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必考题:小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测试)-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人教版
一、选择题
1.下面图中涂色部分可以用0.2表示的是( )。
A. B.
C.D.
2.春运会上四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王明用了15.0秒,张芳用了14.5秒,李华用了14.8秒,陈欢用了14.3秒。百米赛跑的第三名是( )。
A.王明 B.张芳 C.李华 D.陈欢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数都比1小
B.正方形的边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面积就扩大到原来的12倍
C.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定是闰年
D.2011年到2021年之间有3个闰年
4.下列小数( )在1和2之间。
A.0.1 B.1 C.1.1 D.2.1
5.“3.78”米中的“8”表示( )。
A.8米 B.8分米 C.8厘米 D.8毫米
6.2022年杭州亚运会吉祥物发布了,某公司从亚运会旗舰店一次购买了25箱亚运会吉祥物创意玩偶,每箱装有16盒,每盒里面有3个,分别是宸宸、琮琮和莲莲,每个定价39.9元钱。解决“一共购买了多少个吉祥物创意玩偶?”这个问题,要用到的信息是( )。
A.25箱、16盒、3个、39.9元 B.25箱、16盒、3个
C.25箱、16盒、39.9元 D.16盒、3个
二、填空题
7.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明的身高1.4( ) 卧室的面积约12( )
课本封面的面积是260( ) 课桌面的大小是25( )
8.6平方米=( )平方分米 6分米=( )米
100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3年=( )个月
2天是( )小时 5元8角=( )元
9.50米跑步比赛,小军用了8.1秒,小明用了7.6秒,小亮用了7.9秒,( )跑得最快。
10.3.05读作( );二十点七八写作( )。
11.按规律填数:8.9,9.2,9.5,9.8,( ),( )。
12.下面是甲、乙两个商场四个月的营业额。
(1)甲商场在( )月份的营业额最高。乙商场在( )月份的营业额最高。
(2)甲商场7月份的营业额比乙商场7月份的营业额多( )万元。
(3)乙商场4个月的营业总额是( )万元。
三、判断题
13.0.4比0.5少1. ( )
14.3.5与3.6比较大小,由于整数部分都是3,则比较十分位的两个数字,所以3.5<3.6。( )
15.因为0.7=0.70,所以0.7与0.70的意义相同。( )
16.只有把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 )
17.8个就是8个0.1,也就是0.8. ( )
四、计算题
18.直接写得数。
19.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带☆的题目要验算)
10.6+14.9= 45×28= 836÷4=
21-7.2= 17×43= ☆517÷3=
五、解答题
20.李明想利用假期时间好好锻炼身体。他买了一根跳绳和一个篮球,共付150元,应该找回多少元?
21.小林有50元钱,买了一本《史记故事》,还想买一本《成语故事》和一本《唐诗三百首》,他的钱够吗?(写出你的思考过程)
22.小军身高1.44米,比爸爸矮0.3米。爸爸比妈妈高0.14米,妈妈身高多少米?
23.丁丁去超市买糕点和牛奶,付给售货员10元,应找回多少钱?
24.小明有15元钱,买了一盒巧克力和一罐薯片后,还想再买一个甜筒,他的钱够吗?请列式说明。
25.2022年5月,西藏察隅县发现中国迄今所知的最高树木——高达83.2米的云南黄果冷杉。它比此前曾报道的位于西藏的不丹松高了6.4米,西藏不丹松高多少米?
参考答案:
1.D
【分析】根据对小数的初步认识可知,将1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每份表示0.1,0.2表示涂其中的2份,依此选择即可。
【详解】A.此图不是平均分,因此不满足。
B.此图被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的2份,因此涂色部分可以用0.5表示。
C.此图不是平均分,因此不满足。
D.此图被平均分成10份,涂了其中的2份,因此涂色部分可以用0.2表示。
故答案为:D
【点睛】熟练掌握对小数的初步认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C
【分析】路程一定时,谁用的时间越短,则谁跑的越快,比较出四人所用时间的长短,即可判断出得第三名的运动员是谁即可。
【详解】14.3<14.5<14.8<15.0
第一名是陈欢,第二名是张芳,第三名李华,第四名是王明。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的灵活应用。
3.D
【分析】先对每个选项中的说法进行分析并判断,然后选择正确的一项即可。
A.一位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是: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这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点右边的数,小数点右边的数大,这个小数就大;
B.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3倍,面积就扩大到原来的(3×3)倍;
C.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100的倍数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D.2011÷4=502……3;2012÷4=503;2013÷4=503……1;2014÷4=503……2;2015÷4=503……3;2016÷4=504;2017÷4=504……1;2018÷4=504……2;2019÷4=504……3;2020÷4=505;2021÷4=505……1;依此计算出闰年的个数即可。
【详解】A.5.2>1,0.2<1,即小数不一定比1小,即原说法错误;
B.3×3=9,即正方形的边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面积就扩大到原来的9倍,即原说法错误;
C.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100的倍数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例如:1900年不是闰年,而2000年是闰年,即原说法错误;
D.2012年、2016年、2020年是闰年,因此2011年到2021年之间,共有3个闰年,即原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一位小数的大小比较,积的变化规律,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以及对平年、闰年的认识及判断,应熟练掌握。
4.C
【分析】根据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先看小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这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就看十分位,十分位大的这个数就大,十分位相同的,再看百分位,百分位大的这个数就大……,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0.1<1<1.1<2<2.1,
所以上列小数1.1在1和2之间。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的应用。
5.C
【分析】根据小数的意义,百分位上的8表示为8个0.01。“3.78”米中的“8”表示0.08米。
【详解】A.8米≠0.08米;
B.1米=10分米,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其中的8份是8分米,用小数表示是0.8米,8分米=0.8米≠0.08米;
C.1米=100厘米,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其中的8份是8厘米,用小数表示是0.08米,8厘米=0.08米;
D.1米=1000毫米,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是1毫米,用小数表示是0.001米,其中的8份是8毫米,用小数表示是0.008米,8毫米=0.008米≠0.08米;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考查了小数的意义以及单位间的进率。
6.B
【分析】每箱装的盒数×每盒里面有玩偶的个数=每箱有玩偶的个数,每箱有玩偶的个数×买的箱数=一共买玩偶的总个数,依此选择。
【详解】每箱有玩偶的个数:16×3=48(个)
一共买玩偶的总个数:48×25=1200(个)
即解决“一共购买了多少个吉祥物创意玩偶?”这个问题,要用到的信息是25箱、16盒、3个。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应先根据题意找到对应的关系再解答。
7. 米/m 平方米/m2 平方厘米/cm2 平方分米/dm2
【分析】根据实际数据,以及对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认识可知,计量小明的身高以“米”为单位,计量卧室的面积以“平方米”为单位,计量课本封面的面积以“平方厘米”为单位,计量课桌面的大小以“平方分米”为单位,依此填空。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小明的身高1.4米;卧室的面积约12平方米;
课本封面的面积是260平方厘米;课桌面的大小是25平方分米。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结合数据选择合适的单位名称,熟练掌握对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认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 600 0.6 100 36 48 5.8
【分析】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分米=0.1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年=12月,1天是24小时,1角=0.1元,依此换算并填空。
【详解】(1)6×100=600,即6平方米=600平方分米;
(2)6分米是6个0.1米,即6分米=0.6米;
(3)10000平方厘米是100个100平方厘米,也就是100个1平方分米,即10000平方厘米=100平方分米;
(4)3×12=36,即3年=36个月;
(5)2×24=48,即2天是48小时;
(6)8角是0.8元,即5元8角=5.8元。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单位之间的换算,熟记各单位之间的进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小明
【分析】根据“跑相同的距离,谁用的时间短谁就快”,比较小军、小明和小亮跑50米所用的时间,即可解题。
【详解】8.1>7.9>7.6
所以,小明跑得最快。
【点睛】要明确,跑相同的距离,谁用的时间短谁就快,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0. 三点零五 20.78
【分析】读小数时,小数的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依次读出每一位数;
写小数时,整数部分的数按照整数写法来写,点写作“.”,小数部分依次写出每一位数。
【详解】3.05读作三点零五;
二十点七八写作20.78。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小数读写的掌握。小数读写时,注意以小数点为中心,将小数分为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注意区分小数部分与整数部分的读写方法。
11. 10.1 10.4
【分析】根据已知的四个数可得排列规律:依次加0.3。
【详解】9.8+0.3=10.1
10.1+0.3=10.4
按规律填数:8.9,9.2,9.5,9.8,10.1,10.4。
【点睛】数列中的规律:关键是根据已知的式子或数得出前后算式或前后数之间的变化关系和规律,然后再利用这个变化规律回到问题中去解决问题。
12.(1) 10 9
(2)1.5
(3)84.6
【分析】(1)分别将甲商场、乙商场这四个月的营业额进行大小排序,然后再填空即可。
(2)用甲商场7月份的营业额减去乙商场7月份的营业额即可。
(3)计算乙商场4个月的营业总额,用加法计算。
【详解】(1)甲商场:23.1>20.5>20.4>17.6,即甲商场在10月份的营业额最高。
乙商场:22.8>21.7>21.2>18.9,即乙商场在9月份的营业额最高。
(2)20.4-18.9=1.5(万元)
(3)22.8+21.7=44.5(万元)
44.5+21.2=65.7(万元)
65.7+18.9=84.6(万元)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复式统计表的特点,应熟练掌握一位小数的大小比较与加、减法计算。
13.错误
【分析】计算小数减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
【详解】0.5-0.4=0.1,0.4比0.5少0.1,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14.√
【详解】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
当整数部分相同时,看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整数部分和十分位上的数都相同,就要看百分位,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依次类推进行比较。
15.错误
【分析】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小数的小数部分数位不同,表示精确的值不同,由此判断小数的意义即可。
【详解】0.7精确到十分位,0.70精确到百分位,两个小数相等,但两个小数的意义不同;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16.√
【分析】根据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分析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故答案为正确
17.√
【详解】略
18.500;400;7;3.4;840;
18;900;0;70;300
【详解】略
19.25.5;1260;209
13.8;731;172……1
【分析】笔算小数加减法时,先将小数点对齐,从右边最末一位开始算起。计算加法时哪位相加满十要向前进“1”;计算减法时,哪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再减。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时,用第二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乘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尾就和那一位对齐,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对着这一位商0。除的过程中每一步的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是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详解】10.6+14.9=25.5 45×28=1260 836÷4=209
21-7.2=13.8 17×43=731 ☆517÷3=172……1
验算:
20.9.6元
【分析】先计算一个篮球和一根跳绳一共花多少钱,然后用150元减去两种东西花的钱数,据此解答。
【详解】32.9+107.5=140.4(元)
150-140.4=9.6(元)
答:应该找回9.6元。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1.够
【分析】求出一本《成语故事》和一本《唐诗三百首》一共需要花多少钱,用总钱数50元减去一本《史记故事》14.6元的钱数,求出剩下的钱数,再与一本《成语故事》和一本《唐诗三百首》一共的钱比较即可求解。
【详解】50-14.6=35.4(元)
15.8+15.4=31.2(元)
35.4元>31.2元
所以他的钱够。
答:他的钱够。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小数的加减法,需要用加法求出需要花的钱数,用减法求出剩下的钱数,再比较求解。
22.1.6米
【分析】用小军的身高加上0.3米,求出爸爸的身高。用爸爸的身高减去0.14米,求出妈妈的身高。
【详解】1.44+0.3-0.14
=1.74-0.14
=1.6(米)
答:妈妈身高1.6米。
【点睛】本题关键是明确小明、爸爸和妈妈三人身高之间的关系,列出算式后根据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解答。
23.0.8元
【分析】先用加法求出买糕点和牛奶一共花了多少钱,再用10元减去花的钱数即为应找回的钱数,据此解答。
【详解】3.8+5.4=9.2(元)
10-9.2=0.8(元)
答:应找回0.8元。
【点睛】本题考查了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用,关键是求出买糕点和牛奶一共花了多少钱。
24.够
【分析】一盒巧克力、一缺罐薯片和一个甜筒的价钱相加,再与15元进行比较即可解答。
【详解】9.6+2.7+1.2
=12.3+1.2
=13.5(元)
13.5元<15元,钱够了。
答:他的钱够了。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25.76.8米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用云南黄果冷杉的高度减6.4米,即可求出西藏不丹松高多少米。
【详解】83.2-6.4=76.8(米)
答:西藏不丹松高76.8米。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小数减法的意义,注意计算的准确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