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 哦,香雪
教学目标
1.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2.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 3.培养学生圈划关键词句的能力,学习文中主人公香雪的淳朴、自尊、执着与坚毅的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小说三要素中的人物鉴赏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2.难点: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特色。
《百合花》《哦,香雪》群文比较阅读
一 课前导入
1.对于居住在深山里的人们来说,也许他们从小就有一个疑问:山外是什么?山外有什么?今天我们学 习的抒情小说《哦,香雪》就是这样一篇大山中的文章。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大山,是什么打破了这里 的宁静?在这里发生了什么变化吗?当代著名女作家铁凝给了讲述了上世纪 80 年代初期, 发生在北方一个
叫台儿沟的小山村的故事。
2.走近作者
铁凝, 1957 年 9 月生于北京, 祖籍河北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1975 于保定高中毕业后到河北博
野农村插队,同年《会飞的镰刀》被收入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儿童文学集,后被认定是其小说处女作。
本文发表于 1982 年, 当时正值中国步入推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历史新阶段。小说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 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心理活动的生动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 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
二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 标题怎么朗读?
请立足全文情节,结合香雪这个主要人物来考虑分析,并且试用你觉得最好的感觉和声音读这个题目。
1、“哦”四声表示领会、醒悟
2、“哦”二声表示惊奇、赞叹
3、通读全文梳理情节的发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第一部分: 1-3,火车来到台儿沟
第二部分: 4-55,姑娘们迎接火车
第三部分: 56-71,香雪换铅笔盒
第五部分: 72-82 , 香雪夜归
三 精读理解
1、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火车开通之前:台儿沟贫穷落后,封闭保守、偏僻、 宁静
火车开通之后:台儿沟的宁静被搅乱了。姑娘们对山外的东西全都充满了好奇和遐想。
2、“大山”和“火车”分别象征着什么?
“大山”象征着封闭、传统; “火车”象征着开放、现代。
3 、 火车进站后,凤娇与香雪各自关注的物品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异同? 同:
香雪与其他姑娘们都表现了对山外世界的关注。
异:
其他姑娘忙着看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她注意到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盖 还小的手表。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丝袜。
香雪注意的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班上其他同学都有的自动铅笔盒,打听北 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铅笔盒,渴望交换铅笔盒。
4、为何她对铅笔盒如此情有独钟呢?
其他姑娘追求的是物质层面,而香雪追求的是精神层面。
5、既然香雪已经有了一个木制的铅笔盒, 为什么还要那个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你怎么看待香雪换铅 笔盒的举动?她为此花了 40 个鸡蛋,夜里走了 30 多里山路,值得吗?有人认为:这是是虚荣心的表现, 意味着纯真而质朴的乡村文化的失落。你同意吗?
铅笔盒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对山外文明的向往, 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贫穷的迫切心情。
6 、 从中可以看出香雪的哪些特点? 坚强不息,渴求上进
7 、 香雪和其他姑娘们迎接火车的情节中,你还能看出香雪的哪些性格特点? 追求知识,有着山里人特有淳朴、真纯、尊严。
8、阅读 72-82,香雪的内心经过了哪些变化?这些内心变化又是通过怎样的景物描写体现出来的?
1、“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 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 ——怕
2、“她站了起来, 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 风也柔合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
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 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 ——不怕
3 、“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悉悉萃萃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 怎么做。 ”
——犹豫 4 、“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 ” —— 坚定
9、为什么要把香雪的心理活动描写的这样仔细?
表现她为了获取一个铅笔盒而表现出来的巨大勇气。
10 、 你喜欢香雪吗?你认为她是一个怎样的姑娘?
香雪是一个至纯、至真、至善、至美而又自尊、上进的农村女孩形象。
铁凝眼中的《哦,香雪》:
世上最纯洁、美丽的情感就是少女的梦想。尽管它幼稚、缥缈,甚至可笑,尽管它也许是人性中最 为软弱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是最可宝贵的一种情感,作为美的对象,它可以洗涤人性中那些功利的、自私 的、丑陋的部分,至少可以作为这些东西的反衬和对照。我写他们,那是因为我真心地热爱他们,即使是 自私、愚昧、落后也总那么真切,那么感人。
11 、再次领悟,标题的“哦”字的读音及含义。
读四声表示领会、醒悟:哦,我明白了,香雪原来是这样一个……的女孩子!
读二声表示惊奇、赞叹:哦,香雪,真是个……的女孩子啊!
四 拓展讨论
设想一下,未来的香雪会是什么样子?她还会回到台儿沟吗?那是时的台儿沟又会是什么样的? 铁凝《捍卫人类精神的健康》:
“20 年之后,香雪的小村已是河北省著名的旅游风景区野三坡的一部分了,火车和铁路终于让更多 的人发现这里原本有着珍奇异兽出没的原始森林, ..... 她们有的考入度假村作了服务员、导游, 有的则成了 家庭旅馆的女店主。她们的眼光从容自信,她们的衣着干净时新,她们的谈吐不再那么畏缩,她们懂得了 价值,她们说: “是啊,现在我们富了,这都是旅游业对我们的冲击啊。”
而仅仅在几年前, 她们还把旅游说成“流油”—— “真是一桩流油的事哩”,那几年她们这样告诉我。 在这些富裕起来的村庄里,也就渐渐出现了相互比赛着快速发财的景象,毕竟钱要来得快, 日子才有意思 啊。就有了坑骗游客的事情,就有了出售伪劣商品的事情,也有个别的女性,因了懒和虚荣, 自愿或不自 愿的出卖自己的身体……
五 群文对比研习
1. 《百合花》和《哦,香雪》两篇小说都是人性美的赞歌,试从“人性美”的角度进行简要分析。
两篇小说淳厚的人性美主要体现在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百合花》中的新媳妇是一个美丽娴静、 淳朴善良的农村妇女。对于让通讯员受气这件事,她一直感到很愧疚,希望有机会向通讯员道歉。可是唯 一的机会却是通讯员重伤被抬到包扎所,新媳妇全然不顾刚才的羞涩,“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似 乎想弥补以前的过错。我想此时她的心情是悲痛、激动的。通讯员牺牲了,但新媳妇并没有停下自己的工 作,仍然认真地缝着通讯员衣肩上的那个破洞,把自己的那条崭新的被子盖在他的身上。这一系列的动作 虽然简单,却饱含着泪水,透露着一份真诚的情感,一个中国农村妇女的质朴与善良。我们更看到了一颗 诚挚的心,一颗对革命队伍的诚挚爱心,这是特定环境中的中国妇女的人性美。
《哦,香雪》中的香雪 17 岁,出生于闭塞的晋冀山区的台儿沟。大山里特有的灵山秀水、一草一木滋 润、养育了她,使她天生丽质、清纯秀美。香雪深藏在大山皱褶里小得叫人心疼的台儿沟,出落得冰清玉 洁:“旅客们爱买她的货,因为她是那么信任地瞧着你,那洁如水晶的眼睛告诉你,站在窗下的这个女孩 子还不知道什么叫受骗……你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 的嘴唇,心中会升起一种美好的感情。 ”香雪不仅外表美丽,而且心灵纯净,在她身上体现了醇厚的人性 美和人情美。“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谎言虽然幼稚,但读 来仍让人感觉美丽,这种撒谎的做法虽然错误,但仍能让人感到情有可原,罪有可赦。此外,在火车上得 知“北京话”已结婚有妻的消息时,香雪“替凤娇委屈,替台儿沟委屈”。凡此种种无一不体现出香雪诚实、 善良、天真的性格和传统美德,无一不体现出香雪骨子里所固有的纯朴淳厚的人性美。
2 .茹志鹃和铁凝均为当代优秀的女作家,其作品语言风格独特而富有个性。结合《百合花》和《哦, 香雪》两篇课文,试着举例说明各自的语言风格特点。
《百合花》的语言风格清新自然而朴实俊逸。作者善于以清淡纤细的笔触表现细腻柔和的优美,不论 叙述、描写还是对话,都给人一种自然、清新、柔和、优美的感觉,把一个流血牺牲的战斗故事,写得充 满诗意。特别是其人物语言个性鲜明、生动传神。例如,“我”与小通讯员对话,“你多大了? ”“十 九。 ”“参加革命几年了? ”“一年。 ”“你怎么参加革命的? ”“大军北撤时我自己跟来的。 ”这段话 介绍了通讯员的出身、年龄、身世,又揭示了他舍己救人的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在谈到借被子被拒时, 小通讯员说:“女同志,你去借吧! ……老百姓死封建……”这两句话表达了通讯员因没借到被子而不满, 也为下文他得知真相后自责埋下伏笔,两处省略号则勾勒出他在女同志面前羞怯、不善言辞的窘态。
《哦,香雪》的语言风格清新婉丽,优美纯净,具有诗一样的美。作者是怀着一颗爱心去写的,于是 笔下的一切都被赋予了生命。写山、写树、写小溪、写火车,笔触所至,这些物体都跃动起来,有了体温, 有了脉搏,有了感情,有了灵魂,和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一起组成了一个和谐的充满生机的艺术世界。在 作家饱含关切柔情的笔下,大山小树闭塞而质朴、贫困而纯洁,多么惹人怜惜!作品以灵动的语言描写了 香雪所见到的山乡夜景之后,又用散文诗样的抒情笔调写道:“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 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 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 家的再三盘问。 ”这种清纯流畅、朴素自然的语言,仿佛从香雪的心底汩汩流淌出,缓缓流入读者的心田, 让人遐思,让人向往,让人陶醉,让人心旌摇撼。
六 课后作业
完成同步训练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