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共8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共8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9-13 15:45: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82张PPT。
名人眼里的历史
历史是最让人清醒的教科书 ——毛泽东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列宁
读史可以明智 ——弗兰西斯?培根
为什么学习历史?高中新课程历史体系选修模块必修模块政治文明发展史 经济文明发展史 思想文化发展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怎样学历史? 课前:预习——读、查、问
课上:静听
速记(笔记做书上)
快想
讨论
联系
课后:复习——练、背、写中国历史年代发展顺序唐尧虞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夏商与西周,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辽夏金元, 明清王朝完知识回顾 ——(中国古代朝代顺序歌)伏尔泰:“当我们还是一小群人并在阿登森林中踯躅流浪之时,中国人的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帝a国已经治理得像一个家庭。”(《风俗论》第87页)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whenwhere中心词什么政治?孙中山说:政治是管理众人之事
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什么是政治制度? 为了保障国家的利益和社会的稳定,而设定的机构、组织,制定的政策与措施。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本单元四课内容,围绕着两条线索展开,一条线索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一条线索是专制皇权与相权的斗争。第1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第4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标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历史年代发展顺序夏商原始社会约前2070约前1600西周约前1046东周约前770约前256春秋战国约前475约前221周启桀汤纣武王阳城
(今河南登封)亳
(今河南商丘)盘庚迁殷
(今河南安阳)镐京
(今陕西西安)洛邑
(今河南洛阳)猜猜他是谁?戴冠冕的夏禹两个大禹有什么不同?想一想 原始社会时期实行氏族公社制,那时候“天下为公,选贤与能”,通过禅让制来推选部落联盟首领。原始社会,人们用怎样的方式来诞生自己的领袖?尧舜禹大禹的形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想一想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大禹成为夏朝的王。禅让制民主推选继承人的制度一直被延续了吗?想一想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禅让制 (民主推选首领制度)王位世袭制(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公天下”“家天下”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王位世袭制的出现是必然还是偶然? 原因何在?有什么样的影响?原因:生产力水平进步导致贫富分化出现影响:它表明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它适应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推动人类社会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从禅让到世袭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
2、神秘的王权3、中央地方制度 大家是否看过《封神榜》?这部小说讲述的是周灭商的故事。一个疆域辽阔的周王朝建立起来以后,该如何进行治理?它是否沿用了商王朝的统治方式? 在当时尚无先进的通讯和交通工具的情况下,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周武王周公旦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①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
②如果我是周王,我该怎样进行分封呢?分给哪些人?分封者的获得的好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是什么?
③分封制的作用有哪些?
④分封制有哪些局限性? 探究:周族势力的扩张周族先世本居于岐山下的周原周文王時期周武王灭殷时周公东征后淮河黃河下游黃河中游渭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分封制
①概念: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分派到各地,广建子国。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②目的:巩固奴隶制统治
③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④内容:权利: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予诸侯,建立
诸侯国,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
役,再分封。
义务:受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
       政治:镇守疆土、朝觐述职
       军事:随从作战
       经济:交纳贡赋积极:
a.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范围;
b.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
c.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消极:
诸侯国日益强大,是造成春秋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的重要祸根。⑤影响春秋初期有170多个诸侯国,大国诸侯与周天子地位差不多。到战国时代,诸侯国只剩七、八个,周天子的地位更可怜! 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破坏.成语“问鼎之心”(也作“问鼎中原”)的典故:《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家天下”的宗族
色彩士士士天子诸
侯卿大夫士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士 西周时期,一个诸侯王生前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后来他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数十年后,这位诸侯王死去. 请问他的王位和家业应该由谁继承?如果是现在,这位诸侯王的遗产又该怎样划分? 让你来做包青天立子以贵 不以长, 立嫡以长 不以贤。小儿子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宗法制
1.概念:
它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2.目的:
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特点(核心):
①以血缘为纽带,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②血缘与政治结合
4.作用:
5.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
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
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
7.维护的工具:礼乐制度6.体系:大宗、小宗(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对宗法制度的评价:
①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③宗法血缘关系不能从根本上保证中央与地方的隶属关系
凝聚宗族防止纷争,强化王权宗法制度配合分封制天子关系:两者相结合,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宗法制在政治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大宗”一定“大”吗?“小宗”就一定“小”吗?就周王室而言:
在诸侯国内:
在卿大夫封地内:想一想:大宗与小宗:
“大宗”、“小宗”是相对而言的,不是绝对化的。既有家庭等级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系 。大宗小宗大宗小宗 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
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你能结合当今
社会现实分析一下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吗?  周星驰宁波寻根问祖蒋孝严蒋家身份桂林祭祖 这是二张拍摄于清末和21世纪初的中国家庭聚餐照 与西方完全不同的中国人的生活观念,它已经延续了数千年,中国人至今都没有放弃的“团圆饭”情结,不管岁月如何,年龄多大,都得团聚于父母身边;过年过节无论山高水远,连滚带爬也要赶回高堂膝下才觉慰藉、才觉完满。 探究思路和方向:
1.“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等现象
2.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3.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
4、任人唯亲、唯上是从的作风 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
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你能结合当今
社会现实分析一下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吗? 答案提示---积极影响:有利于民族的团结、社会的安定和祖国的统一,如“尊宗敬祖”“认祖归宗”;
消极影响:容易形成地方分裂势力和宗派势力等,如“认人唯亲”“重男轻女”。是维护宗法、分封等级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是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乐是与礼相应的乐舞,配合礼的进行, “礼别异,乐求同” 问题1、什么是礼?问题2、礼与乐是什么关系?《尚书大传》说:“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卫侯,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 晋侯苏编钟(西周)据记载,西周时凡使用鼎,天子用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凡使用乐器,天子用编钟四套,诸侯三套,大夫二套,士一套。西周一般贵族服饰衮服,是西周统治阶级的最高一级礼服。 衣服有制,宫室有度;人徒有数,丧祭器用,皆有等宜。
——《礼记·王制》礼乐制度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夏商的政治制度西周的政治制度中央地方:王位世袭制的形成相、卿、士等的设立封侯、伯特点:作用:内容破坏:内容:特点:作用:封建诸侯,以藩屏周加强统治,巩固王权西周后期,王权衰弱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嫡长子继承制保证了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交纳贡赋、朝觐述职分封制宗法制小结礼乐制度两个重要制度 2、宗法制——巩固分封制的统治秩序1、分封制——社会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三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牢固的血缘关系
浓厚的专制色彩
早期的政治制度有继承性和发展性 1.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 )
A、部落联盟争夺首领位置的结果
B、生产力推动下的社会进步
C、专制代替民主的历史倒退
D、私有制代替公有制的倒退B 练一练   2.西周分封制的积极作用表现在( )
A、扩大了奴隶制的规模
B、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C、巩固并扩大了西周王权统治
D、避免了诸侯国势力的增长CD 练一练  B 3、启创立的王位世袭制一直影响到(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 D、清朝4、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A、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
B、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
C、体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的行政关系
D、体现了官僚机构对人民的压迫1.(2010·辽宁、湖南、宁夏文综2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C2.C 知道各省简称,熟悉西周封国,即可解答。选项中各省的简称依次是:(豫、冀)(湘、鄂)(鲁、晋)(粤、桂)。2. (2010·广东文综12)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A1.A 古代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它保证贵族的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有利于凝聚宗族,“国”“家”结合起来,强化王权。 3.《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梨C4、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A5.(08年广东)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B6.(08上海历史)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A.分封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A7、“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货力为己。”文中的“大道”是指
①禅让制 ②世袭制
③公有制 ④私有制
A.①③ B.②③
C. ③④ D.①②A8.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孔子这句话中的“礼”的主要含义是
A.礼仪 B.政权
C.风俗 D.政治制度D9、《孟子·告子》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讨伐)。”这段材料反映了 
A.西周初年的分封制 B.西周末年周王室的衰落
C.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D.战国时期的群雄并立A10.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A. 嫡长子继承制 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传统的宗族观念A11.中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建筑体系和独特的建筑文化。下列建筑最能体现出宗法制度特征的是( )
A.天坛 B.太庙
C.颐和园 D.太和殿)
B12.右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柱。 《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C13.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C14.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曹魏被定为“土德”,通过“禅让”代魏的两晋应为
A、金德 B、木德
C、水德 D、火德A15、(08江苏单科)“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
16.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盂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
A.官名 B.爵位
C.谥号 D.行业
CA17、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
A、族号 B、邑名
C、爵号 D、官名C18.(2010·上海单科3)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
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B 此题考察春秋战国时期,连年征战,社会动荡,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发生了急剧的变革。最深刻的变革来自于经济领域。各国之间不断开辟农耕熟地,耕地不能转让买卖的规定也逐渐失效。所以根据材料叙述,应该是B。周朝,尤其是东周时期,正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动之。 ——《孟子·告子》
材料2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
回答(1)材料中所述的是什么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1概括出诸侯有何义务?诸侯与天子之间是何关系?
(3)材料2中,出现了什么新问题?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周初的分封制保护周王室;忠于职守,保卫封地;定期
朝见天子,向天子述职。诸侯服从天子王室衰微,诸侯不尊天子。分封制崩溃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纪》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有哪几类??
先代贵族、功臣、王族。?材料二 三年,(周)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 —《史记?周本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析,为什么“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
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宗法制与分封制,
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周幽王的行为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进而影响宗法制和分封制,动摇西周统治。因此,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材料三 “夏商周断代工程”于1996年正式设定,成为中国“九五”期间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为了使工程规定的目标能顺利实现,? 国务院成立了由国家科委副主任邓楠为组长、七个部委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李铁映、宋健二人为工程特别顾问。聘任历史学家李学勤、碳-14专家仇士华、考古学家李伯谦、天文学家席泽宗为工程“首席科学家”,主持由21位不同学科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工作。 -----陈宁《“夏商周断代工程”争议难平》
(3)史料一般分为原始史料与二手史料两大类。从研究西周历史的角度看,材料一、二所引用的史料属于哪一类?材料三中“夏商周断代工程”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什么特点??
?二手史料
特点:多学科综合研究、利用现代科技进行研究、政府主导。?1、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妻 A、三哥(弱智)B、四哥
妾一 C、大哥
妾二 D、二哥    A2、下列关于宗法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宗法制是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 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B、大宗与小宗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C、各级贵族均享受世卿世禄制度
D、嫡长子都被称为大宗D3 .西周分封制的核心内容是
A 分封土地 B 分封爵位
C 规定义务 D 规定贡赋
4.春秋时期,奴隶社会逐渐崩溃。它在政治上最突出的表现是
A.各国普遍进行改革
B.“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C.“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D.奴隶起义频繁AC5.西周的宗法制
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B.其最大特点是长子继承制
C.由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间接演变而来
D.容易导致诸侯割据纷争
6.《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纽带?
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AD8、西周推行宗法制的根本目的是
A、巩固奴隶制统治
B、确定王位继承人
C、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D、确立财产的分配、地位的高低A习 题1.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从根本上讲是
A、社会历史的倒退
B、禅让制腐朽的结果
C、奴隶主维持其统治的需要
D、生产力发展的结果D2.关于王位世袭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A、取代禅让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B、是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之一
C、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D、王位只能父子相传
D3.西周周王分封的诸侯主要有①异姓功臣贵族②同姓王室贵族③先代帝王后代④边远氏族部落首领
A、①② B、 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B6.某诸侯年青时购买一女,生子甲。三年后正式娶另一诸侯之女为妻,先后生子乙、丙。以后又以数女充实后宫,生子丁等十余人。该诸侯死后,能合法继承其位的应该是
A、甲 B、乙
C、丙 D、丁B观察下图,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
A.②?????? ?B.①? ???????C.④? ??????D.③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