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猫
郑振铎
李永强
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郑振铎(1898—1956),笔名西谛,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1958年10月17日他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翌日因飞机失事遇难殉职。著作有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桂公塘》,散文集《山中杂记》,学术专著《中国文学论集》《中国俗文学史》等。
__________
李永强
资料链接
《猫》创作于1925年。上世纪20年代,郑振铎深受五四时期从西方传入的科学、民主、博爱等思想的影响,但在思想上却很彷徨,看不清处于水深火热的中国的前路如何。他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引 入 新 课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猫,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也曾养过三只可爱的小猫,但是在文章的末尾,他却说永不再养猫了,这是为什么呢?
0
性格 任凭 尽职 抓痒
淘气 咕噜 开辟 遭殃
屏息凝视 枝折花落 撞疼
生气勃勃 变化多端 跌倒
一起读
词语解析
污涩:肮脏且不光滑。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预警:指事先觉察可能发生某种情况的感觉。
蜷伏:弯着身体卧着
若无其事:形容事物不清晰或关系不亲密。
惩戒:通过处罚来警戒。
畏罪潜逃:犯了罪怕受制裁而偷偷逃走。潜,偷偷,暗中。
妄下断语:随便地下结论。
词语解析
bǐng 屏息
píng 屏保
屏
shé 折本
zhé 骨折
zhē 折腾
折
多音字
蝴(蝴蝶)
湖(湖面)
拔(拔出)
拨(拨打)
瓢(水瓢)
飘(飘浮)
形近字
老实—— 丰富—— 勇猛——
变化多端—— 生气勃勃——
调皮
怯懦
一成不变
死气沉沉
贫乏
反义词
问 题 探 讨
细节描写与形象分析
文中作者家一共养了几只猫?请用一个词分别概括一下你对这三只猫的印象。
0
第一只:活泼
第二只:更活泼、更有趣
第三只:忧郁、肥胖
0
第二部分(3~14):
叙述我家养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一部分(1~2):
叙述我家养第二只猫的故事。
第三部分(15~34):
叙述我家养第三只猫的故事。
划分段落
概括文章大意
文章写了什么事?
这些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请用一句话概括。
文章讲述了作者家里三次养猫的经历,表达了作者的伤感与遗憾之情。
作者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有什么用意?
开头段:
内容上:开门见山,点出主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
结构上: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埋伏笔);与下文内容形成对比。
第一只猫
有趣活泼
第一只
、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第一只猫“很活泼”,“我”看着三妹逗猫玩的融融洽洽的生活情景,“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当猫无故病死后,“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并为之酸辛。
第一只小猫去世了,三妹和我都感到很难过,以“小侣”亲切地称呼小猫,可以看出家人对小猫的喜爱。
“三妹很难过地说道:‘哥哥,小猫死了!’”
“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
0
更加活泼可爱
“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表现了它的性情;“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等表现了它的本领。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二只
第二只:
“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地查问好几次。”
“某一日清晨,我起床来,披了衣下楼,没有看见小猫,在小园里找了一遍,也不见。心里便有些亡失的预警。”
我早上醒来披了衣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去看小猫,说明我时刻挂念着小猫。
第二只小猫很淘气爱乱爬,我们一家人每天都要问好几次“小猫呢?”为它担心。
0
第三只
可厌
是从形态和性情等方面来写的。
“不好看,又很瘦”
“毛被烧脱好几块”
“忧郁”“懒惰”
家里人都因为第三只小猫的外形而不喜欢它,在家里都待了好几个月了,大家仍然认为它若有若无,作者只称呼它为“动物”,相较于家人对待之前那两只小猫的态度,“我们”称呼它们为“小侣”“亲爱的同伴”第三只小猫实在是可怜。
问 题 探 究
“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我们”根本没有给这只小猫提供温暖的住处,所以它才会因为夜里冷而钻到火炉底下。通常来说,一只可怜的小猫被烧伤了,人们一定会觉得这只小猫可怜,而“我们一家人”不但不觉得它可怜,反而去嘲笑鄙弃它的外貌。
0
本文重点写第三次养猫的故事,那么写前两只猫的故事的部分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不能。三次养猫的故事是层层推进的,写前两只猫是为详写第三只猫做必要的铺垫,也是为了与第三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三只猫的命运在前两只猫的烘托、对比下更显悲惨,从而使主题表达更加鲜明。
李永强
第三只猫“大家都不喜欢它”,但它亡失之后,“我”却“更难过得多”。你觉得原因是什么?仅仅是因为“我”冤枉了它吗?
因为“我”的主观臆断冤枉了它,造成它的死亡。
不是。
作者写猫,借此阐发了人生哲理,揭示了关爱动物、爱护弱小、反思人类自身弱点的主题,也体现了作者勇于自我反思的自省意识,以及知识分子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
作者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人生道理?
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要平等地对待生命。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与其他的小生命共同相处的时候,要平等地对待它们,尊重它们,我们才能感受到生命之美。
课文细致而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及刚满月小猫淘气可爱的特点,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课文中心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