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创新设计】第15课 今生今世的证据同步训练 苏教版必修1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5分)
A.徘徊(huái) 场院(cháng)
辜负(ɡū) 雨雪霏霏(fēi)
B.旖旎(yǐ nǐ) 欷歔(xī)
翘首(qiào) 安然无恙(yànɡ)
C.悠邈(miáo) 耄耋(mào dié)
谪居(zhāi) 小人所腓(féi)
D.牲畜(chù) 骨骸(hái)
搭讪(xiān) 忐忑不安(tè)
解析 B项,“翘”应读“qiáo”;C项,“谪”应读“zhé”;D项,“讪”应读“shàn”。
答案 A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5分)
A.眷恋 贫瘠 消遣 按捺不住
B.肴馔 宅邸 矫饰 焦燥不安
C.寰宇 审慎 褪色 枉废心机
D.静谧 幽深 旖旎 度过难关
解析 B项,燥—躁;C项,废—费;D项,度—渡。
答案 A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5分)
A.这几天气温突然降低,又加上雨下个不停,所以大街上熙熙攘攘,显得很冷清。
B.在革命战争时期,有很多青年知识分子在党的教育下,走出了“象牙塔”,投身到火热的斗争中去,走上了革命道路。21教育网
C.我国西部地区如能用好政策,更新观念,大胆创新,那么迅速赶上沿海发达地区,甚至青出于蓝,是完全有可能的。21·cn·jy·com
D.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解析 A项,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熟闹;C项,青出于蓝:多用于师徒关系,指后人胜过前人;D项,蓬荜生辉:谦辞,用于自己。以上三项均与语境不符。
答案 B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5分)
A.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梭罗的《瓦尔登湖》等中外散文佳作,都具有积极的思想倾向,因而文笔清新自然,又充满思辨色彩,耐人咀嚼。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B.如果中国不能缓解人口增长对水土资源造成的巨大负担,那么环境的恶化将会危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C.近年来世界艺术品拍卖价格屡创新高,许多有眼光的国际大商人纷纷购买、收藏有价值的艺术品,希望以这种投资方式实现资产保值和增值。www-2-1-cnjy-com
D.记者日前通过调查发现,中国人不爱喝牛奶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相应改善所致。【出处:21教育名师】
解析 A项关联词误用,从语意上看不是因果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系,故去掉“因而”;B项“缓解”“负担”搭配不当;D项“原因是……”和“由……所致”是两种句式,二者杂糅在了一起,可去掉其中一个。【版权所有:21教育】
答案 C
5.仿照下面例句的句式和修辞特点,另写一个句子。(5分)
例句:太阳从地平线上露出笑脸,用她那柔美的金色手指,悄悄从地平线上捡走草地上的珠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春风从雪山上慢慢走来,用她那神奇的画笔,不知不觉中为大地画出了一幅五彩缤纷的图画。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我走的时候,我还不懂得怜惜曾经拥有的事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随便把一堵院墙推倒,砍掉那些树,拆毁圈棚和炉灶,我们想它们没用处了。我们搬去的地方会有许多新东西。一切都会再有的,随着日子一天天好转。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我走的时候还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东西告别。不知道回过头说一句:草,你要一年年地长下去啊。土墙,你站稳了,千万不能倒啊。房子,你能撑到哪年就强撑到哪一年,万一你塌了,可千万把破墙圈留下,把朝南的门洞和窗口留下,把墙角的烟道和锅头留下,把破瓦片留下,最好留下一小块泥皮,即使墙皮全脱落光,也在不经意的、风雨冲刷不到的那个墙角上,留下巴掌大的一小块吧,留下泥皮上的烟垢和灰,留下划痕、朽在墙中的木和铁钉,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啊。21*cnjy*com
我走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
有一天会再没有人能够相信过去。我也会对以往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一切产生怀疑。那是我曾经有过的生活吗?我真的看见过大地深处的大风?更黑,更猛,朝着相反的方向,刮动万物的骨骸和根须。我真的听见过一只大鸟在夜晚的叫声?整个村子静静的,只有那只鸟在叫。我真的沿着那条黑寂的村巷仓皇奔逃?背后是紧追不舍的瘸腿男人,他的那条好腿一下一下地捣着地。我真的有过一棵自己的大榆树?真的有一根拴牛的榆木桩?它的横杈直端端指着我们家院门,找到它我便找到了回家的路。还有,我真的沐浴过那样恒久明亮的月光?它一夜一夜地已经照透墙、树木和道路,把银白的月辉渗浸到事物的背面。在那时候,那些东西不转身便正面背面都领受到月光,我不回头就看见了以往。[
现在,谁还能说出一棵草、一根木头的全部真实?谁会看见一场一场的风吹倒旧墙、刮破院门,穿过一个人慢慢松开的骨缝,把所有所有的风声留在他的一生中?
这一切,难道不是一场一场的梦?如果没有那些旧房子和路,没有扬起又落下的尘土,没有与我一同长大仍旧活在村里的人、牲畜,没有还在吹刮着的那一场一场的风,谁会证实以往的生活——即使有它们,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
我回到曾经是我的现在已成别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的村庄。只几十年工夫,它变成另一个样子。尽管我早知道它会变成这样——许多年前他们往这些墙上抹泥巴、刷白灰时,我便知道这些白灰和泥皮迟早会脱落得一干二净。他们打那些土墙时,我便清楚这些墙最终会回到土里——他们挖墙边的土,一截一截往上打墙,还喊着打夯的号子,让远远近近的人都知道这个地方在打墙盖房子了。墙打好后,每堵墙边都留下一个坑,墙打得越高坑便越大越深。他们也不填它,顶多在坑里栽几棵树,那些坑便一直在墙边等着,一年又一年,那时我就知道一个土坑漫长等待的是什么。
但我却不知道这一切面目全非、行将消失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只早年间日日以清脆嘹亮的鸣叫唤醒人们的大红公鸡、一条老死窝中的黑狗、每个午后都照在(已经消失的)门框上的那一缕夕阳……是否也与一粒土一样归于沉寂。还有,在它们中间悄无声息度过童年、少年、青年时光的我,他的快乐、孤独、无人感知的惊恐与激动……对于今天的生活,它们是否变得毫无意义。
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
6.第四段“我也会对以往的一切产生怀疑”,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在这一段中对以往的哪些东西会产生怀疑。(不超过35字)(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共五个要点,解答时注意全面思考。
答案 地深处的大风、夜晚鸣叫的大鸟、黑寂的村巷、自己的大榆树、恒久明亮的月光。
7.第六段“即使有它们,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谈谈你对“内心的生存”的理解。(4分)2·1·c·n·j·y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内心的生存”一定是涉及“精神生活”,同时要加以阐释。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内心的生存”是一个复杂的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述,包含了人内心丰富的精神生活。如果人“内心的生存”找不到依凭,那么人就会产生空虚感和漂泊感,因而人要有一个精神的故乡,这样精神就不会流浪。
8.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深刻含意?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扣住“家园废失”“虚无”思考回答。
答案 含意:一个人要想将他生命的物质痕迹全部 ( http: / / www.21cnjy.com )留住是不可能的,但它们能长久地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中,成为人的精神财富和思想资源,这才是最重要的。只有这样,“家园”才不会废失,如果内心的证据也散失殆尽,那么人们只能在“虚无”中永无归期了。
作用:强调一个人不能丢失“今生今世的证据”,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二、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4题。
一座村庄的消失
杨小波
①终于,我再次回到这座村庄,回到曾无数次往返留下我第一个脚印的村庄。但在我眼中,这座村庄只属于过去,它正在逐渐消失,这是一种真实而无可挽回的消失。
②当踏上柔软的泥地,一股亲 ( http: / / www.21cnjy.com )切的气息差一点让我跌倒在地,虽然早已对这次归来有了准备。沿着开满野花的小路,一步一步走进那绿树掩映的村庄,走进那清清池塘也盛不下的记忆时光。2-1-c-n-j-y
③田野的风挟裹着青青麦苗和金黄油菜花散发出的浓郁芬芳钻进鼻孔,瞬间涤净了我的五脏六腑。原谅我的粗心,我还从没有仔细看过这片曾经无比熟悉的土地上的颜色,一大片一大片的碧绿被一大块一大块的金黄整齐地划割。划割开碧绿与金黄的田埂上,缀满青翠的草和连绵的小野花,间或露出一垄黄褐色的泥土。碧绿金黄尽头的村庄深藏在青葱森郁的树丛中。我也第一次发现绿竟有如此丰富的层次与差别,鹅黄浅嫩,苍翠葱郁,青碧墨黛,层层叠叠,间羼杂染,过渡自然,独立鲜明,展现尽你能想像出的每一种差别的绿色。在这里,每棵树、每株草、每片叶都是一种独立的绿,绿得让人眼花,绿到你自身也仿佛要幻变成一片绿,一片伏在万绿丛中的叶。 21*cnjy*com
④村子里绿树依然蓬勃,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阻挡不住它的衰亡,像一个人那样的衰老死亡。不见了小时候攀爬、粘过鸣蝉的棠梨树,新生出的刺槐树秧密密匝匝;在墙洞里掏过蜜蜂的泥墙已坍塌倾倒;环绕村庄曾让我整天都泡在清清水里的池塘正裸露出碟子样浅浅胸膛,仿佛一步就能跨过。那枯死的皂角树,渐被荒草湮没的塘埂,淤塞欲平的沟渠——这不是记忆中的那个村庄。
⑤随着一群又一群人如蒲公英种子般纷纷飘 ( http: / / www.21cnjy.com )离村庄,村庄也就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老直至消失。从此以后,村庄仅仅存活在那些飘落于另一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的蒲公英的记忆深处。
⑥村子里很静,少见人影,尤其是年轻人,更少见十年内建成的房屋。我静静地走着,像行走在一个荒寂的古庙,偶尔听见一两声鸡鸣,遥远得如同是在梦中。女儿蹦蹦跳跳,奔向前方矮墙下卧着的大黑狗。我顿时头皮发紧、双腿软麻!那狗竟懒得睁开眼皮,只是有些无奈地掉转了一下嘴巴。我简直怀疑它是否就是一只狗。很难想像,若在十几年前,我们一行人的到来,村里早已是狗叫声连成一片。
⑦迎接我们的大伯热情地端出烟茶瓜子。从他弯曲的身躯,我感受到了他像村庄一样的衰老。或许,他正是这座村庄的缩影。
⑧站在村头,穿过层层碧绿和片片金黄,向 ( http: / / www.21cnjy.com )东望去,紧依公路两侧,一片林立的黄墙红瓦,那是一个繁盛热闹的集镇,一座曾经的村庄,一座城市的童年,正与身后的村庄形成鲜明的对比。转过身,向西望去,是一座隆起的土丘,土丘上密布着一排排土堆垒的坟茔,整齐森然,芳草萋萋。21cnjy.com
⑨我想,一座村庄的消失,是不需要太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的注释与记录的,如果有,也只是在一群人的记忆中。坚硬平坦的水泥路面覆盖了一个曾经的村庄,其实,消失的只是一个关于村庄的记忆。或者说,村庄成长为一座城市。今天,正在消失的村庄是一座城市的昨天吗?
9.“在这里,每棵树、每株草、每片叶都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种独立的绿,绿得让人眼花,绿到你自身也仿佛要幻变成一片绿,一片伏在万绿丛中的叶。”这段话写村庄的树丛和原野,请赏析其表达特色和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运用夸张和比拟的手法,突出绿得丰富,绿得醉人,表达了作者对村庄的眷念,反衬下文所写村庄的荒寂。
10.“村子里绿树依然蓬勃,可阻挡不住它的衰亡,像一个人那样的衰老死亡。”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侧重在启下。蓬勃的绿树挡不住村庄的衰亡,暗示了村庄的衰亡是一个无法挽回的事实。
11.作者说:“我想,一座村庄的消失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不需要太多的注释与记录的,如果有,也只是在一群人的记忆中。”请联系全文,概括作者对村庄留存着哪些记忆。(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村庄的空气是清新而芬芳的,村庄是童年嬉戏的乐园,村庄里的狗多而警觉,村庄里的人很热情地招待来客。
12.文章题目为“一座村庄的消失”,哪些景象能表现“村庄的消失”?请结合全文,探究村庄消失的原因。(4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从两个方面:乡村过去的景物正逐渐消失;村民渐趋稀少且少有新建的民居,村庄显得荒寂。
原因:村民,尤其是年轻人纷纷离开村庄,年长者又相继谢世;古老的村庄集镇化(城市化)是一种时代发展的趋势。
13.第6自然段为什么要描写狗?第8自然段为什么要写“土丘”上的坟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这只狗慵懒,无精打采。侧面反映出了人口越来越少的村庄的荒寂、衰落,连昔日充满活力的狗也变得慵懒而颓废。www.21-cn-jy.com
②繁盛热闹的集镇与芳草萋萋的坟茔构成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比,可以从中体会到作者面对村庄逐渐衰亡时的哀伤。坟茔埋葬的是过去,正在衰亡的村庄也将成为过去,那是它无法改变的命运。
14.结合全文,分析总结作者的思想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远千里回到村庄,村庄泥土的亲切气息令作者差一点跌倒在地,表现了作者对村庄的眷恋、热爱;承载作 者记忆的村庄正在逐渐衰亡、消失,而作者又无力挽回,心中充满无限的伤感;但作为现实生活中的人,作者也认识到村庄的消失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内心的无奈溢于言表。【来源: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