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读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5、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读书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
【学习重点】
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习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动作,心理描写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体会读书的意义。
【学习指导】
品悟——表达——体会——朗读
【知识链接】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因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1948年回到故乡台湾。曾任记者、编辑、后从事文艺创作。她的创作丰富,代表队作有散文集《两地》《芸窗夜读》;短篇小说《城南旧事》《烛心》;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等。
【学习过程】
一、基础达标。(预习完成)。
(学法:轻声课文,圈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注意辨音)
1给下列字注音,认读3—5遍,再巩固几遍,写会为止。
踮( )________ 腋( )________ 婪( )________ 辘( )________
窃( )________ 撑( )________ 唾( )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惧怕―― 贪婪—— 唾沫——
知趣—— 依依不舍—— 饥肠辘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品读课文,感受渴望。
1、课文中的“我”为什么要窃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中的“我”是怎样窃读的?
(找出“我”窃读的语句,抓住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1)、“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同桌合作,说说作者窃读的滋味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的快乐是什么?惧怕的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在“窃读”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回读课文,深化主题。
1.文中的“我”在你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家想一想,是什么激励着我如饥似渴地窃读,贪婪地汲取知识与智慧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检测】
1.抄写词语。
窃读 炒菜 锅勺 踮脚 饥饿 惧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贪婪 充足 屋檐 支撑 鼓励 唾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招牌 知趣 皱眉头 依依不舍 饥肠辘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收集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反思】
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件37张PPT。1、窃读记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并受到感染。
2、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4、学会“踮、婪、辘”3个要求会认的字和“窃、婪、唾”3个要求会写的字,掌握“窃读记、贪婪、唾沫、知趣、饥肠辘辘、适宜”等词语。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苗栗县。曾任记者、编辑、后从事文艺创作。她的创作丰富,代表作有散文集《两地》《芸窗夜读》;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烛心》;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等。
林海音
窃 腋
婪 辘
撑 踮生字学习(yè)(腋下)(lán)(贪婪)(qiè)(窃读)(lù)(饥肠辘辘)(chēng)(支撑)(diǎn)(踮脚)
窃读 贪婪 唾沫 踮脚 饥饿 惧怕 屋檐 皱纹 支撑 知趣 腰酸腿疼 饥肠辘辘 柜台
适宜:知趣:饥肠辘辘:适合,相宜。文中指在书店人多,无人注意到我的这种环境与我只读不买的窃读行为相适合。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这里指
知道常常这样只读不买是惹人讨
厌的,每当感觉到书店里店员态
度变化时,我就会放下书离开。饥饿得肚子发出肠鸣音。 比喻不能实现的胡思乱想。文中
是说作者在饿着肚子站着苦读中,也
幻想着能够有钱;而有钱也不过能吃
上一碗面条,再坐下来舒服地读书。
这种最简单的需求对一个穷学生来说
像“白日梦”一样不可能实现。白日梦:依依不舍:留恋,不忍分离。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
—— 冰心
会不会阅读,决定着一个人的智力发展。
—— 苏霍姆林斯基“窃读记”中的“记”是什么意思? 本文以“记叙”为主,属于叙事散文文中的“我”即作者本人。文思品读“窃读记”中的“窃”是什么意思?1.偷
2.偷偷地
3.谦指自己文思品读文思品读为何要“偷偷地”读书? 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1.“窃读”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
2.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转过街角,看见饭店的招牌,闻见
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声音,我
放慢了脚步。放学后急匆匆地从学校赶
到这里,目的地可不是饭店,而是紧邻
它的一家书店。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
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
的腋下挤过去。哟,把短发
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
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
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
啊! 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急忙打开书,一页,
两页,我像一匹饿狼,
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
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
滋味!我很快乐,也很惧怕 —— 这种窃读的滋味!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我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因为那样不会被人注意。进来看书的人虽然很多,但是像我这样常常光
顾而从不购买的,恐
怕没有。因此我要把
自己隐藏起来。有时
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
身边,仿佛我是他的
小妹妹或小女儿。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就
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 我有时
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
心, 好像说: “ 这雨,害得我回
不去了。” 其实,我的心里却高
兴地喊着: “大些! 再大些!” 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时,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 如果口袋里有钱该多好! 去吃一碗热热的面条,回到这里时,已经有人给摆上了一张沙发,坐上去舒舒服服地接着看。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每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了起来,我才发觉已经站在这里读了两个多钟头了。我合上书,咽了一
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
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
才 地把书放回
书架。依依不舍 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 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 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 长大的!” 整体感知1.“窃读”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
2.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 (偷读)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1.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划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 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1)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2)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的读书及求知若渴的态度 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品味“窃读”,感受渴望(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通过发愁的表情和高兴的心情的对比,写出了“我”为雨天有充分的理由读书而十分高兴) (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3.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 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a.读一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b.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这句话是本文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窃读的感受和作者的感情。
“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带来的智慧与快乐,却害怕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驱逐。难以言表的复杂情感,这就是窃读的滋味。 观察课文插图,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深悟“窃读”,回归整体 让我们再次读好课文,共同品味“窃读”的“快乐”与“惧怕”。 ( 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木,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书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粮食哺育的是人的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成长的人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
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书籍,是了望世界的窗口,改造灵魂的工具,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读书,能使人愉快,使人聪明。担忧 —( ) 贪婪—( )
惧怕—( ) 适宜—( ) 担心害怕贪心担忧—( ) 贪婪—( )
隐藏—( ) 暂时—( )放心知足
适合
公开长久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我( 跨 )进店门,( 踮 )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 )过去。哟,把短发( 弄 )乱了,没关系,我总算( 挤)到里边来了。
⑵ 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在说:“ 这雨,害得我那回不去了! ”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 大些,再大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