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练习(2)
一.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http: / / www.21cnjy.com )。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
题李凝 ( http: / / www.21cnjy.com )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一项是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三.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1—11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1.对这首元曲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酾酒临江,横槊曹公”,意思是曹操横槊船头,洒酒于江,表示凭吊。
B.“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指孙权赤壁一战借助东风取得了胜利。
C.“便成名八阵图中”,是化用杜甫“名成八阵图”的诗句说明诸葛亮的功绩。
D.最后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国中的英雄:刘备、孙权及曹操。
2.关于这首元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叙述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最后以概述作结,全篇有分有总,首尾相应。
B.作者用“惊起”二字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从南阳隐居到报效刘备而出仕的这一转变。
C.作者通过对三国英雄人物的描绘和比较,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伟愿。
D.这首元曲风格雄健、高昂,大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遗风,而又没有“人生如梦”的悲伤感叹。
四.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6分)
越王勾践墓 [南宋]柴望
秦望山头自夕阳,伤心谁复赋凄凉。
今人不见亡吴事,故墓犹传霸越乡。
雨打乱花迷复道,鸟翻黄叶下宫墙。
登临莫向高台望,烟树中原正渺茫。
注:勾践墓在今浙江绍兴东南的秦望山,相传此山因秦始皇曾登临以望南海而得名。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的意思是,秦望山头,夕阳西下,一片苍茫景象,但是伤心已绝的人谁又有心思去抒写凄凉之情呢
B.颔联的意思是,当代人没见过越国被吴国攻破的情景,所以勾践墓附近的百姓还时常传说着当年遭吴凌辱的往事。
C.颈联中的“复道”和“宫墙”都不是眼前实景,而是对越宫景物的想象,“复道”义同《阿房宫赋》“复道行空,不霁何虹”中的“复道”。
D.尾联中“中原”和陆游《书愤》“中原北望气如山”中的“中原”一样,都是指被金人侵占的黄河流域。“烟树”“渺茫”含有收复难望之义。
2.这是一首吊古伤今之作,诗人成功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运用了_______描写,情景交融,既缅怀了勾践的业绩,又含蓄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沉痛感慨。(3分)
五.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3题。(4分)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 诗老:指苏拭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旬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3.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5分)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
流莺 李商隐
流莺②飘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③何处有花枝。
注:①李商隐:唐代诗人,颇具才华,但受尽凌冷遇,潦倒终身。 ②流莺:不知所往、飞落无依的黄莺。 ③凤城:这里借代长安。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黄莺不停地盘旋飞翔,辗转流徙,四处飘荡,不知要飞往何地,也不知要飞到何时。
B.第二联写黄莺婉转吟唱,自有它的追求,但这春日良辰未必是它能实现愿望的美好时节。
C.第三联没有直接写黄莺的飘荡啼鸣,而是通过时空的变换表现出它在不停地寻找可以栖身的地方。
D.第四联写黄莺知道自己伤春的鸣唱别人是不忍听下去的,于是想飞往长安去寻求可以安身的花枝。
2.金圣叹称此诗“托流莺以见意也”,叶燮称此诗“寄托深而措辞婉”。请结合此诗谈谈你对二人评论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2题。(6分)
江楼旧感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了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的浩涉情思。
B.第三句说约好同来望月的朋友未能如期而至,隐隐流露出诗人的遗憾。
C.“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
D.三四句将今年与去年观赏江月的情景关联起来,点明题旨,深化了意境。
E.全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去年所见的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一色的江月感景的无限感怀。
2.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著名的诗篇《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请指出请指出这首诗与赵嘏的诗在体裁、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7分)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3.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 ( http: / / www.21cnjy.com )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3分)
相同点:
不同点:
九.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注]。
[注] 蔡家亲:羊祜为蔡邕外孙,因称表亲为“蔡家亲”。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一二句侧重写荒村贫居的环境:秋夜沉沉,荒野空寂,旧业困顿,左右无邻。为全诗笼上了一层冷寂悲苦的气氛。
B.五句中“独沉久”三字写自己长期离群索孤独落寞;六句中一个“愧”字流露出自己处境困窘对卢纶无以为报的心情。
C.尾联写人的一生中与朋友相处总是会有聚有散的,就连亲戚间也难以避免。表现出了诗人的达观情怀。
D.全诗描绘画面由远及近,由物到人;”题目虽有“喜”字,但诗中却喜中含悲。悲中有喜,真切地写出了自己的境遇和与外弟的情谊。
2.下面是谢榛的诗论,阅读并回答问题(6分)
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 ( http: / / www.21cnjy.com )已秋。”白乐天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司空曙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三诗同一机杼①,司空为优。
注:①机杼:喻指文章的构思和布局。
①韦苏州指唐代诗人韦应物,他被称为“苏 ( http: / / www.21cnjy.com )州”是因为他做过苏州刺史。白乐天也是唐代诗人,他名为_______,我们曾学过他的诗有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②诗论说“三诗同一机杼”,请写出三人的诗句在写法上的相同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评者认为三人的诗句“司空为优”,请分析“优”在何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注]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注]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
1.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B.刘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绘了月光下湖面平风浪静、山影凝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
C.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感觉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
D.雍诗中“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她们是古代传说中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作湘水神,遨游于洞庭之上。
2.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正确的是(3分)
A.刘诗选择了月夜摇望的角度,通过极 ( http: / / www.21cnjy.com )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B.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C.两首诗都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一首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
D.两首诗都将洞庭的山水景物描写得高旷超俗,使人读后油然生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那种“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觉。
答案:
一.D
二.1.B 2.C
三. 1.D 2. C
四.1.B(3分) “当代人没见过越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被吴国攻破的情景”错,因是“当代人没见过吴国被越国攻破的情景”“故墓”是“旧墓”“故”不是“所以”之意
2.景物(1分) 对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不思收复失地,一雪耻辱(2分)
五.1.C 2.A
3.(5分)
第一问两个要点。①赞扬的理由是,写梅 ( http: / / www.21cnjy.com )花、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②批评的理由是,石曼卿《红梅》诗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仅作了外形描写。
第二问3个要点。①“疏影横斜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②“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月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③“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梅的精神品格。
六. 1.D 2.这首诗运用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流莺的飘荡不自持表现了诗人自身漂泊无依的境遇,抒发了诗人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感慨,借流莺的徙自巧啭难遇佳期,抒写不为人赏识任用的精神苦闷。
七.1.B E
2.体裁:两首诗都是七 ( http: / / www.21cnjy.com )言绝句
内容:(1)都表达了作者由于见到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触发的对人的思念;
(2)都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感伤。
以上两点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八.1.D 2.C
3.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a.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九.1.C 2.①居易 《琵琶行》《卖炭翁》
②这三句诗都是写人、树并写,以景衬情,用树之落叶来比喻人之衰老。
③司空曙的诗写了夜雨、昏灯、 ( http: / / www.21cnjy.com )黄叶树、白头人,把黄叶树放在夜雨中,人放在灯下,形象更具体鲜明,表现了诗人孤独悲苦的心境,使读者感受更为真切。
十. 1.B 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