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6-08 07:30: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鲁山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豌豆的红花对白花为显性,下图所示为红花植株接受白花植株花粉的杂交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和②过程之间不需要进行套袋处理
B.图中③过程的目的是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
C.图中白花是母本,红花为父本
D.图中①过程是在豌豆开花后进行的
2.某植物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A/a、B/b、C/c…)控制,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现将两个纯合的白花品系杂交,F1开红花,再将F1自交,F2中的白花植株占37/64。若不考虑变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每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均遵循分离定律
B.该花色遗传至少受3对等位基因控制
C.F2红花植株中杂合子占26/27 D.F2白花植株中纯合子基因型有4种
3.一对夫妇表现正常,却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在丈夫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白化病基因数目和分布情况最可能是( )
A.1 个,位于一个染色单体中 B.4 个,位于四分体的每个染色单体中
C.2 个,分别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中 D.2 个,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4.下列关于生物遗传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基因分离定律的基础
B.基因分离和基因自由组合都发生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
C.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D.基因型为Aa的个体连续自交,后代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
5.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的几个经典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RNA
B.艾弗里实验中加入S型细菌DNA和DNA酶后培养基中不会出现S型活细菌
C.格里菲斯和艾弗里的实验均以小鼠的生存状况作为得出结论的依据
D.沃森和克里克通过实验证明了DNA是单链结构
6.下列关于DNA分子的计算,正确的是( )
A.10对A-T碱基对和20对C-G碱基对,可构成的DNA分子种类数小于430种
B.不同种生物的不同细胞中,DNA分子的(A+G)/(T+C)的值一定不同
C.若DNA的一条链中(A+G)/(T+C)=0.5,则其互补链中(A+G)/(T+C)=0.5
D.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细胞中,DNA分子的(A+T)/(G+C)的值一般相同
7.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转录和翻译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C.RNA一般是单链,不含氢键
D.在真核细胞中,染色体上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是在细胞内的不同区室中进行的
8.如图为中心法则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心法则是由沃森和克里克共同提出的
B.1、4过程模板不同,所需原料、酶等都相同
C.HIV是逆转录病毒;在其体内会依次发生5、1、2、3四个过程
D.3过程表示翻译,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可提高翻译效率
9.下列关于蛋白质合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信使RNA是合成多肽链的直接模板
B.密码子位于DNA上,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
C.密码子与反密码子之间可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D.叶绿体中的DNA也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10.镰状细胞贫血受HbA和HbS(镰状细胞贫血突变基因)两个基因控制,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有HbSHbS才会发病,杂合子和无镰状细胞贫血突变基因的人是健康的,但在极少数情况下,如血液中氧气浓度急剧减少时,杂合子也会出现相似的贫血症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杂合子在极端情况下表现出相应症状可能是因为其体内两个基因都表达
B.HbA和HbS是等位基因
C.HbS基因来源于基因突变,由碱基对的缺失造成
D.杂合子是致病基因携带者,一般情况下自身并不发病,但可以将致病基因传给后代
11.如图表示染色体变异的几种情况(假设b、d图中正常染色体上基因顺序为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a图可用来表示细胞中染色体的非整倍性变异
②b图所示变化一定发生在四分体时期
③c图一定表示的是某三倍体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
④d图的变化将导致染色体上基因减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12.为提高虹鳟(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等经济鱼类的食用价值和品质,科学家利用“冷休克法”(原理与秋水仙素处理植物细胞类似)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从而获得多倍体鱼类。图示为两种获得多倍体鱼的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次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正常过程不涉及染色体数目的倍增
B.冷休克处理抑制了着丝粒的分裂,从而使得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倍增
C.多倍体鱼①和多倍体鱼②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量相同
D.多倍体鱼②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出现联会紊乱的现象
13.关于生物进化,只能靠运用证据和逻辑来推测。下列与进化有关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B.研究比较脊椎动物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可以为这些生物是否有共同祖先寻找依据
C.化石、比较解剖学、胚胎学等方面的研究为解释适应和物种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D.“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靠能量驱动的”能作为生物都有共同祖先的论据
14.某自然生长条件下随机授粉的XY型性别决定植物,X染色体非同源区上有一对等位基因N和n,N基因控制叶片宽阔,n基因控制叶片狭长。该植物的某个处于遗传平衡的种群,雌雄植株各占50%,且狭长叶个体占12%,则有关该种群叙述正确的是( )
A.形成花粉过程中,有等位基因N和n的分离现象
B.该种群阔叶雌株和所有雄株随机授粉,下一代狭长叶植株约为1/10
C.若再随机授粉一代,阔叶雄株约占20%,狭长叶雌株约占2%
D.阔叶雌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1/3
15.海绵等足虫栖息在海生海绵的中央腔中,雌虫的外观都一样,雄虫的形态有大、中、小3种类型,且这3种不同形态的雄虫会釆取不同的生殖对策:大雄虫倾向于用战斗来保卫海绵中央腔中的多个雌虫;中雄虫会模拟雌虫,与大雄虫共处一室;小雄虫回避大雄虫并埋伏在其周围,伺机与雌虫交配。研究表明,大、中、小雄虫的体型差异主要由一个基因的3个等位基因a1、a2、a3的表达差异所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种雄虫的平均繁殖成功率一定存在显著差异
B.大、中、小雄虫存在生殖隔离,分属三个种群
C.3种雄虫具有不同的生殖对策是不同雄虫间共同进化的结果
D.经历很长时期后,种群中a1、a2、a3的基因频率能保持相对稳定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玉米的早熟和晚熟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A、a与B、b),研究发现纯合的亲本杂交组合中出现了下图两种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实验2的F2早熟植株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8/15
B.对两组实验的F1分别进行测交,后代早熟植株所占的比例均为3/4
C.若让实验1中的F2随机交配,则后代中早熟植株和晚熟植株的数量比是3︰1
D.实验1的亲本组合类型有两种,每一种亲本组合的F2中早熟植株的基因型都有两种
17.如图是“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其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A、C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下列关于本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锥形瓶内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其营养成分中的P应含32P标记
B.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要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噬菌进行的实验,两组相互对照
C.图中若有C中含大量放射性,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D.实验中B对应部分有少量放射性,可能原因是实验时间过长,部分细菌裂解
18.细胞内不同基因的表达效率存在差异,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能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调控基因表达,图中基因A的表达效率高于基因B
B.真核生物核基因表达的①和②过程分别发生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
C.人的mRNA、rRNA和tRNA都是以DNA为模板进行转录的产物
D.②过程中,rRNA中含有与mRNA上密码子互补配对的反密码子
19.某男子表型正常,但其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如图甲。减数分裂时异常染色体的联会如图乙,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B.观察异常染色体应选择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
C.如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该男子产生的精子类型有6种
D.该男子与正常女子婚配能生育出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
20.在美国南部森林中生活着一种绿色变色蜥蜴,当人类在这一地区引入一种褐色蜥蜴后,褐色蜥蜴占据了森林地面上的区域,绿色蜥蜴被迫迁移到树上生活。研究发现经过20代的繁衍,绿色蜥蜴长出更大、黏性更强的护趾,帮助它们在较高的领地上定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环境改变导致绿色蜥蜴突变,从而形成适合在树上生活的护趾
B.护趾的变化表明绿色蜥蜴经过20代的繁衍已经进化形成新物种
C.绿色蜥蜴种群内近亲繁殖可提高后代纯合子的比例
D.自然选择可作用于个体的表型而使种群进化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12分)菜粉蝶(性别决定为ZW型)的幼虫是一种农业害虫。菜粉蝶的眼色和翅色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研究其遗传机制时,将一对纯合菜粉蝶杂交得到F1,让F1的一只雌蝶和一只雄蝶交配,得到的F2有1355只,F2的表现型统计结果如图。回答相关问题:
(1)F2绿眼个体中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仅根据图中数据,不能说明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可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得到一部分解释,即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控制眼色和翅色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存在三种情况:其一,两对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其二,眼色基因位于Z染色体、翅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其三,翅色基因位于Z染色体、眼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纯合菜粉蝶若干可供选择,回答以下问题:
①若仅通过一次杂交实验来鉴别以上三种情况,可选择的杂交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能支持第三种情况的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0分)果蝇的红眼(W)对白眼(w)为显性,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如图表示一红眼雄果蝇与一红眼雌果蝇分别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再交配出一白眼雄果蝇的过程。请根据图回答:
(1)写出图中A、B、E细胞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_。
(2)画出C、D、G细胞的染色体组成示意图,并标出染色体上的眼色基因。
(3)若精子C与卵细胞F结合,产生后代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表型为___________。
(4)若亲代红眼雌果蝇与一白眼雄果蝇交配,则子代中出现雄性红眼果蝇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出现雌性白眼果蝇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
23.(11分)图1、图2、图3表示细胞中的相关过程(图2中甘、丙等表示甘氨酸、丙氨酸等),请据图回答:
(1)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图1、图2分别表示____、____过程。图1所示③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_。图1过程进行时,需要________酶参与。
(2)在大肠杆菌细胞中,图2中的一个d上结合多个b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c表示________,丙氨酸的密码子是________,终止密码子位于丙氨酸密码子的________(填“左”或“右”)侧。
(4)图3中,3表示________过程,需要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5过程除了需核糖体参与外,还同时需________参与;在正常细胞中不发生的过程是________(用图中的数字回答)。
24.(11分)玉米(2N=20)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1)某品种玉米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S在编码蛋白质时,编码最前端几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1所示,已知起始密码子为AUG,若基因S中箭头所指碱基对G-C缺失,则该处对应的密码子将改变为_____。
(2)玉米的易倒伏(H)对抗倒伏(h)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图2表示利用品种甲(HHRR)和乙(hhrr)通过三种育种方法(Ⅰ、Ⅱ、Ⅲ)培育优良品种(hhRR)的过程。
①方法Ⅰ中发生的变异属于_____,三种方法中最难以获得优良品种(hhRR)的是方法_____,原因是_____。
②方法Ⅱ中基因型为HhRr的植株(F1)自交,假设只保留其自交后代(F2)中抗倒伏抗病植株的雄蕊(其他植株的雄蕊全部去除),所有植株雌蕊全部保留且都能成功受粉和发育,则所得F3中能稳定遗传的抗倒伏抗病植株占_____。
(3)在栽培玉米(2N)过程中,有时会发现单体植株(2N-1),利用2号单体植株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杂交亲本 实验结果
2号单体(♀)×正常二倍体(♂) 子代中单体占25%,正常二倍体占75%
2号单体(♂)×正常二倍体(♀) 子代中单体占4%,正常二倍体占96%
产生该单体的原因可能是亲本_____过程异常,从表中数据可以分析得出_____配子可育性更低。
25.(11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材料一 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此种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改变。人为使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
材料二 蛙是幼体生活于水中,成体可生活于水中或陆地的动物。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使某种蛙生活的水体分开,蛙被隔离为两个种群。千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
依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2)材料二中的这两个种群是否已经进化为两个不同的物种?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为某基因在种群A和B中的基因型个体数。
基因型 A种群(个) B种群(个)
XDXD 200 0
XDXd 50 160
XdXd 100 200
XDY 180 0
XdY 170 270
①计算D基因在A种群中的频率为___________。你认为造成B种群的基因型分布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就D基因而言,A种群的遗传多样性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并利用表中数据陈述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A、图中①表示去雄,②表示人工异花授粉,需等雌蕊成熟开花后才能授粉,因此①和②过程之间需要进行套袋处理,防止未人工授粉前红花接受外来花粉,A错误;
B、图中③表示套袋过程,目的是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B正确;
C、图中白花提供花粉为父本,红花去掉雄蕊为母本,C错误;
D、①表示去雄过程,去雄需在开花前进行,防止开花后完成自花授粉,D错误。
故选B。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遗传规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据题干信息,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才开红花,又因为F2中白花植株的概率为37/64,则红花植株的概率为1-37/64=27/64=(3/4)3,由此判断该花色至少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每对基因的遗传均遵循分离定律,A、B正确;据F2红花植株的概率推断出F1的基因型可以为AaBbCc,则F2红花植株中杂合子的概率为[27/64-(1/4)×(1/4)×(1/4)]÷(27/64)=26/27,F2白花植株中纯合子的基因型有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共6种,C正确,D错误。
3.答案:C
解析: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对夫妇表现正常,却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说明双亲均为杂台子。在丈夫的一个精原细胞中,含有的1个正常基因与1个白化病基因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在减数第一 次分裂前的间期,精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进行复制,染色体上的基因也随之进行复制,该精原细胞转变为初级精母细胞,此时每条染色体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组成,而1个白化病基因经过复制后而形成的2个白化病基因则分别位于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综上分析,A、B、D均错误, C正确。
4.答案:D
解析:A项,基因分离定律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故A项错误;
B项,基因分离和基因自由组合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受精过程不发生,故B项错误;C项,控制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基因,只有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时,其遗传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故C项错误;D项,基因型为Aa的个体连续自交,由于发生基因分离,杂合子比例逐渐减小,纯合子比例逐渐增大,故D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5.答案:B
解析: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但不能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RNA,A错误;DNA酶可水解从S型细菌中提取的DNA,水解后的DNA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所以培养基中不会出现S型活细菌,B正确;艾弗里实验是体外转化实验,是用培养基培养细菌,没用到小鼠,C错误;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没有用实验证明DNA是单链结构,D错误。
6.答案:A
解析:A、含有30个碱基对的DNA,其碱基排列方式有430种,若已知10对A-T碱基对和20对C-G碱基对,则构成的DNA分子种类数肯定小于440种,A正确;
B、DNA分子中,A与T配对,C与G配对,所以不同种生物的不同细胞中,双链DNA分子的(A+G)/(T+C)的值一般都等于1,B错误;
C、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若DNA的一条链中(A+G)/(T+C)=0.5,则其互补链中(A+G)/(T+C)=2,C错误;
D、DNA分子具有特异性,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DNA分子一般是不同的,所以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细胞中,DNA分子的(A+T)/(G+C)的值一般不相同,D错误。
故选A。
7.答案:C
解析:A、转录和翻译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前者碱基配对发生在DNA和RNA之间,后者的碱基配对发生在RNA之间,A正确;
B、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这是生物有共同起源的证据之一,B正确;
C、RNA一般是单链,有的也含有氢键,如tRNA,C错误;
D、在真核细胞中,染色体上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是在细胞内的不同区室中进行的,即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而翻译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上,D正确。
故选C。
故选C。
8.答案:D
解析:A、中心法则是由克里克提出,后人对其进行了补充和完善,A错误;
B、1DNA复制时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需要DNA聚合酶参与,而4RNA复制时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需要RNA复制酶参与,B错误;
C、HIV是逆转录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增殖,C错误;
D、3过程表示翻译,一个mRNA上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多肽链的合成,这样能提高翻译的效率,D正确。
故选D。
9.答案:B
解析:A.信使RNA是合成多肽链的直接模板,其与tRNA配对在核糖体合成多肽链,故A正确;B.密码子位于mRNA,反密码子位于tRNA,故B错误;C.密码子(mRNA)和反密码子(tRNA)之间发生碱基互补配对,故C正确;D.叶绿体内含有质DNA,和核糖体,能进行转录和翻译,故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故D正确。
10.答案:C
解析:结合题意可知,杂合子在极端情况下会表现出贫血症状,这可能是因为其体内两个基因都表达,A正确;镰状细胞贫血受HbA和HbS两个基因控制,推测HbA和HbS是等位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正确;HbA、HbS是等位基因,HbS基因来源于基因突变,是由碱基对的替换造成的,C错误;杂合子是致病基因携带者,一般情况下自身并不发病,但可以通过有性生殖(减数分裂过程)将致病基因传给后代,D正确。
11.答案:C
解析:a图可用来表示细胞中个别染色体的增加,该变异属于非整倍性变异,①正确;b图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不一定发生在四分体时期,②错误;c图可表示某三倍体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也可表示某单倍体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六倍体生物配子中的染色体组成,③错误;d图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该变化将导致染色体上基因减少,④正确。C选项符合题意。
12.答案:D
解析: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A错误。“冷休克法”的原理与秋水仙素处理植物细胞类似,推测冷休克处理能抑制纺锤体形成,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冷休克不抑制着丝粒的分裂,B错误。次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二次分裂可形成卵细胞,卵细胞与精子正常受精可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第一次有丝分裂时经冷休克处理形成细胞A,进而得到多倍体鱼①,该多倍体鱼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2N×2=4N(条);次级卵母细胞分裂时也可经冷休克处理得到细胞B,细胞B与精子结合得到细胞C,多倍体鱼②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2N+N=3N(条),C错误。多倍体鱼②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3N,其原始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出现联会紊乱现象,D正确。
13.答案:D
解析:A.从动物的骨骼化石推测其体型大小和运动方式;从植物化石推测它们的形态、结构和分类地位等等;因此,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故A正确; B.比较解剖学证据通过研究比较脊椎动物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结构,可以为这些生物是否有共同祖先寻找证据,例如马的前肢、人的上肢等,故B正确; C.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以及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都给生物进化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这些证据有力地支持了达尔文的共同由来学说,进而为解释适应和物种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故C正确; D.“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靠能量驱动的”说明的是生物界的统一性,但不能作为生物都有共同祖先的论据,故D错误。
14.答案:B
解析:A、由题意可知,基因N和n仅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对应的等位基因,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NY或XnY,所以形成花粉过程中,没有等位基因N和n的分离现象,A错误;
B、据题意可知,该植物种群处于遗传平衡,且雌雄植株各占50%,那么雌雄中某基因频率与种群中该基因频率相等,假定种群中n基因频率为x,雌性个体中狭长叶个体占为x2,雄性个体中狭长叶个体占比为x,因为种群中狭长叶个体占12%,因此可得等式x2/2+x/2=12%,解得x=1/5,即n基因频率为1/5,N基因频率为1-1/5=4/5,该种群雌株中XNXN为4/5×4/5=16/25,XNXn为2×4/5×1/5=8/25,XnXn为1/5×1/5=1/25,雄株中XNY为4/5,XnY为1/5,该种群阔叶雌株产生得Xn为1/3×1/2=1/6,和所有雄株(产生Xn为1/5×1/2=1/10,Y为4/5×1/2+1/5×1/2=1/2)随机授粉,下一代狭长叶植株约为1/6×1/10+1/6×1/2=1/10,B正确;
C、该植物种群处于遗传平衡,随机授粉一代,后代得基因型频率不发生改变,因此阔叶雄株约占4/5÷2=40%,狭长叶雌株约占1/25÷2=2%,C错误;
D、阔叶雌株中(XNXN:XNXn=2:1),能稳定遗传的占2/3,D错误。
故选B。
15.答案:D
解析:3种雄虫的3种生殖对策能相互协调,平均繁殖成功率没有显著差异,A错误;大、中、小雄虫都能与同一类雌虫交配繁殖,不存在生殖隔离,属于一个种群,B错误;共同进化发生在不同物种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此处没有共同进化,C错误;3种雄虫能分别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繁殖并将基因传递给后代,互不干扰,经历很长时期后,种群中a1、a2、a3的基因频率能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
16.答案:AB
解析:由于实验2的F2的性状分离比为15︰1,所以F1的基因型是AaBb,在实验2的F2早熟植株中,纯合子(AABB、AAbb、aaBB)所占的比例为1/5,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4/5,A错误。根据题图分析,实验1中F1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进行测交,后代早熟植株所占的比例为1/2;实验2中F1的基因型为AaBb,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进行测交,后代早熟植株所占的比例为1-1/2×1/2=3/4,B错误。实验1的F2中的各植株的基因型及其所占比例为1/4AAbb、2/4Aabb、1/4aabb或1/4aaBB、2/4aaBb、1/4aabb,F2中的植株随机交配,无论F2植株的基因型是1/4AAbb、2/4Aabb、1/4aabb或是1/4aaBB、2/4aaBb、1/4aabb,后代中早熟品种所占的比例均为3/4,晚熟品种所占的比例均为1/4,二者之比为3︰1,C正确。据实验1可知,实验1的亲本组合类型有两种,为 AAbb×aabb或 aaBB×aabb,每一种亲本组合的F2中早熟植株的基因型有两种,为AAbb、Aabb或aaBB、aaBb,D正确。
17.答案:BD
解析: A、由于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要研究该标记物的出现的部位,因此培养大肠杆菌的营养成分中不应含有32P标记的无机盐,A错误; B、单独以上一组实验能够证明DNA进入细菌,但是不能证明蛋白质是否进入细菌,因此应设置用35S标记噬菌体的实验作为相互对照,B正确; C、图中若有C中含大量放射性,而只有亲代噬菌体用32P标记,所以可直接证明的是噬菌体的DNA侵入了大肠杆菌,但由于缺乏对照,还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题D、如果保温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会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导致上清液中也会出现放射性,D正确。
故选BD。
18.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表达的有关知识。分析题图可知,①为转录,②为翻译,基因A和基因B是同一DNA分子上的两个基因,基因A转录出的mRNA的量和翻译出的蛋白质的量明显多于基因B,A项正确;真核生物核基因转录的场所在细胞核,翻译的场所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B项正确;人体细胞中的RNA都是以DNA为模板转录来的,C项正确;反密码子存在于tRNA上,D项错误。
19.答案:CD
解析:由题图甲可以看出,一条14号染色体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时,还丢失了一小段染色体,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A错误;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所以观察异常染色体应选择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B错误;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应该产生仅具有异常染色体、同时有14号和21号染色体、同时具有异常染色体和14号染色体、仅具有21号染色体、同时具有异常染色体和21号染色体、仅具有14号染色体共6种精子,C正确;该男子可以产生含有14号和21号染色体的正常的精子,因此与正常女子婚配,有可能生育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D正确。
20.答案:CD
解析:变异在前,选择在后,环境改变只是把产生适合生活在较高领地上的护趾这种变异的个体选择来,A错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褐色蜥蜴的入侵导致绿色蜥蜴种群发生了进化,但不一定产生了生殖隔离,不一定形成了新物种,B错误;种群内近亲繁殖可提高后代中纯合子的比例,C正确;自然选择可作用于个体的表型而使种群进化,D正确。
21.答案:(1)2/3;图中数据只反应了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分析的结果,不能表明两对性状之间的遗传关系
(2)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形成多种基因型的配子
(3)雌性绿眼紫翅×雄性白眼黄翅;子代雄性为绿眼紫翅,雌性为绿眼黄翅
解析:(1)根据分离定律可知,F2绿眼个体中杂合子和纯合子的比例为2︰1,即绿眼个体中杂合子的比例为2/3,图中数据只反应了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分析的结果,没有分析两对性状集中一个个体上的数量关系,因此,仅根据图示的结果不能说明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只能说明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2)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形成多种基因型的配子,再加上雌雄配子之间的随机结合进而产量多种类型的后代,从而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出现了生物多样性。
(3)①由于菜粉蝶是ZW型性别决定生物,因此为了判断相关基因的位置,需要选择隐性(白眼黄翅)的雄性个体与显性(绿眼紫翅)的雌性个体进行杂交,通过分析后代的性状表现来确定相关基因的位置,因此这里需要选择的亲本为雌性绿眼紫翅和雄性白眼黄翅,相关基因用A/a、B/b表示,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ZBW、ZAWBB(绿眼紫翅),aabb、aaZbZb、ZaZabb。
②若两对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则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无论雌雄均表现为绿眼紫翅。
若控制翅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上,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AAZBW、aaZbZb,则后代的基因型为AaZBZb、AaZbW,后代无论雌雄均表现为紫翅,绿眼但均为雄性,而白眼均为雌性。
若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翅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ZAWBB、ZaZabb,则后代的基因型为ZAZaBb、ZaWBb,则后代无论雌雄均表现为绿眼,紫翅但均为雄性,而黄翅均为雌性。
22.答案:(1)初级精母细胞;精细胞;次级卵母细胞
(2)
(3)XWXw;红眼雌果蝇
(4)1/4;1/4
解析:(1)题图中A为初级精母细胞;B为精细胞;E为次级卵母细胞。
(2)红眼(W)对白眼(w)为显性,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可知该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WY,由图可知,与B相同基因型的精子与卵细胞F结合所得子代为白眼雄果蝇,基因型为XwY,因此B中含Y,可推得C中含XW,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含有数目减半的染色体,据此可得C细胞染色体组成图;该红眼雄果蝇与红眼雌果蝇交配,后代为白眼雄果蝇,说明亲本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WXw,据此可得初级卵母细胞D的染色体组成图;子代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wY,说明卵细胞F中含有Xw,则极体G中含有XW,极体中同样含有数目减半的染色体,据此可得G细胞染色体组成图(见答案)。
(3)由以上分析可知,精子C所含的基因为XW,卵细胞F所含基因为Xw,它们结合产生的后代基因型为XWXw,表型为红眼雌果蝇。
(4)亲代红眼雌果蝇(XWXw)与一白眼雄果蝇(XwY)交配,则子代基因型有:XWXw 、XwXw、XWY、XwY。因此,子代中出现雄性红眼果蝇的概率为1/4,出现雌性白眼果蝇的概率是1/4。
23.答案:(1)转录;翻译;胞嘧啶核糖核苷酸;RNA聚合
(2)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3)tRNA;GCA;右
(4)逆转录;逆转录酶;tRNA;③④
解析:(1)图1表示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该过程以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需要的酶为RNA聚合酶;图2表示翻译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该过程以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图1所示③位于RNA上,其中文名称是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2)图2中的一个d即mRNA上结合多个b核糖体,意义是少量mRNA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3)图2中c表示tRNA,其上有反密码子,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所以可以与mRNA上的密码子进行碱基配对。丙氨酸的密码子是GCA,终止密码子位于丙氨酸密码子的右侧。
(4)图3中,3表示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逆转录过程,需要的酶为逆转录酶。5为翻译,除了需核糖体参与外,还同时需tRNA参与。RNA逆转录和RNA复制发生在被病毒侵染的宿主细胞内,正常细胞一般不发生。
24.答案:(1)GUU
(2)染色体(数目)变异;Ⅲ;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和低频性,诱变很难得到具有目标基因型或性状的植株;1/6
(3)减数分裂;N-1型雄
解析:(1)由图1可知,以基因S中的b链为模板转录出的mRNA中含有起始密码子AUG,故b链为模板链,若基因S中箭头所指碱基对G-C缺失,则该处对应的密码子将由GUC变为GUU。
(2)图2表示利用品种甲(HHRR)和乙(hhrr)通过三种育种方法培育抗倒伏抗病品种(hhRR)的过程。①方法Ⅰ为单倍体育种,该方法利用人工处理诱导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异。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且发生的频率很低,故Ⅲ诱变育种最难获得优良品种(hhRR)。②方法Ⅱ中F(HhRr)自交获得的后代中,有9种基因型,4种表型,若只保留F2中抗倒伏抗病植株的雄蕊,即留下雄蕊的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hhRR:hhRr=1:2,产生的雄配子为hR:hr=2:1,雌性个体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HR:hR:Hr:hr=1:1:1:1,则所得F3中能稳定遗传的抗倒伏抗病植株(hhRR)的比例为2/3×1/4=1/6。
(3)单体的产生可能是亲本减数分裂异常的结果。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单体为母本时,子代中单体的比例为25%,该单体为父本时,子代中单体的比例为4%,很可能是N-1型雄配子的可育性小于N-1型雌配子。
25.答案:(1)自然选择
(2)是;两者之间已经存在生殖隔离
(3)60%(0.6);D纯合致死;大于;A种群的基因型多于B种群
解析:(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当人工使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说明两个蛾种群之间已经出现了生殖隔离,而生殖隔离是种群基因频率变化到一定程度的结果,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2)根据题意,材料二中“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说明这两个种群之间产生了生殖隔离,即这两个种群已经进化为两个不同的物种。
(3)①根据表格可知,A种群中基因D有200×2+50+180=630个,种群中D、d全部等位基因数有(200+50+100)×2+(180+170)=1050个,所以基因D在A种群中的频率为630/1050=60%;B种群中没有XDXD、XDY基因型个体,最可能的原因是含XD的雌配子不能存活。②根据表格数据可知,A种群的基因型有5种,B种群基因型只有3种,A种群的基因型多于B种群,所以,就D基因而言,A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大于B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