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重难点练习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第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重难点练习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07 18:3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二单元
5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03
划重点
集要点
模块
导航
看头条
作者专栏 文题解说 背景资料 知识链接
04
05
06
晒清单
字音 词语 词义辨析
戳考点 【信息类阅读】分析论点与论据
考点解读 考法突破 典题例解
刷素养
语言文字运用 信息类阅读
02
01
主题解读 特色总结 重点难点 情境探究
模块
导航
人物志·知人论世
“大国工匠年度人物”
07
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刷素养
工匠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工匠精神并不是西方工业文明的“舶来品”。中国自古虽是农业大国,但从不缺少__①__,鲁班、李春、李冰、沈括等世界级工匠大师都成长于此,工作于此;也从不缺少精美的制造产品,中国的丝绸、瓷器、金银器亦一度成为西方贵族的奢侈品。他们承载的是中国古代工艺匠人执着专注、独具匠心的精神。《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还有庖丁解牛、运斤成风、百炼成钢……这些__②__的诗句、成语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工艺匠人所秉持的__③__、一丝不苟的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人发挥积极行动起来,工匠精神将引领人们书写精彩的更多故事,为实现中国梦献计力量。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中国梦要求人们要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精神,要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执着精神,要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精神,这些精神都体现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屠呦呦、袁隆平、南仁东……这些大国工匠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①处,结合后文“鲁班、李春、李冰、沈括等世界级工匠大师……工作于此”可知,此处是讲中国从不缺少世界级工匠大师,宾语“工匠大师”可以用“能工巧匠”之类的成语表达。②处,前文列举的诗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及成语“庖丁解牛、运斤成风、百炼成钢”都是人们很熟悉的诗句、成语,故可用“耳熟能详”之类的成语来形容。③处,前文“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庖丁解牛、运斤成风、百炼成钢”等诗句、成语体现的是人们认真执着、不断追求更高境界的精神,故此处可填“精益求精”之类的成语。
【示例】①能工巧匠 ②耳熟能详 ③精益求精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发挥积极行动起来”句式杂糅,可改为“发挥积极性行动起来”,或删除“发挥”;二是语序不当,“精彩的更多故事”应改为“更多精彩的故事”;三是搭配不当,“为实现中国梦献计力量”中,“献计”意为贡献计策,已经包含宾语,不可接其他宾语,可改为“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示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人积极行动起来,工匠精神将引领人们书写更多精彩的故事,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精神,要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执着精神,要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精神”,三组“要有……的……精神”句式构成排比,形式整齐,节奏感强,具有音韵美,形象生动地诠释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划线句中“要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精神,要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执着精神,要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精神”运用了三组相对整齐的动宾句式构成排比,各分句间是并列关系,具体而形象地诠释了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铿锵有力,积极昂扬,充满力量,形式整齐,富有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4.将下列材料整合成一个单句,对“工匠精神”加以解说。(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①后工业化时代需要借鉴传统的“工匠精神”。
②传统工匠注重细节。
③“工匠精神”代表一种信仰和理想。
④传统工匠追求专业的极致。
“工匠精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刷素养
【示例】后工业化时代需要借鉴的传统工匠注重细节、追求专业的极致的一种信仰和理想。
【解析】本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根据题意,首先应确定句子基本的主谓宾结构,主谓已确定,宾语中心语可选“信仰和理想”;然后从材料中筛选有关“工匠精神”的关键内容,将其整合成宾语中心语的定语即可。
5.仿照下面的示例,从下面提供的角色中任选两个续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示例:大国工匠,求极致敢创新,精雕细琢打造国之重器。
可选角色:驻村干部 快递小哥 环卫工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驻村干部,促民生谋发展,砥砺前行建设美丽乡村。 快递小哥,走大街串小巷,风雨无阻服务千家万户。 环卫工人,冒严寒顶酷暑,披星戴月维护城市卫生。(任写两句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仿写时要注意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的要求。形式上,要与例句的句式高度一致;内容上,要从可选角色中选择两个,并分析其角色特征。分析时可结合人物的日常工作特点,如快递小哥走街串巷、风雨无阻,环卫工人起早贪黑、辛苦劳累等。
信息类阅读
材料一:
中国哲学对工匠精神有着深刻的认知:道技合一或匠工蕴道。《庄子》中的多篇文章也表达了对工匠精神的本质看法。《庄子》以庖丁解牛、匠石运斧、老汉粘蝉等生动事例告诉人们,古代匠人的技艺能够达到鬼斧神工的至高境界,即所谓“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十九年解牛数千,练就能够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的技法,达到“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的境地,足以见得,古代工匠精神既是实践的积淀,又是内心对道的追求的展现。“道”是中国哲学的最高概念,蕴含着天地自然与人类社会的规律或准则(天道、人道等)。在道家看来,“道”既是思维所能把握的最高概念,同时也是万物存在之理。万物的本性都是“道”的体现,匠工蕴道,这个“道”,是技艺之道,同时也是得天理之道。庖丁将对“道”的追求和把握与技艺的完善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鬼斧神工的境界;当代大国工匠高凤林、张冬伟、顾秋亮等人,刻苦训练、反复实践,终使技艺臻于完美的境界。他们都对其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之道有着深刻的把握。
从根本上说,工匠精神是一种伦理德性精神。就德性论层面而言,人的一切行为发自内在品格。对完美的追求、精益求精以及持之以恒的探索创新,是内在德性的展现。从道德的观点看,每个人都应当追求德性,过一种有德性的生活。德性论认为,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德性行为者作为我们行为的典范。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充当这样一种典范?古希腊苏格拉底的回答是:“工匠,并且只有像铁匠、铜匠甚至
刷素养
修鞋匠那样具有手工艺的人才真正具有德性。”道技合一是德性品格的见证。在苏格拉底看来,工艺制作是指向善的活动,一个人熟练地掌握了他所从事的技艺,也就能够把这类事情做好,从而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因而,做一个有德性的人,也就是像匠人那样生活和工作。具备工匠精神的大国工匠坚守品质,一生打造精品,把产品的好坏看成自己人格和荣誉的象征,他们就是这样具有优美德性、始终追求卓越的人。习近平总书记说:“劳动模范是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是最美的劳动者。劳动模范身上体现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是伟大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我们要以大国工匠和劳动模范为榜样,做品德高尚而追求卓越的人,积极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中。
(摘编自龚群《工匠精神及其当代意义》)
刷素养
材料二:
工匠精神贵在传承,要想真正落地生根,需要全社会形成共识,共同营造尊技重道的文化氛围。近年来,随着一批“大国工匠”走向“前台”,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工匠精神不仅有了具象的模范代表,而且有了可学可敬的典范。既是受“大国工匠”的带动,又是得益于社会的广泛认同,人们对匠人愈加尊重、对工匠精神愈发推崇,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正在形成。更为重要的是,近年来,“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理念更加巩固,让劳动者更有尊严,培养工匠精神的土壤也更为肥沃。
(摘编自彭新武《“制造强国”呼唤工匠精神》)
刷素养
材料三:
在我国古代,有着高超技艺的匠作不在少数,匠作之艺对于“道技合一”精神境界的追求始终如一,这是使得我国古代匠作之艺在文明史册上独占鳌头的动力源泉。以距今约七千年的治玉工艺为例,其匠作流程十分复杂,诸如在拣选好玉料之后要经过刻、碾、琢、磨、钻等多道工序,在成器之后还要琢刻纹饰,整个琢玉过程具有高超技艺运用的典型性。换言之,一块天然岩石要具备文化意蕴是要经过人工打磨并注入人性价值,方能进入“文化”领域产生认同的。对出土玉器或是对《玉作图说》等史料进行综合探究,可以发现,我国自古治玉就十分讲究对“解玉沙”的技艺操作,且始终伴随着古代玉文化的生成而不断精进。也就是说,只有被匠作之艺加工过的玉料才能被赋予“以玉比德”或是“借玉传情”的文化内涵,也才能被真正称为玉之美器。这表明治玉过程中,人与物结成的相互关系以及成就“物”所包蕴的价值取向都是文化的显现。文化在这里体现为人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这种文化早在人类最初的“造物”活动中就已诞生。如是可说,“道技合一”的境界追求就是造物文化多元内涵的必然呈现。
(摘编自夏燕靖《斧工蕴道:“工匠精神”的历史根源与文化基因》)
刷素养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技合一或匠工蕴道是中国哲学对工匠精神的深刻认知,《庄子》中的多篇文章也表现了这种认知。
B.从道德的观点看,人人都应追求德性,但现实生活中并非如此,所以德性行为者的典范意义特别重要。
C.具备工匠精神的大国工匠始终追求卓越,坚守品质,一生打造精品,在他们眼中,产品可以全方位反映自我形象。
D.治玉复杂的匠作流程是注入文化意蕴的流程,能体现人与物结成的相互关系,能成就“物”包蕴的价值取向。
C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C项,“产品可以全方位反映自我形象”错误。材料一第2段说的是“把产品的好坏看成自己人格和荣誉的象征”,并未体现反映自我形象的全面性,选项曲解文意。
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侧重论述“道技合一”的内涵,材料三主要论述了追求“道技合一”在文化方面的作用。
B.庖丁技艺达到鬼斧神工的境界,说明了将道与完善的技艺结合在一起的重要性。
C.一块天然岩石如果经过人工打磨,就有了文化内涵,进而被“文化”领域认同。
D.材料一揭示了工匠精神的当代意义,材料二论证如何让工匠精神在当代落地生根。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项,“一块天然岩石如果经过人工打磨,就有了文化内涵”错误。材料三提到“一块天然岩石要具备文化意蕴是要经过人工打磨并注入人性价值,方能进入‘文化’领域产生认同的”,强调条件“注入人性价值”,选项曲解文意。
C
8.下列选项,最符合“工匠精神”内涵的一项是(  )
A.一切手工技艺,皆由口传心授。
B.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C.朽蠹不胜刀锯力,匠人虽巧欲如何。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材料一谈到,工匠精神就是“对完美的追求、精益求精以及持之以恒的探索创新”。A项,讲的是手工技艺的传授方式。B项,讲的是文学创作上的追求完美、精益求精。C项,讲的是即使匠人技艺高超也会受事物客观品质的局限。D项,讲的是石灰烧制的过程,意在体现石灰不怕严酷的考验。
9.在中国古代哲学对“工匠精神”的认知中,“道”与“技”是什么关系?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道”高于“技”。由“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可知,“道”是超越“技”而存在的最高境界。②“道”蕴含在“技”中。“道”以“技”为载体,鬼斧神工的“技”中蕴含着“道”。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和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材料一提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意思是臣下追求的是天道,超过了技术了。由此可知,“道”是超越“技”而存在的最高境界,即“道”高于“技”。分析“匠工蕴道,这个‘道’,是技艺之道,同时也是得天理之道……从而达到鬼斧神工的境界”可知,“道”蕴含在“技”中,“道”以“技”为载体,鬼斧神工的“技”中蕴含着“道”。
10.如何塑造出优秀的“现代工匠”?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优秀的“现代工匠”内心要有对“技”和“道”、对完美的追求,要有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探索创新精神。②优秀的“现代工匠”要有实践的积淀,要有大量的刻苦训练、反复实践。③优秀的“现代工匠”要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为终身奋斗目标。④全社会要形成共识,共同营造尊技重道的文化氛围,为培养优秀的“现代工匠”提供肥沃土壤。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一“中国哲学对工匠精神有着深刻的认知:道技合一或匠工蕴道”“工匠精神是一种伦理德性精神……对完美的追求、精益求精以及持之以恒的探索创新”可概括出,优秀的“现代工匠”内心要有对“技”和“道”、对完美的追求,要有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探索创新精神。②根据材料一“古代工匠精神既是实践的积淀,又是内心对道的追求的展现”“刻苦训练、反复实践……对其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之道有着深刻的把握”可概括出,优秀的“现代工匠”要有实践的积淀,要有大量的刻苦训练、反复实践。③根据材料一“我们要以大国工匠和劳动模范为榜样,做品德高尚而追求卓越的人,积极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中”可概括出,优秀的“现代工匠”要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为终身奋斗目标。④根据材料二“工匠精神贵在传承,要想真正落地生根,需要全社会形成共识,共同营造尊技重道的文化氛围”“让劳动者更有尊严,培养工匠精神的土壤也更为肥沃”可概括出,全社会要形成共识,共同营造尊技重道的文化氛围,为培养优秀的“现代工匠”提供肥沃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