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第二单元
6 芣苢 插秧歌
03
划重点
集要点
模块
导航
看头条
作者专栏 文题解说 背景资料 知识链接
04
05
06
晒清单
字音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戳考点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语言风格
考点解读 考法突破 典题例解
刷素养
语言文字运用 古代诗歌阅读
02
01
主题解读 特色总结 重点难点 情境探究 对比分析
模块
导航
人物志·知人论世
杨万里人物印象;杨万里:视仕宦富贵如敝屣
07
素材范·学以致用
形劳神不倦,吃苦趁华年;江南农户全家总动员的插秧情景
08
句子迷·笔有千钧
《诗经》佳句选:字字皆动人,句句是人生;劳动之农事艰辛
09
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刷素养
“劳动创造美好未来”这句__①__的公益广告语,曾深深地印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脑海中,并在__②__中影响着很多人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取向、焕发抖擞的劳动精神面貌。但近年来劳动教育的缺失,让一些青少年劳动价值观念扭曲、劳动技能欠缺,特别是少数在溺爱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小孩,想过安逸舒适的生活,但又不愿意参加劳动;一些人在工作岗位上不知道怎样劳动,工作责任感欠缺,工作技能单一,怕吃苦、怕受挫折,不以劳动为荣,反以劳动为耻。
加强劳动教育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也是一个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过程,不可能简单地__③__。就学校教育来说,要将劳动教育列入必修课,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年龄段编制详细的劳动教育大纲,编印不同的教材,制定不同的考核办法。中小学要全力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就家庭教育来说,家长要为孩子创造劳动机会,教孩子把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切忌不要事事包办。
就社会教育来说,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大正面典型宣传和负面典型鞭策,让劳动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①处,结合下文“曾深深地印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脑海中”可知,此处语境应强调人们听得多所以对公益广告语很清楚,故可填“耳熟能详”之类的成语。②处,语境强调公益广告影响人们树立正确价值观,属于文化对人的影响,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起作用,故可填“潜移默化”之类的成语。③处,根据前文中的“是一个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过程”可知,加强劳动教育不可能一下子就完成,故可填“一蹴而就”之类的成语。
【示例】①耳熟能详 ②潜移默化 ③一蹴而就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把握”与“技能”动宾搭配不当,“把握”应改为“掌握”;二是不合逻辑,“切忌”与“不要”都表示否定,双重否定表肯定,不符合前文逻辑,应删除“切忌”或“不要”。
【示例】家长要为孩子创造劳动机会,教孩子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切忌事事包办。
3.请用简要的语言分析“劳动创造美好未来”这一公益广告语的成功之处,并另拟一条以“劳动”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准确、生动的能力。广告语是品牌传播中的核心载体之一,在沟通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必须有冲击力、感染力。分析广告语的成功之处可以从语言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劳动创造美好未来”语言简洁凝练,“美好未来”突出了劳动的巨大意义和价值,同时,正因为“劳动创造美好未来”,启示我们如果热爱劳动、参与劳动,就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从而引导人们爱劳动、多劳动、尊重劳动。题干还要求以“劳动”为内容另拟一条公益广告词。首先注意主题是“劳动”,其次注意用途是“公益”,最后一定注意内容要有引导性、启发性,积极向上。写的时候再结合广告词的特性即可。
成功之处:①突出了劳动对我们的意义;②启示我们要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成果。
公益广告词示例一:劳动铺就前进之路。示例二:劳动的果实最甜美。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中国古代对于一日时间的分段,只能从有最早文字记载的商代谈起。从卜辞可知,日间的主要段落为:旦、大采、大食、日中、昃、小食、小采或暮或昏。划分时间段落都是以__①__为定点的,其习惯一直保持到汉代或更晚。太阳刚从地平线升起来的时候为“旦”。甲骨文“旦”字作太阳升到某种东西之上之状。与金文字形相比较,它或许表示刚升自海上之景,与海面还未完全脱离;或许像太阳映照于海面之景。商朝人主要生活在东方,他们对于海上早晨的景色还不至于陌生。次一阶段是“大采”。甲骨文的“采”字作以手摘取树上的果叶之状。“采”假借为光彩,“大采”就是太阳大放光彩的时候,是太阳已升到空中、视线清晰的时候了。不久就到了要吃一顿丰盛的早饭以补充清早在田间劳动所消耗的体力的时候,故叫“大食”。__②__,是太阳高悬天顶的中午时段。这个时间过了便是“昃”。甲骨文的“昃”字,作太阳把人照得有斜长阴影之状。它指的是太阳开始西下的时候。过后是“小食”,这时会吃较简单的下午饭。吃完饭,整理一些用具,太阳也已西下,光彩大减,只剩微光浮于天际,故叫“小采”,或称“莫”。甲骨文“莫”字作日已没入林中之状,光线透出林隙已甚微弱。“莫”后来被借用为否定词,__③__,“暮”这段时间也叫“昏”。甲骨文的“昏”字大概表现为太阳已降到人身高以下的高度之状。
刷素养
4.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联结在一起的。
B.高老师淡然地说:“如果你早上来看,池塘边、教室里、大树下,全是读书的身影。”
C.想不通,九头牛也拉不回;想通了,不要人说就直往前冲:他就是这样一个直性子。
D.计算机数码上色技术:一种是手机App上色软件,一种是由专业画师用电脑笔描绘。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的冒号用于提示性词语之后,表示提示下文。A项和C项,冒号表示总结上文;B项,冒号用于提示性词语之后,表示提示下文;D项,冒号用在需要说明的词语之后,表示注释和说明。故选B。
B
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①处,语境说的是“划分时间段落”的依据,结合后文“太阳刚从地平线升起来的时候为‘旦’”“‘大采’就是太阳大放光彩的时候,是太阳已升到空中、视线清晰的时候了”等内容可知,划分依据是太阳的位置,故可填“太阳在天空的位置”之类的语句。②处,文段按照顺序介绍时间段落,结合前文“旦、大采、大食、日中、昃、小食、小采或暮或昏”的顺序可知,“大食”与“昃”之间是“日中”,故可填“接着就是‘日中’”之类的语句。③处,前面说“莫”,后面说“暮”,可知此处说的是“暮”造字的过程,故可填“故又加‘日’而成‘暮’字”之类的语句。
【示例】①太阳在天空的位置 ②接着就是“日中” ③故又加“日”而成“暮”字
田 家 行
王建
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
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
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
回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刷素养
古代诗歌阅读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开头两句运用互文手法,写村里的男男女女因丰收而面带喜悦之色,奠定了整首诗的感情基调。
B.第四句描绘了一幅“檐下缫丝图”,写出了一派丰收的忙碌场景。
C.五、六两句从侧面下笔,写村民忙于家蚕的丰收,无暇顾及野蚕。
D.本诗运用了白描手法,前六句精练地勾勒出一幅幅丰收年景图,整首诗前后映衬对比,突出了诗歌的主旨。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A项,“奠定了整首诗的感情基调”错误。前六句,先写农家喜乐自得,而后再写喜乐自得之因,感情基调是“喜”。后六句,写官家巧立名目,盘剥农民,给农民带来了痛苦,感情则由喜转悲。
A
7.后人评价这首诗歌“立意精巧,讽刺深刻”,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此诗以“乐”来写农家之“苦”,立意精巧,讽刺深刻。前六句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幅丰收年景图,描述了农民面对麦、茧丰收的喜悦。诗人渲染农民欣喜的心情和劳作场面,实为衬托农民可怜的处境和悲苦的心情埋下伏笔。后六句看似写乐,实是自嘲,是诗人倾诉农民的悲苦辛酸、表现封建剥削的残酷,也体现出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这首乐府诗纯用赋体直陈其事,语言朴素自然,不事雕饰,立意精巧,讽刺深刻,是乐府诗中的佳作。
本诗前六句,描绘的是小麦、蚕茧丰收,农民欣喜欢乐的场面,但从“的知”句和“不望”句可知,即使是丰年农民也一样衣食无着。诗人渲染农民欣喜的心情和劳作场面,实为衬托农民可怜的处境和悲苦的心情埋下伏笔。“回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看似写乐,实是嘲讽,诗人倾诉了农民的悲苦辛酸,表现出封建剥削的残酷,体现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