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子疑邻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智子疑邻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9-14 09:5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智子疑邻教案
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寓言的寓意;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问题,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3.学会分析故事所蕴涵的辨证思想,并能在生活中运用。 重点难点: 1.?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 2.?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智子疑邻》) 一、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识记字形。 其邻人之父亦云(? )??????不筑必将( )有盗 此何遽( )不为福乎???????其马将( )胡骏马而归 家富良马,其子好(? )骑,堕( )而折其髀( ) 丁壮者引弦( )而战。????此独以跛( )之故,父子相保。 2.解释加点的词。 天雨墙坏(?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 )而果(? ?)大亡( ???)其财???????????其家甚(??? ?)智(? )其子? 近( ???)塞(?? ?)上之人有善( )术者 人皆吊(? ?)之??????? 此何遽(? )不为福乎? 居(? ?)数月, 其马将( ?)胡骏马而归???? 家富良马,其子好( )骑,堕( ?)而折其髀(? )丁壮者引弦( ?)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 )跛( )之故( ),父子相保( ?)。 3.文学常识积累:? (1)《智子疑邻》的作者是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他著有《韩非子》一书,本书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事理,富有说服力。其中许多寓言故事流传于世,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 (2)寓言像一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维活跃。那么什么是寓言呢?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是民间口头创作。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采用寓言阐明道理,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如:《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其中《庄子》与《韩非子》收录最多。 二、指导自读《智子疑邻》【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资料助读
投影: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他出身贵族,屡次上书向韩王进谏,改革政治,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均未被采纳。后来,得到秦始皇的赏识,在秦国任客卿。不久便被他的同学李斯等人谗言所陷,下狱后被逼自杀,死时47岁。他著有《韩非子》一书,共20卷,55篇。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道理,富有说服力。其中许多寓言故事一直流传于世,《智子疑邻》就是其中的一篇。
2.放多媒课件,学生欣赏画面,感知寓言。
3.自由诵读,教师提示下列字词:
(1)智子疑邻:智,聪明,这里意思是“以……为聪明”。赞赏儿子聪明,怀疑隔壁老人(偷盗)。
(2)不筑:修补。
(3)暮而果大亡其财:暮,晚上。果,果然。亡,丢失。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
4.请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口头把故事译成通畅的现代汉语。思考:因“天雨”而导致“墙坏”,因“墙坏”而致失盗,对此儿子和邻人之父都有相同预见,而宋国富人却“智子疑邻”,这说明了什么道理?21·世纪*教育网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寓言的本意是向别人进言,要注意自己跟听言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这是从消极方面说的。如果从积极方面就可以引申为: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2-1-c-n-j-y
5.请学生设想一下,邻人之父知道自己成了怀疑对象,会有怎样的反应?为寓言写一个合情合理的续编。
三、学习研讨: (一)细读课文,理出文章思路,整体感知 1.一读课文。要求:学生自由朗读,指名学生朗读。老师指导:一定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2.二读课文,读懂文意。要求:细读课文,不参考资料书,根据课下注释试译课文。 (1)学生自主翻译,并划出不会翻译的词、句。 (2)将疑难词句在小组内交流解决。 (3)全班共同解决小组内遗留问题,老师注重指导。 3.老师强调以下词语和句子的解释翻译。 ⑴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宋国有个富人,因天下大雨,墙坍塌下来。 ⑵?不筑,必将有盗。 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 ⑶暮而果大亡其财。?????????????? 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的财物。 ⑷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这家人很赞赏儿子的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四、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富人失窃,智子疑邻。 (二)精读课文:结合下列问题,把握寓意 1.宋国富人为什么会“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2.你觉得宋国富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从这则文言寓言中得到什么启示? 4.当别人给你提出意见时,你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 5.你能说说这个寓言的寓意吗?试一试。  21*cnjy*com
教师小结: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严文井)2·1·c·n·j·y
五、课堂练习
投影:
阅读短文,完成习题。21世纪教育网
孔子的弟子曾参,品德高尚,一贯讲信用,重诺言。
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到市场上去。他幼小的儿子哭闹着,要跟妈妈一起走。妻子哄骗他说:“你不要闹,妈妈从市上回来,就把家里的那头猪杀了给你吃。”
妻子一回到家,曾参真的捉住那头猪要宰杀。妻子急忙阻拦:“这头猪正在长膘,杀了多可惜啊!”
“你不是答应孩子,要杀掉它吗?”
“唉,你怎么这样死脑筋!我不过哄哄孩子罢了,哪里真的要杀猪呐!”
“不!”曾参坚决地说,“孩子年纪小,一切都学父母亲的样子。你如果欺骗了他,这不是教他养成欺骗的坏习惯吗?再说,母亲欺骗了孩子,孩子以后就不会再相信母亲的话了。这可不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办法啊!”21cnjy.com
曾参终于坚持杀了那头猪,实现了妻子许下的诺言。
1.曾参说:“这可不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办法啊!”你认为正确的办法是什么?请大致按曾参这段话的格式把它表述出来。21·cn·jy·com
2.请用简洁的话概括这个故事的寓意。
3.请为这个故事拟个恰当的标题。
参考答案:
1.孩子年纪小,一切都学父母亲的样子。你要用诚实来教育他,他不就养成了诚实的好习惯吗?再说,母亲有好榜样,孩子就会学着这么去做人了。这才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办法啊!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说明成人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做父母师长的要特别注意言传身教。
3.曾子杀猪
六、课堂小结
寓言清新、形象,是稚真孩童洞见世界的窗口。《伊索寓言》《拉·封丹寓言》以及我国诸子百家著作虽然年纪很老,却是孩子们平等的同伴。它分明是一个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走开时,却突然变成一个个哲理,严肃认真,催人深思,让人感悟现实,体会人生。这就是它的风采、它的魅力。21教育网
七、布置作业
(分发讲义资料)
1.大公鸡是那么的漂亮神气,你看它:红色的大冠子,红光发亮带有金色的羽毛,走路挺胸昂头。啼鸣时,总爱站在高处,引颈高歌。www-2-1-cnjy-com
请发挥想像,编写一个小故事,中心是揭示公鸡骄傲的害处,使读者受到教育。
注意要符合寓言的特点,题目自拟。
2.阅读语段,完成1~5题。
大鱼和小鱼
小鱼问大鱼道:“妈妈,我的朋友告诉我,钓饵上的东西是最美的,可就是有一点儿危险,要怎样才能尝到这种美味而又保证安全?”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