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7张PPT)
4.1 走向生态文明
选择性必修三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四章 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1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运用图文资料,说明人类走向生态文明的过程。
结合实例,解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的内涵,举例说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化的途径。
联系实际,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
(人地协调观)
2 素养目标
新课导入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作为贫困县的浙江安吉县,利用当地矿产资源优势,走上工业立县之路。大家的钱袋子鼓起来了,但山秃、气浊、水浑却成了安吉县的烦恼。
1998年,安吉县开始整治污染企业和矿山,走上生态立县之路。如今的安吉,呈现一幅青山绿水、美丽和谐的生态画卷。
新课导入
安吉为什么要从工业立县转向生态立县?
安吉这种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个案还是一种时代潮流?
01
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目录
CONTENTS
02
生态文明下的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1、人地关系
(1)概念
是指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1、人地关系
(2)特点
人类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
(1)采集—狩猎社会时期
2、人地关系发展历程
在早期的采集渔猎时代,由于生产力低下并且发展缓慢,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
(1)采集—狩猎社会时期
2、人地关系发展历程
人类与环境保持着一种原始的平衡关系,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
把一切自然现象及其对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影响归结为某种超自然力量的作用
(2)农业社会时期
2、人地关系发展历程
进入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耕作和灌溉技术的发展,使食物供应变得稳定而可靠,人口开始迅速增长
(2)农业社会时期
2、人地关系发展历程
人类开始大规模地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
(2)农业社会时期
2、人地关系发展历程
在这一时期,人类尽管还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但对人地关系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如我国古代朴素的人地关系思想
2、人地关系发展历程
我国战国时的孟轲,在《孟子·公孙丑下》中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
# 我国古代朴素的人地关系思想
2、人地关系发展历程
天人相关论的核心思想
是荀况在其著作《天论》中提出来的
他写道:“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他主张,人类应“制天命而用之”
(3)工业社会时期
2、人地关系发展历程
工业社会时期,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增强,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人口数量急剧增加,社会文明程度大幅提升
(3)工业社会时期
2、人地关系发展历程
大量的资源开发利用和废弃物排放,使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资源、环境问题对国家安全乃至人类生存与发展已构成现实威胁
3、人类社会发展史
不同社会阶段的生产方式、资源基础,环境问题、人与自然关系都不尽相同
每一个新的社会阶段的出现,都源于技术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变革,并伴随者人地关系的演变
3、人类社会发展史
社会阶段 主导产业 资源基础 环境问题 人与自然的
关系
原始 社会 采集 狩猎 自然植物 动物 对自然的破坏较小 且发生在局地 依附自然
农业 社会 种植 养殖 作物 驯化动物 土壤、气候 对自然的破坏有限 出现区域性生态危机 半依附自然
工业 社会 工业 现代农业 服务业 矿产资源 对自然资源掠夺式开发 在全球尺度上改变自然环境 征服自然
4、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现代,人类不可能退到筑巢而居、靠天吃饭的生活方式
也不能继续对自然味地征服、索取和破坏,需要改变不可持续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4、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生态文明意味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人类既要开发利用自然,也要遵循自然规律,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1世纪以来,关于人地关系的研究
又向生态化、低碳化、绿色化、循环化等方向进一步发展,为协调人地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行动方案
5、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目前,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 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明确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浙江省安吉县就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
5、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
于2005年8月
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提出的
科学论断
分析:比较被动屋与空调屋
活动
分析:比较被动屋与空调屋
活动
被动屋,也叫被动式房屋、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是集高舒适度、低能耗、经济性于一体的节能建筑
之所以称其为被动屋,是因为它不需要主动向外界索取能源
更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空调和暖气,基本上依靠被动收集的热量就可以使屋内一年四季保持舒适的温度
分析:比较被动屋与空调屋
活动
在理想状态下,被动屋正常运作时,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合适的材料
只靠人体和室内电器余热,就能保持室温25℃左右,大幅降低冬季采暖与夏季制冷的能耗被动屋1991年源于德国法兰克福;作为低能耗和高舒适度的节能建筑
分析:比较被动屋与空调屋
活动
被动屋已在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地开始推广
一般而言, 被动屋比普通建筑可节省高达90%的能耗,理论上可将采暖和供热能耗降低到零或接近零的水平
分析:比较被动屋与空调屋
活动
和主动屋相比,被动屋主要有哪些减少能耗的途径?
高性能玻璃、厚隔热层、石板地板与墙面等外围结构具有较高的保温隔热性能;
连接点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减少热能损失;
由于房屋气密性好,屋顶内侧安装了通风换气系统,室内废气可回收转换为热能,室外新鲜空气经过滤后进入室内,保证了室内空气质量;
考虑窗户的朝向和大小、屋檐的宽度,以被动合理利用不同季节的太阳能。
分析:比较被动屋与空调屋
活动
低碳出行、自备布袋购物、绿色社区建设、绿色学校建设、光伏公路建设等。
列举其他体现生态文明德 生产或生活方式。
小试牛刀
2022·苏州高二检测)人地关系在范畴上含“人”和“地”两个主体,两个主体间通过一定的结构和功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人地关系的主要内容。如图为人地“三元”结构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C
下列关于人地关系内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兼具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
B.“地”是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合体
C.人地关系协调与否,取决于“地”
D.人地关系是动态、开放、复杂的系统
小试牛刀
2022·苏州高二检测)人地关系在范畴上含“人”和“地”两个主体,两个主体间通过一定的结构和功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人地关系的主要内容。如图为人地“三元”结构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D
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村凸显的人地矛盾
主要表现为 ( )
A.劳动力不足
B.土地价值衰落
C.生态破坏严重
D.人多地少
思考
全球气温变化与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共同点:
都呈上升趋势
二氧化碳浓度持续升高,全球气温变化呈现波动上升的特点。
不同点:
——生态文明下的资源、环境
与国家安全
1、资源与环境安全观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是生态文明的一种具体体现,这种资源与环境安全观强调:
资源、环境安全的本质就是寻求自然环境服务的可持续利用和服务效益最大化的平衡
1、资源与环境安全观
应在地球资源、环境所允许的边界内,避免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应避免资源安全和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区域稳定和国际安全构成威胁
2、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要保障资源、环境领域的国家安全
从根本上讲需要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变革发展模式
2、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首先,要推进生产方式的绿色化,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其次,要推进生活方式的绿色化,加快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2、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思考
为保护环境,我们应该怎么做?
切实履行好保护环境的责任,自觉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增强节约意识、环境意识、生态意识,
养成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自学窗
可持续发展经典读物—《我们共同的未来》
自学窗
可持续发展经典读物—《我们共同的未来》
1989年12月
受联合国第38届大会秘书长的委托
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组织并领导了一个独立的、临时性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该委员会由来自21个国家的社会活动家和科学家组成
自学窗
可持续发展经典读物—《我们共同的未来》
委员会成员用了近三年的时间
在全世界范围内,收集了有关经济、人口、医疗、教育、军事、资源、环境、生态等各方面的材料与数据广泛听取了政府官员、科学家、社会组织以及成千上万的个人——农民、 棚户区居民、青年、企业家、原住民等对环境和发展问题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一篇里程碑式的报告
一一《我们共同的未来》
自学窗
可持续发展经典读物—《我们共同的未来》
《我们共同的未来》
把环境与发展这两个紧密相联的问题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虑
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只能以生态和自然资源的持久、稳定的支撑能力为基础,而环境问题也只有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才能够得到解决
因此,只有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才能使人类社会长远发展
自学窗
可持续发展经典读物—《我们共同的未来》
《我们共同的未来》首次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报告指出: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必须从现在起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这两个重大问题负起自己的历史责任,制定正确的政策并付诸实施
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纲领,该报告从保护和发展环境资源、满足当代和后代的需要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政策目标和行动建议,对各国政府和人民的政策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自学窗
可持续发展经典读物—《我们共同的未来》
该报告在第11章“和平、安全、发展和环境”中专门阐述了环境与安全的相互关系
指出环境压力既是政治紧张局势和武装冲突的起因,也是它们的结果
自学窗
可持续发展经典读物—《我们共同的未来》
国家间常常为争夺原材料、能源、土地、河流流域、海上航道和其他重要的环境资源的控制权而发生武装冲突;随着资源的减少和竞争的加剧,这种冲突也可能加剧
2030可持续发展计划GOALS宣传片
章节内容结构
生态保护与
国家安全
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生态文明下的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
落实资源与环境安全观的具体措施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生态文明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小试牛刀
分析下图人地关系的三种不同观点。完成1~3题。
C
下列有关观点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观点一也就是地理环境决定论
B.观点一产生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时代
C.观点一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D.观点一认为人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
小试牛刀
分析下图人地关系的三种不同观点。完成1~3题。
D
下列有关观点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观点二产生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现代
B.观点二以通过农业生产破坏自然环境为其主要影响
C.观点二以通过工业活动造成环境污染为其主要影响
D.观点二的后果是造成人地关系的全面不协调
小试牛刀
分析下图人地关系的三种不同观点。完成1~3题。
下列做法或说法不符合观点三思想的是( )
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B.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D.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C
小试牛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0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活动主题是“美国中国·我是行动者”,旨在通过集中宣传,广泛凝聚共识,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引导和推动社会民众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努力改善环境质量,保卫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
材料二 目前煤炭仍为我国的主要能源,针对煤炭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鄂尔多斯地区某工业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构筑了如下产业链。
C
小试牛刀
(1)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仍然以煤为主,主要原因是
我国煤炭储量大;煤炭开采和使用成本低,技术难度小
小试牛刀
(2)在煤炭的开采与使用过程中,分别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开采中——植被破坏、地表塌陷、水土流失;使用中——酸雨、粉尘等大气污染,水体和土壤污染等。
措施:矿区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发展清洁煤技术或脱硫技术;加强硫氧化物的综合利用;加大技术投入,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采取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宣传教育手段进行治理。
小试牛刀
(3)材料二中的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的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
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投入,经济效益提高;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就业机会。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see you
4.1 走向生态文明
选择性必修三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四章 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