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糖类 同步练习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基本营养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热水瓶胆镀银常用的还原剂是葡萄糖
B.豆浆煮沸的主要目的是将蛋白质转化为氨基酸便于人体吸收
C.淀粉经一系列水解反应可获得葡萄糖,葡萄糖再经发酵分解可得到乙醇
D.蔗糖水解生成互为同分异构体的葡萄糖和果糖
2.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通过科技助力“碳中和”,体现绿色环保理念。冬奥会颁奖花束所用的编织材料是以羊毛为原料的绒线,其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B.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如图)的外套材料硅橡胶(聚合物)属于纯净物
C.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为葡萄糖,故可做人类的营养物质
D.合成纤维、人造纤维及碳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3.类比思想是化学中的重要思想,下列各项中由客观事实类比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客观事实 类比结论
A 电解熔融氯化镁可制备金属镁 电解熔融氯化铝可制备金属铝
B 麦芽糖能发生银镜反应 蔗糖能发生银镜反应
C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 石蜡油在碱性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
D 过氧化氢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钠
A.A B.B C.C D.D
4.为完成下列各组实验,所选试剂准确、完整的是
实验目的 试剂
A 除去苯中少量的苯酚 浓溴水
B 验证蔗糖水解产生还原性糖 蔗糖溶液、稀硫酸、蒸馏水、pH试纸、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C 实验室制备乙烯 浓硫酸、乙醇、碎瓷片
D 检验中的溴元素 NaOH溶液、溶液
A.A B.B C.C D.D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水解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
B.进行淀粉水解实验时,为检验水解产物和水解是否完全,加液顺序通常如下:淀粉溶液→稀硫酸→溶液→碘水→新制悬浊液
C.将溴乙烷与氢氧化钾溶液的混合液加热,再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到有沉淀生成,可证明溴乙烷分子中含有溴原子
D.等质量的甲醛、乙酸、葡萄糖充分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相等
6.下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食盐水、二氧化硫、酒精、氯水的消毒杀菌原理各不相同
B.硅酸钠溶液可用于生产黏合剂和防火剂
C.蔡伦利用树皮、碎麻布、麻头等原料精制出优质纸张
D.杜康用高粱酿酒的原理,是通过蒸馏法将高粱中的乙醇分离出来
7.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能得到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将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加热至170℃,并将产生的气体干燥后再通入溴的水溶液中,溴的水溶液褪色 乙醇发生了消去反应
B 向淀粉溶液中先加入稀硫酸并加热,再加入碘水,溶液变蓝 淀粉未发生水解
C 取1.5g苯酚溶于适量乙醇中,再加入绿豆大小的吸干煤油的金属钠,有连续的气泡产生 钠与苯酚反应生成氢气
D 将与溶液共热,冷却后,取出上层水溶液用稀酸化加入溶液,产生淡黄色沉淀。 发生了水解反应
A.A B.B C.C D.D
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1mol葡萄糖分子中含有的羟基数目为5NA
B.常温常压下,100 g 46%的乙醇溶液中H- O键的数目为NA
C.2mol过氧化钠与足量的水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 NA
D.标况下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共22.4L,完全燃烧后的物质的分子总数一定为NA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卤代烃、饱和一元醇都可发生消去反应,得到不饱和有机物
B.酒精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从而用无水乙醇有效杀灭新冠病毒
C.酚醛树脂是合成高分子材料,它由苯酚和甲醛缩聚得到
D.葡萄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糖
10.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由下列事实推导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 事实 结论
A. 二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 甲烷是正四面体形分子
B. 苯的邻二氯代物只有一种 苯分子不是单双键交替的结构
C. [ Cu(NH3)4]2+的空间结构为正方形 Cu2+的杂化方式为sp3
D. 蔗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蔗糖是非还原性糖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1.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人体基本营养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会产生沉淀,再加水稀释,沉淀又溶解的是
A.CuSO4 B.NH4Cl C.H2SO4 D.C2H5OH
(2)下列有关油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B.油脂中的碳链为碳碳单键时,主要是沸点低的植物油
C.“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可以用来制肥皂
D.玉米油营养价值高是因为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3)在试管中加入0.5g淀粉和4mL20%的稀硫酸,加热3-4min,冷却至室温
①淀粉完全水解生成的有机物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若要检验淀粉已经发生了水解,可取少量上述溶液,加碱中和稀硫酸后加入_______(填试剂名称),加热后观察到现象是:_______。若要检验淀粉没有完全水解,请你简述具体的实验操作 :_______
12.纤维素的组成可以用(C6H12O5)n表示,其中重复的单元称为葡萄糖单元。已知某种棉花纤维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74960。
(1)这种纤维素中平均每个分子含有多少个葡萄糖单元____?
(2)3.24 g上述纤维素与足量的醋酸酐作用,得到醋酸纤维5.76 g,则平均每个葡萄糖单元有多少个醇羟基被酯化____?
13.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甲烷的电子式_______;
(2)葡萄糖的分子式_______;
(3)写出氢原子为8的烷烃的分子式_______;
(4)甲烷与氯气充分反应,且只生成一种有机物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5)C4H9Br有_______种同分异构体。
14.腈纶织物广泛用作衣物、床上用品等。腈纶是由丙烯腈()聚合而成的,丙烯腈可以由丙烯与氨和氧气反应制得,而丙烯主要来自石脑油的裂解,例如:。
(1)写出上述反应式中X的名称、分子式和结构简式。___________
(2)合成纤维(如腈纶等)部分取代了棉、麻等天然纤维,为什么前者作为废弃物易产生环境污染,而后者却不会?___________
(3)天然纤维中含有的纤维素属于糖类,绿色植物将二氧化碳和水变成糖类的过程称为什么___________?写出由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葡萄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5.学生甲在一支试管中放入0.5g淀粉后,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加热10min,再将溶液一分为二,其中一份溶液做银镜反应实验,结果无银镜出现,另一份溶液加入碘水,结果无蓝色出现;学生乙在一支试管中放入0.5g淀粉后,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少许,加热45min,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中和硫酸,再将溶液一分为二,其中一份溶液做银镜反应实验,结果有银镜产生,另一份溶液中加入少量碘水,未出现蓝色。
(1)学生甲的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
(2)根据甲的实验现象,判断淀粉的水解情况是____________。
A.完全水解 B.部分水解 C.没有水解 D.不能准确判断
(3)学生乙的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乙的实验现象,判断淀粉的水解情况是______。
A.完全水解 B.部分水解 C.没有水解 D.不能准确判断
四、有机推断题
16.工业上以纤维素为原料合成多种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如聚乳酸、PES(聚丁二酸乙二醇酯),其合成路径如下:
已知:卤代烃在碱性溶液中水解可表示为:
(1)B分子中与足量NaHCO3溶液反应的官能团为_______,D的系统命名为_______。
(2)反应②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F(分子式C2H6O2)在Cu催化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写出实验室由乙醇制备乙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检验反应①中的产物A所需的无色试剂先后为_______、_______。
(5)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五、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17.物质M是一种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已知C在D中燃烧发生苍白色火焰,M与其他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甲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
(1)写出用惰性电极电解M溶液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B中各元素原子半径大小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若A是一种酸性氧化物,且可用于制造玻璃,则G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
(4)若A是一种常见金属单质,且A与B溶液能够反应,则将过量的F溶液逐滴加入E溶液,边加边振荡,所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A是一种溶液,只可能含有H+,NH,Mg2+,Fe3+,Al3+,CO,SO中的某些离子,当向该溶液中加入B溶液时发现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随B溶液的体积发生变化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该溶液中肯定含有的离子及其浓度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E可用于检验葡萄糖的存在,写出G溶液充分蒸发灼烧后的产物与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7)根据右图,写出25℃时由CO2和H2O转化为葡萄糖溶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工业流程题
18.一种用富含纤维素的木屑水解液浸取锰阳极泥(含、MnO、、CuO等)制备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部分锰的氧化物的部分性质如表。
锰的氧化物 部分性质
难溶于水、弱酸、弱碱、硝酸、冷硫酸
MnO 不溶于水,溶于无机酸
不溶于水、醋酸和氯化铵溶液,溶于其他无机酸;在酸溶液中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产物为和
(1)若“酸解”时使用了浓度为的稀硫酸,则配制1L稀硫酸需量取98%的浓(密度为)的体积为_______mL。
(2)木屑“酸解”的最终产物X的化学式为_______;“浸出”时,X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填“氧化剂”、“还原剂”或“一般反应物”),利用“浸出”得到“滤渣1”利用了“滤渣1”不溶于_______的特性。
(3)“复分解”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熟石灰并加热,产生的气体电子式为_______,该气体用水吸收后,再加入_______(填流程名称)循环利用。
(4)在空气中热解时,生成各氧化物的锰元素所占百分比与热解温度关系如图所示。欲使尽可能多地转化为,需采取的操作有热解、酸溶、过滤、洗涤、干燥,由图可知,“热解”宜在_______℃下进行,其中用蒸馏水洗涤固体的具体操作为_______;用硫酸酸溶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七、原理综合题
19.近期,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国际上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成果于2021年9月24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该合成过程简单表示如下:化合物化合物化合物化合物(淀粉)(其中涉及的化合物表示含n个C原子的有机化合物)。
回答下列问题:
(1)转化为C1化合物过程中,C1化合物是___________(填“氧化产物”或“还原产物”)。
(2)甲酸是一种C1化合物,写出甲酸的结构式:___________。
(3)淀粉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下图是上述新闻配发的图片,其中涉及的实验是淀粉的检验方法(图中左侧溶液无色,右侧溶液显蓝色),检验试剂是___________。
(4)甲醇是一种重要的C1化合物,甲醇燃料电池是目前比较成熟的一种电池,该电池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物质a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负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A
3.D
4.C
5.D
6.D
7.D
8.B
9.C
10.C
11.(1)B
(2)C
(3) 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取少量未加碱中和的水解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碘水,溶液变为蓝色
12.(1)1080
(2)3
13.(1)
(2)C6H12O6
(3)C3H8
(4)CH4+4Cl2→CCl4+4HCl
(5)4
14.(1)分子式为C4H10,名称和结构简式为正丁烷:CH3CH2CH2CH3,异丁烷:CH(CH3)3。
(2)在自然环境中,合成高分子化合物难降解,而天然纤维易降解
(3) 光合作用 6CO2+6H2OC6H12O6(葡萄糖)+6O2
15. 加银氨溶液前未加碱中和硫酸 A 加碘水前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 D
16.(1) -COOH(或羧基) 1,2—二溴乙烷
(2) 加成反应 HOCH2CH2OH+O2OHCCHO+2H2O
(3)CH3CH2OHCH2=CH2↑ +H2O
(4) NaOH溶液 银氨溶液
(5)nHOOCCH2CH2COOH+nHOCH2CH2OH+(2n-1)H2O
17.(1)2Cl-+2H2O2OH-+H2↑+Cl2↑
(2)Na>O>H
(3)H2SiO3
(4)溶液中逐渐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且不断增加;然后又由多到少,最后消失
(5)c(H+):c(Al3+):c(NH):c(SO)=1:1:2:3
(6)CH3CH2OH +CuO CH3CHO+Cu+H2O
(7)6CO2(g)+6H2O(l) C6H12O6(aq)+2H2O(g) △H=(-a-b)kJ·mol-1
18.(1)200
(2) 还原剂 硫酸的溶液
(3) 中和
(4) 440 向漏斗中加蒸馏水至浸没沉淀,但液面不超过滤纸边缘,待液体自然流下后,重复操作2~3次
19.(1)还原产物
(2)
(3) (淀粉)(葡萄糖) 碘水(或碘酒,合理即可)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