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专项一 课内文言文·逐篇过关
二十四、 湖心亭看雪
01
基础型
02
发展型
03
拓展型
一、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 )三日,湖中人鸟声俱( )绝( )。是( )日更( )定矣,余拏( )一小舟,拥( )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
名词用作动词,下雪
都
消失
这
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撑(船)
裹、围
基础型
学习任务群
看雪。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 )白( ),湖上影子,惟( )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
( )喜曰:“湖中焉得( )更( )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 )饮三大白( )
白汽弥漫的样子
全
白色
只有
像小草一样微小
非常
哪能
还
尽力
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而( )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 )此。及( )下船,舟子喃喃曰:“莫( )说相公痴,更( )有痴似相公者。”
连词,表顺承
客居
等到
不要
还
二、 文言词汇
1. 一词多义
代词,这
判断动词,是
副词,全
数词,一
名词,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副词,还
名词,白色
名词,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2.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①大雪三日
在句中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金陵人,客此
在句中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雪
客居
三、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落实加点的字词)
1.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4.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可见功夫,“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组合在一起,竟将天地间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
B. 本文通过描写湖心亭看雪的经历表达了作者悠远脱俗的闲情雅致,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C.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句,明写湖心亭游客,暗写作者,表现他们偶遇知音的惊喜之情。
D. 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景,“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D
发展型
【解析】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这是一种巧妙的侧面描写。
2. 如何理解“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往”?(教参问题探究)
从“舟中人两三粒”及舟子其人出场发声来看,作者肯定不是一个人去湖心亭看雪的。那么他又说“独往”,是不是矛盾?这个问题,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要去其形式,存其精神。这里不能单纯理解为作者目中无人。实际上,这表现了作者傲岸自持的情怀,是晚明江南文人独立不羁精神的体现。
【甲】文略
【乙】
三月一日,偕王生章甫、僧寂子①出游。时柳梢新翠山色微岚②水与堤平丝管夹岸。趺坐③古根上,茗饮以为酒,浪纹树影以为侑④,鱼鸟之飞沉,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堤上游人,见三人枯坐树下若痴禅者,皆相视以为笑。而余等亦窃谓彼筵中人⑤,喧嚣怒诟⑥,山情水意,了不相属,于乐何有也。
拓展型
少顷,遇同年黄昭质拜客出,呼而下,与之语,步至极乐寺观梅花而返。
(选自袁宏道《游高梁桥记》,有删改)
【注释】①王生章甫、僧寂子:王生指王袗(zhěn),袁氏兄弟的诗友。寂子,一和尚名,其人不详。②微岚:山中薄薄的雾气。③趺(fū)坐:双脚交叠而坐。④侑(yòu):用奏乐或献玉帛劝人饮食。⑤筵(yán)中人:设席饮酒的人。⑥诟(gòu):骂。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茗饮以为酒( )
(2)而余等亦窃谓彼筵中人( )
(3)了不相属( )
(4)与之语( )
茶
私下,暗中
关联,相似
说话
2.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时 柳 梢 新 翠 山 色 微 岚 水 与 堤 平 丝 管 夹 岸
/
/
/
3. (对比阅读)【甲】【乙】两篇选文中主人公的“痴行”有多重内涵。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痴迷山水,表达对山水美景的喜爱;②表达超脱世俗的高雅情怀。
【参考译文】【乙】三月一号那一天,带着王生章甫、和尚寂子一起去游览。当时的杨柳刚刚抽芽,山中有薄薄的雾气,水与河堤齐平,两岸音乐声不断。盘腿坐在古树根上,把茶当作酒来品饮,绿树浪影好似劝人畅饮一般,清清的水让我产生错觉,仿佛鱼在天上飞,鸟在水里游一般,人来人往,也好似这景致的一部分。河堤上的游人看到我们三个人呆坐在古树上,像傻和尚一样,纷纷相视而笑。而我们是在笑他们在这里设下
宴席,喧嚣怒骂,和这美景丝毫不相衬,也不知乐从何来。过了一会儿,遇到了同一年登科的黄昭质刚好访友归来,叫他下来,与他交谈了一会儿,步行到极乐寺观赏了梅花,接着就回家了。
示例:画出了本文雪景的意境。文中描写天云山水相接,浑然一体,只可见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小舟一芥,人两三粒。此画背景苍茫一色体现了天地被雪覆盖的辽阔寂静,一条墨线可看作长堤“一痕”,两个小黑点可看作湖心亭“一点”或者小舟“一芥”,体现出了湖中之物的渺小。整个意境与文中描写相称。
∣新题变式 ∣
4. 下面是中国国家画院院士黄永玉先生的画
作《湖心亭看雪》,请结合文章的内容点
评这幅画有没有画出本文雪景的意境。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