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好的故事
小学语文 六年级上册
鲁迅
1913年6月26日,他“同三弟至大路浙东旅馆偕伍仲文乘舟游兰亭,又游禹陵。归路经东郭门登陆,步归”。
———《鲁迅日记》
(1881年-1936年),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周树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中国翻译文学的开拓者。毛泽东曾评价他:“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鲁迅:
《好的故事》是《野草》中比较突出的一篇散文诗。作于1925年2月,当时全国大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着一系列的革命运动。而在封建军阀段祺瑞统治下的北平,更是一片黑暗。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鲁迅蔑视黑暗,憧憬光明,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运动的精神鼓舞着他,虽说中国当时是黑暗的,但他坚信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好的故事》就作于这样的背景之下。
1.会写生字。正确读写“搁、综、澄”等字词。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难懂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好的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
4.能借助“阅读链接”及相关资料,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字词学习
优雅 错综 锦旗 浮萍
水藻 荡漾 火焰 瘦削
瞬间 投掷 陡峭 坠落
yǎ
zōng
jǐn
píng
zǎo
yàng
zhuì
dǒu
zhì
shùn
xuē
yàn
笔顺
组词
造句
漾
笔顺
组词
造句
焰
曾
曾经
曾祖父
céng
zēng
削
瘦削
削铅笔
xuē
xiāo
膝髁(xī kē):骨头上的突起,指膝盖。
皱蹙(zhòu cù):皱缩。
澄碧(chénɡ bì):清而明净。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参差】 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瘦削】 形容身体或脸很瘦。
【泼剌】 形容鱼在水里跳跃的声音。
【骤然】 突然;忽然。
【陡然】 突然。
同学们边朗读课文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这篇文章总共分成了几部分?
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一部分(1-3):
写现实中的环境。
第二部分(4-10):
记叙“我”梦见的好的故事。
第三部分(11-12):
写“我”在清醒回来后再次回到现实。
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交代时间。夜昏沉,睡意浓,易入梦。
“昏暗”“烟雾”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影射。这里空气的窒息、昏沉,令人厌恶。
标点符号变化
本文有的标点符号、用字与现在不同。遵照原文,未加改动。
原来: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
现在:省略号或破折号前后都不用其它标点符号。
句段感知
这是一个过渡段。
我在蒙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照应前文的“烟草的烟雾在身边”。
引出下文——梦境中“好的故事”。
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捏住”表面上是捏住书本,其实是想把“好的故事”留住,表明了作者面对故事破碎的极度失落。
是一样。[句解:
水中的红花有怎样的特点?
色彩鲜艳
斑斓多姿
作者在描绘这些动态美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
把红花分别比作_______、_______。
胭脂水
红锦带
句段感知
“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这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
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
“一丈红”的生命力的顽强
“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表现了什么?
“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强调这种美的境界是存在的,表现了作者在昏沉的夜里对美的理想的强烈追求。
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强调这种美的境界是存在的,表现了作者鲁迅在“昏沉的夜”里对美的理想的强烈追求。
作者梦中的江南水乡美得像一幅生气勃勃,妙趣横生的画,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的理想的强烈追求。
鲁迅运用了画家的手法,是他笔下的自然景物充满了动感与光感,充满了对于故乡美丽风景的怀念与向往和对于这景物所象征的心中所追求的美好世界的憧憬。他把“我”坐在小船里打桨的时候,流动的水里的“一丈红”和其他事物,在水面上锁呈现倒影的铺展与碎散,描写的尤其具体而优美,使人如临其境,突出了“故事”的美的特质。
好
的
故
事
现实
天、云、竹……
昏沉的夜
现实
梦境
乌桕 野花 鸡……
一丈红 大红花 斑红花
追求理想
向往幸福
茅屋 狗 塔 村女 云
昏沉的夜
层次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