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高频考点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高频考点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4.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08 13:02: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高频考点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一、选择题
1.以下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提供(gòng) 血泊(pō) B.严监生(jiān) 胚胎(pēi)
C.威吓(xià) 薄弱(bó) D.明晃晃(huǎng) 燕山(yān)
2.下面四个选项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玲俐 租房 火焰 预告
B.烛光 贡品 模湖 谱写
C.生崖 目睹 毁坏 慷慨
D.斑点 技高一筹 斩钉截铁 心满意足
3.诵读诗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裘”字的意思最有可能是( )
A.一种玩具 B.毛皮大衣
C.与人说话的一种语气,表示请求。 D.表示衣领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贝多芬弹奏的《月光曲》如天籁之音,把皮鞋匠兄妹陶醉了。
B.故宫中那些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巧夺天工,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
C.京剧舞台上,双方演员正在对打,轻歌曼舞,激烈到简直风雨不透。
D.托尔斯泰笔下的桑娜、渔夫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5.下列句子中,分号用法不正确的是(  )
A.启明星把黑暗送走,却从不与朝霞争辉;红梅花把寒冬送去,却从不与百花争春。
B.春之百花;夏之蝉鸣;秋之凉风;冬之暖阳;都是大自然的馈赠。
C.他时而歌唱,欢笑;时而悲伤,哭号。
D.潮水涨来时,我拥抱着他;潮水退去时,我扑倒在他的脚下。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校师生认真讨论和聆听了校长激动人心的报告。
B.由于该县深居内陆,使它的经济发展水平位于全省倒数第二名。
C.辩论是一种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经常用到的口语交际方式。
D.大会期间,全国各地报纸、电视、网络、媒体等参与了报道。
二、填空题
7.读拼音,写汉字。
合lǒng( ) 满zài( ) 菜zǐ( ) 比sài( )
蔓yán( ) tuí( )然 慷kǎi( ) 泛làn( )
8.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 适宜——( ) 居然——( ) 宏伟——( )
反义词: 懒惰——( ) 节俭——( ) 愁眉苦脸——( )
9.根据前后文提示,在括号内写出恰当的成语。
(1)不久,我们将离开生活了六年的母校。回首过往的岁月,我们想起了培育我们的老师,为了我们的成长,他们( )、( )地工作。在老师的教育下,我们学到了许多知识。读懂了寓言故事( )( );也认识了许多令我们敬佩的人,有( )的居里夫人,有( )的孔子。
(2)明明是个爱学习的孩子,课堂上他总是( )地听讲,( )地盯着黑板,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从不( )乱说一气,总是说得( ),连老师听了也频频点头。写起作业总是( ),( ),作文更是( )。
(3)2012年8月5日,在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现场,正进行着一场动人心魄( )的高手较量赛,最后,林丹( ),成功卫冕此次奥运男单冠军,为中国金牌榜又添一枚可贵的金牌。林丹的成功,和他( )的努力分不开。当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很多人都激动得( )。
10.判断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桂花树静静地立着,默默地看着自己的主人。( )
(2)桂花一开,香飘十里。( )
(3)它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 )
(4)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
11.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 鲁迅先生是一位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本学期第八单元中既有鲁迅写的文章,如:《___________》,又有写鲁迅的文章或诗,如:《___________》。
(2)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国第二长河。唐朝诗人刘禹锡曾挥笔这样描绘过黄河的壮阔景象: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3)写一件事的文章,可以通过理清事情的______、______、______来把握主要内容。
(4)《书戴嵩画牛》的作者是宋代的 _____,文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三、语言表达
12.按要求写句子。
(1)贝多芬问盲姑娘爱听吗,他要再给她弹一首。(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只好离开了祖国。(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口才展示台。
平平在阳台上浇花,楼下的刘阿姨说:“平平,你真爱美呀,我刚晒的被单上也锦上添花了。”
(1)刘阿姨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是平平,你会怎样回答刘阿姨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国小古文,完成作业。
人饷(xiǎng)魏式一杯酪,魏式啖(dàn)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
14.多读几遍。联系语境。说说下面汉字的意思。
示众:_____________ 解:_____________
15.联系请境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杨修是怎么知道魏武题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青山处处埋忠骨》片段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7.请在“□”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18.“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这句话让我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对第1自然段的描写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主席的外貌进行描写。
B.对主席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
C.对主席的神态、动作进行描写。
20.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中国第五大发明——汉字》,完成练习。
中国第五大发明——汉字
①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从甲骨文算起,已有3500年以土的历史了。古埃及的圣体字、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等相继成为历史的陈迹,唯汉字独存。中国人用数千年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奇迹,在世界文字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它承载了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至今仍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汉字计算机输入的优越性,使汉字的奇迹更令世人惊叹和信服。汉字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
②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著名学者安子介先生说,①“中国由黑龙江到云南,汉字全通。” ②“中华文化连绵五千年,是用汉字记载的。”“西方字母的形式,根据历史说也是由象形而来,后来变成拼音,各国文字不同,相互联结的纽带断了,结果欧洲分成大小十数个国家。如果中国早年也走这条路,早已出现江苏国、广东国了。我国方言这样多,汉字的语音无法在‘语音学’上统一,但在文字使用上自古及今都是一脉相承的。汉字对汉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凝聚作用。”可见,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这对汉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具有重要的作用。
③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由于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观其形而得其意,其中必定有想象和联想产生。并非仅仅由象形字直接演化过来的字如此,如“日”“月”等。会意字也是如此,如“休息”的“休”字,由“人”和“木”两部分组成,就是“人”靠着“树”歇息。我们从字形的拼组关系中便可想象出这字的意义。其实,有些形声字的声旁也是表意的,如“文盲”的“盲”字,声旁“亡”既表音也表意,“盲”就是“亡”了“目”。因此,汉字引发想象和联想的强大作用值得我们重视。
④汉字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从神经心理学和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看,拼音文字是偏向大脑左半球的“单脑文字”,而汉字是大脑左、右两半球并用的“复脑文字”;拼音文字认知中“语音编码”方式起主要作用,而汉字认知中则是利用“多重编码”方式,语音、字形和语义编码兼用。学习汉字可以开发大脑左、右半球的潜力,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因此,从音、形、义三者结合上去学习汉字是科学的方法。
⑤与中华文明共存共荣的古老汉字,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经久不息的生命力。我们要重新认识汉字的价值,充分发掘汉字的奥秘,以迎接汉字“发挥威力”的新时代。
21.第①自然段中“陈迹”一词中“陈”字的意思应该是(  )
A.排列 B.久远的
C.姓氏 D.把思想、意见有条理地叙说
22.文中关于①②两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两句分别说明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
B.①②两句并不说明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
C.①②两句都说明汉字具有超越方言的功能。
D.①②两句都说明汉字具有超越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
23.下列哪类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象形字 B.有些形声字
C.会意字 D.所有的汉字
24.依据短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字历史悠久,但在现代计算机输入方面与其他语言相比,却有其的不足。
B.西方文字文字不同,相互联结的纽带断了,所以无法形成强大的统一国家。
C.我国方言众多,但在文字使用上自古及今都是一脉相承的。
D.中国汉字在世界文字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25.有外国人说,汉字是音形义三位一体,太难了,会把人学傻的。你同意这种观点吗?并用文中的语句来作为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第③自然段主要采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使用这个说明方法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这一句子中的“仍在使用”一词能去掉吗?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汉字具有引发想象和联想的强大作用,请你从“鸣、采、焚”三个字选取一个,说说你是怎么想象和联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书面表达
29.习作。
题目:我家的____________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完成一篇习作。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1.D
【详解】考查学生字音的辨析。
A项,提供:tí gōng。
B项,严监生:yán jiàn shēng。
C项,威吓:wēi hè。
2.D
【详解】考查字形易错字。
A.玲俐——伶俐,形容人物机灵乖巧或是做事干脆利落。
B.模湖——模糊,轮廓模糊不清。
C.生崖——生涯,指生命有边际、限度。后指生命、人生。
3.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字词的解释。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意思是那些什么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狐裘,把你的小儿喊出来,都让他拿去换美酒来吧,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意思: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
“裘”形声。从衣,求声。本义:皮衣。古代“求”、“裘”同字。意思:毛皮大衣。
4.C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
A.恰当,天籁之音:形容声音十分动听悦耳,是音乐的最高境界。
B.恰当,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高超绝妙。
C.不恰当,轻歌曼舞:轻松愉快的音乐和柔和优美的舞蹈。题干说的是双方演员对打得很激烈,语境不符。
D.恰当,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5.B
【详解】本题考查了正确地运用标点符号的好习惯。
分号的用法及作用:分号一般情况下只用于列举事项的语义场景,例如要对某一个事件或者人物进行进一步解释说明时,就可以使用分号,起到了进一步解释说明的作用。作用:分隔存在一定关系。用在多重复句的第一层分句。用来分隔作为列居分项出现的并列短语。
A、C、D正确。
B.有误,句子间的一般停顿用逗号,不用分号。
故选B。
6.C
【详解】本题考查对病句的辨析。
A选项,有误,语序不当,将“讨论” 和“聆听”调换位置。
B选项,有误,缺少主语,将“由于”或“使”删去。
C选项,正确。
D选项,有误,分类不当,“报纸、电视、网络”属于“媒体”之列,可将其改为“全国各地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都参与了报道”。
故答案为:C。
7. 拢 载 籽 赛 延 颓 慨 滥
【解析】略
8. 相宜 竟然 壮观 勤劳 奢侈 兴高采烈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适宜:意思是恰当的,不超过心理预期度的,与某事不冲突的,相吻合的。出自《尉缭子·兵令上》。
居然:释义为表示没想到,出乎意料,;表示明白清楚,显然;同安然,平安,安稳;傲慢的样子。
宏伟:意思是宏大雄伟。
懒惰:意思是偷懒。
节俭:指的是生活俭省,有节制。节俭,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的一个途径。
愁眉苦脸:意思是指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形容愁苦的神色。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
9. 呕心沥血 兢兢业业 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 淡泊名利 学富五车 全神贯注 目不转睛 信口开河 头头是道 一丝不苟 专心致志 妙笔生花 扣人心弦 不负众望 坚持不懈 热泪盈眶
【详解】此题考查成语积累及运用。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填空。
10. 拟人 夸张 排比 比喻
【详解】考查修辞手法。
(1)在这里将“桂花”赋予人的情态,“默默地看着”,具有了人的情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2)这句运用了扩大夸张,“香飘十里”突出桂花香味的浓。
(3)这句主要运用了相同句式“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这是排比的修辞手法。
(4)在这里,将“它”比作“球儿”,比喻词是“好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11. 《少年闰土》/《好的故事》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起因 经过 结果 苏轼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的理解、诗句的识记、作家作品。
(1)本学期第八单元学过鲁迅的文章有《少年闰土》和《好的故事》,写鲁迅的文章或诗有《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有的人》。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先生创作的短篇小说《故乡》。该作品作者以插叙手法结合白描手法,依据“我”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描写了"我"和闰土在少年时期相识、玩耍的时光,塑造了一个在鲁迅眼中“聪明、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少年闰土形象。鲁迅先生用“我”和“我”的朋友做对比,突出了闰土的形象,反映了作者与闰土儿时真挚而又短暂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好的故事》是中国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鲁迅先生创作的散文诗,该文用了对比的写法和象征的手法描绘了在梦境中的所见,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厌恶。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现代作家周晔在1945年写的一篇散文,该文以亲人的体会、儿童的视角叙述了有关鲁迅先生的几件小事,表达了对鲁迅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让读者对鲁迅伟大品格的认识和了解更加深刻。
《有的人》是当代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抒情诗。该诗以高度浓缩概括的诗句,总结了两种人、两种人生选择和两种人生归宿,讴歌了鲁迅先生甘为孺子牛的一生,抒发了对为人民而活的人的赞美之情,将现实世界中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命方式及其历史结果以艺术的方式呈现。
(2)“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意思是: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此句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赞扬它们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
(3)写一件事的文章,可以通过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把握主要内容。还可以用列小标题的形式来把握主要内容。关注文章的题目,抓文章中的关键句。
(4)出自宋代苏轼的《书戴嵩画牛》,全文:蜀中有杜处士 ,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译文:蜀中有一位杜处士,喜好书画,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数百件。其中有戴嵩画的《斗牛图》一幅,他特别喜爱,于是用锦缎作画套,又用玉装饰卷轴,并经常随身携带。有一天,他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道:“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吗?牛在互相争斗时,力量用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互相争斗,错了。”杜处士笑了笑,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古人说:“种田要问耕种的农民,织布要问织绢的婢女。”这个道理是不变的。
《书戴嵩画牛》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文中用“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这句话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12. 贝多芬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不得不离开了祖国。 老人注视着海鸥。
【详解】(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转述句与直述句的转换。
直述句就是直接陈述的句子。转述句改为直述句的转换方法如下:①标点符号的改变,逗号要改为冒号,双引号要加上;②把第三人称改成第一、二人称。
“贝多芬问盲姑娘”后加上冒号和引号,“爱听吗”前面加上“您”“吗”后加问号,把“他”改成“我”,把“她”改成“您”,结尾加句号。
(2)本题考查学生双重否定句和肯定句的转换。
肯定句改双重否定句,句子中要有两个否定词,如:“……非……不可”、“没有……不……”、“……不能不……”、“……不得不……”,变换前一定要先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要求把肯定词改写为双重否定词,并注意改变末尾的标点符号。本题把“只好”改成“不得不”。
(3)本题考查缩写句子。
缩句步骤:
第一,弄懂句子的意思;
第二,标出应留词语(主干和必须保留的枝叶);
第三,检查对错优劣。找出“的”“地”“得”,把“的”“地”前面的修饰成分去掉,把“得”后面的补充部分去掉。
本句中主语是“老人”,谓语是“注视着”,宾语是“海鸥”。
13. 平平你把我的被子浇湿了 阿姨,对不起!今后我浇花时一定注意。
【详解】本题考查了口语交际和言外之意。
完成此类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题型,对于增强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很有帮助。
(1)平平和楼下刘阿姨的对话,起因是平平在阳台上浇花,不小心把水洒到楼下刘阿姨晒的被单上。刘阿姨的话有言外之意,表面没有责备平平,实则告诉平平你把我的被子弄湿了,今后浇花要注意。
(2)这件事情本来是平平做错了,在浇花的时候没有观察好楼下的具体情况,弄湿了刘阿姨的被子,平平应当道歉。
示例:刘阿姨,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以后浇花我一定会注意。
14. 展示给大家看 理解 15.“主公叫我们每人吃一口,又有什么好怀疑的呢?” 16.“合”字可分解为“人一口”,故可理解为“一人吃一口”。
【解析】14..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在具体句子中理解词语的意思。盖头上题“合”宇以示众:在杯盖上写了一个“合”字给大家看。故“示众”的意思是展示给大家看。众莫能解:众人没人能够理解写这个字的原因。故“解”的意思是理解。
15..本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语句。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教”同“叫”;“啖”吃的意思;“复”又的意思;故答案是“主公叫我们每人吃一口,又有什么好怀疑的呢?
16.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做此题,要认真理解“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曹操在杯盖上写了一个“合”字,“合”字可分解为“人、一、口”,这三个汉字,杨修是通过把“合”字分解来知道魏武题字的意思,故理解为“一人吃一口”。
【点睛】参考译文:有人进贡给魏武帝曹操一杯乳酪,曹操吃了一点,在杯盖上写了一个“合”字给大家看,众人没人能够理解写这个字的原因。轮到杨修时,他便吃了一口,说:“主公叫我们每人吃一口,又有什么好怀疑的呢?”
17.。,,。 18.爱子牺牲,毛主席无比悲痛,他艰难地做出了将儿子葬于朝鲜的决定,更体现了他超人的胸怀。 19.C 20.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那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安葬,就无须考虑了,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这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表明了毛主席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即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这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解析】17.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逗号是句子中短暂的停顿;句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叹号表示语气的感叹;问号表示有疑而问,说话内容要用双引号引起来;顿号,表示语段中并列词语之间或某些序次语之后的停顿。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根据学生平时的积累,注意不同标点符号的用法。
读句子可知,“毛主席的卧室”是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因此使用句号;“已经出去了”“放在了枕头上”表示句子中短暂的停顿,因此均使用逗号;句末话已经说完,用句号。
18.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回答此题要联系全文和作者要表达的主席的情感、胸怀来作答。
阅读选段可知,透过这句话,通过“被泪水打湿的枕巾”我们仿佛看到了夜深人静时,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辗转反侧,仿佛听到了漫漫长夜,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失声痛哭。老年丧子谁不哀痛!所以我感受到毛主席作为慈父对儿子无限的爱与眷恋,也感受到他强烈的失子之痛。他艰难地做出了将儿子葬于朝鲜的决定,更体现了他超人的胸怀。此时此刻,千言万语,都变得苍白无力,留给我们深深的震撼:毛主席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19.本题考查了对文章描写手法的赏析。
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例如哭丧着脸,专注的神情等。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阅读第1自然段,从“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可知是人物的神态描写;从“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记录稿放在上面”可知是人物的动作描写。故选C。
20.本题考查了对诗句的理解。
我们在理解这句话时,既要理解原句的意思,又要理解文章中引用这句话的目的。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那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安葬,就无须考虑了,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这里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主席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即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遗体葬于朝鲜,充分彰显了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21.B 22.A 23.D 24.A 25.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因为学习汉字可以开发大脑左、右半球的潜力,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所以不但不会把人学傻,而是会更聪明。 26.第③自然段主要采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那么多个例子,目的是为了更有力地说明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 27.不能去掉。因为“仍在使用”意思是还在使用。有这个词,句子意思是汉字是当今世界上还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如果去掉这个词,句子意思就变为当汉字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这与事实不符。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严谨性。 28.一看到“鸣”,就会让我联想到这样的情景:一只鸟张着嘴在叫。
【解析】21.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根据第①自然段“古埃及的圣体字、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等相继成为历史的陈迹,唯汉字独存。”可知,陈迹的意思是过去的事迹。“陈”的意思是久远的。
故选B。
22.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意思。
①“中国由黑龙江到云南,汉字全通。”说明汉字在每个地方通用,有超越方言的功能。
②“中华文化连绵五千年,是用汉字记载的。”说明汉字具有超越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
故选A。
2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由原文第③自然段可知,象形字、会意字、有些形声字都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
故选D。
2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由第②段“西方字母的形式,根据历史说也是由象形而来,后来变成拼音,各国文字不同,相互联结的纽带断了,结果欧洲分成大小十数个国家。”“我国方言这样多,汉字的语音无法在‘语音学’上统一,但在文字使用上自古及今都是一脉相承的。”可知B、C选项的说法正确;由第①段“中国人用数千年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奇迹,在世界文字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可知D选项说法正确,
A.汉字历史悠久,但在现代计算机输入方面与其他语言相比,却有其的不足。此项没有在文章中出现,属于无中生有,故此项错误。
故选A。
2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根据第④自然段中的“拼音文字是偏向大脑左半球的‘单脑文字’,而汉字是大脑左、右两半球并用的‘复脑文字’”可知汉字是音形义三位一体,学习不难,不会把人学傻。
26.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根据第③自然段:如“日”“月”等。会意字也是如此,如“休息”的“休”字,由“人”和“木”两部分组成,就是“人”靠着“树”歇息。可知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有力地说明汉字可以引发想象、更能理解。
27.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
“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这一句子中的“仍在使用”一词不能去掉。这句话的意思是汉字是当今世界上还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去掉之后语句的意思就改变了,变成了汉字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这与原文事实不符,所以不能去掉。这个词更能表达言语的精确性,与前后文相照应。
28.本题考查开放性试题。
解答这题,先要将汉字拆开,然后指出其形旁和声旁分别解说,然后再联合起来进行解说。如:“鸣”字是由“口”和“鸟”组成的,联想到小鸟的叫声。
“采”联想到就像是一双手正从树上采摘果实。
“焚”的古字形像树林燃起大火,本义是用火烧林木或草,上古焚烧林木是为了田猎。
29. 我家的调皮鬼
我们家有一个调皮鬼,你知道他是谁吗?恭喜你,猜对了,他就是我的弟弟。
每当妈妈去厨房做饭,他就开始大闹“天宫”。只见他像离弦的箭一般蹿到阳台上,迅速地抬起小胖手,一边冲我坏笑一边娴熟地伸向绿萝,用力地拔、揪、拽……刹那间,绿萝由“三千青丝”变成了“地中海”。唉,可怜的绿萝已经不是第一次遭殃了。
我坐在沙发上正津津有味地看电视。突然,弟弟像一阵风似的窜回了客厅。他看看电视,又看看我,眼珠一转,一个坏主意就诞生了。说时迟,那时快,他一把夺过遥控器,不管三七二十一,胡乱按了一通。电视屏幕一顿快闪后﹐出现了一层雪花斑,还发出“滋滋——”的噪音。唉,没办法,我只好关上电视,陪着弟弟去玩。他的脸上马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当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的时候,妈妈给我订的比萨到了。一闻到那浓郁的香味,我的口水就“飞流直下三千尺”了。妈妈嘱咐我先去洗手。我二话不说,飞奔进卫生间。谁知,我刚把手伸进水盆,就听到“唯当”一声响。我预感到大事不妙,连手都没有擦就跑回了客厅。只见弟弟手里拿着空空的比萨盒,地上躺着几角“阵亡”的比萨。幸亏我提前往盘子里放了两角,要不然只能闻味儿了。
尽管弟弟从早到晚地调皮,我却一点儿也不生气。看着他那生龙活虎的可爱模样,有谁会忍心责怪他呢?
【详解】此次作文是半命题。弄清了题意之后,就要考虑补充文题了。补充文题就是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要易写作。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填上自己认为较容易写的内容。
半命题作文,写作时,首先要补充完整题目。在补题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越是熟悉的角度、内容,我们写作时的把握也就越大。补全题目,首先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同时,在补充题目是最好也有一定新意,这样从题目上就能吸引目光,成为得分点。补充完题目后,再进行写作,就好入手了。比如这里可以补充为我家的猫,讲的是家里的猫的特点以及和猫之间的故事。
注意写记叙文不能记流水账,要抓住中心事件,按照一定的记叙顺序、描写手法进行写作,并在开头和末尾进行点题,这样的文章看起来才优秀。
提纲:
开头:开门见山或者修辞式开头点题。
正文:交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
结尾:总结式或者抒情式扣题,升华主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