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7.2.2用坐标表示平移说课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7.2.2用坐标表示平移说课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6-08 15:10: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用坐标表示平移(说课)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科学教育观,认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要求教师将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内化为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根据新课改理念,围绕努力实现“用好教材”,而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教教材”,我将从六个方面逐一阐述我对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背景分析
二、教学目标设计
三、课堂结构设计
四、教学媒体设计
五、教学过程设计
六、教学评价设计
一、背景分析
1、学习任务分析
“用坐标表示平移”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平面直角坐标系一章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移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从数的角度刻画了 平移的内容,这就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体现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在数学中的作用,突出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同时为后续学习利用平移变换、坐标变换探索几何性质以及综合运用几种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等)进行图案设计打下基础。
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的事物感知较强等特点。因此我并没有直接让学生得出规律,而是设置了一个游戏让学生经过观察、探索、交流自己发现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的归纳能力,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根据本节内容特点,确定教学重点 如下:
在直角坐标系中,探究点或图形的平移引起的点的坐标变化规律。
一、背景分析
2、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经历了由小学到中学的过渡期,从认知特点来看,他们爱问好动、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对实际操作活动有浓厚兴趣,对直观事物感知欲强,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过渡的阶段,概括归纳能力逐步发展。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究归纳能力,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有较大的难度。因此难点定位为: 在坐标系中结合图形的平移变换理解和应用对应点的坐标变化规律。
二、教学目标设计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教材地位和作用,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使学生掌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或图形的平移引起的点的坐标变化规律。
2、数学思考: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使学生看到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数与形之间的桥梁,感受代数与几何的相互转化,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解决问题:通过探究归纳出点或图形的平移引起的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素养。
4、情感态度目标: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性与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经历数学思维过程获得成功体验。
三、课堂结构设计
数学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因此,在本课的课堂结构设计中,:
我的“教”主要体现在——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组织探索→发现规律
在引导学生的“学”方面则体现在――-
操作讨论→归纳结论→探究发现
我是紧紧围绕着这两条主线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和组织教学的。并具体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解释应用
拓展创新
归纳小结
发展深化
合作交流
探究发现
创设情境
引入新知
分层作业
巩固提高
设计意图是:本节课是在学生学移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分类思想,依次经过点或图形平移的观察、画图、比较、推理、归纳等活动,最终探索出点的坐标变化与点平移的关系,图形各个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让学生从操作活动中发现规律这样不仅能够理解、归纳规律的特点,充分感受到数学演绎的过程和数形结合的思想,学会进行有条理的表达。而且使教法、学法和谐统一,形成由感性到理性、由抽象到具体的认知过程,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
四、教学媒体设计
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目的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动手操作、思考、探究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和归纳的能力。直观、形象地反映了性质规律来源、本质。同时加深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小游戏:如下图是中国象棋棋盘,“车”可以上下左右平行移动,“车”从位置A处,欲走到B处,说说“车”最少走几步 你知道怎样走吗
B
A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中国象棋,采用实验、观察、探索的学习方法,减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体现了“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的全新理念。
沿用上图,“车”可以上下左右平行移动,“车”从起始位置A(1,0)处,经过几次平移后,到B(5,6)处,试说说“车”最少经过了怎样的平移。若从B处向A处平移呢?
O
Y
X
1
3
1
2
5
4
1
6
2
3
4
5
B
A
一 探索点的坐标变化与平移间的关系
思考[1]:
将吉普车从点A(-2,-3)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
它的坐标是 。
把吉普车从点A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呢?
(二)合作交流——探究发现
思考[2]:
将表示吉普车位置的点A(-2,-3)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加5,它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若A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加4呢?(学生动手画图,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打开本节课的研究空间。通过亲自画图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将直观操作和间接说理结合起来,还培养了学生的推理意识和能力,从而使学生掌握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
总结
归纳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x-a,y));
归纳2
将点(x,y)向上(或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或(x,y-b))。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把点(x,y)的横坐标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
如果把点(x,y)纵坐标加(或减去)一个正数b,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画图、操作、合作交流等实践活动,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探索过程,最终自己探索出点左右平移和上下平移的坐标变化规律,这样,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并让学生感觉自己有新发现,享受成功的喜悦。培养数学探索能力。促进学生手动、心动、脑动、口动。
探索图形上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间的关系
1 例题探索
如图,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坐标A(4,3), B(3,1), C(1,2)
(1)将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减去6,纵坐标不变,
有A1 ,B1 ,C1 。
猜想:三角形A1B1C1与三角形ABC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掌握点的平移与其坐标的变化关系后,将知识迁移到几何图形的平移上来。
(2)将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纵坐标都减去5,横坐标不变,猜想:三角形A2B2C2与三角形ABC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问题(2)是问题(1)的变式。在练习中,学生逐渐联想到用坐标表示图形平移时,往往通过某些特殊点的平移来解决,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点间相互联系的认识。
思考[3](接例题)
(1)将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加 3,纵坐标不变;纵坐标都加2,横坐标不变分别能得到什么结论?
(2)将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减 6,纵坐标减5,又能得到什么结论?
设计意图:思考[3] 的(2)与前面提到的点的斜向平移互相呼应,加强学生知识点间的联系。
总结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
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b,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
[*]注:通常选取图形上某些特殊点来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以上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探索、实践、观察、猜想,最终得出结论,符合教育心理学指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的认知规律。
(三)解释应用——拓展创新
动笔练一练
A 组题
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把点P(-1,-2)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所得点的坐标是 。
2. 将P(- 4,3)沿x轴负方向平移两个单位长度,再沿y轴负方向平移两个单位长度,所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
3. 将点A(4,3)向 平移 个单位长度后,其坐标的变化是 。
4. 已知AB∥x轴,A点的坐标为(3,2),并且AB=5,则B的坐标为 。
5. 已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是(-1,4),(1,1),(-4,-1),现将这三个点先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则平移后三个顶点的坐标是( )
A、(-2,2),(3,4),(1,7)
B、(-2,2),(4,3),(1,7)
C、(2,2),(3,4),(1,7)
D、(2,-2),(3,3),(1,7)
6.如图 (1) ,将平行四边形ABCD向左平移 2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A’B’C’D’,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并指出其各个顶点的坐标。
A组题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复习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加深理解,举一反三。
动笔练一练
B 组题
1. 线段CD是由线段AB平移得到的。点A(–1,4)的对应点为C(4,7),则点B(–4,–1)的对应点D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
2. 将点P(-3,y)向下平移3个单位,向左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点Q(x,-1),则xy=___________ 。
3. 有相距5个单位的两点A(- 3,a),B(b,4),AB//x轴,则a= ,b= 。
4. 三角形DEF是由三角形ABC平移得到的,点A(-1,-4)的对应点为D(1,-1),则点B(1,1)的对应点E、点C(-1,4)的对应点F的坐标分别为
( )
A、(2,2),(3,4) B、(3,4),(1,7)
C、(-2,2),(1,7) D、(3,4),(2,-2)
5. 如图(2),三角形ABC中任意一点P(x0,y0)经平移后对应点为P1(x0+5,y0+3),将三角形ABC作同样的平移到三角形A1B1C1。求A1、B1、C1的坐标。
B组题是在学生掌握本节知识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基本知识点解题,再现数学基本知识的应用过程。
动笔练一练
C 组题
1.将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的横坐标乘以-1,纵坐标不变,则所得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是关于 对称。
2. 三角形COB是由三角形AOB经过某种变换后得到的图形,观察点A与点C的坐标之间的关系。如果三角形AOB中任意M的坐标为(x,y),它的对应点N的坐标是什么?
3. 如图所示的鱼是将坐标为(0,0),(5,4),(3,0),(5,1),(5,-1),(3,0),(4,-2),(0,0)作如下变化:
①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分别变成原来的2倍;
②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分别变成原来的2倍;
③纵坐标、横坐标分别变成原来的2倍;
再将所得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所得图案与原来图案相比有什么变化?
C组题是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设计意图:题组练习体现“学数学,用数学”的目的,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不怕困难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态度
小结:
我的发现……
我的结论……
我的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
师生进行合作小结,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及形成性评价,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的学习观,同时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四)归纳小结——发展深化
3
9
x
y
A5
A4
A1
A2
A3
A6
12
-6
-6
6
0
布置作业
(五)分层作业——巩固提高
必做题:学案课后作业1-8题
选做题:
①学案课后作业第9题
②如图,一个机器人从O点出发,向正东方向走3m到达A1点,再向正北方向走6m到达A2点,再向正西方向走9m到达A3点,再向正南方向走15m到达A4点。按如此规律走下去,相对于点O,机器人走到A6点时是何位置?
设计意图:分层作业中必作题体现新课标下落实“学有价值的数学”,达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数学”;选做题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
板书设计
投影屏幕 标题:用坐标表示平移
归纳1
归纳2 例题
练习
小结
设计意图:突出本节课的重点,落实教学目标。
六、教学评价设计
1、整体评价:①强调学生对探究过程的参与及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意识;②形成对规律简单推导的科学理解的评价,以促进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③对规律的表达是否有条理性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养成数学逻辑思维严密性的习惯。
2、注重量化评价,充分利用课堂观察评价、问题讨论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等多元化评价,通过A、B、C组训练题,将学生水平层次记录在案,为学生的学习评价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从而综合检验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的理解。
以上六个方面是我对本堂课进行的阐述,不足之处,敬请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