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分类特训:现代文阅读(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分类特训:现代文阅读(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08 13:07: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分类特训:现代文阅读(二)-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练习。
熟能生巧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射箭能手。一次,他练习射箭时,箭箭都命中了靶心,他得意极了。
一个卖油翁看见他得意的样子□就说□不要骄傲□这没什么稀奇射箭能手听了,很不高兴地说:“哼!你有什么本领呢?”这时,卖油翁取出一个油葫芦,把一枚小铜钱盖在葫芦口上,然后舀起一勺油,高高举起说:“我能把这勺油从铜钱中央的小方孔灌进葫芦里去,而油一点儿也不沾在铜钱上。”结果,铜钱上真的没沾半点油迹。卖油翁又说:“我也没什么特别的本领,只不过手熟罢了。”
后来,人们用“熟能生巧”表示这样一种意思:任何事情只要经常做,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做得又快又好。
1.在第2自然段中的“□”里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从画“ ”的部分找出描写卖油翁动作的词,用“○”圈出来
3.“熟能生巧”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用“ ”在文中画出来。
4.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失落了的山村
①你失落了吗,那像露珠在绿叶上闪耀着的万山丛中的小山村?
②一位老爷爷千里迢迢来寻找你,在这绵延不绝的群山中,在苍翠欲滴的旷野里。
③他头顶着白云沿着新开的公路,迈着(稳健 稳重 稳步)的脚步,一定要走着来看你。
④老爷爷已经记不清你的名字了。他只依稀地记得,那破旧的茅屋前有一口水塘,他从塘里挑过水,倒进老百姓的水缸;他还记得,在村后石壁上,他们刻下红军长征的标语。
⑤老爷爷不坐车子,也不要人带路,他要(亲自 独自 悄悄)去找你。他说:“看我是否忘记过去……”
⑥前边,山麓的坝子里是新村,那里有着新式的农民住宅、新式的农业机械、崭新的汽车。村前有一口水塘,水塘很大,水很清,绿树环绕。塘中建有彩色凉亭,上面写的“农民公园”四字,跃入了老爷爷的眼帘。
⑦怎不见50年前的景象?小山村,你真的失落了吗?老爷爷不相信,他一定要找到你!
⑧他终于发现石壁上的标语,刚用漆描过,显得那么鲜艳夺目。啊!小山村,原来你还在这里,你并没有失落啊!
⑨不,老爷爷说,你还是失落了。从前的落后、贫穷、愚昧、荒凉已无影无踪,今天,你展现的新貌,正是老爷爷多年来一直盼望要见到的呀!
5.“麓”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部,再查_____画。
6.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1)很远很远的路程。_________
(2)绿的颜色快要流淌下来。_________
7.用“√”在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
8.找出和“他只依稀地记得,那破旧的茅屋前有一口水塘”相照应的句子,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5自然段中的“他”“你”各指谁?把相应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他”指_____,“你”指_____。
A.作者
B.读者
C.老爷爷
D.小山村
10.老爷爷第一次到山村是什么时候?那时他是一位什么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题目和文中都说小山村“失落了”,它失落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认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1】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认真地说,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着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地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他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节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
【材料2】
看书时间 读报时间 看电视及上网时间
15.38分 18.91分 98.85分
根据问卷调查,以上是2020年我国一城市18—70周岁居民每天在传统纸媒和电媒上的人均分配时间表。
1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搜集这两则信息的渠道是 _________和 _________。
1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误的打“×”。
(1)真正地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 )
(2)我国居民看电视上网的时间远远超过看书读报的时间。( )
14.通过阅读这两则材料,你有什么想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鲁滨逊漂流记》选段,完成练习。
片段一 我感到自己前景暗淡。因为,我被凶猛的风暴刮到这荒岛上,远离原定的航线,远离人类正常的贸易航线有数百海里之遥。我想,这完全是出于天意,让我孤苦伶仃,在凄凉中了却余生了。想到这些,我的眼泪不禁夺眶而出。
片段二 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我几乎花了一年工夫才完全布置好我那个用栅栏围起来的小小的住所。那些尖桩或者圆桩沉得很,我要使出全力才举得起来。我花了好长的时间才砍下那些木材,并且在林子里加工好,再花上更长的时间把它们运回家。也就是说,我需要花两天时间砍成一根木桩并运回来,在第三天才把它打进地里。我最初用一根很沉的木棒打桩,后来想到了用铁撬棒打。尽管如此,打起桩来还是很费劲,而且非常麻烦。
但是,我既然不得不干这活儿,又有的是时间,有什么必要介意呢?这活儿要是干完了的话,除了在岛上转悠,寻找吃的以外,那我也没有其他的事可干了。
(1)读片段一可知,“我”感到前景暗淡的原因是 __________;读片段二可知,“我”在岛上面临的困难是 _________。
(2)对比片段一和片段二,可以体会到鲁滨逊的心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片段二选一个小标题,概括其内容,下面最合适的一项是    。
A.建房定居,遭遇困难,积极克服
B.流落荒岛,孤苦伶仃,缺衣少食
C.养牧种植,自给自足,收留野人(4)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草地夜行
①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大队人马已经过去了,留下一条踩得稀烂的路,一直伸向远方。
②干粮早就吃光了,皮带也煮着吃了。我空着肚子,拖着两条僵硬的腿,一步一挨地向前走着。背上的枪和子弹就像一座山似的,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唉!就是在这稀泥地上躺一会儿也好啊!
③迎面走来一个同志,冲着我大声嚷:“小鬼,你这算什么行军啊!照这样,三年也走不到陕北!”
④他这样小看人,真把我气坏了。我粗声粗气地回答:“别把人看扁了!从大别山走到这儿,少说也走了万儿八千里路。瞧,枪不是还在我的肩膀上吗?”
⑤他看了看我,笑了起来,和我并肩朝前走。他比我高两头,宽宽的肩膀,魁梧的身材,只是脸又黄又瘦,两只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⑥“小同志,你的老家在哪儿?”他问我。
⑦“金寨斑竹园!听说过吗?”
⑧“啊,斑竹园!有名的金寨大暴动,就是从你们那儿搞起来的。我在那儿卖过帽子。”
⑨一点儿不错,暴动前,我们村里来过几个卖帽子的人。我记得清清楚楚,爸爸还给我买了一顶。回家来掀开帽里子一看,里面有张小纸条,写着“打倒土豪劣绅”。真的想不到,当年卖帽子的同志竟在这里碰上了。
⑩我立刻对他产生了敬佩的感情,就亲热地问他:“同志,你在哪部分工作?我怎么从来没见过你呀?”
“我吗?在军部。现在出来找你们这些掉队的小鬼。”他一边说,一边摘下我的枪,连空干粮袋也摘了去,“咱们得快点走呀!你看,太阳快落了。天黑以前咱们必须赶上部队。这草地到处是深潭,掉下去可就不能再革命了。
听了他的话,我快走几步,紧紧地跟着他,但是不一会儿,我又落下了一大段。
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来吧,我背你走!”我说什么也不同意。这一下他可火了:“别磨蹭了!你想叫咱们俩都丧命吗?”他不容分说,背起我就往前走。
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暗吞没了。满天堆起了乌云,不一会儿下起大雨来。我一再请求他放下我,怎么说他也不肯,仍旧一步一滑地背着我向前走。 突然,他的身子猛地往下一沉。“小鬼,快离开我!”他急忙说,“我掉进泥潭里了。”
我心里一惊,不知怎么办好,只觉得自己也随着他往下陷。 这时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一下子把我甩在一边,大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人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
我使劲伸手去拉他,可是什么也没有抓住。他陷下去了,已经没顶了。
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眼泪不住地往下流。多么坚强的同志!为了我这样的小鬼,为了革命,他被这可恶的草地夺去了生命!
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黑暗笼罩着大地。“要记住革命!”──我想起他牺牲前说的话。对,要记住革命!我抬起头来,透过无边的风雨,透过无边的黑暗,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这条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
(本文选自《草地夜行》,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年05月)
(1)用“横线”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 。
丧命(sāng sàng)  _____
吞没(mò méi) _____
可恶(wù è) _____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从大别山走到这儿,枪已经不在“我”的肩膀上了。
B.有名的金寨大暴动就是由文中的那位同志搞起的。
C.当年爸爸还给我买了一顶帽子,里面的小纸条写着“打倒土豪劣绅”。
D.同志因为我这样的小鬼,在水塘里牺牲了。(3)文中“刀绞”的意思是    
A.指刀子很锋利,一下子插进心里。
B.指失去同志后,心中的疼痛,犹如刀子刺入心口一般痛苦。
C.指同志和“我”用刀子进行训练。
D.指刀子是绞制而成的。(4)最能概括短文的故事情节的一项是    
A.我因为体力不支,逐渐掉队,同志回头找我,最后牺牲了,我心里很难受。
B.同志掉进泥潭里牺牲了,我心里很难受。
C.尽管黑暗笼罩大地,我们仍要前进,向着光明前进。
D.干粮吃完了,我空着肚子顽强地往前走。(5)知道同志曾在金寨斑竹园卖帽子,“我”为什么会对那位同志敬佩起来?用“横线”画出原因。
(6)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 _____和 _____描写,从中可以感受到他是一个 _____的人。
(7)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鱼类的眼睛
①人们经常说吃了鱼眼视力会变好,因为鱼的视力好,其实不然。鱼眼内的晶状体为圆球形,不同于人眼像凸透镜一样的晶状体。这种晶状体的弧度是不能改变的,从而限制了鱼眼的视线,使其仅能看到一、两米远的事物,所以鱼是近视眼。
②由于长期在水里生活,大多数鱼为色盲或色弱,会将红色视为褐色,只对白色稍微敏感。钓鱼时,鱼线上的浮漂做成白色就是为了吸引鱼的注意,让它去接近诱饵。
③鱼虽然是近视眼,但它的眼睛有着独特的功能。鱼对折射后的光线非常敏感,这也是它在水生环境中长期进化的结果。老练的垂钓者常常会或蹲或坐在岸边,仔细观察水面变化,等待鱼儿上钩。如果垂钓者站立在岸边,人影就会折射入水,将鱼吓跑。水中的鱼虽然看不到岸上的垂钓者,但可以借助水面的折射看清岸上的景物。当垂钓者或蹲或坐在岸上时,人的投射与水面之间的角度变小,可以起到较好的隐蔽作用。鱼的眼睛还有一个强项,它的视野比人眼的视野更加宽广。经科学家测定,一般的淡水鱼眼睛垂直面的视野为150度,而人眼则不超过134度。在水平面,鱼的视野可达到160度~170度,人的视野远不及此。因此,鱼即使不转身也能观察到附近的物体。
④鱼的眼睛大小不一、形状各异,这与它们日常所接触光线的强弱有关。一般说来,在浅层水域生活的鱼大多有一双正常的眼睛;在水深500米左右的水域,由于光线很弱,长有大眼睛才能看到东西,所以在此水域生活的鱼类眼睛较大。例如,南海中有一种叫作大眼鲷(diǎo)的鱼,它的眼睛相对其整个身体来说特别大,几乎占到了其头部的1/2。和它们相比,但生活在2000米以下水域的鱼类,由于那里几乎没有光线,漆黑一片,所以眼睛已不起多大作用,大都退化,或变得很小,或干脆消失。例如,古巴有一种盲鱼,它的眼睛在出生后两个月逐步退化,因此成年的古巴盲鱼基本上可以说是瞎子。
17.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8.短文介绍鱼眼与光线强弱的关系,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
①举例子 ②打比方 ③列数字 ④作比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9.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A.形象地说明了鱼不转身,也能观察到周围的事物
B.准确具体地写出了鱼的视野比人的视野宽广
C.突出鱼在水平面的视野宽广
D.生动地写出了鱼的视野特点20.下列说法中,与短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鱼眼内的晶状体为圆球形,与人的眼睛一样
B.大眼鲷的眼睛几乎占到了其头部的1/2
C.鱼只能看到一,两米远的事物,是近视眼
D.生活在2000米以下水域的鱼类,眼睛视力几乎为零21.读了这篇短文,你会对初学钓鱼的人提出什么建议?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那个星期天(节选)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得了。男孩儿游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22.在选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迅速——( ) 恐慌——( )
23.母亲因为___________而惊惶和内疚,这可以从母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行动及她说的话里感受到她的这种心情和情感。
24.“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中“荒凉”多用来形容人烟少,冷清,用在这里是否恰当?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下列对选段的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对光线急遽变化,黄昏“孤独而惆怅”等的描写,既交代了天色已晚,也写出了随着希望一点点破灭,“我”的内心越来越惆怅,完全沉浸在伤心失望之中。
B.“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两个短语独立成句,强调了母亲没有兑现承诺给“我”幼小心灵带来的痛苦,令“我”难以忘怀。
C.描写母亲搓衣服的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水不停歇。这个句子很美,写出了作者此刻心情的愉快。
D.文中的母亲有对孩子的疏忽,但当看到孩子伤心难过时惊慌失措并且道歉,又体现了她对孩子的关爱。
快乐阅读
小水珠与大浪
①从山崖上滴下来的小水珠,正好滴在一块(坚强 坚硬)的石头上,它决心把石头滴穿。
②这件事让河中的大浪知道了,大浪便哈哈大笑,对小水珠说:“嘿!凭你那点力气,能把石头滴穿?真是笑话。”小水珠说:“不信,咱俩比比看。你把河边的石头打个洞,我滴穿这块石头,九百九十九天以后,看看是怎样的(结果 后果)。”“容易,容易!”大浪哈哈大笑,觉得小水珠小得可怜,九天百九十九天肯定不会滴穿石头,而自己的力气大着哩,别说能把石头打个洞,就是把石头摧毁也容易!大浪立即答应和小水珠赛一赛。
③从此以后,小水珠对准石头的一个点,滴呀滴呀,不管刮风下雨,也不管白天黑夜,坚持不懈,辛勤地工作着。而大浪却不同,高兴时“哗——”地冲一下,不高兴时就懒洋洋的……
④九百九十九天过去了,小水珠便来找大浪:“你快来看吧,我已经把这块石头滴穿了,银色的小圆洞还透光呢!”
⑤大浪一听,着急了,赶快使出全身的力气,“哗——哗——哗”连续几声,可是河边的石头仍然一动也不动。
26.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打“√”。
27.第二自然段中大浪对小水珠说话时的态度是什么?请在括号里面打“√”。
(1)虚心( ) (2)看不起( ) (3)高兴( )
28.下列成语与短文内容相关的是( )
A.随波逐流 B.破釜沉舟 C.水滴石穿 D.乘风破浪29.小水珠是怎样对待比赛的?用“ ”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大浪是怎样对待比赛的?用“﹏﹏﹏”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30.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A.凭力气做事,一定会成功。
B.平时不努力,临阵抱佛脚也可以。
C.一心一意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能够实现我们的目标。31.比赛之前,大浪为了炫耀自己的成功,特地在悬崖上贴了一则通知,请你用修改符号修改其中的三处错误。
通知                        
4月23日上午7点,我和小水珠要举行穿石比赛一场,情朋友们及时到场,为胜利做个见证。                                        
大浪
4月22日
参考答案:
1.,:“,。” 2.取 盖 舀 举 3.任何事情只要经常做,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做得又快又好。 4.想做好一件事情,就一定要坚持,达到熟练的程度。
【解析】1.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卖油翁看见他得意的样子”语意未完,用逗号,“说”后面接冒号,“不要骄傲”“这没什么稀奇”是说话的内容,用双引号。
2.本题考查提取关键字词。
从短文“卖油翁取出一个油葫芦,把一枚小铜钱盖在葫芦口上,然后舀起一勺油,高高举起”这一句中可以看出表示动作的字词有:取、盖、舀、举。
3.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熟能生巧:对工作、技能等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妙的办法。结合短文最后一自然段可以得知本题答案为:任何事情只要经常做,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做得又快又好。
4.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章内容。
结合文中卖油翁的语言和最后一自然段对熟能生巧可以得知本题答案为应围绕着卖油翁经常打油,练成了熟练的把油灌进油葫芦里来写启发。
故本题答案为:想做好一件事情,就一定要坚持,达到熟练的程度。
5. 鹿 8/八 6. 千里迢迢 苍翠欲滴 7.稳健 独自 8.村前有一口水塘,水塘很大,水很清,绿树环绕。 9. C D 10.老爷爷第一次到小山村是在五十年前的时候,那时他是一位红军。 11.它失落的是从前的落后、贫穷、愚昧、荒凉。
【解析】5.本题考查部首查字法。
“麓”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鹿”部,再查8画。
6.本题考查了对词语的理解。
(1)千里迢迢:迢迢:遥远。意思是形容路途遥远。从第②段“一位老爷爷千里迢迢来寻找你,在这绵延不绝的群山中,在苍翠欲滴的旷野里。”可以找出。
(2)苍翠欲滴:形容草木等绿色植物饱含水份仿佛要流出来一样。从第②段“形容草木等绿色植物饱含水份仿佛要流出来一样。”可以找出。
7.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
“稳健”的意思是稳当有力。“稳重”的意思是安稳沉着。“稳步”的意思是稳重的步子。根据语境选择“稳健”,意思是稳当有力的脚步。
“亲自”的意思是由自己出面。“独自”的意思是只有自己一个人。“悄悄”的意思是没有声音或声音很小。结合语境选择“独自”,意思是他要自己一个人去找你。
8.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
句子“他只依稀地记得,那破旧的茅屋前有一口水塘”与第⑥段的“村前有一口水塘,水塘很大,水很清,绿树环绕。”这句话相照应。
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从第⑤自然段中“老爷爷不坐车子,也不要人带路,他要独自去找你。”中可知“他”指老爷爷,从第①自然段中的“你失落了吗,那像露珠在绿叶上闪耀着的万山丛中的小山村?”可知“你”指小山村。
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从第①段的“怎不见50年前的景象?”可知,老爷爷第一次到小山村是在五十年前的时候。从第④段中的“他只依稀地记得,那破旧的茅屋前有一口水塘,他从塘里挑过水,倒进老百姓的水缸;他还记得,在村后石壁上,他们刻下红军长征的标语。”中可知那时他是一位红军。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从第⑨自然段的“不,老爷爷说,你还是失落了。从前的落后、贫穷、愚昧、荒凉已无影无踪,今天,你展现的新貌,正是老爷爷多年来一直盼望要见到的呀!”可知,题目和文中都说小山村“失落了”,它失落的是从前的落后、贫穷、愚昧、荒凉。
12. 查阅资料 问卷调查 13. √ √ 14.我们应减少看电视的时间,增加一些看书读报的时间。因为只有认真诵读经典书籍,才能自我发现和成长,才能得到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
【解析】12.本题考查了对材料内容的理解。
从“节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可知材料1的渠道是查阅资料。
从“根据问卷调查,以上是2020年我国一城市18—70周岁居民每天在传统纸媒和电媒上的人均分配时间表。”可知材料2的渠道问卷调查。
13.本题考查了对材料内容的理解。
(1)从材料1的句子“真正地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他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可知本句叙述正确。
(2)从材料2的可知民看电视上网的时间是98.85分,而看书时间是15.38分。本句叙述正确。
14.本题考查了知识拓展内容。
结合文本内容及自己的生活实际作答,合理即可。
示例:我们应该多看书,真正地阅读,这样才能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
15.(1) 这个荒岛远离原定的航线,远离人类正常的贸易航线有数百海里之遥 没有工具
(2)鲁滨逊的心态由一开始的绝望、悲观到后来的乐观积极。
(3)A
(4)我觉得鲁滨逊是一个面对困难毫不气馁,善于开动脑筋,勇于克服困难的人。从他身上我学到了面对任何困难都不能放弃希望,要顽强不屈,勇敢面对。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阅读片段一句子“因为,我被凶猛的风暴刮到这荒岛上,远离原定的航线,远离人类正常的贸易航线有数百海里之遥。”可知,“我”感到前景暗淡的原因是这个荒岛远离人类正常的贸易航线有数百海里之遥;读片段二句子“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可知,“我”在岛上面临的困难是没有工具。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阅读片段一可知,从“我感到自己前景暗淡”这句话可以看出鲁滨逊非常绝望、悲观。阅读句子“但是,我既然不得不干这活儿,又有的是时间,有什么必要介意呢”可知,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鲁滨逊的心态没再悲观,而是乐观积极。
(3)本题考查学生对给文段加标题的能力。
阅读片段二,从句子“我几乎花了一年工夫才完全布置好我那个用栅栏围起来的小小的住所。”这段文字主要写了鲁滨逊在建造住所时的困难。故标题可为:建房定居,遭遇困难,积极克服。
故选A。
(4)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阅读文段可知,我觉得鲁滨逊是一个面对困难毫不气馁,善于开动脑筋,勇于克服困难的人。从《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中,我学到了三点:第一,做人要坚持的精神。也要坚强,在任何时候遇到困难,想办法去克服困难。第二,做人要正直善良,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帮助别人。但是,首先得自己有解决事情的能力。才有能力去帮助人。首先得自强。第三、学到了鲁滨逊身上直面现实、不畏困难、不灰心气馁、坚毅顽强、积极进取的精神。
16.(1) sàng mò wù
(2)C
(3)B
(4)A
(5)我记得清清楚楚,爸爸还给我买了一顶。回家来掀开帽里子一看,里面有张小纸条,写着“打倒土豪劣绅”
(6) 动作 语言 舍己为人
(7)作者通过对环境的描写,渲染出悲凉的气氛,烘托处“我”无比沉重的心情。从本段中两次出现的“要记住革命!”表现出“我”化悲痛为力量,牢记老红军说的话,坚定信心,朝着革命胜利的方向前进。
【详解】(1)本题考查辨析字音。
命丧的“丧”读“sàng”,指死亡。
吞没的“没”读“mò”,指沉下去。
可恶的“恶”读“wù”,指讨厌;憎恨。
(2)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A.由第④段中“瞧,枪不是还在我的肩膀上吗?”可知,枪还在我肩膀上。故错误。
B.由第⑧段中“啊,斑竹园!有名的金寨大暴动,就是从你们那儿搞起来的。我在那儿卖过帽子。”可知,暴动是在“金寨斑竹园”,那位同志是卖帽子的,而不是暴动发起者。故错误。
D.由第 段中“他急忙说,‘我掉进泥潭里了。’”可知同志是掉进泥潭,而不是水塘。故错误。
故选C。
(3)本题考查对短文概括总结和词语的理解。
通读短文第 段中“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眼泪不住地往下流。”再联系 段中“他陷下去了,已经没顶了。”可知我因为同志牺牲了而心痛不已,
故文中“刀绞”的意思是:指失去同志后,心中的疼痛,犹如刀子刺入心口一般痛苦。
故选B。
(4)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总结。
这篇短文主要讲述了“我”在长征“过草地”的途中非常累,已经走不动了,这时遇到了一位老同志,这位老同志同“我”聊天,鼓励我,帮助“我”前行。后来老同志背着“我”掉入了泥潭,这位老同志因为帮“我”而牺牲了,“我”很难过,但“我”鼓起勇气,大步地向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  
故最能概括短文的故事情节的一项是:我因为体力不支,逐渐掉队,同志回头找我,最后牺牲了,我心里很难受。
故选A。
(5)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通读短文可知,文中的第⑨段中“我记得清清楚楚,爸爸还给我买了一顶。回家来掀开帽里子一看,里面有张小纸条,写着‘打倒土豪劣绅’”这句话写了“我”看见了卖帽子的同志,因为他曾经在帽子中写的话“打倒土豪劣绅”让“我”对他产生了敬佩之情。
(6)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通读短文可知,文中 段中“这时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一下子把我甩在一边,大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人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这句话“顶”“甩”等是动作描写,从“大声说”等内容可知,这是语言描写,从中可以感受到他是一个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人。
(7)本题考查对段落的理解。
段中“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黑暗笼罩着大地”是环境描写,渲染出悲凉的气氛,烘托了“我”沉重的心情。进一步突出了过草地的艰难,衬托了“我”在老同志革命精神的激励下,勇往直前的形象。
“要记住革命!”这是老同志在牺牲前叮嘱“我”的话,也正是这句话激励了“我”,尽管前路漫漫,困难还有很多,但是这句话给了“我”精神上的力量,让“我”继续走下去。
17.鱼是近视眼 鱼对折射后的光线非常敏感
大多数鱼为色盲或色弱 鱼的视野比人眼的视野更加宽广
大小不一、形状各异 鱼 18.C 19.B 20.A 21.初学钓鱼者可以蹲坐在岸边,仔细观察水面变化,等待鱼儿上钩。因为鱼对折射后的光线非常敏感,如果垂钓者站立在岸边,人影就会折射入水,将鱼吓跑。水中的鱼虽然看不到岸上的垂钓者,但可以借助水面的折射看清岸上的景物。所以当垂钓者或蹲或坐在岸上时,人的投影与水面之间的角度变小,可以起到较好的隐蔽作用。
【解析】17.本题考查根据短文内容填空的能力。
文章从四个方面来写鱼的眼睛,每个自然段介绍了一个方面,分别从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找答案,提取关键信息。第①自然段句子“所以鱼是近视眼。”介绍了鱼是近视眼,第②自然段句子“由于长期在水里生活,大多数鱼为色盲或色弱”介绍了大多数鱼是色盲和色弱,第③自然段句子“鱼虽然是近视眼,但它的眼睛有着独特的功能。”介绍了鱼的眼睛有独特的功能,第④自然段句子“鱼的眼睛大小不一、形状各异”介绍了鱼的大小和形状。其中第③自然段又从两个方面介绍了鱼的眼睛具有独特的功能:鱼对折射后的光线非常敏感;鱼的视野比人的视野更加宽广。
18.本题考查了说明方法。
题干问的是短文介绍鱼眼与光线强弱的关系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我们需要锁定第④自然段分析。从“水深500米左右的”“例如”“几乎占到了其头部的1/2”“2000米以下”“和它们相此,但生活在2000米以下水域的鱼类”等内容可判断出,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故选C。
19.本题考查了列数字说明方法的作用。
划线句子中列举了“150度”“不超过134度”“160~170度”这些数字,具体准确地写出了在水平面,鱼的视野比人的视野宽广。故选B。
2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A.有误。从第①自然段中“鱼眼内的晶状体为圆球形,不同于人眼像凸透镜一样的晶状体”可知,鱼眼内的晶状体为圆球形,与人的眼睛不一样。
故选A。
21.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和语言表达能力。
由第③自然段“鱼对折射后的光线非常敏感,这也是它在水生环境中长期进化的结果。老练的垂钓者常常会或蹲或坐在岸边,仔细观察水面变化,等待鱼儿上钩。如果垂钓者站立在岸边,人影就会折射入水,将鱼吓跑。水中的鱼虽然看不到岸上的垂钓者,但可以借助水面的折射看清岸上的景物。当垂钓者或蹲或坐在岸上时,人的投射与水面之间的角度变小,可以起到较好的隐蔽作用”可以提建议为:钓鱼时可以蹲在岸边或者坐在岸边,因为鱼对折射后的光线非常敏感,当垂钓者或蹲或坐在岸上时,人的投射与水面之间的角度变小,可以起到较好的隐蔽作用,这样鱼儿上钩的几率比较大。
22. 急遽 惊惶 23. 忘记带“我”去玩,所以“我”哭了,在不出声地流泪 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 把“我”拉进她的怀里 一边亲吻“我”一边不停地道歉 24.恰当。“荒凉”一词形象地描写出了“我”的希望彻底破灭后那种绝望委屈的内心情感。 25.C
【解析】22.本题考查近义词。
迅速:意思是速度高,非常快。从选段句子“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可知近义词是“急遽”。
恐慌:忧惧而慌张。从选段句子“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可知近义词是“惊惶”。
23.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从句子“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可知母亲因为没能带我出去导致我在不出声地流泪而惊惶和内疚。从句子“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可知从“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等行动及她说的话里感受到她的这种心情和情感。
24.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结合荒凉一词的意思是文章的写法,写出“荒凉”用在这里是否合适,组织语言表达,如:我觉得使用恰当,荒凉一般用来形容人烟少;冷清。这里用来描写我周围的环境,借由环境描写可以让我们体会到当时“我”在等候一天,却希望落空、破灭后的委屈、绝望、难过的心情。
2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那个星期天》写了“我”第一次殷切地盼望母亲带“我”出去玩的经历,通过动作、环境等描写了“我”等候时的情景,表现了“我”从满怀希望到失望透顶,直至彻底“绝望”的心理变化过程,展示了“我”细腻、敏感、丰富的情感世界。文段写的是我希望落空后的心情。
C.描写母亲搓衣服的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水不停歇。写出了我的希望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破灭,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26.坚硬 结果 27.(2)看不起 28.C 29.从此以后,小水珠对准石头的一个点,滴呀滴呀,不管刮风下雨,也不管白天黑夜,坚持不懈,辛勤地工作着。
而大浪却不同,高兴时“哗——”地冲一下,不高兴时就懒洋洋的…… 30.C 31.
【解析】26.本题考查近义词。
坚强:坚固、不可摧毁、不动摇;使坚强。
坚硬:非常硬。
结果:指植物长出果实(开花结果);现常用义为事物发展的后续影响或阶段终了时的状态。
后果:后来的或最终的结果。
从山崖上滴下来的小水珠,正好滴在一块非常硬的石头上,它决心把石头滴穿。故选“坚硬”。
你把河边的石头打个洞,我滴穿这块石头,九百九十九天以后,看看是怎样的发展状态。故选“结果”。
2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从第②段的“大浪便哈哈大笑,觉得小水珠小得可怜,九天百九十九天肯定不会滴穿石头,而自己的力气大着哩,别说能把石头打个洞,就是把石头摧毁也容易!”可知大浪对小水珠说话时的态度是看不起。
2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A.随波逐流:比喻自己没有立场和主见,只是随着潮流走。
B.破釜沉舟:项羽跟秦兵打仗,过河后把锅都打破,船都弄沉,表示不再回来。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
C.水滴石穿:指水滴不断地滴,可以滴穿石头;比喻坚持不懈,集细微的力量也能成就难能的功劳。
D.乘风破浪:借着风势破浪前进或飞快地航行,也比喻志向远大,气魄雄伟,不怕困难,奋勇向前。
《小水珠和大浪》讲的是小水珠和大浪要比一个赛,他们要把石头打一个洞。从此,小水珠不停的对准石头滴呀滴呀,而大浪高兴时才“哗”地冲一下。九百九十九天以后,小水珠把石头滴穿。而大浪还是没有把石头弄穿。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像小水珠一样坚持,才会有回报。
短文内容与“水滴石穿”相关,故选C。
29.本题考查找关键句。
从第③段的“从此以后,小水珠对准石头的一个点,滴呀滴呀,不管刮风下雨,也不管白天黑夜,坚持不懈,辛勤地工作着。”可知小水珠对待比赛的态度。从第③段的“而大浪却不同,高兴时‘哗——’地冲一下,不高兴时就懒洋洋的……”可知大浪对待比赛的态度。
30.本题考查短文的主旨。
《小水珠和大浪》讲的是小水珠和大浪要比一个赛,他们要把石头打一个洞。从此,小水珠不停的对准石头滴呀滴呀,而大浪高兴时才“哗”地冲一下。九百九十九天以后,小水珠把石头滴穿。而大浪还是没有把石头弄穿。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像小水珠一样坚持,才会有回报。故选C。
31.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本通知有三个错处。
(1)语序颠倒,“穿石比赛”和“一场”语序颠倒,把它们换过来即可。
(2)搭配不当,“情”与“朋友们”搭配不当,应改为“请朋友们”。
(3)成分残缺,“为胜利做个见证”缺少定语,应改为“为我的胜利做个见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