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期末检测夯实基础训练试题2(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期末检测夯实基础训练试题2(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1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6-08 10:16: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物七年级下册期末检测夯实基础训练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四个选项分别是四位同学的早餐食谱,你认为较合理的是( )
A.一份烤鸭肉、一杯炖鸡汤
B.一块面包、一杯牛奶、少量的蔬菜和水果
C.一个苹果、几粒葡萄、少量蔬菜
D.一包薯片、几块糖果、一杯可乐
2.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哪项不符合此理念(  )
A.“三北”防护林工程
B.每年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C.过度放牧
D.退耕还林
3.小明用显微镜观察血细胞,他正在观察的一个血细胞具有细胞核,这是一个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4.中医说的“望、闻、问、切”中的“切”指的是号脉,这里的“脉”是指(  )
A.动脉 B.毛细血管 C.静脉 D.经络
5.我们手背、手腕处的一条条“青筋”其实是(  )
A.静脉 B.动脉 C.毛细血管 D.韧带
6.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分别在消化系统的什么部位开始被分解 ( )
A.口腔、胃、胃 B.口腔、小肠、小肠
C.口腔、口腔、小肠 D.口腔、胃、小肠
7.人在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
A.呆小症 B.巨人症 C.侏儒症 D.糖尿病
8.表中有关“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实验设置,叙述正确的是(  )
试管编号 加入物质 温度 加入试剂 现象
① 淀粉糊2mL+清水2mL 37℃ 碘液 变蓝
② 淀粉糊2mL+唾液2mL 0℃ 碘液 变蓝
③ 淀粉糊2mL+唾液2mL 37℃ 碘液 不变蓝
A.①和②可形成一组对照实验 B.②和③的变量是温度
C.②变蓝,说明淀粉被消化了 D.③不变蓝,说明淀粉没被消化
9.下列活动中,属于反射的是( )
A.草履虫游向食物 B.含羞草的叶受到碰触,叶子闭合
C.尝到美味,会分泌唾液 D.心脏有节律的跳动
10.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提倡用铁质炊具而不用铝质炊具,因为常用铝质炊具比使用铁质炊具更容易患( )
A.夜盲症 B.脚气病 C.贫血病 D.坏血病
11.我们每天摄取的食物中含丰富的营养物质,下列选项中,都是有机物的是(  )
①糖类 ②脂肪 ③蛋白质 ④水 ⑤无机盐 ⑥维生素
A.①②⑥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12.下列概念的逻辑关系与如图相符的是(   )
A.依次是根、器官、绿色开花植物、植物
B.依次是基因、DNA,染色体、细胞核
C.依次是脑干、脑、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系统
D.依次是肾小囊、肾小球、肾单位、肾脏
13.受精卵不断分裂,逐步形成胚泡,在此过程中胚泡的体积基本不变。胚泡缓慢移动,最终植入子宫内膜与母体建立联系,进而发育成胎儿。胚泡早期发育过程如下图所示,关于胚泡早期发育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胚泡形成的最初场所是输卵管 B.胚泡中的细胞的体积随分裂不断减小
C.胚泡中的有机物总量随分裂不断增加 D.胚泡植入子宫内膜是怀孕的开始
14.下列生理活动中,不属于反射的是( )
A.谈虎色变
B.手遇到火突然缩回
C.膝跳反射
D.含羞草的叶受到外力触碰会立即闭合
15.下表是某被测者血浆、原尿和尿液中P、Q两种物质的含量,那么P、Q分别是(  )
物质 血浆 原尿 尿液
P 0.03% 0.03% 2%
Q 0.1% 0.1% 0
A.P是葡萄糖,Q是蛋白质 B.P是葡萄糖,Q是尿素
C.P是尿素,Q是蛋白质 D.P是尿素,Q是葡萄糖
16.如图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是:①→③→⑤→④→②
B.缩手反射为简单反射,望梅止渴是复杂反射
C.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D.人体的生命活动只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17.人体的呼吸与胸廓的变化相伴随,这个现象可以通过如图所示的模拟实验来进行观察。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这个模拟实验装置中,①表示气管,③表示肺
B.图A表示肺正在呼气,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C.图B表示肺正在吸气,膈肌收缩
D.图B中⑤的顶部下降,胸腔容积扩大
18.人体心脏中,与右心室相连的血管是( )
A.主动脉 B.肺动脉 C.肺静脉 D.上、下腔静脉
19.馒头在口腔中咀嚼能尝出甜味,这种有甜味的物质是( )
A.麦芽糖 B.唾液 C.淀粉 D.葡萄糖
20.下列有关动脉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脉血管内流动的血液
B.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液
C.含养料丰富的血液
D.人体左侧流动的血液
二、填空题
21.小肠的环形皱襞和________________增大了小肠的吸收面积。
22.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_________;受精卵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主要来自________;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通过_______和_____从母体获得。
23.如今,“低头族”随处可见,长时间近距离注视手机屏幕会导致眼球中的___结构凸度增大,一旦发展为真性近视,要佩戴____加以矫正。
24.人体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的重要原料是______,人体活细胞内含量最多。
25.如下图为人耳的结构模式图,请根据图回答:
(1)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_____引起其振动。振动通过三块听小骨的传递和放大后传到内耳,刺激_____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与听觉有关的信息。
(2)这些信息再由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_____,形成听觉。
三、综合题
26.请结合图甲和图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 ]和 ,以及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了神经系统,其中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生命活动的功能区的是[ ] ,[2] 可以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3] ,可以调节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人体的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图[ ],叫做 ,由[ ]_______和[ ] 组成。
27.如图是消化系统的结构图,据图回答问题。
(1)能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有 ______。
(2)脂肪的消化是从[ ]______开始的,蛋白质最终被消化为 ______。
(3)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 ]______,它分泌的消化液 ______不含有消化酶。
28.据如图完成下列各题,请填空:
(1)④象双凸透镜的结构,有拆射光线的作用,它是______。
(2)在我们眼睛最前方的一个小孔叫做______,当从光亮处进入黑暗处时该结构的变化是____。
(3)小张同学因常坐姿不端正造成近视,应配______透镜加于纠正。
(4)人看到物像产生视觉,视觉的形成是由______皮层来完成的。
29.用显微镜观察生物,你可以发现一个奇妙的微观世界。小明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在实验室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探究活动,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二表示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使用上述物镜和目镜观察细胞时,为使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是______。
(2)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所见视野如图三所示,欲将a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向______方移动装片(填“右上”或“左下”),然后换用高倍物镜进行观察时,可调节图一中显微镜的遮光器和[ ]______来改变视野亮度。
(3)上述操作时,发现视野中有污物b存在,移动装片污物不动,换上40×物镜后,污物仍不动。但换上16×目镜后,污物消失,说明污物在______上。
(4)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的效果如图四所示,观察效果欠佳是因为装片中有气泡。要想避免这种情况,盖盖玻片的正确方法是______。
(5)下图是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步骤⑤中滴加的液体是______。
(6)图五表示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情况(箭头表示血流的方向),据此判断,红细胞在标号______所示的血管中呈单行通过,以保证物质交换的顺利进行。
(7)图六是人血永久涂片在显微镜视野中的一部分,当人体因感冒引发扁桃体炎时,[ ]______的数量将显著增加。
30.人体生命活动中产生的废物,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每天应该喝足量的水,以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请据泌尿系统组成、尿液形成示意图和表中相关信息回答:
成分 样本一 样本二 样本三
蛋白质 8.00 0.0 0.03
葡萄糖 0.1 0.0 0.1
尿素 0.03 1.8 0.03
(1)尿液的产生是连续的,但尿液的排出是间隔的,这是因为甲图中[ ]________可以暂时贮存尿液。
(2)如上表为血浆、原尿和尿液部分成分比较(单位:g/100ml):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样本________为原尿,可能取自乙图中的[ ]________处。当健康人的原尿流经C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全部________和部分无机盐,都能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这个过程叫[ ]________作用。
(3)某同学上课时候,请假去卫生间,控制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是位于________中的排尿中枢,如果没得到老师的允许,他还需要等到下课才能去卫生间,这说明:排尿反射除了受到低级神经中枢控制以外,还受到高级神经中枢________的调控。
试卷第8页,共8页
试卷第7页,共8页
参考答案:
1.B
【分析】合理营养就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并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核心。健康食谱,要合理营养、均衡膳食,食物应多样化,荤素搭配要合理,营养全面合理。
【详解】A.一份烤鸭肉、一杯炖鸡汤,主要提供蛋白质和脂肪,此食谱无蔬果类,不能提供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也无淀粉类的食物,此食谱营养不全面,A不符合题意。
B.一块面包,主要提供淀粉等,一杯牛奶主要提供蛋白质和脂肪,少量的蔬菜和水果主要提供维生素、无机盐,此食谱营养全面,较合理,B符合题意。
C.一个苹果、几粒葡萄、少量蔬菜,主要提供维生素、无机盐,无瘦肉、奶、蛋类,不能提供蛋白质,无谷物类,也不能提供淀粉类,此食谱营养不全面,C不符合题意。
D.一包薯片是油炸食品,主要提供淀粉类和脂肪,几块糖果、一杯可乐主要提供糖类和水分,无瘦肉、奶、蛋类,不能提供蛋白质,无蔬果类,不能提供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此食谱营养不全面,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C
【分析】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为了保护林业资源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根据本国实际情况设立了植树节。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并积极投身植树造林活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将会得到不断的改善。
【详解】A、“三北”防护林工程,可增加树木种植,可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符合理念;
B、每年3月12日定为植树节,可增加树木种植,保护环境,符合理念;
C、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原沙化,加重空气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不符合理念;
D、退耕还林,可增加树木种植,可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符合理念。
故选:C。
【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的是环保理念。
3.B
【详解】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白细胞有多种,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血小板数量少,比红细胞和白细胞都小得多,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因此三种血细胞中只有白细胞中含有细胞核,小明用显微镜观察到一个具有细胞核的血细胞,这是白细胞。
4.A
【分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各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如下表:
血管类型 功能 分布 管壁特点 管腔特点 血流速度
动脉 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 较厚、弹性大 较小 快
毛细血管 进行物质交换 数量多,分布广 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最慢
静脉 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 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 较薄,弹性小 较大 慢
【详解】脉搏是心脏射血时血液对动脉血管产生的压力变化造成的,正常情况下心跳和脉搏数相等。脉搏即动脉搏动,随着心脏有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动脉管壁相应的出现扩张和回缩,在体表浅动脉上可触到搏动。号脉的位置是手腕外侧的挠动脉。
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掌握脉搏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5.A
【分析】负责把心脏的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为动脉,管内压力大;负责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为静脉,管内压力较小;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为毛细血管。
【详解】静脉有的埋藏较深,有的埋藏较浅,在体表容易看到,呈“青色”,俗称“青筋”,输液以及抽取血液时都是在静脉内进行,故A正确。
血管可以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类。动脉一般埋藏在身体较深的部位,不易从体表中看到,故B错误。
毛细血管在人体内数量多,分布广,管壁极薄,管内血流速度极慢,有利于血液和组织细胞间的物质交换。肉眼观察不到,故C错误。
韧带存在于位于关节周围或关节腔内,肉眼观察不到,故D错误。
6.D
【分析】在消化道内食物转化为可吸收的过程叫消化,消化分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必须经过消化才能吸收。
【详解】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必须经过消化才能吸收。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的,在胃液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先是胆汁(不包含任何消化酶)将脂肪颗粒乳化为脂肪微粒,再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所以某同学摄入的混合性食物在消化道内消化、分解,最终得到一组消化终产物是氨基酸、葡萄糖、甘油、脂肪酸。所以消化道内,消化、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起始部位依次是口腔、胃、小肠。
故选D。
7.C
【分析】下表是激素的作用及异常时引起的疾病。
【详解】从分析中可知,人体在幼年时,当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不足时患侏儒症,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错的巨人症,幼年甲状腺素分泌不足患呆小症,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的糖尿病,C正确。
故选C。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各种激素的作用及异常时引起的病症。
8.B
【分析】①号试管与③号试管对照,实验变量是唾液,③号试管中颜色不变蓝,原因是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说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①号试管中颜色变蓝,原因是淀粉遇碘变蓝色,说明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
【详解】A.①和②有两个变量,有无唾液和温度,因此不能形成一组对照实验,A错误。
B.②和③的变量是温度,其他条件相同,可以形成一组对照实验,B正确。
C.②放置在0℃的环境中,抑制了酶的活性,淀粉没被消化,因此②变蓝,C错误。
D.③不变蓝原因是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说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D错误。
故选B。
9.C
【分析】反射是指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的刺激做出有规律的反应活动。反射活动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详解】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没有神经系统,因此草履虫避开盐粒不属于反射,属于应激性,故A不符合题意;含羞草是植物,没有神经系统,因此含羞草受触动合起小叶不是反射,属于应激性,故B不符合题意;尝到美味,会分泌唾,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属于反射,是生来就有的,故C符合题意;心脏有节律的跳动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属于反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反射活动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的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10.C
【分析】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对人体的健康十分重要,它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分析解答。
【详解】A、夜盲症是由于人体缺乏维生素A造成的,错误。B、维生素B1能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缺乏时,易得神经炎,脚气病,错误。C、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人体缺铁会使血红蛋白的合成发生障碍,从而使人体内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导致贫血。可见贫血可以多吃含铁质丰富的食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提倡用铁锅而不用铝锅。因为常用铝锅炒菜容易患的疾病是贫血病,正确。D、维生素C能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缺乏时,易得坏血病,抵抗力下降,错误。故选:C。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
11.A
【分析】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分子比较小的,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盐、氧等,这类物质是无机物;一类是分子比较大的,一般含碳,如糖类(淀粉等)、脂类、蛋白质和核酸,这类物质是有机物。
【详解】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其中①糖类、②脂肪、③蛋白质和⑥维生素是有机物,其中糖类、脂肪、蛋白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④水、⑤无机盐是小分子的无机物,不含碳,不能燃烧,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故选A。
12.B
【分析】如图可知1到4的逻辑关系是:4包含3,3包含2,2包含1,1的范围最小,4的范围最大,审题时要注意。做这题要求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并会识图、分析图形,总结其逻辑关系。
【详解】1根、2器官、3绿色开花植物、4植物,没有从属关系,故A错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染色体有DNA和蛋白质组成,DNA上与遗传相关的片段叫基因,故B正确;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没有从属关系,故C错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没有从属关系,故D错误。故选B。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各概念之间的关系。
13.C
【分析】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怀孕到38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即分娩。
【详解】A.在输卵管内的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A正确。
B.胚泡体积基本不变,胚泡中的细胞不断分裂,体积会不断减小,B正确。
C.胚泡中细胞不停分裂,不断消耗胚泡中贮存的卵黄,而此时细胞无法和外界或母体发生物质交换,因此胚泡内的有机物逐渐减少,C错误。
D.据分析可知,胚泡植入子宫内膜是怀孕的开始,D正确。
故选C。
14.D
【分析】反射是指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的刺激做出有规律的反应活动。
【详解】ABC.谈虎色变、手遇到火会缩回、膝跳反射都是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的刺激做出有规律的反应活动,都属于反射,ABC不符合题意。
D.含羞草的叶受到外力触碰会立即闭合属于应激性,含羞草没有神经系统,因此该生理活动不属于反射,D符合题意。
故选D。
15.D
【详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把葡萄糖全部重吸收了而不重吸收尿素,故尿液中葡萄糖的浓度为0即Q;而尿素的浓度明显增大即P。所以P是尿素,Q是葡萄糖。
16.D
【分析】(1)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有五个基本环节,即[①]感受器→[③]传入神经→[⑤]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②]效应器。
(2)反射分为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如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等。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如望梅止渴。
(3)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4)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相互协调,相互影响,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使人体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
【详解】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有五个基本环节,即[①]感受器(接受刺激)→[③]传入神经(传递神经冲动)→[⑤]神经中枢(信息处理中心)→[④]传出神经(传递神经冲动)→[②]效应器(引起反应),选项A正确。
B.缩手反射是先天生来就有的,固定不变的,神经中枢在脊髓;望梅止渴是条件反射,是在后天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选项B正确;
C.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冲动,选项C正确。
D.人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以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激素调节起辅助作用,选项D不正确。
故选D。
17.B
【分析】图中:①玻璃管代表的是气管,②代表支气管,③小气球代表的是肺,④钟罩代表的是胸廓,⑤橡皮膜代表的是膈肌。
【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这个模拟实验装置中,①表示气管,③表示肺,A正确。
B.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所以,图A膈肌舒展,气球缩小,模拟的是呼气,B错误。
CD.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所以,图B气球扩大,表示肺正在吸气,此时⑤膈肌收缩,膈肌的顶部下降,胸腔容积扩大,CD正确。
故选B。
18.B
【分析】心脏为人体的血液循环提供动力,心脏主要由心肌组成,心脏壁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其中左心室壁最厚。左右心房之间及左右心室之间被肌肉壁隔开,不相联通,使得心脏完全分成四腔,动脉血和静脉血不再混合,提高输送氧的能力。心脏的四个腔分别与不同的血管相连。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概括地说,心室与动脉相连通,心房与静脉相连通。左心房接收肺静脉注入的含氧量高的动脉血,右心房接收上下腔静脉注入的含氧量少的静脉血。故心脏左侧的心腔和血管(左心房、左心室、肺静脉、主动脉),都流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心脏右侧的心腔和血管(右心房、右心室、上下腔静脉、肺动脉),都流含量较少的静脉血。
【详解】心脏为人体的血液循环提供动力,心脏主要由心肌组成,心脏壁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其中左心室壁最厚。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相连、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B符合题意。
故选B。
19.A
【分析】营养物质中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中的一部分被分解成麦芽糖,吃馒头时感觉到甜味,就是这个原因。据此回答。
【详解】人体的口腔与唾液腺相连,唾液腺可以分泌唾液,通过导管进入口腔。唾液中有淀粉酶,馒头中主要含淀粉,淀粉无甜味,但是它能在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为麦芽糖,麦芽糖有甜味,在口中咀嚼米饭和馒头时会感到有甜味。
【点睛】关键是掌握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过程。
20.B
【分析】动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含氧气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液。
【详解】A.动脉血和静脉血主要是根据是血液中的含氧量来划分的,不是依流动的血管来划分的,如肺动脉里流动的血液是静脉血,肺静脉里流动的血液是动脉血,错误。
B.动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含氧气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颜色鲜红的血液,正确。
C.含养料丰富的血液不一定是动脉血,错误。
D.人体内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有两个,一个是肺泡周围毛细血管,一个是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血液流进肺部毛细血管后,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流经腹部、上肢和头部的组织细胞后,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错误。
故选B。
【点睛】动脉血、静脉血的区别主要是含氧量的高低以及颜色是鲜红还是暗红。
21.小肠绒毛
【详解】试题分析:小肠在消化道内最长,长约5-6米;小肠壁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这种突起叫做小肠绒毛。由于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
考点:小肠的结构特点。
22. 分娩 卵黄 胎盘 脐带
【详解】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经过大约38周后,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即分娩。分娩意味着新生儿诞生。
着床前,胚胎通过卵黄获得营养。后期,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
23. 晶状体 凹透镜
【详解】正常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通过晶状体的调节作用,都能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汇聚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视近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大;视远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小。沉迷于上网或电子游戏,不但影响学业,而且因长时间近距离注视屏幕,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凸度过大),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低头族”长时间近距离注视手机屏幕会导致眼球中的晶状体结构凸度增大,一旦发展为真性近视,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24.蛋白质
【分析】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对人体各具有一定的作用。据此作答。
【详解】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也能提供少量的能量。
【点睛】掌握蛋白质的作用即可解答。
25. 鼓膜 耳蜗 听觉中枢
【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详解】(1)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2)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点睛】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耳的结构和功能。
26.(1)甲;脊髓;1;大脑;小脑;脑干;呼吸;心跳;血压
(2)乙;神经元(神经细胞);4;细胞体;5;突起
【详解】试题分析:(1)由图可知:甲图中1大脑,2小脑,3脑干,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大脑的表层叫做大脑皮层,具有多种生命活动的功能区,这些功能区又可称为神经中枢;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2)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乙图中4细胞体,5突起。
考点:神经系统的组成。
27.(1)唾液、胰液和肠液
(2) 6 小肠 氨基酸
(3) 10 肝脏 胆汁
【分析】图中1是口腔,2是食道,3是胃,4是胰腺,5是大肠,6是小肠,7是肛门,8是唾液腺,9是咽,10是肝脏,11是胆囊,12是十二指肠,13是盲肠,14是阑尾。
【详解】(1)淀粉首先在口腔内被唾液消化成麦芽糖,然后在小肠内被肠液和胰液消化成葡萄糖,最终被人体吸收。因此能够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是唾液、胰液和肠液。
(2)脂肪的小肠从6小肠开始,首先被胆汁乳化成脂肪微粒,加速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然后被肠液和胰液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首先在胃内被胃液消化成多肽,然后在小肠内被肠液和胰液消化成氨基酸。
(3)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10肝脏,肝脏能够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有消化酶,能够乳化脂肪,进行物理性消化。
28. 晶状体( ④ ) 瞳孔 扩大(放大) 凹 大脑
【分析】(1)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
(2)如图所示眼球的结构:①巩膜、②脉络膜、③视网膜、④晶状体、⑤视神经、⑥玻璃体、⑦角膜、⑧瞳孔。
(3)近视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者晶状体的曲度过大且不易恢复,导致远处物体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可通过佩戴近视镜——凹透镜加以矫正。
(4)视觉形成的过程大致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进入眼球,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当视网膜上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获得图像信息时,会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视觉中枢),产生视觉。
【详解】(1)眼球里有一个有弹性,像双凸透镜的结构是[④]晶状体,它具有折射光线的功能,它的曲度受睫状体调节。
(2)在眼球的结构中,瞳孔是光线进出的通道,虹膜可以调节瞳孔的大小。瞳孔可扩大和缩小,看强光时瞳孔缩小,看弱光时瞳孔扩大,因此从光亮处进入黑暗处时该结构的变化是扩大。
(3)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样的眼叫近视。小张同学因常坐姿不端正造成近视,应配凹透镜加于纠正。
(4)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近视和远视的形成原因及矫正。解答此题的关键就是明确眼球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视觉的形成过程。
29.(1)甲、丙
(2) 右上 9反光镜
(3)目镜
(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5) ④②①③⑤⑥ 碘液
(6)②
(7)②白细胞
【分析】观图可知:图一中1是目镜、2是镜筒、3是遮光器、4是物镜、5是载物台、6是通光孔、7是遮光器、8是压片夹、9是反光镜、10是镜座、11是镜柱、12是镜臂、13是细准焦螺旋、14是粗准焦螺旋,图二中甲乙是目镜、丙丁是物镜,图五中①是动脉、②是毛细血管、③是静脉,图六中①是红细胞、②是白细胞、③是血小板,解答即可。
【详解】(1)图二中甲乙一端无螺纹为目镜,丙丁有螺纹为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越小,镜头越短;目镜倍数越小,镜头越长;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细胞的体积越小。所以为使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若应选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其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长目镜甲和短物镜丙。
(2)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所以在显微镜下观察装片,发现物像处于视野的右上方,为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若在观察过程中换用高倍物镜,应调节图一中显微镜的遮光器和[9]反光镜来改变视野亮度。
(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所以发现视野中有污物b存在,移动装片污物不动,换上40×物镜后,污物仍不动。但换上16×目镜后,污物消失,说明污物在目镜上。
(4)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的效果如图四所示,观察效果欠佳是因为装片中有气泡。要想避免这种情况,盖盖玻片的正确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5)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吸、染。“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吸”,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染”,重复“吸”动作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所以图中操作正确的顺序是:④滴、②撕、①展、③盖、⑤染色、⑥吸;步骤④和步骤⑤中滴加的液体分别是清水和碘液。
(6)图五表示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情况,根据血液有主干流向分支,则主干是动脉,分支为毛细血管,所以图乙中,①为动脉、②为毛细血管、③为静脉,因此红细胞在标号②所示的血管中呈单行通过。
(7)“图六是人血永久涂片在显微镜视野中的一部分”。白细胞的主要功能为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等。当病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数量增多,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聚集在发炎部位并将病菌吞噬,炎症消失后,白细胞数量恢复正常。因此“当人体因感冒引发扁桃体炎时”,②白细胞的数量将显著增加。
30.(1)③膀胱
(2) 三 B肾小囊 葡萄糖 C肾小管的重吸收
(3) 脊髓 大脑皮层
【分析】分析图片信息可知图甲:①是肾脏,②是输尿管,③是膀胱,④是尿道。图乙:A是肾小球,B是肾小囊,C是肾小管,D是集合管。
(1)
①肾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②输尿管,再流入③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④尿道排出体外。
(2)
样本一含有蛋白质和葡萄糖,是血浆;样本二中没有蛋白质和葡萄糖,是尿液;样本三中含有微量蛋白,有葡萄糖,是原尿。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B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健康人的原尿流经C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都能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这个过程叫做C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3)
健康的成年人能有意识地控制排便和排尿,说明脊髓里的神经中枢是受大脑控制的。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此信号会传导给大脑皮层产生尿意。因此,某同学上课时候,请假去卫生间,控制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是位于脊髓(灰质)中的排尿中枢,如果没得到老师的允许,他还需要等到下课才能去卫生间,这说明,排尿反射除了受到低级中枢控制以外,还受到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调控。
答案第14页,共14页
答案第13页,共14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