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题破山寺后禅院》赏析
一、诗歌基本知识梳理
(1)、常建,唐代诗人。
(2)写作背景:常建仕途很不顺,高才无位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来隐居于湖北武昌西山,不再出仕。此篇诗歌写于他归隐之后。全诗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3)禅寺后院的景色有两大特点:_________、_________。诗歌最后两句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手法。21·世纪*教育网
(4)“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_______”“_______”。21·cn·jy·com
(5)“曲径”而不用“竹径”,是因为这两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词语所呈现的意境是不同的,“竹”表示小路被竹林掩映,而“曲”则形容小路弯弯曲曲,层次很多,景致很深,很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www.21-cn-jy.com
二、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壁诗。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唐代咏寺诗为数不少,且有很多佳作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构思独具特色 ,它紧紧围绕破山寺后禅房来写,描绘出了这特定境界中所独有的静趣www-2-1-cnjy-com
首联:“清晨入古寺”一句,一点时间,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此寺是古寺,唯其是古寺才使得作者清晨起游,其向往之情可见一般。第二句“初日照高林”继写入寺所见,作者写那初升的太阳和耸立的高林,这不仅能给人以清新明丽之感同时还有一种幽静之意,“初日”上承“清晨”,“高林”照应“古寺”。宋代的葛立方说得好,“平淡而到天然处,则善矣。”这两句诗可谓是达到了“平淡天然”之境了。 21*cnjy*com
颔联:采手用移步换景手法写禅房的幽景。幽处的禅房在浓密的花木之丛中,“深”字写出了禅房的幽雅宁静,这岂不是一个与世隔绝的至境吗?【来源:21cnj*y.co*m】
这一联抓住了禅房幽深淡雅的特点,写出了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淡泊情怀。
颈联:写诗人在后禅院所见。在这红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照,百花繁茂之中,连那鸟儿也怡然自乐起来。其实,这哪里是鸟儿之乐啊,这是诗人之乐啊!此时此刻,诗人早已把自己那强烈的主观感受寄寓于那无知无情的鸟儿,这种“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的艺术描写,别有情趣。如果说这句是从侧面写诗人之乐的话,那么,“潭影空人心”则是正面写诗人在这特定环境之下的感受。这山光水色使人杂念顿消,心纯若空。这便有了“禅悟”的味道。因为在佛教盛行的唐代作者受到佛教的影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这一句恰好写出了诗人在看了僧人们那清静无扰的生活之后心中所产生的那种强烈的隐世之感。
尾联:“万籁此都寂”句紧承上句“潭 ( http: / / www.21cnjy.com )影空人心”,诗人杂念消净,达到了一个“心与境静”的境界。但仅此还不足以造出静境和静趣来,诗人深知“静处有音”的道理,所以最后诗人说“但余钟磬音”,这可算是作者的“意静之中的意动”,于寂静处有妙音了。这“钟磬音”也许就是一种召唤,一种发自诗人内心的召唤。诗人在现实社会里屡屡碰壁之后,已经心生归隐之意。这在他的另一首诗《宿王昌龄隐居》中已经表现出来。如诗中的“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表现了自己意欲以鸾鹤为侣,隐逸终生的情怀。【出处:21教育名师】
自学思考题答案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寄情与山水的隐逸情怀。
2、中间四句写景有什么作用?
不仅写出环境的极静极美,而且体现了诗人内心旨趣,富有言外之意。
3、最后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以动衬静,以静写静,只剩下钟磬声音。与常建向往佛门清静的心情是吻合的。
4、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__________的环境,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的手法。
深幽寂静;以动写静
5、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6、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2-1-c-n-j-y
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7、“万籁此俱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这种以“寂”衬“音”的写法,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正所谓“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8、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 ( http: / / www.21cnjy.com )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诗的最后两句隐含的一个成语是 ,由这两句,我们很容易想起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王维的诗句 , 。
2、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空”字用得极好,好在哪里?(2分)
3、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4.“曲径通幽处”一句,对“曲”课文注释为一作“竹”。编者选取用“曲”而不用“竹”,你认为这两个词在表达的意境上有什么区别?(3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5.“万籁此俱寂”和“但余钟磬音”中否矛盾,为什么?(3分)
6.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7.“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
1、万籁俱寂 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
2、答:“空”字把诗人由于身处幽静、脱俗、自由的禅院,一下子把心中的种种人世烦恼都除去、心胸宽阔、俗念顿消的纯净的感受生动地现出来。21教育网
3、答: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21cnjy.com
4、答:这两个词表达的意境是不相同的,“竹”,表示小路被竹林掩映,而“曲”,形容小路弯弯曲曲,层次很多,景致很深。2·1·c·n·j·y
5、答:不矛盾。它是用了舛互的修辞手法。用禅院的寂静衬托当时钟声入耳的清晰与作者自然的感受。
6、答:“诗眼”分别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悦”“空”。“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来源:21·世纪·教育·网】
7、答:写出了禅院中花木繁盛的样子,表现了禅院中幽深安静的环境。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