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六单元
11 反对党八股(节选)
02
03
04
划重点
激思辨
集要点
模块
导航
01
看头条
作者专栏 文题解说 背景资料 知识链接
05
主题解读 特色总结 重点难点 情境探究
06
晒清单
字音 词语 词义辨析
戳考点 【信息类阅读】分析论证语言特点
考点解读 考法突破 典题例解
07
模块
导航
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行文说话要看对象
08
句子迷·笔有千钧
行文之道
09
语言文字运用 信息类阅读
刷素养
素材范·学以致用
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刷素养
我觉得散文首先是好好说话,不用力。新散文也好,原生态也好,都不过是衣裳。我们可以穿不同的衣服,但是不能为了穿衣服,而把自己的身体扭曲。我经常看到《一把刀子割破夏天》《被水洗掉的稻田》等等一类的散文题目。甚至有一天,我看到一个什么什么大奖,有一篇著名的散文的标题就类似于此,叫作《一枚钉子在某某路上狂奔》。我觉得好笑。有必要这么写文字吗?吃饭,行路,说话,穿衣都是入文的平常片段。有人写吃饱饭以后的样子,有人写饥饿时的样子,这本__①__。可是,有些新散文的代表作者,一下笔就很用力,把文字像钉子一样往饭桌上砸,仿佛食物是一切比喻的源头,写了半天,__②__。其实,拼命想着与众不同,就有当作珍珠的危险,强迫症一样扭曲文字正常的流向,__③__,连好好说话都不会了。此外,当下散文写作,成功的和失败的,乡土散文居多。这些乡村歌手们,是一个旁观者或者路人,他们有熟练的画笔和居高临下的表情。但是,乡土成了可以用油来炒拌的一个食物。滋味虽然有了,却缺少良心。我们确实发现乡土散文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困惑。它在散文这个文学创作的大花园里不是阳春白雪而是下巴里人。但要看作家是否有真情写出变化着的乡土,是否写出了过去的乡土生活的余味,是否有切身的生命感受和发自内心的爱与感恩。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①处,结合后文的转折可知,此句是对散文中描写吃饱、饥饿模样的合理性的肯定,认为其没什么可指责的,故可填“无可非议”之类的成语。②处,前文的比喻生动地批评了有些新散文的代表作者过于用力,在细节上大做文章,表达出无法理解的否定态度。故可填“不知所云”“不知所以”之类的成语。③处,语境是说一直本着“拼命想着与众不同”的写作思路,会出现不好的结果。“连好好说话都不会了”是危害程度的进一步发展,而这种发展是通过写作的时间推进的,故可填“长此以往”之类的成语。
【示例】①无可非议 ②不知所云 ③长此以往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但是,乡土成了可以用油来炒拌的一个食物。虽然有了滋味,却缺少良心。
B.但是,乡土成了一个可以用油来炒拌的食物。滋味虽然有了,却缺少良心。
C.所以,乡土成了可以用油来炒拌的一个食物。滋味虽然有了,却缺少良心。
D.所以,乡土成了一个可以用油来炒拌的食物。虽然有了滋味,却缺少良心。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文语句有三处语病:一是不合逻辑,根据语境,上文语句与画波浪线的句子为因果关系,而非转折关系,“但是”应改为“所以”或“因此”;二是语序不当,“一个”这个定语应放在“可以用油来炒拌”的前面;三是关联词位置不当,“虽然”放在“滋味”后面,致使“却缺少良心”的主语变成了“滋味”,明显不合文意,应改为“虽然有了滋味”。
D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新散文也好,原生态也好,都不过是衣裳”运用比喻修辞,将“散文”比作“衣裳”;“我们可以穿不同的衣服”将“写散文”比作“穿衣服”;“但是不能为了穿衣服,而把自己的身体扭曲”将过度用力地写作散文比作“把自己的身体扭曲”。整个句子运用多个比喻修辞,将散文、写散文、过度用力写散文比作日常生活中的衣服、穿衣服、为了穿衣服将身体扭曲,化抽象为形象,通俗易懂,生动地表达了散文写作要好好说话不可用力过度的观点。
①把不同类型的散文比作衣服,把写散文比作穿衣服,把写作时用力过度比作为了穿衣服扭曲身体;②化抽象为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散文写作要好好说话不可用力过度的观点。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八股文,也称“八比”,原为明清时期科举制度规定的一种应试文体。它要求应考人读一定的书,学一定的注疏(主要是朱熹的注),按规定规格写文章,连字数都有限制,考生只能按照题目的字数敷衍成文。每篇文章都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八部分构成,后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起来共八股。
明朝宋濂形容通过八股文选出来的人才:“与之交谈,两目瞪然视,舌木强不能对。”由此可见,八股文的危害极大,严重地__①__,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同时也把科举考试制度本身引向绝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愤慨地说:“八股之害,甚于焚书。”科举制度发展到清代,日趋没落,弊端也越来越多。虽然清代统治者对科场舞弊的处分特别严厉,但由于科举制本身的弊病,__②__,科举制终于灭亡。
刷素养
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①处,结合上下文“明朝宋濂形容通过八股文选出来的人才:‘与之交谈,两目瞪然视,舌木强不能对。’”“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等内容分析,再结合八股文的特点可知,可以填入“束缚人们的思想”之类的语句。②处,结合上下文“虽然清代统治者对科场舞弊的处分特别严厉,但由于科举制本身的弊病”“科举制终于灭亡”等内容分析,推断此处应该阐述“科场舞弊”的发展趋势,且从结果来看,这个趋势应是消极的,可以填入“舞弊之风愈演愈烈”之类的语句。
【示例】①束缚人们的思想 ②舞弊之风愈演愈烈
5.根据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请用一句话简要介绍八股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第1段共三句话,分别介绍了八股文的类属、要求和构成。文段的关键信息是“明清时期科举制度规定的一种应试文体”“按规定规格写文章,连字数都有限制”“每篇文章都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八部分构成,后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起来共八股”。在此基础上,进行概括,以“八股文”为主语,写成一个句子,要表达通顺,语言简练。
【示例】八股文是明清时期科举制度规定的一种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八部分构成的,有规定规格和字数限制的应试文体。
材料一:
与“表现现实”的传统文学路径不同的是,在网络文学中,现实世界退居幕后,已经不再是故事发生的主要背景,玄幻、穿越类网文要重新建立一个崭新的世界。与之相对应,网络文学对世界的再创造要求其理想读者抛弃现实世界经验和观念的束缚,接受全新的世界设定,沉浸式地进入网络文学文本当中。
更为重要的是,相较于传统文学,网络文学的作者创造文本后交由读者解读与评判,作者和读者之间是双向互动的。读者可以对作品实时评价,作者也可以即时接纳读者的设想与建议,改变自己原本构思的故事走向。在某种程度上,网络文学成为作者与读者群想象的狂欢,成为不同主体合作完成的作品。
网络文学的作者对于“流量”与“变现”的需求,使得当下网络文学“粉丝向”严重,大行其道的“爽文”正是“粉丝向”发展的产物。这类“爽文”直白地表达人类的欲望,建立起一个没有根基的乌托邦。“金手指”泛滥、“套路化”严重,但这类“爽文”永远可以戳中人们的“爽点”,从而拥有永恒的读者。
不过,无论何种文学类别,其“流量”大小永远不能成为评价它的唯一标准。对于网络文学而言,
刷素养
信息类阅读
流量既是商业的助力,也是资本的镣铐。因此,网络文学要想在商业性与文学性的拉锯之下寻找相对的平衡,在网络文学中表现现实问题、呈现人类普遍的情感价值与取向,则不能唯流量是从,要建立其自身的主体性。令人欣慰的是,网络文学中也确实产生了挣脱镣铐的文学佳作。
邵燕君等人在《中国网络文学二十年·典文集》中,从海量的网络文学作品中遴选了五位经典作家的作品,从其判断标准来看,是否“传达了本时代最核心的精神焦虑和价值指向”,是否“成为某种更具恒长普通意义的‘人类共性’的文学表征”等,仍然深受传统文学评价标准的影响。
然而,网络文学借助网络这一媒介,将文学辐射到更广阔的人群中,不同话语主体的交锋对文学圈内的评审标准发起了挑战。参与者的普泛化必然导致更多元、更健康的话语语境的形成,对于网络文学的评价,必须兼顾文学内部与大众传媒等多个向度。邵燕君等人的这套评价标准,可以说是目前为止较为全面的网络文学评价标准,但是,网络文学的快速生长性决定了其判断标准的不确定性。
(摘编自《浅谈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关系:一场文学之间的角力》)
刷素养
材料二:
一些文学研究者对大众文艺的基础功能与核心竞争力认识不清。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类情感是人类的“生物算法”,用以迅速处理个体生存发展面临的各种信息,以做出有效应对。情感是生命存在与表达的方式,人类为了变得更聪明,进化出丰富的情感。人类个体的生存、发展与繁育后代,需要强劲的、时刻运行着的感觉、情绪和情感活动。
艺术发生的内部驱动力正在于此。人们的情感体验需求是自我实现与自我服务的。现实生活中情感体验、获取生命经验的机会不够,为了让情感能力得以提高,生命体就驱动人们创造或进入艺术情境,进行感觉、情绪与情感体验活动,而文艺作品的故事情节就是承载大量生命活动信息的奇异容器,装载的生命情感信息越多,越是特异、剧烈,受众体验就越好。
大众文艺通常更强调营造剧烈的高潮体验,把各种感觉、情绪和情感体验激发到极致,产生情绪爆炸效应。人们把它持久地作用于自身情感信念的建构,从中得到自我肯定、自我确认与自我完善,因而带来持久的愉悦。对于大众文艺来说,能否令受众得到过瘾到位的情感体验,帮助读者建立精神
刷素养
秩序,是作品能否受到读者欢迎、对读者是否有价值的基础性评价标准。
正因为大众文艺创作是以受众为中心的,所以大众文艺也必然是类型化的。人类的情感体验需求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一面,人类个体需要在某些作品中,专门体验某些特定的感觉、情绪和情感,所以大众文艺的一个类型就是指向人类一个愿望情感群组,这使得人类的情感体验更加高效集中。
(摘编自《不断顺应人类对情感体验的新需求——中国网络文学走向世界的启示》)
刷素养
材料三:
如果寄希望于把网络文学当作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旗帜之一,就不能过早地为它套上枷锁。
虽然具有多重角色,网络文学的本质依然是一种文学样式,具有其独特的精神追求,这就要求作者与读者不能被资本太过束缚,网络文学产业的繁荣并不意味着网络文学自身的繁荣,过早过强的逐利动机难免会扼杀它。有些影视导演就曾直言,现在许多改编自高点击率网络文学作品的影视剧缺乏应有的深度。正如尼尔·波兹曼认为的,造成文化枯萎的原因,不光是对精神的约束,还有可能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其中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
此外,在确立评价机制和建立理论研究框架的过程中,还要对网络文学的创作多一些包容。当前,在理论研究方面有刻意将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相对立的趋势。但是,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分野,更重要的在于网络文学摆脱了“文学是一种文化精英的活动”这一点。作为“一种为揭露和批评自己的局限性而存在的艺术机制”,文学总是在现有框架或者同一题材下去探索如何超越前人,隐含了对文学自身的反思,“新”与“旧”永远都是相对的。不仅如此,在文学理论发展方面,即便在互联网出
刷素养
现之前,其也早已摆脱文学自身的局限。这说明目前的文学理论对网络文学的无力感,并不能简单归咎于传统话语体系和批评模式的落后,而是文学理论的发展早已与这个时代拉开了“代差”。
不要过早地为网络文学套上枷锁,它的多样性,就是文化领域繁荣的最大源泉和前进动力。
(摘编自《别给网络文学套上枷锁》)
刷素养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文学作品是作者与读者“共同”完成的,而传统文学作品的创作则不需要考虑读者的感受。
B.当下,网络文学亟须建立起自身的主体性,彻底摆脱流量束缚,挣脱资本镣铐,从而创作出文学佳作。
C.材料一中的“这类‘爽文’永远可以戳中人们的‘爽点’”印证了材料二的“大众文艺通常更强调营造剧烈的高潮体验”。
D.大众文艺能够营造剧烈的高潮体验,给受众带来持久的愉悦,因而人们可以从中得到自我肯定、确认与完善。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传统文学作品的创作则不需要考虑读者的感受”于文无据。B项,“彻底摆脱流量束缚”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一中说的是“其‘流量’大小永远不能成为评价它的唯一标准”“不能唯流量是从”。D项,因果关系颠倒,材料二第3段说的是“人们把它持久地作用于……因而带来持久的愉悦”。
C
7.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文学要求其理想读者抛弃现实世界经验和观念的束缚,接受全新的世界设定,所以它对读者阅读水平的要求比传统文学更高。
B.邵燕君等人评选中国网络文学二十年经典作品的标准是目前较为全面的网络文学评价标准,但是深受传统文学评价标准影响。
C.网络文学的内驱力来自人们对情感体验的内在需求,其核心竞争力是它能使受众得到过瘾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建立精神秩序。
D.要想让网络文学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旗帜,就不要让它过度商业化、庸俗化,同时要多多包容它,保护它发展的多样性。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所以它对读者阅读水平的要求比传统文学更高”于文无据。
A
8.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
A.“作者拘泥于读者的好恶,紧密关注着读者的投票和作品流量,怎么能写出好故事呢?”
B.“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其实没有严格的区别界限,都是文学,只是平台和载体不一样。”
C.“以前,网络文学属于一种非主流文化,但是未来,它会逐渐成为主流文化中的一种。”
D.“网络文学更像是一种大众化、草根化的写作,是读者本位,它与读者的距离更近。”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项,符合材料三中“网络文学的本质依然……过早过强的逐利动机难免会扼杀它”的观点。B项,符合材料三中“网络文学的本质依然是一种文学样式”的观点。C项的内容在材料三中找不到相对应的观点。D项,符合材料三中“网络文学摆脱了‘文学是一种文化精英的活动’这一点”的观点。
C
9.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解答此题,先分别概括段落大意,然后理清行文思路:材料二第1段讲的是情感是生命存在与表达的方式,丰富的情感是人类进化的产物,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等需要情感活动;第2段指出人类为了获取足够的情感体验和生命经验,创造了艺术,进入艺术情境,并且文艺作品承载的生命情感信息越多,越是特异、剧烈,受众的体验就越好;第3段讲的是大众文艺通常能够营造剧烈的高潮体验及其基础性评价标准;最后一段首句是本段的中心句,点明了本段的中心,即大众文艺是以受众为中心的,也必然是类型化的。
首先指出情感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然后论述人类为了让情感能力得以提高,进行了艺术创作;接着引出大众文艺的基础性评价标准;最后得出以受众为中心的大众文艺必然是类型化的这一结论。
10.为什么不能用传统的文学评价标准来评价网络文学?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的特点不同,评价标准自然不同。材料列举了网络文学不同于传统文学的一些特点:传统文学的路径是表现现实,而网络文学中现实世界不再是故事发生的主要背景;传统文学是以作者为主体的精英文化,而网络文学是以受众为中心的;相对于传统文学,网络文学商业性更重,有“粉丝向”现象。另外,材料一最后指出“网络文学的快速生长性决定了其判断标准的不确定性”;材料三第3段指出文学理论的发展已经落后于时代。由此可知,不能用传统的文学评价标准来评价发展迅速的网络文学。
①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路径不同,创作主体不同,商业性程度不同。②网络文学的快速生长性决定了不能用传统文学相对固定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它。③文学理论的发展已经落后于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