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期末检优化提升训练试题3(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期末检优化提升训练试题3(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6-08 09:5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物八年级下册期末检优化提升训练试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成为地球上最高等、分布最广的植物是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苔藓植物
2.同学们在秋游时,发现山上有一种植物,这种植物植株高大,结有种子,但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下列符合这些特征的植物是( )
A.竹子 B.银杏 C.桂花 D.枫树
3.根据如图所示食物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羚羊残骸→蚯蚓→线虫→节肢动物
A.该图为捕食性食物链 B.该食物链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并且循环流动
C.蚯蚓能获得残骸的全部能量 D.线虫是处于食物链的第三营养级
4.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是(  )
A.爬行动物 B.昆虫 C.两栖动物 D.环节动物
5.我国的金鱼品种是世界上最多的,众多金鱼品种的形成是由于(  )
A.定向变异 B.过渡繁殖 C.人工选择 D.自然选择
6.影响小麦正常生活的生物因素是( )
A.阳光 B.水分 C.温度 D.田鼠
7.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如图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此生态系统有( )条食物链
A.2 B.3 C.4 D.5
8.在生态系统中寄生性微生物和腐生性微生物分别属于(  )
A.生产者、消费者 B.消费者、分解者 C.分解者、消费者 D.生产者、分解者
9.下列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
A.海葵 珊瑚虫 B.白鲨 中华鲟
C.大鲵 扬子鳄 D.蓝鲸 白鳍豚
10.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曾对动物进行分类,下列是他分类的部分动物类型及其主要特征,其中相当于现代动物类中爬行类的是(  )
选项 类型 主要特征
A 胎生 有毛
B 卵生 皮上有鳞
C 卵生 有羽毛,能飞
D 卵生 有鳞,水栖,用鳃呼吸
A.A B.B C.C D.D
11.属于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又名“鸽子树”的植物是
A.银杏 B.水杉 C.珙桐 D.银杉
12.关于生物的分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分类等级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B.生物学家只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进行分类
C.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D.种是指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基本相似,生态分布基本相同的一类生物
13.某动物的唾液中有防止血液凝固的物质,可用来生产抗血栓药物,该动物是( )
A.蛭 B.沙蚕 C.涡虫 D.蚂蚁
14.下列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
A.春来江水绿如蓝 B.草盛豆苗稀 C.雨露滋润禾苗壮 D.向阳花木早逢春
15.中小学生要树牢“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使用公筷可以有效切断某些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B.遇到烦恼时,可以采取摔枕头等方式适当宣泄
C.不吸烟、不酗酒,积极宣传吸烟,酗酒的危害
D.中药没有毒副作用,多喝一些可以增强免疫力
16.下列选项不是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是( )
A.提供饵料 B.监测空气 C.制造氧气 D.作为食物
17.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代表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B.图中最长的食物链有4个营养级
C.图中丙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甲
D.戊代表最高级消费者
18.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灭绝,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
C.生物的种类越丰富,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受到影响时,会影响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
19.如图是有关脊椎动物类群的代表动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须在水中完成受精作用的有A类和B类动物 B.牙齿出现分化的是D类动物
C.C类动物呼吸时气体交换的部位是肺和气囊 D.以上动物中属于变温动物的有ABE
20.若草原上长期过度放牧,则在较长的时间内符合草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21.将下列植物类群的特征代码填在植物类群名称前的括号内。
22.生物学家将生物进行分门别类的依据是,生物性状差异的程度和_________的远近。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
23.区分蚯蚓前后端的主要依据是靠近前端有_____。
24.蕨类植物的生殖器官是_____。蕨类植物生殖过程离不开____的限制,所以只能生活在__________的环境中。
25.基因工程的设计施工是在___________水平上进行的。
三、综合题
26.据图回答问题
(1)A体表有___________,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蒸发。B的体表覆盖有_________,起保护身体的作用。
(2)一生中呼吸器官较多的动物是图中的[__________],它属于__________动物。
(3)D用坚硬的角质______来啄取食物,没有牙齿。E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方式是____________。
(4)上图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是[_____]。小明将上述动物分为A和BCDE两类,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27.第十四届全运会的吉祥物朱朱、熊熊、羚羚、金金(如图1)是以朱鹮、大熊猫、羚牛、金丝猴为原型,分别寓意奔向新时代、喜迎八方客、同享新生活、共筑中国梦。
(1)朱鹮、大熊猫、羚牛、金丝猴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家均建立了相应的______对它们进行就地保护。
(2)朱鹮属于鸟类,其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______,前肢特化为翼,这些特征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你还知道朱鹮的哪些特征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大熊猫、羚牛和金丝猴都属于哺乳动物,这类动物特有的生殖方式是______。
(4)我国科研人员监测一组健康的野生大熊猫时发现:大熊猫在主要以竹笋为食的季节,比在主要以竹叶为食的季节更胖。竹笋和竹叶中的部分营养成分相对含量如图2所示。请根据图2中的数据和所学知识分析,在主要以竹笋为食的季节,大熊猫体重显著增加的原因。______。
28.下图是鲫鱼的外部形态,依图填空。
(1)鲫鱼的体形呈________型,这样的体形有利于减少鱼在水中运动的阻力。
(2)鲫鱼游泳时,控制运动方向的是________。
(3)鲫鱼游泳时,动力来自尾部和________的摆动。
29.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 图中生产者是_________,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由于人类大量围捕猎狐狸,野兔和老鼠的数量会_______,最后会导致_______的破坏。
(3)图中所有动物可统称为__________。其中,兔与草、鹰与鼠的关系是_______。
30.学习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小组同学找到了几种植物的图片对植物的主要特征进行了讨论。请同学们一起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示的五种植物中,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______,具有输导组织的是______。(只填写代号)
(2)与葫芦藓相同点最多的植物是______(写代号),二者所属类群的主要特征是植株矮小,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有______的分化。
(3)A、B、E三种植物会产生______进行繁殖,C、D会产生______进行繁殖。
(4)最高等的植物是______(写代号),它与C植物的本质区别是______。
(5)请按照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排列五种植物______。
试卷第4页,共6页
试卷第3页,共6页
参考答案:
1.A
【分析】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可以分为两大类: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包括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根据各类植物的特征进行解答。
【详解】在地球上的30多万种植物中,被子植物就占20多万种,植物的进化历程是藻类、苔藓类、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最高等、数量最多的类群。
2.B
【分析】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都结种子,但这两类植物又有重要区别,其中最主要的区别是被子植物的种子有果皮包被着,如苹果、大豆、玉米等都属于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则不同,它没有果实,它的种子裸露,如松类、杉类、柏类等。
【详解】题中叙述的植物植株高大,结有种子,但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因此属于裸子植物。竹子、桂花和枫树都属于被子植物,银杏属于裸子植物。故选B。
【点睛】熟练掌握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区别,认识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是解题的关键。
3.D
【分析】在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食物链。按照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可将食物链分为捕食食物链、腐食食物链(碎食食物链)和寄生食物链。
【详解】A.捕食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腐生性食物链是指从死亡的有机体或腐屑开始的食物链,A不符合题意。
B.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从固定在生产者体内的太阳能开始,沿着食物链依次传递的(只能由上一营养级流入下一营养级)。因为每一个营养级都会通过呼吸作用散失很多能量,所以,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不循环的,逐级递减的,下一营养级只能获得上一营养级10~20%的能量,BC不符合题意。
D.营养级是指生物在生态系统食物链中所处的层次。故线虫在食物链“羚羊残骸→蚯蚓→线虫→节肢动物”中处于第三营养级,D符合题意。
故选D。
4.A
【分析】陆地生活的动物都具有与陆生环境相适应的特点:爬行动物具有较为发达的肺适于呼吸空气中的氧气,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适于干燥的陆生环境;爬行动物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因此爬行动物的生殖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的依赖。
【详解】A.爬行动物在陆上产卵,卵较大,内含丰富的养料和一定的水分,卵外有坚韧的卵壳,能够在陆地环境中发育。爬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的依赖,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A符合题意。
B.昆虫属于无脊椎动物,B不符合题意。
C.两栖动物将卵产在水中并在水中受精,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离不开水域,C不符合题意。
D.环节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C
【分析】自然选择是自然环境对生物的选择作用.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而人工选择是根据人的需求和喜好进行的选择。
【详解】首先人工选择的方向是人们的需求和喜好。金鱼起源于我国,经过长时间培育,品种不断优化,现在世界各国的金鱼都是直接或间接由我国引种的。作为世界上最有文化内涵的观赏鱼,它在国人心中很早就奠定了其国鱼之尊贵身份。所以产生这么多金鱼品种的原因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进行人工选择的结果。而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金鱼体态臃肿,行动缓慢,难以逃避天敌的捕杀以及捕到足够的食物,在自然界中难免被淘汰。因此众多金鱼品种的形成是人工选择的结果。故选:C。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自然选择的概念。
6.D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详解】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因此,题中的阳光,水分和土壤属于非生物因素,田鼠属于影响小麦生活的生物因素。
故选D。
7.A
【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捕食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一条完整的食物链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共同构造的,源头开始于生产者。由图可知,该森林生态系统中有2条食物链。
【详解】图中2条食物链,分别是:1、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蛇;2、绿色植物→蝉→黄雀→蛇,所以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8.B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有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分解者(主要是细菌、真菌);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等。腐生是指某些生物通过分解动物的尸体、粪便及枯枝落叶吸收营养物质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寄生是指一种生物依附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外,并从后者取得养分,维持生活的现象。
【详解】生产者是能利用简单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自养生物。主要是指植物,其次也包括一些自养细菌等。消费者就是不能制造有机物、需要捕食生产者或其他消费者的异养有机体。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腐生细菌、真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它们能把动、植物遗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在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寄生性微生物属于消费者,腐生性微生物属于分解者,A、C、D都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9.D
【分析】(1)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叫做恒温动物,如绝大多数鸟类和哺乳动物。
(2)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叫做变温动物,如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3)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
【详解】海葵、珊瑚虫都是腔肠动物,都属于变温动物,A不符合题意;
白鲨、中华鲟都是鱼,都属于变温动物,B不符合题意;
大鲵是两栖类、扬子鳄是爬行类,都属于变温动物,C不符合题意;
蓝鲸、白鳍豚都是哺乳类,都属于恒温动物,D符合题意。
【点睛】关键知道动物界中只有鸟类和哺乳类动物是恒温动物。
10.B
【分析】爬行动物:体表有鳞片或壳、卵生、体温不恒定等。
鸟类,多数营飞行生活,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胸肌发达,牵动两翼的动力强,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体温恒定,卵生。
鱼类,体内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哺乳动物,体表被毛,胎生哺乳,体温恒定,用肺呼吸,体内有膈。
【详解】胎生四肢动物,有毛,这是哺乳动物,A错误;
卵生四肢动物,皮上有鳞,相当于现代动物类中爬行类的特点,B正确;
卵生二肢动物,有羽毛,能飞,相当于鸟类,C错误;
卵生无肢动物,有鳞,水栖,用鳃呼吸,相当于鱼类,D错误。
【点睛】掌握各种动物类群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1.C
【分析】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朱鹗、扬子鳄(中生代动物的“活化石”)、银杉(植物中的“活化石”“大熊猫”)、珙桐等。
【详解】珙桐又叫“中国鸽子树”,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是我国特产植物。世界上著名的观赏树种。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有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幸存下来,成为了植物界今天的“鸽子树”。
故选C。
12.B
【分析】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性状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和亲缘关系进行分类。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详解】AC.生物分类通常包括七个主要级别。分类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故AC正确。
B.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性状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和亲缘关系进行分类,因此不只是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故B错误。
D.分类等级越低,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点越多。因此种是指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基本相似,生态分布基本相同的一类生物,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掌握生物分类等级和特点是解题关键。
13.A
【分析】水蛭属于环节动物,水蛭唾腺中含蛭素是一种多肽,由多种氨基酸组成。蛭素对细菌内毒素引起的血栓形成有预防作用,并能减少死亡率。
【详解】蛭的唾液中含有防止血液凝固的物质蛭素,能生产抗血栓药物。
故选A。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蛭的唾液中蛭素的作用。
14.B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详解】春来江水绿如蓝,意思是春天温度升高,降水开始变暖,鸭子开始下水游泳,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
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因素草对生物豆苗的影响,草与豆苗,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B符合题意。
雨露滋润禾苗壮,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
向阳花木早逢春,的意思是迎着阳光的花木,光照自然好得多,所以发芽就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属于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15.D
【分析】心情愉快是青春期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情绪问题,如紧张、生气、烦恼等。当出现这些问题时,我们可以试着用以下三种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转移注意力;宣泄和自我安慰,据此答题。
【详解】A.使用公筷抑制了微生物的传播,所以使用公筷可以有效切断某些传染病的传播途径,A不符合题意。
B.遇到烦恼可以用摔枕头、打沙袋等方式把内心的烦恼宣泄出来,B不符合题意。
C.吸烟、酗酒会对损害身体健康,所以不吸烟、不酗酒,并且积极宣传吸烟,酗酒的危害,C不符合题意。
D.药物一般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中药比西药副作用小,不是没有副作用,不能乱喝,D符合题意。
故选D。
16.B
【分析】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①有单细胞和多细胞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
②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细胞中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详解】水生环境中的植物主要是藻类植物。自然界中藻类植物的数量极为庞大,分布也十分广泛,藻类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不仅给鱼类提供了饵料和氧,而且是大气中氧的重要来源。从经济意义上说,海带、紫菜等藻类植物可以食用。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和琼脂等,可供工业和医药上使用。苔藓植物可以监测空气,B符合题意。
故选B。
17.C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结构,称为食物链;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的复杂的营养关系,叫做食物网。
3.生态学上把食物链中的各个营养层次称为营养级。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从第一营养级开始,逐级沿食物链向后传递。
【详解】A.生产者和无机环境的箭头是双向的,因此甲是生产者,A错误。
BD.甲、乙、丙、丁都有箭头指向戊,表示甲、乙、丙、丁的遗体遗物都能被戊利用,因此戊是分解者,乙、丙、丁是消费者,食物链有甲→丁、甲→乙→丙,最长的食物链有3个营养级,BD错误。
C.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生产者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其他生物都直接或间接地以生产者为食,所以作为消费者的丙的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作为生产者的甲,C正确。
故选C。
18.A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的多样性的内涵。
【详解】A.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故A错误。
B.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由于捕食关系形成食物链,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灭绝,会影响到它的天敌或它的食物的数量,近而影响生态系统,故B正确。
C.基因的多样性导致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因此生物的种类越丰富,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故C正确。
D.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生活环境的多样性,因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受到影响时,会影响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牢记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9.C
【分析】观图可知:A鲫鱼属于鱼类、B青蛙属于两栖动物、C家鸽属于鸟类、D马属于哺乳动物,E扬子鳄所以爬行动物,据此解答。
【详解】A.A鲫鱼生活在水中,产卵和受精都在水中进行,B青蛙属于两栖动物,水中产卵,水中受精,A正确。
B.D马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其中门齿用于切断食物,臼齿用于磨碎食物,犬齿用于撕裂食物,所以牙齿的作用为切断、撕裂和磨碎食物,肉食性动物如狼等的犬齿发达,适于撕裂肉食,而草食性动物没有犬齿,B正确。
C.C鸟类动物呼吸时气体交换的部位是肺,气囊辅助呼吸,C错误。
D.恒温动物的特点是体温高而恒定,根据体温是否恒定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二大类,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上述类群属于恒温动物的有CD,变温动物的有ABE,D正确。
故选C。
20.A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各种生物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是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详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一定限度,生态平衡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如果在草原上长期过度放牧,就会引起草的大量减少,超过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平衡就会被破坏,草也不再会增加,所以草的数量呈现逐渐下降趋势。
故选A。
21.ABCDE
【分析】(1)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茎、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得高大;裸子植物无花,种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实,只有根、茎、叶、种子四种器官;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
【详解】(1)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如衣藻、水绵、海带、紫菜等。
(2)苔藓植物有茎、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植株矮小,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常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如墙藓、葫芦藓。
(3)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得高大,如满江红、肾蕨、卷柏等。
(4)裸子植物无花,种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实,只有根、茎、叶、种子四种器官。
(5)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2. 生理功能 种
【详解】试题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多种多样,为了了解生物的多样性,更好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弄清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我们需要对生物进行分类,它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小到大依次是:种、属、科、目、纲、门、界.其中种是最小的单位,也是基本单位。
考点:生物的分类及分类单位。
23.环带
【分析】蚯蚓属于环节动物,有许多环状体节构成,前端离环带近约13个体节,分析作答。
【详解】蚯蚓身体细长,约由100多个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前端离环带近约13个体节,后端离环带远,蚯蚓的前、后端可以直接确定,因为环带靠近身体的前端。因此,区分蚯蚓前后端的主要依据是靠近前端有环带。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蚯蚓的结构特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环带靠近身体的前端。
24. 孢子 水 阴暗潮湿
【分析】蕨类植物是靠孢子繁殖,生殖离不开水,据此答题。
【详解】蕨类植物靠孢子繁殖,当孢子萌发时可形成原叶体。原叶体的腹面上长有雌、雄生殖器官,当原叶体被水浸湿时,精子游到雌性生殖器官里与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再发育成新的植物体。可见蕨类植物的受精作用离不开水,因此蕨类植物只能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点睛】了解蕨类植物的生殖特点,知道其受精离不开水,自然就总结出其生活环境。
25.分子
【分析】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如下图:
【详解】基因工程又叫DNA重组技术,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由些可见,基因工程的设计施工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理解基因工程的工具、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6.(1) 外骨骼 鳞片
(2) C 两栖
(3) 喙 胎生、哺乳/哺乳、胎生
(4) DE/ED 体内有无脊柱
【分析】图中:A是蝗虫,属于节肢动物、B是鱼,属于鱼类、C是青蛙,属于两栖动物、D是鸟,属于鸟类、E是家兔,属于哺乳动物。
【详解】(1)节肢动物的特征是: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A是蝗虫,属于节肢动物,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B是鱼,属于鱼类,体表覆盖有鳞片并且具有黏液,起保护身体的作用,能够减小游泳时水的阻力。
(2)两栖动物的特征是: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和皮肤呼吸,因此,一生中呼吸器官较多的动物是图中的C青蛙,属于两栖动物。
(3)鸟类的特征是: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呼吸;哺乳动物的特征是: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D是鸟,属于鸟类,用坚硬的角质喙来啄取食物,没有牙齿。E是家兔,属于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方式是胎生、哺乳,提高后代的成活率。
(4)恒温动物是体温不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动物,上图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是D鸟和E家兔。根据动物体内是否具有脊柱,可分为脊椎动物(有脊柱)和无脊椎动物(无脊柱),A蝗虫属于无脊椎动物,B鱼、C青蛙、D鸟、E家兔都属于脊椎动物。
27.(1)自然保护区
(2) 羽毛 进行双重呼吸
(3)胎生哺乳
(4)竹笋脂肪含量更高,容易导致大熊猫体重显著增加。
【分析】大熊猫,一般称作“熊猫”,哺乳类,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其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色为黑白相间,被誉为“中国国宝”。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种,现存的主要栖息地在中国四川、陕西等周边山区,被称为动物界的活化石。
【详解】(1)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2)鸟类适于空中飞翔的形态结构特点:鸟类的体形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翼是鸟的飞行器官;鸟的骨有的薄,有的愈合在一起,比较长的骨大都是中空的,内充气体,这样的骨骼既可以减轻身体的重量,又能加强坚固性;龙骨突的两侧有发达的肌肉——胸肌,牵动两翼可完成飞行动作;鸟的食量非常大,有喙没有牙齿;鸟类有气囊,与肺相通,呼吸为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
(3)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大熊猫、羚牛和金丝猴都属于哺乳动物,这类动物特有的生殖方式是胎生哺乳。
(4)根据图2中的数据可知:竹笋脂肪含量更高,容易导致大熊猫体重显著增加。脂肪是能量来源的重要物质,但是脂肪一般是储存在体内作为备用能源。
28. 流线 尾鳍 躯干部
【分析】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身体呈梭形,可减小游泳时的阻力。
【详解】(1)鱼的身体侧扁,体型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鱼在水中运动时遇到的阻力,适于水中生活。
(2)(3)鳍是鱼的运动器官,有尾鳍、臀鳍、腹鳍、胸鳍和背鳍,其中胸鳍和腹鳍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尾鳍可以保持鱼体前进的方向,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能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鳍起到协调作用。
【点睛】熟记鱼类的结构功能以及对水中生活的适应特点即可。
29. 草 5 草→鼠→蛇→鹰 增加 草 消费者 捕食
【详解】(1)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组成,其中生产者是植物,消费者是动物,分解者得细菌和真菌,空气,水分等是非生物部分,所以图中的生产者是草。在生态系统内,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营养结构,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多条食物链交织在一起形成食物网,根据图表可以发现有5条食物链:①草→兔→鹰,②草→兔→狐,③草→鼠→狐,④草→鼠→鹰,⑤草→鼠→蛇→鹰,故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草→鼠→蛇→鹰。
(2)如果由于人类大量围捕猎狐狸,野兔和老鼠因失去天敌会大量繁殖,数量会增多,最后会导致草的破坏。
(3)图中所有动物可统称为消费者。其中,兔与草、鹰与鼠的关系是捕食。
点睛: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结构特点,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30.(1) A CDE
(2) E 茎、叶
(3) 孢子 种子
(4) D 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5)ABECD
【分析】据图分析A衣藻、B葫芦藓、C松果、D小麦、E肾蕨。
(1)
衣藻是单细胞的藻类植物,生活在淡水中。进化到蕨类植物就有了真正的根,有了真正的输导组织。所以具有输导组织的是CDE。
(2)
蕨类植物有了茎叶的分化,靠孢子繁殖。所以与葫芦藓相同点最多的植物是蕨类植物。二者所属类群的主要特征是植株矮小,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都有了茎叶的分化。
(3)
根据植物种子的有无和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植物分成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孢子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A衣藻、B苔藓、E蕨等都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D小麦、C松树等都结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
(4)
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它是植物界进化程度最高等的植物类群种子植物分化成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裸子植物的种子没有果皮包被。
(5)
植物的类群由低等到高等依次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A衣藻属于藻类植物,B属于苔藓植物、C属于裸子植物、D小麦是被子植物,E肾蕨属于蕨类植物,故图中植物按照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排序:A衣藻→B葫芦藓→E肾蕨→C松果→D小麦。故请按照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排列五种植物ABECD。
答案第12页,共12页
答案第11页,共1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