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必考题检测卷(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必考题检测卷(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2.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08 13:05: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必考题检测卷(二)-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带点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发泄(xiè) 香蕉(jiāo) 脊背(jiě) 大声嚷嚷(rāng)
B.颠倒(diān) 官府(hǔ) 橱窗(chú) 满头大汗(hán)
C.外婆(pó) 袖子(xiù) 谣言(yáo) 大吃一惊(jīng)
D.告诫(jiè) 服务(wù) 放纵(zhòng) 各式各样(sh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出某划策 龇牙咧嘴 绞尽脑汁
B.风平浪静 情不自禁 手急眼快
C.养尊处优 心惊胆战 垂头丧气
D.全神贯注 天衣无逢 肃然起敬
3.下面各句中的“新”与“无边光景一时新”的“新”意思最接近的是( )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B.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C.向晚双池好,初晴百物新。 D.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给句中加点的俗语找意思相近的成语,不正确的是( )
A.在学习上我们必须分秒必争,不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
B.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出差一个月的妈妈回来。(望眼欲穿)
C.他本想害别人,结果却伤了自己,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饮水思源)
D.我们做事不能前怕狼后怕虎,否则只会一事无成。(畏首畏尾)
5.“进了太和门,就来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一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意思的递进 B.表示解释说明 C.表示语音的延长 D.表示意思的转换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科学家都善于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找到真理。
B.北京因为是城市,所以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C.他不管多忙,总是耐心地解答我提出的问题。
D.《十五夜望月》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建写的。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将相和(节选)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蔺相如捧着壁,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能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7.圈出画“ ”句子中的动词,从这些动词中你体会到蔺相如的 。
8.用“ ”画出表现秦王喜爱和氏璧的句子。
9.画横线的句子写的是蔺相如理直气壮的言行,对他的做法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秦王不讲道理在先,而如今璧在蔺相如手中。
B.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C.一个“撞”字,把蔺相如的勇敢无畏体现得淋漓尽致。
D.他想,璧碎了,秦王就得不到这块璧了。10.下面对蔺相如提出要举行隆重的典礼才肯交出和氏璧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和氏璧是无价之宝,只有举行隆重的典礼才能显示秦国换取和氏璧的诚意。
B.蔺相如已经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所以他假装提出这个合情合理的要求,让秦王无法拒绝,从而赢得把和氏璧送回赵国的时间。
C.和氏璧涉及两国的外交,举行隆重的典礼才能让天下百姓明白秦赵两国的友好关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不能忘掉祖国
1908年,宋庆龄15岁,就进了佐治亚洲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大学,她是个沉静的女孩子。她想到将来要为穷苦的祖国人民做事,就更加勤奋地学习。
有一次,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认真地(搜 收)集资料,认真地思索,做了充分准备。
在讨论会上,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发言。他说:“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你们看,那些所谓文明古国,譬如亚洲的中国已经被历史淘汰了,人类的希望在欧洲在美洲,在我们这里......”
这时,坐在前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她紧锁双眉,耐心地听着美国同学的发言。那名同学刚讲完,宋庆龄就站起身来教室里立刻静下来了。宋庆龄显得有些激动,但她仍然用(温和 柔和)的声调说:“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说中国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它决不会永远沉睡下去。总有一天,东亚睡狮的吼声将(震动 振动)全世界!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正在进行着(坚 艰)苦卓绝的斗争!”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交口称赞:“说得好,以理服人。”“这些话多么有力量!”
宋庆龄虽然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她常对同学说:“我不能忘掉祖国,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
11.就短文的题目,请你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自己试着回答。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用“\”划去文中括号里错误的字和词。
1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淘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口称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仔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宋庆龄说:“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不能忘掉祖国,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这句话表达了宋庆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写出一句爱国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空题
16.根据语境,看拼音写字词。
我牢记老师的jiào huì ( ):suǒ wèi ( )读书,要有bù chǐ xià wèn( )的精神。好词好句,能熟读成sòng( ),并能领悟其中的道理,这qǐ( )不是美事一件?
17.近义词。
立时—( ) 欺负—( ) 威严—( ) 难堪—( )
名声—( ) 能耐—( ) 即刻—( )忽然—( )
18.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
(1)__见天日 (2)__知非福 (3)翻箱倒__ (4)死得___所
19.写出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绽开了笑脸。( )
(2)湖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
(3)工人师傅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一抖。 ( )
(4)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 )
(5)乐观是一种释然的快乐,乐观是一种美妙的感觉,乐观是一种不加修饰的自信。 ( )
20.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北京的春节》一文中为了说明北京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引用的一句俗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汤姆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3)《那个星期天》里的“我”的心情经历了从开始时的________→等待中的焦急→最后的________一系列变化。
(4)语文老师经常用《长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来劝诫我们珍惜时间,不要等到一头白发的时候白白伤悲。
四、语言表达
21.按要求完成句子。
(1)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要过问。(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善于发现工作中的缺点。(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十分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董存瑞坚决地说:“连长,我去炸掉它!”(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花儿开了。(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口语交际。
目前,中学生玩手机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有时竟然把手机偷偷带入校园。为此,某校六年三班将以“正确使用手机,争做守纪学生”为主题召开一次班会。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1)请简要写出本次主题班会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针对如何正确使用手机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诗词曲鉴赏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寒夜
【宋】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①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②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①竹炉: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②才:仅。
23.“寒夜客来茶当酒”一句,能让人产生哪些联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试从“梅花”这个意象来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书面表达
25.习作。
习作题目:《忘不了 》。《别了, 》
习作要求:
1.任意选择一个题目,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2.叙述有条理,内容具体,语句通顺,重点突出,让真情自然流露;3.书写工整、规范(符合本学段书写要求),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脊背(jiě)——jǐ:人或其他脊椎动物的背部。
B.官府(hǔ)——fǔ:旧称行政机关,特指地方上的。满头大汗(hán)——hàn:脸上头上流出很多汗来。
D.放纵(zhòng)——zòng:放任纵容,没有约束。
故选C。
2.C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易错字的积累和识记。
A.出某划策——出谋划策;
B.手急眼快——手疾眼快;
D.天衣无逢——天衣无缝。
故选C。
3.C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字词理解。
无边光景一时新,句子出自朱熹的《春日》: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新:焕然一新。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出自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 :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新”可以理解为两重含义:一是表示雨刚刚下完,新下完。二是清新。故意思不接近。
B.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出自唐代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落时新愁又涌上了心头。新是增添的意思。故意思不接近。
C.向晚双池好,初晴百物新。出自唐代白居易《晚题东林寺双池》:傍晚的时候,双池的景色很美,天气刚刚晴好,所有景物都被雨洗过,像新的一样。新:崭新,焕然一新。意思接近。
D.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出自南宋王安石的《元日》: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新:新的。故意思不接近。
答案选C。
4.C
【详解】本题考查了谚语俗语及成语的掌握。
解答此类问题要注意平时对俗语和成语的积累。
A.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比喻做事情敷衍消极,混一天算一天,没有积极主动的精神。得过且过: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没有长远打算;也指做事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即两者意思相近。
B.盼星星盼月亮:形容盼望的心情非常急切。望眼欲穿:快把眼睛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即两者意思相近。
C.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比喻本来想害别人,结果害了自己。饮水思源:喝水的时候想起水是从哪儿来的,比喻不忘其本。即两者意思不同。
D.前怕狼后怕虎: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畏首畏尾:原义是顾前顾后,十分戒慎恐惧的样子;比喻做事胆子小,顾虑多。即两者意思相近。
故选C。
5.B
【详解】本题考查破折号的作用。
破折号的作用有:表示解释说明;表示意思的转折及话题转换;表示意思的递进;用于标明语句间的因果关系,破折号前是果,后是因;表声音的延长、中断或停顿;表示分项列举或列举后的省略 ;用于副标题前。
本题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解释说明,说明紫禁城的中心是“三大殿”。
6.C
【详解】考查了修改病句。
修改病句,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然后看词语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再检查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彩等方面仔细推敲分析。
A.有语病。把“解决问题”和“发现问题”交换位置,属于词序混乱的语病。
B.有语病。把“因为”改为“虽然”,“所以”改为“但是”,属于关联词乱用的语病。
D.有语病。把“写的”去掉,属于前后搭配不当的语病。
故选C
7.动词:捧、退、靠、撞、举 勇敢机智、不畏强暴
8.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9.D 10.B
【解析】7.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句子“蔺相如捧着壁,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中的动词有:“捧着、退、靠、撞、举”,从这些词中,可以体现出蔺相如胆识过人、不畏强暴。
8.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通过对秦王的动作描写,写了秦王对和氏璧的喜爱。
9.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蔺相如说的话“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可知,他为了国家利益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一个“撞”字,把他的勇敢无畏体现得淋漓尽致。但是他并不是真的想把璧弄碎,让秦王得不到这块璧,只是想吓唬他。故选项D说法错误。
10.考查了对语段内容的理解。
完成本题要结合对整个故事的阅读完成。通过阅读可知,当蔺相如与秦王约定好典礼的时间后,就偷偷地带着璧逃回赵国了。所以蔺相如提出要举行隆重的典礼才肯交出和氏璧的原因是:蔺相如已经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所以他假装提出这个合情合理的要求,让秦王无法拒绝,从而赢得把和氏璧送回赵国的时间。
11. 宋庆龄为什么不会忘掉祖国? 因为宋庆龄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虽然身在国外,但是仍然时刻心系祖国,所以宋庆龄不会忘掉祖国。 12.划去:收、柔和、振动、坚 13. 意思是指留下好的,去掉不合适的。文中指中国不会被历史埋没。 意思是异口同声地称赞。大家对宋庆龄的发言非常敬佩,认为她以理服人满口称赞。 14. 因为中国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正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志士,为了它的振兴正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 表达了宋庆龄深深的爱国之情,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 1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分析】11.考查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宋庆龄为什么不会忘掉祖国?
答:因为宋庆龄有一颗爱国心。虽然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她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所以宋庆龄不会忘掉祖国。
12.考查了近义词与形近字的辨析。
“搜”寻求,寻找。根据语义应选“搜”。故划去“收”;
“温和”指不严厉、不粗暴;平和不猛烈。根据语义应选“温和”。故划去“柔和”;“震动”使颤动。根据语义应选“震动”。故划去“振动”;
“艰”困难。根据语义应选“艰”。故划去“坚”。
13.考查了词语意思的理解。
淘汰:在选择中去除。文中指中国不会被历史埋没,也不可能埋没,总有一天,中国会震动全世界!
交口称赞:异口同声的称赞。文中指大家对宋庆龄以理服人,有力量的话赞不绝口。
14.①考查文段的理解和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理由是“中国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正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
③考查了句子的理解和体会思想感情。文中的最后一句话表达了宋庆龄一心爱国,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的思想感情。
15.考查了对名人名言的积累。通过平时的学习积累,有关爱国的名言: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16. 教诲 所谓 不耻下问 诵 岂
【详解】本题考查拼写能力。
需要学生熟练掌握拼音字母,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明确要写的汉字后进行书写,注意检查拼读、书写是否正确。本题注意“诲、谓、诵”等汉字的间架结构,笔顺,注意书写美观。
17. 立刻 欺凌 威风 尴尬 名气 能力 马上 突然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立时:立刻:他~醒悟过来。剧团一到,~就来了许多的人。
欺负:用蛮横无理的手段侵犯、压迫或侮辱:~人。受尽~。
威严:1.有威力而又严肃的样子:神色~。~的仪仗队。2.威风和尊严:他摆出了尊长的~。
难堪:1.难以忍受:~重负。天气闷热~。2.难为情:他感到有点~,微微涨红了脸。
名声:在社会上流传的评价:好~。~很坏。~在外。
能耐:1.技能;本领:他的~真不小,一个人能管这么多机器。2.有能耐:你真~,一个人干了两个人的活儿。
即刻:立刻:~出发。
忽然:副词。表示事件或动作来得迅速而又出乎意料:小王走着走着,~不走了。
18. 重 焉 柜 其
【详解】本题考查补充成语。
(1)重见天日:指重新看到了天和太阳。
(2)焉知非福: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3)翻箱倒柜:形容彻底翻检。
(4)死得其所:意思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19. 拟人 比喻 夸张 设问 排比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辨析。
(1)从花草抬起头,绽开笑脸。花草像人一样抬头露出笑脸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2)将湖水比喻成翡翠。所以是比喻。
(3)工人师傅尽管声音再大地球也不可能抖。所以是夸张。
(4)自问自答是设问的修辞手法。
(5)乐观是快乐,乐观是感觉,乐观是自信。典型的排比修辞手法。
20. 腊七腊八 冻死寒鸦 不畏艰险 敢于冒险 兴奋 伤心、失望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详解】本题考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从北京老人们口中传下来的一句谚语。意思是到了腊七腊八,就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能把耐寒的寒鸦儿冻死。只要在这天早晨喝了腊八粥,就会一冬天不冻手脚。
(2)《鲁滨逊漂流记》故事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在航海途中遇到风暴,漂流到无人的荒岛上,鲁滨逊不畏艰险,凭着勇敢坚强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生存下来,最终得以返回故乡的故事。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小说的主人公汤姆索亚是个天真活泼,敢于冒险,追求自由的孩子,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粗俗的社会习俗、虚伪的宗教仪式和刻板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并以欢快的语调描述了孩子们自由活泼的心灵。
(3)《那个星期天》记叙了“母亲”答应带孩子出去玩,但由于家务繁忙而一次次爽约的事。文章从孩子的角度刻画了“母亲”的形象,让我们感受到“母亲”对孩子的爱。结合课文内容,在这一天里,“我”的心情经历了妈妈答应带我出去玩的兴奋与热切期盼,等待过程中的焦急无奈,最后的失望、委屈。
(4)出自汉乐府《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意思是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发愤图强,到了老年再悲伤也没用了。这句话常用于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21. 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过问。 我们必须善于发现并认真克服工作中的缺点。 四十分钟大家已经觉得和一个世纪一样长。 董存瑞坚决地对连长说,他去炸掉它! 花儿绽开了笑脸,可漂亮了。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改写句子。
(1)本题主要考查把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
先在句中适当的位置加上双重否定词,例如“不得不”、“不能不”、“不可能不”、“不会不”等,注意意思跟原句一样。本句选择双重否定词“不得不”,替换或删去原句“都”等词语。本句把“要”改为“不能不”。即: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过问。
(2)本题主要考查修改病句。
词序错误,应为“善于发现并认真克服”。即:我们必须善于发现并认真克服工作中的缺点。
(3)本题主要考查改为夸张句。
后面添加“好像已经过了一个世纪似的”。即:四十分钟大家已经觉得像一个世纪那么久了。
(4)本题主要考查改为转述句。
只改变引语部分,提示语不变;标点符号要作相应改变,即把冒号、前引号变成逗号,后引号删除;引语中,人称“我”变成“他”。即:董存瑞坚决地对连长说,他去炸掉它!
(5)本题主要考查扩句。
要先找出句子的主干词语,在句子的主干词语前添加合适的修饰、限制词语。扩写时要注意语法正确,不能够改变原句的意思,还要注意在修饰词后面加上正确的“的”、“地”、“得”。根据表达的需要添加上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份,使句子意思更具体形象,充实丰满。即:美丽的花儿在春天里陆续开了。
22. 引导初中生正确使用手机使之成为学习的助手。 ①学生不带手机进校园。②如果带入手机,交给老师保管。③把手机当做学习工具,帮助提高成绩。
【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
以“正确使用手机,争做守纪学生”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考查活动意义的分析,提建议的能力。
(1)班会活动的意义,我们可从活动的主题来得到答案。“正确使用手机,争做守纪学生”,向我们透露了此次班会以手机为主题,目的在于让我们合理利用手机,让它成为我们学习的帮手,让它帮助我们健康的成长。
(2)作答时,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所提建议针对的问题是什么,所提出的建议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可以从不带入校园、严格控制玩手机的时间、自觉运用手机帮助学习、拒绝沉迷游戏等角度提出合理的建议。
23.首先,客人来了,主人不去备酒,这客人必是熟客,是常客;其次,在寒冷的夜晚,有兴趣出门访客的,一定不是俗人,他与主人定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雅兴,情谊很深。 24.“梅花”有高洁的志趣,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写出了诗人的热情,表明自己和客人一样志同道合,具有高洁的志趣。
【分析】23.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理解。
“寒夜客来茶当酒”,几被当作口头话来运用。常在口头的话,说的时候往往用不着思考,脱口而出,可是细细品味,总是有多层转折,“寒夜客来茶当酒”一句,就可以让人产生很多联想。首先,客人来了,主人不去备酒,这客人必是熟客,是常客,可以“倚杖无时夜敲门”,主人不必专门备酒,也不必因为没有酒而觉得怠慢客人。其次,在寒冷的夜晚,有兴趣出门访客的,一定不是俗人,他与主人定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雅兴,情谊很深,所以能与主人寒夜煮茗,围炉清谈,不在乎有酒没酒。
24.本题考查体会思想感情。
三、四句便换个角度,以写景融入说理。夜深了,明月照在窗前,窗外透进了阵阵寒梅的清香。这两句写主客在窗前交谈得很投机,却有意无意地牵入梅花,于是心里觉得这见惯了的月色也较平常不一样了。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在内,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寻常一样窗前月,来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月光下啜茗清谈,这气氛可就与平常大不一样了。诗看似随笔挥洒,但很形象地反映了诗人喜悦的心情,耐人寻味。
25. 忘不了这件事
  在我的记忆中,有许多的往事有如沙滩上的脚印,当海浪卷来的时候,便消失得无影无踪。而有些往事就好似海底的珊瑚群,无论海浪怎样冲刷,它也是永远鲜亮,永远美丽的。
  那天晚上,我和小伙伴们在楼底下玩捉迷藏,玩着玩着我们一时兴起,玩起了水枪。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把小区的保安给引来了。我们疯狂地跑上了楼顶。楼顶上没有灯,黑漆漆的一片。我隐约看见了另一个单元的门,立即就飞奔了过去。谁料想,这里竟然有一根晾衣服的绳子。我的脖子一下就挂在了绳子上,重心一斜,身体向后倒去。这时,我整个人都懵了,就感觉像是在做梦一样,迷迷糊糊地。在同伴的搀扶下我慢慢地站了起来,摇摇晃晃地朝家走去。
  我回到家,父亲立刻紧张起来了。问了问情况,然后立即抱起我一口气从六楼跑到路边,打车去了医院。在父亲的怀抱里,我甚至忘掉了那份痛苦,只有无比的温暖。我在这温暖的怀抱中慢慢地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我一睁眼就看到他满脸疲惫,眼睛红红的,布满了血丝,他告诉我头上只是撞了个血肿,用冰敷几天就会好了。并告诉我以后玩的时候要小心一些。后来我听妈妈说,爸爸几乎是一整晚都没有睡,不停地换着冰毛巾给我敷。
  那一幕幕,令我现在仍记忆犹新。这件事触及我心中最柔软的角落,勾起我无限的回忆!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一、要求以“忘不了 ”为题的命题作文,结合所给题目,本题可叙事,可写人,可写景。选材时要注意抓住题眼“忘不了”去选。回顾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有哪些人、事或景让你难忘,为什么难忘。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去写。结合选材将题目补充完整。无论写什么,要注意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结合题眼“忘不了”去写,为什么忘不了,结合人、事、景的特点,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注意进行必要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运用学到的修辞手法,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开头:开头是文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直接运用题目的一个字来点题。
中间:写清楚这件事。要注意事情的六要素,确定详略,经过为详写的部分,可以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描写方法。
结尾:结尾要照应开头,开头点题,主题叙事,结尾呼应开头,感情得以升华。
二、要求以“别了, ”为题目,本题可叙事,可写人,可写景。学生根据学习生活想想和什么道别,可以是小学生活、可以是某个同学朋友、也可以是某处风景。学生选取好材料,要注意体现“告别”的主题,写出自己的情感。
开头:开门见山/修辞式开头点题。
正文:交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结合细节描写,推动故事情节。
结尾:总结式或抒情式扣题,照应主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