) ΔH=+b kJ·mol-1
6.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1molC2H5OH(l)完全燃 ( http: / / www.21cnjy.com )烧生成CO2(g)和H2O(l),放出1366.8kJ热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7gNH3(g)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气态产物,放出22.67kJ的热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Cl2生产某些含氯有机物时会产生副产物HCl。利用反应A,可实现氯的循环利用。反应A:4HCl+O22Cl2+2H2O21教育网
(1)已知ⅰ.反应A中,4 mol HCl被氧化,放出115.6 kJ的热量。
ⅱ.
请写出反应A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断开1 mol H—O键与断开1 mo ( http: / / www.21cnjy.com )l H—Cl键所需能量相差约为________kJ,H2O中H—O键比HCl中H—Cl键(填“强”或“弱”)________。21·cn·jy·com
8.已知断开1 mol H ( http: / / www.21cnjy.com )—H键吸收的能量为436 kJ,断开1 mol H—N键吸收的能量为391 kJ,根据化学方程式:N2(g)+3H2(g)2NH3(g) ΔH=-92.4 kJ·mol-1,则断开1 mol N≡N键吸收的能量是 ( )。
A.431 kJ·mol-1 B.945.6 kJ·mol-1
C.649 kJ·mol-1 D.869 kJ·mol-1
9.热化学方程式C(s)+H2O(g)===CO(g)+H2(g) ΔH=+131.3 kJ·mol-1表示( )。
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 kJ能量
B.1 mol碳和1 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131.3 kJ热量
C.1 mol固态碳和1 mol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并吸热131.3 kJ
D.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收131.3 kJ热量
10.在相同条件下,下列两个反应放出的热量分别用ΔH1和ΔH2表示:
2H2(g)+O2(g)===2H2O(g) ΔH1
2H2(g)+O2(g)===2H2O(l) ΔH2则 ( )。
A.ΔH2>ΔH1 B.ΔH1>ΔH2
C.ΔH1=ΔH2 D.无法确定
11.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Δ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 )。
①C(s)+O2(g)===CO2(g) ΔH1 C(s)+O2(g)===CO(g) ΔH2
②S(s)+O2(g)===SO2(g) ΔH3 S(g)+O2(g)===SO2(g) ΔH4
③H2(g)+O2(g)===H2O(l) ΔH5 2H2(g)+O2(g)===2H2O(l) ΔH6
④CaCO3(s)===CaO(s)+CO2(g) ΔH7 CaO(s)+H2O(l)===Ca(OH)2(s) ΔH8
A.① B.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2.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是N2和H2反 ( http: / / www.21cnjy.com )应生成2 mol NH3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写出生成NH3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 mol化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键释放的最低能量叫键能。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的化学键的破坏和生成物的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拆开化学键需要消耗能量,形成化学键又会释放能量。21cnjy.com
已知反应N2(g)+3H2(g)??2NH3(g) ΔH=a kJ·mol-1。
试根据表中所列键能数据估算a的数值:________。
化学键 H—H N—H N≡N
键能kJ·mol-1 436 391 945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49张PPT)
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
能量变化
热能
电能
光能
当能量变化以热能的形式表现时:
化学反应
放热反应:例如
吸热反应:例如
燃料的燃烧
中和反应
金属与酸反应
大多数化合反应
C+CO2 , H2+CuO
C+H2O
Ba(OH)2·8H2O+NH4Cl
CaCO3高温分解
大多数分解反应
当能量变化以热能的形式表现时:
化学反应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同时遵守质量
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那么
一个反应中的质量与能量有
没有关系呢?
有
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同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那么一个反应中的质量与能量有没有关系呢?
有
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二者密不可分,但以物质为主。能量的多少则以反应物和产物的质量为基础。
那么化学反应中能量到底怎样变化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一、反应热 焓变
问题
化学反应过程中为什么会有能量的变化?(用学过的知识回答)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原因:
⑴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遵循 。
⑵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有关。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在发生化学反应时 热量;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在发生化学反应时 热量;
能量守恒定律
放出
吸收
(3)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从新组合成生成
物的分子的过程。旧键断裂需要 ,
新键形成需要 。而一般化学反应
中,旧键的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与新键形
成所放出的总能量是不相等的,而这个差
值就是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所以化学反应
过程中会有能量的变化。
看下面的例子
吸收能量
放出能量
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1、……
2、……
3、……
观察下列示意图:
H
H
Cl
Cl
提供能量
436kJ/mol
提供能量
243kJ/mol
Cl
H
Cl
H
释放能量
431kJ/mol
释放能量
431kJ/mol
反应的能量示意图
键断裂
键断裂
Cl
Cl
+
H
H
+
+
+
键
形
成
键
形
成
H
H
Cl
Cl
吸收能量436kJ/mol
吸收能量243kJ/mol
共吸收总能量679kJ/mol
共放出总能量862kJ/mol
思考:该过程中反应体系总能量增加还是减少?
(该过程中反应体系的总能量减少183kJ/mol)与实验值184.6kJ/mol接近。
H
H
Cl
Cl
Cl
H
Cl
H
Cl
H
Cl
H
思考:图1、图2过程中反应体系的总能量增加还是减少?
生成物
反应物的
总能量
生成物的
总能量
能量
能量
生成物
反应物
图1
生 成 物 的
总能量
反应物
反 应 物 的总能量
图2
吸收热量
放出热量
过程中反应体系的能量变化曲线图:
一、焓变、反应热
1、焓和焓变
⑴焓(H): 。
⑵焓变(△H):ΔH = H生成物-H反应物 (宏观)
是一个与内能(U)有关的物理量
2、反应热
⑴定义:
①特征定义: 、
。
②本质定义: 。
⑵符号: 。
⑶单位:△H的单位常用 或( )。
⑷测量:测量仪器叫量热计(许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可以通过实验直接测得)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
吸收的能量
恒压条件下的焓变
△H
kJ/mol
kJ·mol-1
⑸ 反应热产生的宏观原因(宏观讨论)
能量
能量
反应物
反应物
生成物
生成物
反应过程(I)
反应过程(II)
思考:I和II哪个是放热反应,哪个是吸热反应?
⑹反应热产生的微观原因(微观讨论)
请观察P2页图1-1 H2(g)+Cl2(g)=2HCl(g)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分析图中包含的信息:
① 。
② 。
③ 。
结论: 、
。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
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释放能量
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吸热过程和放热过程
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要看吸收能量与放出能量的相对大小
即:ΔH = E吸收-E放出
⑺反应热表示方法:——反应热是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整个体系的能量(即焓)增加或者减少的量值,ΔH =H生成物-H反应物(宏观)
思考:焓增加—吸热—则用“ ”表示
焓减少—放热—则用“ ”表示
(填“+”或“—”)
即:当ΔH为“-”或ΔH<0时,为 反应
当ΔH为“+”或ΔH>0时,为 反应
+
-
放热
吸热
我们可以发现:其实
H=
E(生成物的总能量)- E(反应物的总能量)
H=
E(反应物分子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
-E (生成物分子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
从焓变角度看:
从能量的角度看:
ΔH=生成物的焓-反应物的焓
从键能的角度: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表现
行式 △H﹤0或△H为“-” △H﹥0或△H为“+”
能量
变化 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 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
键能
变化 生成物总键能大于
反应物总键能 生成物总键能小于反应物总键能
联系 键能越大,物质能量越低,越稳定,反之键能越小,物质能量越高,越不稳定,
Q< 0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体系
环境
体系
环境
⑻体系与环境【资料】
能量
能量
H↓
↑
H↑
↓
△H<0 为“-”
Q> 0
△H>0为“+”
小 结
一、反应热 焓变
从焓变角度看:
ΔH=生成物的焓-反应物的焓
从反应热角度看:
ΔH=生成物能量-反应物能量
从键能角度看:
Δ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ΔH<0或 ΔH为“-”
ΔH>0 或ΔH为“+”
例 1:1molC与1molH2O(g)反应失成lmol CO(g)和1mol H2(g),需要吸收131.5kJ的热量,该反应的反应热为△H= kJ/mol。
例 2:拆开 lmol H—H键、lmol N-H键、l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则1mol N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 ,1mol H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 。
+131.5
-92KJ/mol
-30.6KJ/mol
练 习
1、1molC与1molH2O(g)反应失成lmol CO(g)和1mol H2(g),需要吸收131.5kJ的热量,该反应的反应热为△H=___________kJ/mol。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易发生
(C)反应是放热的还是吸热的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D)吸热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发生
+131.5
课堂练习
CD
3.反应 是吸热反应,由此可知
(A)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
(B)金刚石和石墨可以相互转化
(C)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D)金刚石和石墨不能相互转化
AB
4、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在反应中,
破坏1molH-H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
破坏1molO = O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
形成1molH-O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2Q1 + Q2 > 4Q3 B. 2Q1 + Q2<4Q3
C. Q1+ Q2 < Q3 D. Q1 + Q2 = Q3
B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二课时)
二、热化学方程式
能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H2(g)+I2(g)======2HI(g) △H=-14.9kJ/mol
200℃
101kPa
1、热化学方程式包含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两个部分,二者缺一不可。
普通化学方程式只包含物质变化一个部分。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二、热化学方程式
H2(g)+I2(g)======2HI(g) △H=-14.9kJ/mol
200℃
101kPa
2、热化学方程式需注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对于 25℃ 101kPa时进行的反应可不注明。
普通化学方程式不需注明温度和压强。
H2(g)+ O2(g)==H2O(g) △H=-241.8kJ/mol
1
2
二、热化学方程式
3、热化学方程式需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
s(固态), l(液态), g (气态), aq(溶液中)
普通化学方程式不需注明物质的状态。
H2(g)+ O2(g)=H2O(g) △H=-241.8kJ/mol
1
2
H2(g)+ O2(g)=H2O(l) △H=-285.8kJ/mol
1
2
固态
液态
吸热
气态
吸热
吸热
二、热化学方程式
4、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表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可为整数或分数。对于相同的反应,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 H不同。
普通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宏观上表示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微观上表示原子分子数目,只能为整数,不能为分数。
H2(g)+ O2(g)==H2O(g) △H=-241.8kJ/mol
1
2
2H2(g)+ O2(g)==2H2O(g) △H=-483.6kJ/mol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
1、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一般不写反应条件(如加热、点燃等)。如在常温(250c)、常压(101kpa)下,可不注明温度和压强。
2、应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固体-s,液体-l,气体-g;溶液中-aq。
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对于相同的反应,当计量数不同时,其△H不同。
4、在方程式右端要注明△H,标明“+”或“-”,kJ/mol。
小结
例 题
当1mol气态H2与1mol气态Cl2反应
生成2mol气态HCl,放出184.6KJ的热
量,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H2(g) + Cl2(g) =2HCl(g) H =-184.6KJ/mol
而这些书写也是对的
三、中和热
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放出的热量,叫中和热。
1、条件:稀溶液,表示符号为aq
2、反应物:酸和碱
3、生成水的物质的量:1mol
HCl(aq)+NaOH (aq)= =NaCl (aq) +H2O(l)
△H=-57.3kJ/mol
HNO3(aq)+KOH(aq)=KNO3(aq)+ H2O(l)
△H=-57.3kJ/mol
H2SO4(aq)+2NaOH(aq)=Na2SO4(aq)+2H2O(l)
△H=-114.6kJ/mol
1、上述三个反应的反应热是多少?中和热
是多少?
2、三个反应有何异同,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
强酸和强碱的中和反应,中和热数值相同。
H+(aq)+OH-(aq)=H2O(l) △H=-57.3kJ/mol
3、若是弱酸、弱碱反应,中和热还是57.3
kJ/mol吗?若不是,是偏大还是偏小?
不是,偏小。原因是电离需要吸
收热量。
实验用品:
大烧杯(500 mL)
小烧杯(100 mL)
泡沫塑料或纸条
塑料板或硬纸板(两个孔)
温度计
环形玻璃搅拌棒
量筒(50 mL)两个
药品:
0.50 mol/L 盐酸
0.55 mol/L NaOH溶液
四、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组装量热器
————测量反应前后的温度
和空气绝缘,防止热量损失
——搅拌,使反应液混合均匀
——量取反应液
迅速反应,减小误差
使一个反应物过量
完全反应,减小误差
实验原理的细化:
50 mL 0.50 mol/L 盐酸 和
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反应
测量反应放出的热量:
Q = m · c ·Δt
= 100g×4.18J/(g ·℃) ×Δt
= 0.418Δt kJ
计算生成 1 mol H2O 时的焓变:
△H=
0.418·(t2-t1)
kJ/mol
0.025
实验步骤:
1)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以达到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的目的,该实验也可在保温杯中进行。
2)用一个量筒量取 50 mL 0.50 mol/L盐酸,倒入小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记入下表。然后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
3)用另一个量筒量取 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并用温度计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记入下表。
4)把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小烧杯的盐酸中,并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注意不要洒到外面)。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
5)重复实验两次,取测量所得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
实验
次数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
t2/℃
温度差
(t2-t1)/℃
HCl
NaOH
平均值
1
2
3
6)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中和热。
△H=
0.418× (t2-t1)
kJ/mol
0.025
1、大、小烧杯放置时,为何要使两杯口相平?填碎纸条的作用是什么?对此装置,你有何更好的建议?
两杯口相平,可使盖板把杯口尽量盖严,从而减少热量损失;填碎纸条的作用是为了达到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的目的。
2、温度计上的酸为何要用水冲洗干净?冲洗后的溶液能否倒入小烧杯?为什么?
因为该温度计还要用来测碱液的温度,若不冲洗,温度计上的酸会和碱发生中和反应而使热量散失,故要冲洗干净;
冲洗后的溶液不能倒入小烧杯,若倒入,会使总溶液的质量增加,而导致实验结果误差。
3、酸、碱混合时,为何要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而不能缓缓倒入?
因为本实验的关键是测反应的反应热,若动作迟缓,将会使热量损失而使误差增大。
4、实验中所用HCl和NaOH的物质的量比为何不是1∶1而是NaOH过量?若用HCl过量行吗?
为了保证0.50 mol/L的盐酸完全被NaOH中和,采用0.55 mol/L NaOH溶液,使碱稍稍过量。
若使盐酸过量,亦可。
5、若改用100mL0.50mol/L的盐酸和100mL 0.55mol/L的NaOH溶液,所测中和热的数值是否约为本实验结果的二倍(假定各步操作没有失误)?
否。因中和热是指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放出的热量,其数值与反应物的量的多少无关,故所测结果应基本和本次实验结果相同(若所有操作都准确无误,且无热量损失,则二者结果相同)。
化学实验的一般步骤
实验目的
确定实验原理
(包括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
( 变量控制 )
合理的利用有利因素
分析并控制干扰因素
实验装置设计
实验步骤设计
实验方案
实施实验 记录实验结果
处理结果 反思实验 完成实验报告
程序性
策略性
可迁移
形成
明确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解析 煤燃烧时也转化为光能,A错;葡萄糖氧化放出热量,化学能转化为热能,C错;选项D应该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D错。答案 B21·cn·jy·com
2答案 C
3.解析 N4与白磷(P4)结构相似, ( http: / / www.21cnjy.com )均为分子晶体,由于N4相对分子质量小于P4,故其分子间作用力弱于P4,其熔点低于P4,A错;N4与N2互为同素异形体,而不是同系物,则C错;从结构图中可看出,一个N4分子中含有6个N—N键,根据N4(g)===2N2(g) ΔH,有ΔH=6×193 kJ·mol-1-2×941 kJ·mol-1=-724 kJ·mol-1,故B项错误,D项正确。答案 D21·世纪*教育网
4.答案 (1)放热 大于 热 (2)吸热 化学
5.解析 乙炔燃烧是放热反应,ΔH<0,则 ( http: / / www.21cnjy.com )排除B、D两选项;又因反应生成1 mol二氧化碳时,放出热量为b kJ,则生成4 mol CO2应放出热量4b kJ,故A正确,C不正确。
答案 A
6.解析 (1)C2H5OH ( http: / / www.21cnjy.com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那么,相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2H5OH(l)+3O2(g)===2CO2(g)+3H2O(l) ΔH=-1 366.8 kJ·mol-1。21cnjy.com
(2)1.7 g NH3的物质的量为0 ( http: / / www.21cnjy.com ).1 mol,则1 mol NH3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为226.7 kJ,那么相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H3(g)+O2(g)===NO(g)+H2O(g) ΔH=-226.7 kJ·mol-1。
答案 (1)C2H5OH(l)+3O2(g)===2CO2(g)+3H2O(l) ΔH=-1 366.8 kJ·mol-1
(2)NH3(g)+O2(g)===NO(g)+H2O(g) ΔH=-226.7 kJ·mol-1www.21-cn-jy.com
7.解析 在400 ℃时,水为气态,热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学方程式为4HCl(g)+O2(g)400 ℃,2Cl2(g)+2H2O(g) ΔH=-115.6 kJ·mol-1。③设H—Cl键的键能为a,H—O键的键能为b。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减去产物的键能总和,4a+498 kJ·mol-1-2×243 kJ·mol-1-4b=-115.6 kJ·mol-1。4(a-b)=-127.6 kJ·mol-1,a-b≈-32 kJ·mol-1。H—O键的键能比H—Cl键的键能大,则H—O键比H—Cl键强。2·1·c·n·j·y
答案 (1)4HCl(g)+O2(g)400 ℃,2Cl2(g)+2H2O(g) ΔH=-115.6 kJ·mol-1 (2)32 强
考查点四 焓变的相关计算
8.解析 由化学反应中断键吸热,成键放热 ( http: / / www.21cnjy.com ),ΔH=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生成物成键释放的总能量。所以-92.4 kJ·mol-1=436 kJ·mol-1×3+E(N≡N)-2×391 kJ·mol-1×3,故E(N≡N)=945.6 kJ·mol-1。答案 B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9.答案 C
10. 解析 气态水液化时释放能量,ΔH<0,故ΔH1>ΔH2。答案 B
11.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ΔH”的理解,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确“ΔH”既有“+”“-”,又有数值大小。碳与氧气反应放热,即ΔH1<0,ΔH2<0,CO再与O2作用时又放热,所以ΔH1<ΔH2;等量的固态硫变为气态硫蒸气时吸收热量,故在与O2作用产生同样多的SO2时,气态硫放出的热量多,即ΔH3>ΔH4;发生同样的燃烧反应,物质的量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多,故ΔH5>ΔH6;碳酸钙分解吸收热量,ΔH7>0,CaO与H2O反应放出热量,ΔH8<0,显然ΔH7>ΔH8。故本题答案为C。21教育网
答案 C
12.解析 (1)根据能量关系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该反应的ΔH=E1-E2=(335-427.2)kJ·mol-1=-92.2 kJ·mol-1。(2)ΔH=吸收的能量-释放的能量=(945+3×436-6×391)kJ·mol-1=-93 kJ·mol-1。【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1)N2(g)+3H2(g) ??2NH3(g) ΔH=-92.2 kJ·mol-1 (2)-93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