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一.选择题
1.(2014云南昆明)某果园2011年水果产量为100吨,2013年水果产量为144吨,求该果园水果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设该果园水果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则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B、 C、 D、
2. 经过两年的连续治理,某城市的大气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其每月每平方公里的降尘量从50吨下降到40.5吨,则平均每年下降的百分率是( ).
A.10% B.15% C.20% D.25%
3.如图,在宽为20m,长为30m的矩形地面上修建两条同样宽的道路,余下部分作为耕地. 根据图中数据,计算耕地的面积为( )
A.600m2 B.551m2
C.550 m 2 D.500m2
4.在一幅长60cm,宽40cm的矩形风景画的四周镶一条金色纸边,制成一幅矩形挂图,如图所示.如果要使整个挂图的面积是,设金色纸边的宽为,那么满足的方程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5.(2014江苏宿迁)一块矩形菜地的面积是120m2,如果它的长减少2m,那么菜地就变成正方形,则原菜地的长是 m.
6.一块正方形钢板上截去3cm宽的长方形钢条,剩下的面积是,则原来这块钢板的面积是 .
7. (2014浙江省丽水市)如图,某小区规划在一个长30m、宽20m的长方形ABCD上修建三条同样宽的通道,使其中两条与AB平行,另一条与AD平行,其余部分种花草.要使每一块花草的面积都为78,那么通道的宽应设计成多少m?设通道的宽为xm,由题意列得方程________.
8.一个两位数,它的个位数与十位数的和是12,而这两个数的积比这个两位数少16 ,这个两位数是_________。
9.一条长的铁丝被剪成两段,每段均折成正方形.若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分别为_________.
三.解答题:
10.(2014湖北省咸宁)随着市民环保意识的增强,烟花爆竹销售量逐年下降.咸宁市2011年销售烟花爆竹20万箱,到2013年烟花爆竹销售量为9.8万箱.求咸宁市2011年到2013年烟花爆竹年销售量的平均下降率.
11.春秋旅行社为吸引市民组团去天水湾风景区旅游,推出了如下收费标准:
某单位组织员工去天水湾风景区旅游,共支付给春秋旅行社旅游费用27000元.请问该单位这次共有多少员工去天水湾风景区旅游?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A 3.B 4.A
二、填空题
5. 12 6.81 7. (未化简不扣分) 8.48 9.和.
三、解答题
10. 解:设咸宁市2011年到2013年烟花爆竹年销售量的平均下降率为x,由题意得
20(1-x)2=9.8
解之得 x1=0.3 =30% x2=1. =170%(不符合题意,舍去)
经检验:x=30%符合题意。
答: 咸宁市2011年到2013年烟花爆竹年销售量的平均下降率30%。
11. 解:设该单位这次共有名员工去天水湾风景区旅游.
因为,所以员工人数一定超过25人.
可得方程.
整理,得,
解得.
当时,,故舍去;
当时,,符合题意.
答:该单位这次共有30名员工去天水湾风景区旅游.
12. 解:(1)当每件商品售价为170元时,比每件商品售价130元高出40元,
即(元),
则每天可销售商品30件,即(件)
商场可获日盈利为(元)
(2)设商场日盈利达到1600元时,每件商品售价为元,则每件商品比130元高出元,每件可盈利元
每日销售商品为(件)
依题意得方程
整理,得 即
解得 答:每件商品售价为160元时,商场日盈利达到1600元.
13. 解:(1)设用于购买书桌、书架等设施的资金为x元,由题意,得:
解得,
答:最多花7500元资金购买书桌、书架等设施.
(2)由题意,得:
设,则,整理得,
解得(舍),
∴,∴
21.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1)
【学习目标】
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2.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教学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有关传播问题、平均变化率问题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发现传播问题、平均变化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1、解一元二次方程都是有哪些方法?
2、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都是有哪些步骤?
二、新知探究
问题1: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
分析: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个人,
那么患流感的这一个人在第一轮中传染了_______人,第一轮后共有______人患了流感;
第二轮传染中,这些人中的每个人又传染了_______人,第二轮后共有_______人患了流感。
则:列方程
,
解得
即平均一个人传染了 个人。
思考:如果按照这样的传染速度,三轮后有多少人患流感?
问题2:两年前生产1吨甲种药品的成本是5000元,生产1吨乙种药品的成本是6000元,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现在生产1吨甲种药品的成本是3000元,生产1吨乙种药品的成本是3600元,哪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较大?
解:①设甲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为x,则一年后甲种药品成本为 元,两年后甲种药品成本为 元.
依题意,得
解得:x1≈ ,x2≈ 。
根据实际意义,甲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约为 。
②设乙种药品成本的平均下降率为y.则,
列方程:
解得:
答:两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 .
思考:经过计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成本下降额较大的药品,它的下降率一定也较大吗?应怎样全面地比较几个对象的变化状态?
三、巩固练习
1.某种植物的主干长出若干数目的支干,每个支干又长出同样数目的小分支,主干、支干和小分支的总数是91,求每个支干长出多少小分支?
2.青山村种的水稻2011年平均每公顷产7200,2013年平均每公顷产8460,求水稻每公顷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
四、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还有什么疑问?
四、当堂清
1.生物兴趣小组的学生,将自己收集的标本向本组其他成员各赠送一件,全组共互赠了182件,如果全组有x名同学,那么根据题意列出的方程是( )
A.x(x+1)=182 B.x(x-1)=182
C.2x(x+1)=182 D.x(1-x)=182×2
2.一个小组若干人,新年互相发送祝福短信,若全组共发送祝福短信72条,则这个小组共( ).
A.12人 B.18人 C.9人 D.10人
3.学校组织了一次篮球单循环比赛(每两队之间都进行了一次比赛),共进行了15场比赛,那么有几个球队参加了这次比赛?
4某商品原来单价96元,厂家对该商品进行了两次降价,每次降低的百分数相同,现单价为54元,求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数?
参考答案:1.B 2.C 3.6 4.25%
六、学习反思
21.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2.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过程与方法: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探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对之进行描述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有关传播问题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发现传播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解一元二次方程都是有哪些方法?
2、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都是有哪些步骤?
①审题;②设未知数;③找相等关系;④列方程;⑤解方程;⑥答
说明:为继续学习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解实际问题作好铺垫.
二、探索新知
【探究1】
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
思考:(1)本题中有哪些数量关系?
(2)如何理解“两轮传染”?
(3)如何利用已知的数量关系选取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x个人,那么患流感的这个人在第一轮传染中传染了 人;第一轮传染后,共有 人患了流感;
在第二轮传染中,传染源是 人,这些人中每一个人又传染了 人,那么第二轮传染了 人,第二轮传染后,共有 人患流感.
(4)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并求解
解: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个人,则依题意第一轮传染后有x+1人患了流感,第二轮传染后有x(1+x)人患了流感.于是可列方程:
1+x+x(1+x)=121
解方程得
x1=10, x2=-12(不合题意舍去)
因此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10个人.
(5)为什么要舍去一解?
(6)如果按照这样的传播速度,三轮传染后,有多少人患流感?
说明:使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解传播问题,验证多种方法的正确性;通过解题过程的对比,体会对已知数量关系的适当变形对解题的影响,丰富解题经验.
【探究2】
两年前生产1吨甲种药品的成本是5000元,生产1吨乙种药品的成本是6000元,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现在生产1吨甲种药品的成本是3000元,生产1吨乙种药品的成本是3600元,哪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较大?
思考:(1)怎样理解下降额和下降率的关系?
(2)若设甲种药品平均下降率为x,则一年后,甲种药品的成本下降了 元,此时成本为 元;两年后,甲种药品下降了 元,此时成本为 元。
(3)对甲种药品而言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并求解、选择根?
解:设甲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为x,
则一年后甲种药品成本为5000(1-x)元,两年后甲种药品成本为5000(1-x)元.
依题意,得5000(1-x)2=3000
解得:x1≈0.225,x2≈1.775(不合题意,舍去)
(4)同样的方法请同学们尝试计算乙种药品的平均下降率,并比较哪种药品成本的平均下降率较大。
设乙种药品成本的平均下降率为y.
则:6000(1-y)2=3600
整理,得:(1-y)2=0.6
解得:y≈0.225
答:两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一样大
(5)思考经过计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成本下降额较大的药品,它的下降率一定也较大吗?应怎样全面地比较几个对象的变化状况?
三、巩固练习
说明: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思路
四、小结作业
小结:1.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审、设、找、列、解、答。最后要检验根是否符合实际意义。
2. 用“传播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3.对于变化率问题,若平均增长(降低)率为x,增长(或降低)前的基数是a,增长(或降低)n次后的量是b,则有:(常见n=2)
作业:
课件16张PPT。21.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1)知识回顾一、复习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弄清题意和题目中的已知数、未知数,用字母表示题目中的一个未知数;
第二步: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
第三步:根据这些相等关系列出需要的代数式(简称关系式)从而列出方程;
第四步:解这个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第五步:在检查求得的答数是否符合应用题的实际意义后,写出答案(及单位名称)。探究1 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分析 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探究1 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探究1 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如果按这样的传播速度,三轮传染
后有多少人患了流感? 同步练习 某种电脑病毒传播非常快,如果一台电脑被感染,经过两轮感染后就会有81台电脑被感染.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分析,每轮感染中平均一台电脑会感染几台电脑?若病毒得不到有效控制,3轮感染后,被感染的电脑会不会超过700台?每轮感染中平均每一台电脑会感染8台电脑,3轮感染后,被感染的电脑会超过700台. 探究2两年前生产 1吨甲种药品的成本是5000元,生产1吨乙种药品的成本是6000元,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
现在生产 1吨甲种药品的成本是3000元,生产1吨乙种药品的成本是3600元,哪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较大? 分析:甲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额为
(5000-3000)÷2=1000(元)
乙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额为
(6000-3600)÷2=1200(元)
乙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额较大.但是,年平均下降额(元)不等同于年平均下降率(百分数)
解:设甲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为x,则一年后
甲种药品成本为5000(1-x)元,两年后甲种药品成本
为 5000(1-x)2 元,依题意得解方程,得答:甲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约为22.5%.算一算:乙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是多少?比较:两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22.5%(相同)经过计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成本下降额
较大的药品,它的成本下降率一定也较大
吗 ?应怎样全面地比较对象的变化状况? 经过计算,成本下降额较大的药品,它的成本下降率不一定较大,应比较降前及降后的价格.增长率的问题在实际生活普遍存在,有一定的模式若平均增长(或降低)百分率为x,增长(或降低)前的是a,增长(或降低)n次后的量是b,则它们的数量关系可表示为其中增长取+,降低取-变式1:某药品经两次降价,零售价降为原来的一半.已知两次降价的百分率一样,求每次降价的百分率.(精确到0.1%) 解:设原价为1个单位,
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 x.
根据题意,得 解这个方程,得 答: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29.3%. 变式2:某药品两次升价,零售价升为原来的 1.2倍,已知两次升价的百分率一样,求每次升价的百分率(精确到0.1%)解,设原价为 元,每次升价的百分率为 ,
根据题意,得 解这个方程,得 由于升价的百分率不可能是负数,
所以 不合题意,舍去答:每次升价的百分率为9.5%. 1.某厂今年一月的总产量为500吨,三月的总产量为720吨,平均每月增长率是x,列方程( )
A.500(1+2x)=720 B.500(1+x)2=720 C.500(1+x2)=720 D.720(1+x)2=500
2.某校去年对实验器材的投资为2万元,预计今明两年的投资总额为8万元,若设该校今明两年在实验器材投资上的平均增长率是x,则可列方程
为 .B 在今天这节课上,你有什么样的收获呢?有什么感想?1、平均增长(降低)率公式2、注意:
(1)1与x的位置不要调换
(2)解这类问题列出的方程一般
用 直接开平方法作 业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21.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2)
【学习目标】
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2.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学习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有关特殊图形问题的应用题
【学习难点】发现特殊图形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学习过程】
一、问题探究
1.如图,要设计一本书的封面,封面长27cm,宽21cm,正中央是一个与整个封面长宽比例相同的矩形,如果要使四周的彩色边衬所占面积是封面面积的四分之一,上、下边衬等宽,左、右边衬等宽,应如何设计四周边衬的宽度(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分析:封面的长宽之比是27∶21= ,中央的长方形的长宽之比也应是 ,若设中央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9acm和 ,由此得上下边衬与左右边衬的宽度之比是 .
想一想,怎样设未知数可以更简单的解决上面的问题?请你试一试
2.如图,某中学为方便师生活动,准备在长30 m,宽20 m的矩形草坪上修两横两纵四条小路,横纵路的宽度之比为3∶2,若使余下的草坪面积是原来草坪面积的四分之三,则路宽应为多少?
二、巩固练习
有一张长方形的桌子,长6尺,宽3尺,有一块台布的面积是桌面面积的2倍,并且铺在桌面上时,各边垂下的长度相同,求台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精确到0.1尺)
三、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还有什么疑问?
四、当堂清
1.有两块木板,第一块长是宽的2倍,第二块的长比第一块的长少2m,宽是第一块宽的3倍,已知第二块木板的面积比第一块大108m2,这两块木板的长和宽分别是( ).
A.第一块木板长18m,宽9m,第二块木板长16m,宽27m;
B.第一块木板长12m,宽6m,第二块木板长10m,宽18m;
C.第一块木板长9m,宽4.5m,第二块木板长7m,宽13.5m;
D.以上都不对
2.从正方形铁片,截去2cm宽的一条长方形,余下的面积是48cm2,则原来的正方形铁片的面积是( ).
A.8cm B.64cm C.8cm2 D.64cm2
3.长方形的长比宽多4cm,面积为60cm2,则它的周长为________.
4.如图,是长方形鸡场平面示意图,一边靠墙,另外三面用竹篱笆围成,若竹篱笆总长为35m,所围的面积为150m2,则此长方形鸡场的长、宽分别为多少?
5.在一块长12m,宽8m的长方形平地中央,划出地方砌一个面积为8m2的长方形花台,要使花坛四周的宽地宽度一样,则这个宽度为多少?
答案:
1.B 2. D 3.32cm
4.20m和7.5m或15m和10m
5.设宽为x,则12×8-8=2×8x+2(12-2x)x
整理,得:x2-10x+22=0
解得:x1=5+(舍去),x2=5-
五、学习反思
21.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2.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封面设计与草坪规划的实际问题,学会将实际应用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面积与面积之间的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二元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发现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一般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呢?
2.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呢?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又是什么?
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二、探索新知
【探究3】
如图,要设计一本书的封面,封面长27cm,宽21cm,正中央是一个与整个封面长宽比例相同的矩形,如果要使四周的彩色边衬所占面积是封面面积的四分之一,上、下边衬等宽,左、右边衬等宽,应如何设计四周边衬的宽度(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问题:(1)本题中有哪些数量关系?
(2)如何理解“正中央是一个与整个封面长宽比例相同的矩形”?
(3)如何利用已知的数量关系选取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4)解方程并得出结论,对比几种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解:依据题意知:中央矩形的长宽之比等于封面的长宽之比=9:7,由此可以判定:上下边衬宽与左右边衬宽之比为9:7,设上、下边衬的宽均为9xcm,则左、右边衬的宽均为7xcm,依题意,得:中央矩形的长为(27-18x)cm,宽为(21-14x)cm.
因为四周的彩色边衬所点面积是封面面积的,则中央矩形的面积是封面面积的.
所以(27-18x)(21-14x)=×27×21
整理,得:16x2-48x+9=0
解方程,得:x=,
x1≈2.8cm,x2≈0.2
所以:9x1=25.2cm(舍去),9x2=1.8cm,7x2=1.4cm
因此,上下边衬的宽均为1.8cm,左、右边衬的宽均为1.4cm.
注意关注学生:
(1)对几何图形的分析能力;
(2)在未知数的选择上,能否根据情况,灵活处理;
(3)在讨论中能否互相合作;
(4)解答一元二次方程的能力;
(5)回答问题时的语言表达是否准确.
说明:使学生体会列方程与解方程的完整结合,通过多种方法解得相同结论,验证多种方法的正确性;通过解题过程的对比,体会对已知数量关系的适当变形对解题的影响,丰富解题经验.
【探究4】
如图,某中学为方便师生活动,准备在长30 m,宽20 m的矩形草坪上修两横两纵四条小路,横纵路的宽度之比为3∶2,若使余下的草坪面积是原来草坪面积的四分之三,则路宽应为多少?
问题:
(1)本题中有哪些数量关系?
(2)剩余草坪的面积,是否就是原草坪的面积减去四条路的面积?
(3)由这些数量关系如何列方程?
三、巩固练习
有一张长方形的桌子,长6尺,宽3尺,有一块台布的面积是桌面面积的2倍,并且铺在桌面上时,各边垂下的长度相同,求台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精确到0.1尺)
说明: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思路
四、小结作业
本节课应掌握:
小结:利用已学的特殊图形的面积公式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