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时间:1917年11月7日人物:喀琅施塔得海军基地的水兵“阿芙乐尔”号40个月之后……时间:1921年2月28日人物:喀琅施塔得海军基地的水兵第二十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
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
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
我们的命运注定只有两种:
不战胜,就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革命诗人杰米扬·别德内依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叛乱 “彼得格勒处于空前的危机境地,没有粮食。只能把剩余的土豆粉、面包干发给居民。红色首都因饥饿而处于灭亡的边缘。”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
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背景:严峻的国内外形势,生于“忧幻”外国干涉军和国内反革命力量联合进攻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困难苏维埃政权面临危机1918年,苏俄实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摘自《苏联史》主观动机 余粮收集制 国有化 取消自由贸易 实物配给制 普遍义务劳动制内容:马克思设想下的社会主义: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私有制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否 定 余粮收集制 国有化 取消自由贸易 实物配给制
普遍义务劳动制“战时” “共产主义”内容:军事和行政手段管理
材料一:“……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
——列宁《论粮食税》 结论一:为军事胜利提供物质保障,巩固了新生政权评价:1917--1920年间粮食征购数量统计1921年,俄国南方饥荒材料三:在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结论二: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不利于生产的发展1920年,工人因生活条件恶化,示威游行1921年
喀琅施塔得水兵起义结论三: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材料四: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的国家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的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马克思设想下的社会主义: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结论四: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