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想象将来与友人欢聚的情景,表达渴望与友人早日相见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的句子: , 。21·cn·jy·com
2、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第7——8题。
【甲】 绝句 杜甫 【乙】 夜雨寄北 李商隐 www.21-cn-jy.com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借景抒情是诗文中一种常用的抒情方式。甲乙两诗都借景抒发了诗人 之情。(2分)
(2)甲诗侧重写眼前景,一个“欲”字秒在采用了 手法,化静为动,赋予花朵以动态美;乙诗既写了眼前景“ ”,又写了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2·1·c·n·j·y
3、夜雨寄北
(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诗是由当前 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 的憧憬。【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这首诗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有同学在读下面两首诗的时候提出两个问题,请你帮助解决。
【甲】夜雨寄北 李商隐 【乙】芙蓉楼送辛渐①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②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③。
【注释】①辛渐:王昌龄的朋友。②平明:黎明。③冰心:像冰一样纯洁明净的心。玉壶:玉制的剔透明亮的壶。冰心、玉壶都喻指高洁、清白的品质。21·世纪*教育网
(1)“巴山夜雨秋涨池”“寒雨连江夜入吴”,这两句中诗人写“雨”有什么作用?(2分)
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思念亲友的思想感情,但侧重点有所不同,【甲】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表达了 的情感;【乙】诗中“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了 的志向。21教育网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词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 、 和 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两句告诉我们怎样的生活哲理?
4.这首词传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情感?
《天净沙·秋思》 晏殊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_____ 、_____ 、_____ ;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__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___"。 体现全文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_____"。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天净沙·秋思》通过对一组客观事物的描写,表现出 的心情。
3、"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2分)
4.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5、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6、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法?创造出怎样的意境?衬托了天涯游子怎样的心情?
《夜雨寄北》
2、(2)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2分)
(2)(1)拟人(1分) (2)巴山夜雨涨秋池 (1分)(3)想象景(未来景)(1分)
3、(1)离别愁苦(1分)相聚的欢乐(1分)(答“离别”、“相聚”、或“愁苦”、“欢乐”亦可)
(2).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2分)
4、⑴渲染气氛,融情于景。(各1分,意思对即可)
⑵急切与妻子(亲人)见面 坚守高洁、清白的品格(节操)(意思对即可)
《浣溪沙》
1.夕阳、落花、归雁。
2.抒发了作者伤春惜时的感情。
(2012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语文试题)
3、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4、面对美好事物的流逝,作者表现出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21cnjy.com
《天净沙·秋思》 晏殊
答案:1、依次:枯藤 老树 西风 昏鸦 古道 人家 断肠人在天涯
2、在旅途中寂寞悲凉的心情。
3、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4、A 5、D
6、这首小令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意境,烘托出游子孤寂、悲凉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