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3.《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07 21:06: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年级下册语文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识“窃、私”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差”,会写“宁、官”等11个字,会写“宁静、光线”等18个词语。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
理解“窃窃私语”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能说出第四、五自然段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教学重点】
提取信息的能力,能说出课文是围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海底世界的。
【教学难点】
概括能力,体会课文是怎么围绕一句话把意思写清楚的。
理解“窃窃私语”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视频探奇,激趣导入
课前三分钟交流
请把你搜集到的有关海底世界的资料(书籍、图片、文章等)和大家分享。
视频激趣
张老师也收集了一段海底世界的视频。咱们一起欣赏。
2、播放视频
3、面对这神奇的海底世界,你有什么感受?
三、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这节课,就让章鱼宝宝带着我们共同走入神秘的——海底世界。板题:海底世界(提醒“底”字下面有个点。)
2、齐读题目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资料的收集,对海底世界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再通过播放海底里的一些动植物活动的情形,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在脑海里对海底生物的活动特点有一个具体形象的认识。】
第二板块: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打开书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如果遇到读不通顺的句子,可以反复把这句话多读几遍。
扫清障碍,学习字词
出示词语,小主持人主持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同桌互读,难读互教,相互提醒易读错的字。
开火车读,齐读。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读通课文句子,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设计中以学生主持检查同学们容易读错的字,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浓厚兴趣。】
第三板块:自读感知,理清条理
浏览课文,初步感知。
把目光投向书本,课文的开头向我们提出一个什么问题?(预设生答: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
浏览一下课文,文中的哪一句话最能概括地回答这个问题?(预设生答: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
板书: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
【设计意图:课文是以问题开头,结尾作答,相互呼应。所以这一环节的设计就以开头和结尾切入,启发学生找出课文的中心句,指导课文就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使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
自读感悟,理清脉络
过渡:那海底世界到底是不是这样子的呢?
默读课文第2至第6自然段,用“ ”划出能概括每个自然段大意的关键语句。思考:课文分别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圈出关键词,补充学习单。
生汇报,并板书:光线、声音、动物、植物、矿藏。
师小结:刚才大家通过找关键语句、抓关键词发现了海底是个宁静却有光的地方,景色奇异;还发现海底蕴藏着丰富的动物、植物和矿物资源。真棒!
【设计意图:学生是阅读的主体,真正的阅读,应该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而第一步是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课文2到6自然段都有关键语句,引导学生从关键语句中提取关键信息,从整体把握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由此,习得如何找关键语句,抓关键词的方法,为下一个环节的交流做铺垫。】
第四板块:品读感悟,学法运用
品读课文,小组合作
过渡:现在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学习第2到第6自然段。
2、你对哪个方面最感兴趣呢?请你重点去读读有关的内容,说说作者是怎样把这个方面写清楚的?在小组里谈谈你的感受。
(1)我最感兴趣的是 ,我从句子 的关键词 体会到(知道了、发现了) 由此我想到了 。
(2)我想通过朗读读出我的感受。
3、学生自己学习、思考
4、班上汇报交流
5、预设回答:
(1)光线
预设: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通过关键词“像闪烁的星星”“发光器官”“深水鱼”体会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2)声音
预设1: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通过关键词“窃窃私语”体会文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海底世界声音的奇妙有趣写清楚。)
预设2: 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通过关键词“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像......一样”“嗡嗡、啾啾、汪汪”等,体会文中运用拟声词、排比句、比喻句的修辞手法把海底世界声音的奇妙有趣写清楚,从省略号中还体会到海底还有其他的声音。还会仿照句子的格式说海底的动物还会发出什么声音。)
预设3: 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通过关键词“吃东西”“行进”“警报”体会海底动物在不同的情况下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师小结:你们想像真丰富。我好像已经听到了动物们那窃窃私语的声音!是呀,这么多有趣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真像是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原来看似宁静的海底还真热闹。
动物的活动方法
预设1: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通过关键词“伸缩爬行”“前进四米”体会文中用列数字的方式写出海参爬行、慢的活动特点。)
预设2:梭子鱼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要快。(通过关键词“游几十千米”“比普通的火车还要快”体会文中用作比较的方式写出梭子鱼速度极快的活动特点。)
预设3: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通过关键词“向前喷水”“反推力”体会它们的活动特点。)
预设4:有些贝类自己不动,但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通过关键词“巴”“免费的长途旅行”体会文中用拟人的方式写出贝类自己不动的活动特点,体会拟人修辞手法的好处是把贝类懒洋洋的样子写得栩栩如生。)
师小结:刚才通过同学们的分享,我们认识了5种海底动物,发现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这个自然段先概括写了海底动物的活动方法多样,再举了海参、梭子鱼、乌贼和章鱼、贝类四个具体的例子展开写。有总有分,条理很清楚。这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一种构段方式——先总后分。
植物
预设1:它们的色彩多种多样,有褐色的,有紫色的,还有红色的。预设2:最小的单细胞海藻,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最大的海藻长达二三百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生物。(从颜色、大小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师小结: 海底的植物真多,光海藻就有8000多种。作者从色彩和形态两个方面来写海底植物的差异,也是(先总后分)的写法。
【设计意图:课文的2到6自然段都分别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的角色地位。四人小组根据学习单的要求,利用思维导图和先学小研究,以上一个环节习得的方法——通过找关键语句抓关键词的方法了解怎样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进行实践运用。教师在他们进行小组交流的时候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攻破本课的重难点,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小结全文,升华感情
小结:今天,我们跟着章鱼宝宝一起去海底世界畅游了一番,了解了海底奇妙的声音,各种海里动物的活动方式,色彩形态各异的海底植物,而且海底还有丰富的物产资源。
升华感情:这么奇妙的海底世界,难怪作者发出赞叹,海底真是个——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这也是发自我们内心的赞美:再读!这也是赞美海底、赞美大海、赞美神奇的大自然。再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反复朗读达到升华感情的效果。让学生再次体会到海底世界的奇妙、有趣。】
第五板块:学法迁移,拓展延伸
学法迁移,拓展学习
过渡:海底世界是奇妙的,那么还有什么也是奇妙的呢?出示: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是《海底世界》的开头,你也能仿照课文的写法,用类似的开头说一段话,向别人介绍一种事物吗?你可知道,那座山上的石头有多么奇妙吗 2、写一段话。
班上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除内容外,精读课文还重在让学生明白写作的规律和写法。结合语文园地里词句段运用中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围绕着一个意思写一段话,在课堂上进行有梯度的训练,进一步对总分段落结构的训练与巩固,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总结:同学们,这次海底之行即将结束,但是也许大家对海底的探索才刚刚开始。海底还有许许多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呢。
布置作业
请你当小导游,用生动的语言向游客介绍美丽奇妙的海底世界。
2、阅读《海洋世界》,更全面地了解海洋,感受蓝色海洋的独特魅力。《海洋世界》是2009年7月1日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海洋世界》以翔实的资料、生动的图片。向读者介绍了人类的未来家园——海洋世界的有关知识,描述了海洋世界的种种奇观和自然现象。引领青少年读者在海洋的世界中畅游,使青少年读者全面了解海洋,感受蓝色海洋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