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分类特训:现代文阅读(一)-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对比阅读,回答后面的问题。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VS革命先驱陈赞贤(节选)
选文一: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①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②“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③“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④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⑤“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女孩子。”
⑥“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⑦“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⑧“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⑨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⑩法官命令把我们押下去。我们就这样跟父亲见了一面,匆匆分别了。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的一次见面。
选文二:革命先驱陈赞贤(节选)
①陈赞贤的归来,更加激发了赣州民众和反动派决战到底的钢铁意志。1927年3月1日,工农群众和学生共三万余人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会。3月6日晚,正在总工会开会筹备孙中山逝世两周年纪念活动的陈赞贤,被新编第一师的反动军官和几名便衣诱捕,带到了赣县县政府西花厅内。倪弼、郭巩等人和反动资本家刘甲弟见到陈赞贤,像一群疯狗似的鼓嗓齐上,质问陈赞贤:“你是奉谁的命令来办工会的?”
②陈赞贤巍然屹立,据理回答:“我奉省总工会命令并得到国民政府、总司令部总政治部同意来的。”
③“你扰乱治安,破坏社会秩序,知罪不知罪?”倪弼叫嚷着。“我从事工农运动何罪之有?你们镇压民众,破坏革命,才是大罪弥天!”陈赞贤厉声斥责。
④“我命令你在三分钟之内签字解散总工会。”倪弼气得暴跳如雷地说。陈赞贤斩钉截铁地说:“头可断,血可流,解散工会的字我决不签!”
⑤这时,倪弼拿出蒋介石的密令,恶狠狠地:“蒋总司令有令在此,今晚要枪毙你!”
⑥倪弼的话音未落,反动军官便开枪射击。陈赞贤中弹不倒,向倪弼扑了过去。这气吞山河的壮举吓得敌人手忙脚乱,十来个刽子手同时举枪射击。身中18弹的陈赞贤高呼:“打倒新军阀!”“工会万岁!”“共产党万岁!”壮烈牺牲。
1.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斩钉截铁:____________________
手忙脚乱: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选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并完成下面表格。
选文一 选文二
主人公 ________ ________
刻画人物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人物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用一个小标题概括选文一的主要内容:_________。
4.选文一中,为什么“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联系上下文说说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画出选文二中描写倪弼的句子,通过这些描写,你感受到他是个 的人。
6.关于选文一中的李大钊和选文二中陈赞贤,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敌人,李大钊和陈赞贤同样沉着冷静。
B.陈赞贤能够据理力争,面对死亡也要和敌人抗争到底。
C.李大钊既有对敌人的恨,也有对亲人的爱。
D.陈赞贤“气吞山河的壮举”指的是他中弹未倒。
7.一双脚上的修养
①市图书馆离我家很近,每逢双休日,我都会到图书馆的阅览室去翻阅一些报纸和杂志。在我看来,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一定的层次和修养。
②北方冬天的雪大,雪一下,许多麻烦就随之而来了。走在街上,鞋上会粘满脏雪,从天寒地冻的室外进入室内。脏雪马上就会化作污水。所以人走过的地方,往往会留下两行黑乎乎的脚印。正是在一个雪天,我走进阅览室时发现了异样。屋子里多了一个擦地的女工,她看我进来,竟紧张地盯着我,手操托布,如临大敌。我故作视而不见,可感觉告诉我,她正跟在我的身后,猛回头,把她吓了一跳,自己也吓了一跳。吃惊于自己留下的那行脚印。在淡黄的地板上,显得如此扎眼。而那个擦地女工,正在奋力擦抹。
③坐到座位上,想着刚才的脚印,愧怍油然而生,再也无心看书了。阅览室是一个开放的公共场所,来往进出的人很多。我注意到,每个进来的人都在犯着同我一样的毛病,浑然不觉自己的双脚正在恶作剧式地涂鸦着刚刚被擦干净的地板。于是,那个女工就要不停地跟在进进出出的人后面,擦了再擦。不断的踩踏与不断地擦抹,似一场破坏与复原的拉锯战,在阅览室里上演着,让人心惊。渐渐地。那个疲于擦地的女工,已是额头见汗。
④不知过了多久,人才渐渐坐定了,擦地女工也得以有机会喘口气、歇一歇,但就在这时,那扇门又被悄悄推开了,一个男人伸头朝里面看看,似乎想进来,但又把头缩了回去。不一会儿,两扇门都被推开了。还是刚才那个男人,这次,他是肩扛一桶纯净水进来的。突然,一阵“沙、沙”的响声,伴着送水男人走路的旋律,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我开始从上向下打量他,老旧的棉帽子、绿大衣……最后我终于看到了他的双脚,然后是惊异万分。男人的每只脚上,竟然都套着一个塑料袋。他一走动,塑料袋就会发出“沙、沙”的响声。因为套了塑料袋,所以他走过的地方没有一点污迹,还是那样干干净净的。我注意到,那个擦地的女工,站在那里表情复杂地盯着送水的男人,看他放好水,慢慢离开阅览室。而当她再次转过头来,我发现她眼里竟有泪光涌现。
⑤这个下雪的周日里,我没有读书,但我想到了“修养”这个词。我想,修养并不是一个人比别人多认识一些字、多读了几本书:或是一个人了解《红楼梦》的情节、会背莎士比亚的一些名句,修养应该是在一个人举手投足的细节中体现,就像那个送水工,懂得在雪天里,进入室内之前用塑料袋把两只脚都套上。
(1)第三自然段划线句子中的错字是 _____,正确的应该是 _____。
(2)送水工的修养表现在哪些细节中?请从第4自然段中找出相关语句,用波浪线画出。
(3)女工眼里为什么竟会泪光涌现?表达了作者对送水工怎样的情感?
(4)本文对于“修养”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用哪两个事例进行对比说明?
阅读
妈妈,稻子熟了(节选)
袁隆平
①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
②本来想一个人静地陪您说会话,安江的乡亲们实在是太热情了,天这么热,他们还一直陪着,谢谢他们了。
③妈妈,您在安江,我在长沙,隔得很远很远。我在梦里总是想着您,想着安江这个地方。
④人事难料啊,您这样一位习惯了繁华都市的大家闺秀,最后竟会永远留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村。还记得吗?1957年,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我说:“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没想到的是,为了我,为了帮我带小孩,把您也拖到了安江。最后,受累吃苦的,是妈妈您哪您哪里走得惯乡间的田埂!我总记得,每次都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您才敢走过屋前屋后的田间小道。
⑤安江是我的一切,我却忘了,对一辈子都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您来说,70 岁了,一切还要重新来适应。我从来没有问过您有什么难处,我总以为会有时间的,会有时间的,等我闲一点一定好好地陪陪您……
⑥哪想到,直到您走的时候,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那天正好是中秋节,全国的同行都来了,搞杂交水稻不容易啊,我又是召集人,怎么着也得陪大家过这个节啊,只是儿子永远亏欠妈妈您了……其实我知道,那个时候已经是您的最后时刻。我总盼望着妈妈您能多撑两天。谁知道,即便是天不亮就往安江赶,我还是没能见上妈妈您最后一面。
⑦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妈妈,当时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长,您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有很多事要交代。可我怎么就那么糊涂呢!这么多年,为什么我就不能少下一次田,少做一次实验,少出一天差,坐下来静静地好好陪陪您。哪怕……哪怕就一次。
⑧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您啊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无法想象,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没有您的执著和鼓励,我怎么能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翱翔的胆识?无法想象,没有您在摇篮前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⑨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安江可好?那里的田埂是不是还留着熟悉的欢笑?隔着21年的时光,我依稀看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走过稻浪的背影;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谷子在阳光中毕剥作响,水田在西晒下泛出橙黄的味道。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
⑩妈妈,稻子熟了,我想您了!
【资料链接】
袁隆平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的杂交水稻育种成果不仅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是解决世界性饥饿的法宝。
8.为什么“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袁隆平要去报到的地方?
A.因为母亲眼花看不清地图。
B.因为母亲想和儿子多呆一会儿。
C.因为要去的地方十分偏远,母子俩对那里都很陌生。
D.因为想多了解了解那地方周边的地理条件。9.从第④段母亲的言行中,可以感受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以下有关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母亲为了帮袁隆平带小孩,从大都市来到安江,最终在安江去世。
B.“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这句话中的“种子”指的是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的种子。
C.“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这粒种子”有更深刻的含义,指的是母亲在袁隆平心里种下的理想和信念。
D.这封信是袁隆平在母亲生前写下的。11.“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同样是抒发情感,文章中采用了不同方法,第④段的表达方式是 _____,第⑦段的表达方式为 _____。(填序号)
A.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
B.把感情融入具体事件
12.第⑦段让人深深感受到作者“树欲静而风不止,____________”的痛楚。
13.母亲带给袁隆平哪些深远影响,请进行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妈妈,稻子熟了……”,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并完成问题。
谁会成为蚊子的大餐
①我们在挑西瓜的时候,要么听声辨音,要么给西瓜相面,要么干脆就凭运气。可蚊子在面对多人时,会选择谁作为大快朵颐的对象呢?最近的科学研究表明,蚊子也有类似的“挑瓜术”,只不过它们关注的是人的一些生理指标。
蚊子靠什么来选餐
②蚊子判断一个人是否适合其口味,主要依据的是人身上的化学信息。荷兰昆虫学家乔普·范·龙发现,蚊子会根据二氧化碳的“痕迹”寻找美食。①当人们呼气时,从肺里呼出的二氧化碳并非立即与空气混合,而是暂时形成像面包屑那样的团块状气流。( )蚊子便跟踪这种气流,通过特殊习性和感觉器官,寻找叮咬对象。
③蚊子猎食的时候会用上所有的感官,但“嗅觉”更重要。研究发现,新陈代谢更快、体温更高、汗水更多的人更可能被蚊子叮咬。乔普·范·龙表示,利用二氧化碳痕迹,蚊子会锁定距离50米以内的“目标”。当蚊子靠近(距离小于1米)一群潜在的“受害者”时,它们的感觉器官开始读取各种参数,例如皮肤的温度,上面是否有蒸气和颜色等。总体来说,“色香味俱全”的人会成为蚊子优先选择的进食目标。
④蚊子选择这个人而非另一个人作为叮咬对象,其依据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皮肤上微生物菌落产生的化学成分。②皮肤上的微生物会产生一种由300多种不同成分组成的“化学花束”。( )此前有研究显示,和其他男性相比,皮肤细菌成分更多样的男性被蚊子叮咬的可能性更低。
蚊子偏爱“醉人”
⑤皮肤上散发的化学信息和遗传有关,这让一些人天生就容易被蚊子叮咬,③不过,一些后天行为也会让人在蚊子眼中变得更“美味”,比如喝酒。( )就像有些人喜欢吃“醉鱼”“醉虾”一样,蚊子偏爱“醉人”。研究表明,饮酒之后人体呼出的乙醇会增加对蚊子的吸引力。酒中的乙醇及汗液中所含的微量乙醇,可能向蚊子们发出信号:美食在此。
让蚊子看不到人
⑥生物学家们弄清了蚊子在寻找受害者的过程中怎样识别人类的化学气味,根据这一发现,科学家们可以研究让人在距蚊子50米探测范围内“隐身”。
⑦“可以将干扰蚊子的气味添加到现有的驱虫剂里,如避蚊胺。可以说,我们的发现将让蚊子看不到人。”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迈阿密分校的学者马修·德赫那罗说。
⑧让人成为“看不见的美食”虽然有效,但百密一疏,还是会有化学信号漏出来,吸引蚊子。因此防蚊时不但要在皮肤上喷酒驱蚊剂,也要在衣服上喷洒驱蚊剂。只要你漏喷了一个地方,就会被蚊子找到。
⑨如果做好了各种防护,仍成为蚊子的大餐,那就只能去研究被叮咬后的补救措施了。
——(作者:王亚宏,有删改)
(1)短文开头引用“挑瓜术”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蚊子判断一个人是否适合其口味的主要依据是
A.汗水
B.体温
C.衣服颜色
D.人身上的化学信息(3)三个画线句分别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将序号填在句子后面的括号里。
A.列数字
B.打比方
C.举例子
(4)本文语言风趣幽默,请你选择有代表性的词语或语句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介绍了谁会成为蚊子的大餐,其中作者重点介绍了 _____________。
(6)结合短文,请你为家人预防蚊子叮咬提两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并完成问题。
周瑜巧设计中计
①周瑜听说曹操正在训练水军,就去偷看曹寨情况。见曹军水寨井井有条,得知荆州降将蔡瑁、张允为曹营水军都督,心里暗想:由这二人操练水军,定难攻破曹营。
②曹操输了一场水战,又得知周瑜偷看了水寨,心中焦急,便召集众将商量对策。蒋干说自己与周瑜是同窗,交情深厚,可劝周瑜前来投降。曹操大喜,就派蒋干前去劝降周瑜。
③闻听蒋干来访,周瑜出帐迎接,问:“你老远过江来,是想替曹操做说客吧?”蒋干说:“我是来叙旧的。”周瑜不信,蒋干便欲离开。周瑜挽住蒋干的臂膀说:“既然不是,何必要走。”便传令摆设酒席,召众将与蒋干相见。周瑜对众将说:“蒋干是我的同窗好友,虽然从江北来,却不是曹操的说客。今天只叙友情,不谈军事。”说罢便将佩剑交给太史慈,吩咐说:“今日宴会,只谈友情,若提起军事者,定斩不饶。”蒋干一听,便不敢再多言。
④喝到半醉,周瑜拉着蒋干的手到帐外散步,让蒋干观军营、看粮草。又借酒意说:“大丈夫活在世上,遇到知心的主公,言听计从,祸福共享,即使说客口齿再利,又怎能说动我的心呢?”说罢大笑,直说得蒋干面如土色,开口不得。
⑤周瑜说笑了一阵,又请蒋干重新入席饮酒。他指着众将对蒋干说:“这些都是我们江东的英雄人物,今天的聚会,够称得上‘群英会’了。”说罢假装酒醉,舞剑作歌,直到深夜,将蒋干拉到帐内,与他抵足而眠。
⑥等到周瑜鼾声大作,蒋干起身偷看桌上的文书,里面有一封信,竟是曹军将领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蒋干连忙将信藏在袖子里,灭灯再眠,但已心事重重,难以入睡。近四更天时,忽听有人进帐低声唤:“都督!”周瑜急起,与来人走到帐外低声说话。蒋干留心偷听,但他只听到了两声:“蔡瑁、张允两人说,一时还不能下手……”以后的声音很低,便听不清楚了。
⑦蒋干暗想:此时不跑,等到天亮就跑不掉了。便连夜逃回江北,把信交给了曹操。曹操看完大怒,当即令人将蔡瑁、张允斩了。刚斩完,曹操忽然明白自己中了周瑜的计谋。
(1)画“ ”句主要是对周瑜的 _______描写,其中提到的“主公”指的是 _______,周瑜说这些话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瑜实施的这个计谋叫
A.苦肉计 B.反间计 C.诈降计 D.激将计(3)为了顺利实施计谋,周瑜做了很多铺垫工作,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周瑜摆酒设宴,假装醉酒,目的是让蒋干放松警惕,露出真实企图。
B.周瑜把文书放在桌上,是故意诱导蒋干偷看的,想要借此除掉蔡瑁、张允。
C.夜里有人向周瑜报告军情。周瑜担心蒋干听到,所以跑到帐外低声交谈。(4)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给下面情节排序,把序号写在方框里。
①周瑜设宴款待蒋干。
②周瑜偷探曹军水寨。
③曹操怒杀蔡瑁、张允。
④蒋干假托叙旧访周瑜。
⑤蒋干回曹首献书信。
⑥蒋干偷看文书、偷听对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结合短文内容说一说周瑜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则故事出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有关计谋的故事还有很多,简单写出两个故事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每一丝曙光破晓之前,一定是快要窒息的 长黑夜;在每一次荣光到来之前,一定有太多狼狈的时刻;在每一个山 顶峰,一定有阳光照不见的阴面;每一片浩瀚的沧海,都是过去的桑田;在每一次欢呼声中,总( )着汗水;在获得每一块奖牌之前,总要( )数不清的考验。所以在快要放弃的每一个时刻,记得对自己说:要加油,不要哭!
(1)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sǔ zì B.shǔ zhì C.sǔ zhì D.shǔ zì(2)语段中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慢 颠 B.漫 颠 C.漫 巅 D.慢 巅(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括号里,最恰当的一项是
A.凝聚 接受 B.凝练 接受 C.凝聚 接纳 D.凝练 接纳(4)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所以在快要放弃的每一个时刻,你记得对自己说:要加油,不要哭!
B.所以在每一个快要放弃的时刻,记得对自己说:要加油,不要哭!
C.所以在快要抛弃的每一个时刻,记得对自己说:要加油,不要哭!
D.在快要放弃的每一个时刻,所以,记得对自己说:要加油,不要哭!
现代文阅读。
最后的时刻
①那是一个非常晴朗的日子。守望在牢门边的人们清楚地看见,一辆卡车和一辆吉普车急速地向渣滓洞开来。听特务说是要把江姐和另一批同志转移到别的地方去。
②这时,江姐正伏在桌上草拟一个学习讨论提纲。一听见有人喊她的名字,她不慌不忙地把未写完的讨论提纲塞(sài sāi) 在另一个同志的床铺(pū pù) 下面,随即跳下床来,像平常一样拿起梳子,对着墙上的那面破镜子梳着她的黑发。
③同牢房的人听说江姐要转移,心里很难过,都跑过来围着江姐。但她们一看到江姐那平静的表情,顿时产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一些同志连忙给江姐收拾行李。
④江姐梳好了头发,从枕头下面取出了她那件洗得干干净净的、被捕时穿过的阴丹士林布旗袍,脱下了打着“X”号的囚服。
⑤蓝色的旗袍外面套着一件玫瑰色的短毛线衣。江姐习惯性地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尘,再理理旗袍上的折(shé zhé) 痕,然后弯着身子擦去皮鞋上的泥污。她又在镜子前照了照,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是要去参加什么隆重典礼似的。
⑥特务在门外不停地催促。江姐准备告别女室的同志们。
⑦“江姐,你的换洗衣服……”一个女同志把江姐的衣服、毛巾、牙刷收拾在一个小布包里。江姐轻轻地接过布包来,看了一眼,又递给那位女同志。“留给大家用吧。看见这些东西,就像看见我一样。”
⑧包落在地上。同牢房的人忍不住悲伤,哭了起来。
⑨这时,从走廊里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成群的男同志,戴着手铐(kào kǎo) ,从牢房里从容地走出来,一路上和每一间牢房里伸出来的手紧握着告别。
⑩江姐抬起头来,像对自己,也像对着大家说:“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
江姐说完以后,就大步向牢门走去。她走到门口又停了下来,回头向室内看了一眼。熟悉的八张双层铺,一张小条桌,墙上的破镜子……
“同志们,永别了!”
江姐和那些男同志,挺立在囚车上面,像去迎接庄严的战斗,像去迎接即将到来的黎明。看,他们的脸上充满了胜利的欢笑,洋溢着圣洁的光辉……
(节选自《红岩》,有删改)
18.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19.题目“最后的时刻”指________________
20.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⑤段主要是对江姐的_______进行描写,从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
22.“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意思的转换
C.表示语音延长23.读下面的句子,关注加点部分,谈谈自己的体会。
(1)她又在镜子前照了照,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是要去参加什么隆重典礼似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他们的脸上充满了胜利的欢笑,洋溢着圣洁的光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用“ ”画出文中让你感触最深的语句,把批注写在下边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主题班队会上,作为发言人,请你为江姐写一段颂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语境完成题目。
2022年3月18日,在全市上下奋力以实干实绩喜迎党的二十大之际,在1000万干部群众深切期盼下,新时代保定精神表述语经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并研究确定,今天正式发布:崇信重义、尚和争先、开放包容、创新实干。
(节选自《保定晚报》公众号)
学校要组织“新时代保定精神”展示活动,你所在班级负责制作宣传“新时代保定精神”的短片。
26.在下面横线上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崇信重义、尚和争先、开放包容、创新实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短片需要选择保定的一座标志性建筑作片头,来彰显新时代保定精神。请你选择并说明理由。
选择的建筑: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
28.短片中要介绍新时代保定精神的重要意义。下面是同学们找到的一则材料。
新时代保定精神,是对保定深厚历史文化和新时代人民的精神价值追求的高度概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____一是增强市民的认同感____归属感和荣誉感____塑造新时代保定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____为实现保定跨越式发展提振信心____凝聚合力____二是可以提升保定文化软实力,扩大城市影响力和竞争力。三是有助于展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城市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保定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必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保定落地生根。
(1)请在上边材料横线上填写正确的标点符号。
(2)给加点字注音。
概 ________ 誉 _______ 凝 _________
(3)下面对“软实力”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军事实力。
B.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
C.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等具有的影响力与感召力。
D.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等。
29.短片中需要对“崇信重义”进行解读,作为市民,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比喻言行坚决果断,毫不犹豫、拖沓。文中指陈赞贤言行坚决果断,毫不犹豫、拖沓。 形容做事慌乱,没有条理。文中指敌人做事慌乱,没有条理。 2. 李大钊 陈赞贤 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 语言和动作描写。 忠于党、忠于革命、坚贞不屈。 忠于革命、坚贞不屈。 3.法庭上 4.因为父亲想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让他们化悲痛为力量,继续从事革命工作。同时“父亲不说话”的行为也可以看出这是对妻儿最好的保护。 5.“我命令你在三分钟之内签字解散总工会。”倪弼气得暴跳如雷地说。这时,倪弼拿出蒋介石的密令,恶狠狠地:“蒋总司令有令在此,今晚要枪毙你!”急躁、凶狠
6.D
【解析】1.本题考查了理解词语的能力。
斩钉截铁:比喻言行坚决果断,毫不犹豫、拖沓。文中指陈赞贤言行坚决果断,毫不犹豫、拖沓。
手忙脚乱:形容做事慌乱,没有条理。文中指敌人做事慌乱,没有条理。
2.本题考查了提取信息的能力。
分析可知,《十六年前的回忆》文章主要写了李大钊被捕前和被捕后的回忆,表现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选文一主要运用语言、神态、动作描写,刻画了李大钊坚贞不屈的形象,突出了李大钊忠于党、忠于革命、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革命先驱陈赞贤》主要写了陈赞贤正在总工会开会筹备孙中山逝世两周年纪念活动时,被新编第一师的反动军官和几名便衣诱捕,但陈赞贤宁死也不解散总工会,从中表现了陈赞贤大义凛然,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选文二运用了语言和动作描写刻画了陈赞贤忠于革命、忠于工会,大义凛然、顽强不屈与敌人斗争的形象,突出了陈赞贤忠于革命、坚贞不屈的高尚品格。
3.本题考查学生给文段加标题的能力。
概括文章内容是拟小标题最常用的方法。
阅读文段可知,节选内容主要写了在法庭上,李大钊先生和家人相见以及他在法庭上的表现。按照这个意思,标题可拟定为“法庭上”。
4.本题考查了句子理解。
结合第①段中“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可知父亲经受了残酷的折磨后还是镇静安详;结合第④段中“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可知父亲忠于革命,忠于党的信念是坚定的;父亲想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让他们化悲痛为力量,继续从事革命工作。同时“父亲不说话”的行为也可以看出这是对妻儿最好的保护。
5.本题考查了人物描写及分析人物形象。
阅读选文二,结合第④⑤段中“‘我命令你在三分钟之内签字解散总工会。’倪弼气得暴跳如雷地说。”“这时,倪弼拿出蒋介石的密令,恶狠狠地:‘蒋总司令有令在此,今晚要枪毙你!’”可知,从这两处对倪弼的语言描写,得知他是一个急躁、凶狠的人。
6.本题考查了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阅读这两篇文章可知,李大钊和陈赞贤在面对敌人时,都是沉着冷静的;法庭上的李大钊,既有对敌人的恨,也有对亲人的爱;面对敌人审问时,陈赞贤能够据理力争,面对死亡也要和敌人抗争到底;陈赞贤“气吞山河的壮举”指的是他中弹不倒,死也要和敌人抗争到底的伟大壮举。选项D表述错误。
故选D。
7.(1) 第一个“的”
地
(2)男人的每只脚上,竟然都套着一个塑料袋。他一走动,塑料袋就会发出“沙、沙”的响声。因为套了塑料袋,所以他走过的地方没有一点污迹,还是那样干干净净的。
(3)为送水工的细心体贴而感动,为自己的劳动终于得到他人的尊重而激动。表达了作者对送水工敬佩之情,同时又表达了自己对践踏别人劳动成果行为的愧疚之情。
(4)为他人着想,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要有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①“我”的脚印弄脏了地板,并且对女工的劳动故作视而不见;②送水工脚套塑料袋进门,尊重女工的劳动成果。二者进行对比。
【详解】(1)本题考查错别字的辨析。
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句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不断的——不断地,分析可知,“不断”是一个形容词,当“不断”后面跟动词使用时,用“地”;当“不断”后面跟名词使用时,用“的”,句中“踩踏”为动词,故用“地”。
(2)本题考查关键信息的提取。
阅读文章,结合第④自然段“男人的每只脚上,竟然都套着一个塑料袋。他一走动,塑料袋就会发出“沙、沙”的响声。因为套了塑料袋,所以他走过的地方没有一点污迹,还是那样干干净净的”可知,这段话描写了送水工的修养,其他人都忽视了这个地面的问题,送水工人注意到了,这就是他修养的体现。
(3)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
联系第④自然段“男人的每只脚上,竟然都套着一个塑料袋。他一走动,塑料袋就会发出“沙、沙”的响声。因为套了塑料袋,所以他走过的地方没有一点污迹,还是那样干干净净的”这段话可知女工眼里有泪光闪现的原因是送水工脚套着塑料袋,走过之处地面干干净净。她为送水工的细心体贴而感动,为自己的劳动终于得到他人的尊重而激动。表达了作者对送水工敬佩之情,同时又表达了自己对践踏别人劳动成果行为的愧疚之情。
(4)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
在短文的第⑤自然段“修养应该是在一个人举手投足的细节中体现出来的。就像那个送水工,懂得在雪天里进入室内之前用塑料袋把两只脚套上。”可知作者认为的修养是为他人着想,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要有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
分析可知,结合文中“我”的脚印弄脏了地板,并且对女工的劳动故作视而不见;送水工脚套塑料袋进门,尊重女工的劳动成果。这两个事例可知,“我”在看到送水工对擦地女工劳动成果的尊重之后,对比之前自己以及自己认为的那些有修养的人的做法,然后发现修养并不仅仅是知识文化方面的体现,应该是在一个人举手投足的细节中体现。
8.C 9.母亲的执著和对我的鼓励 10.D 11. B A 12.子欲养而亲不待 13.①母亲的英语启蒙,开拓了“我”的视野。②母亲的执著和鼓励,让“我”得到了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了胆识。③母亲给“我”讲尼采,教育“我”要有昂扬的生命力、意志力; 14.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完整;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解析】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④自然段“人事难料啊,您这样一位习惯了繁华都市的大家闺秀,最后竟会永远留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村。还记得吗?1957年,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可知,因为安江是一个偏远的小山村,而且母亲和“我”都很陌生,所以母亲“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袁隆平要去报到的地方。故选C。
9.本题考查段落内容的理解。
第④自然段写了原本是大家闺秀的母亲为了怕“我”吃苦,陪着“我”来到了偏远的安江,母亲却受苦受累。结合母亲的言语“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可知,体现了一位母亲对孩子的担忧,表达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
10.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
D.有误。本文是我国著名科学家、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在母亲去世21年,写给母亲的一封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不是袁隆平在母亲生前写下的。
故选D。
11.本题考查段落的表达方式。
第④段写了母亲为了帮“我”带小孩,从大都市来到安江,表达了对母亲的愧疚与感激之情,表达方式是把感情融入具体事件。故选B,
第⑦段的表达方式为直抒胸臆,把自己心里的话直接写出来,表达了“我”因忙于科研,而很少陪伴母亲的自责、愧疚之情。故选A。
12.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课外知识积累。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一句古语,意思是树希望静止不摆,风却不停息;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以此来告诫子女行孝要及时,趁父母亲健在的时候关心关爱他们,不要等父母去世后才追悔莫及。
13.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与概括能力。
文章第⑧段写了母亲对作者成长的影响。由“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用英语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可知母亲对作者小时候的影响是英语启蒙,让“我”具有超越时代的视野。
由“无法想象,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没有您的执著和鼓励,我怎么能够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翱翔的胆识?”可知知母亲对作者读书时候的影响是对“我”求学读书的执着和鼓励,让“我”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搏击风浪的胆识。
由“无法想象,没有您在我的摇篮前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可知知母亲对作者工作时候的影响是摇篮前讲尼采,教育“我”有昂扬的生命力、意志力,有坚定的信心。
14.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及作用。
开头段“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和结尾段“妈妈,稻子熟了,我想您了!”在内容上相关联,所以二者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完整。两处都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方式,强烈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15.(1)引出本文的写作内容,即蚊子是怎样挑人叮咬的
(2)D
(3)①B ②A ③C
(4)在“蚊子偏爱‘醉人’”这个部分中,作者把“美味、偏爱、美食”这些词语用在蚊子觅食上,十分有趣;把蚊子描写成美食家,形象地写出了蚊子喜欢叮咬醉酒的人这一特点。
(5) 蚊子靠什么来选餐 蚊子偏爱“醉人” 让蚊子看不到人 蚊子靠什么来选餐
(6)①在皮肤和衣服上喷洒驱蚊剂。②在床上挂蚊帐。
【详解】(1)本题考查引用的作用。
文章主要谈蚊子选餐标准,但开头却提到“挑瓜术”,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且蚊子也有类似的“挑瓜术”,所以开头提到“挑瓜术”能起到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并且引出引出本文的写作内容,蚊子是如何“挑”人的。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由句子“蚊子判断一个人是否适合其口味,主要依据的是人身上的化学信息”可得出答案。故选D。
(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①“当人们呼气时,从肺里呼出的二氧化碳并非立即与空气混合,而是暂时形成像面包屑那样的团块状气流”,把人们呼出的二氧化碳与空气的混合物比作“面包屑”,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故选B。
②“皮肤上的微生物会产生一种由300多种不同成分组成的‘化学花束’”列举了数字来进行说明,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故选A。
③“不过,一些后天行为也会让人在蚊子眼中变得更‘美味’,比如喝酒”,举了喝酒的例子,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故选C。
(4)本题考查赏析语言特色。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任选一处具有代表性的词句,赏析它的幽默风趣之处即可。如:生物学家们弄清了蚊子在寻找受害者的过程中怎样识别人类的化学气味,根据这一发现,科学家们可以研究让人在距蚊子50米探测范围内“隐身”。句子把被蚊子叮咬的人成为“受害者”,还把蚊子闻不到气味称为“隐身”,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蚊子识别人类化学气味这一特点。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和详略安排。
由文章的三个小标题“蚊子靠什么来选餐”“蚊子偏爱‘醉人’”“让蚊子看不到人”可得出前三空答案。读三个小标题下面的内容,会发现“蚊子靠什么来选餐”所占篇幅较多,写得更详细。
(6)本题考查提建议的能力。
结合句子“因此防蚊时不但要在皮肤上喷酒驱蚊剂,也要在衣服上喷洒驱蚊剂。只要你漏喷了一个地方,就会被蚊子找到”可提建议。答案不唯一,建议切实可行即可。如:在身上贴防蚊贴,少喝酒;勤洗澡,减少汗臭味。
16.(1) 语言 孙权 他和孙权的关系十分融洽,对东吴忠贞不贰,蒋干不必劝他投靠曹操
(2)B
(3)C
(4) ② ④ ① ⑥ ⑤ ③
(5)周瑜巧用计中计除去蔡瑁和张允,可见他足智多谋;周瑜不给蒋干劝说他投靠曹操的机会,并表明自己对孙权和东吴的忠心,可见他是一个忠心耿耿的人。
(6)诸葛亮巧施“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大军;黄盖用“苦肉计”骗取曹操信任,为火烧赤壁创造有利条件。
【详解】(1)本题考查了对描写方法及选文内容的理解。
阅读文章,结合第④自然段中“又借酒意说:‘大丈夫活在世上,遇到知心的主公,言听计从,祸福共享,即使说客口齿再利,又怎能说动我的心呢?’”分析,从“又借酒意说”可知,这主要是对周瑜的语言描写,其中提到的“主公”指的是孙权,从“遇到知心的主公,言听计从,祸福共享,即使说客口齿再利,又怎能说动我的心呢?”可知,周瑜说这些话的言外之意是:他和孙权的关系十分融洽,对东吴忠贞不贰,蒋干不必劝他投靠曹操。
(2)本题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A.苦肉计:指故意伤害自己的肉体以骗取敌方信任的计策。
B.反间计:指的是识破对方的阴谋算计巧妙地利用对方的阴谋诡计进行攻击对方。
C.诈降计:指假装投降敌方,混入敌方,伺机破坏或直接杀敌。
D.激将计:通过隐藏的各种手段,让对方进入激动状态(愤怒、羞耻、不服、高兴)导致情绪失控,然后无意识中受到操纵,去干你想让他干的事。
阅读文章可知,这篇短文主要写了曹操、周瑜两军对战期间,周瑜偷探了曹军水寨情形,蒋干来到吴营试图劝降周瑜。周瑜识破蒋干企图,却不动声色,并设宴款待蒋干,之后又故意让蒋干看到信、听到密谈。蒋干回曹营后将探听到的消息报给曹操,曹操中计,除掉了自己的得力干将。周瑜实施的这个计谋叫反间计。故选B。
(3)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联系全文可知,蒋干来到吴营,周瑜明白蒋干的用意之后。接下来的一系列做法都是为了迷惑蒋干,从而实施计谋。周瑜摆宴,假装醉酒是为了让蒋干放松警惕;拉蒋干同眠是为了让他看到陷害蔡瑁、张允的信;夜间到帐外交谈也是为了误导蒋干,让他相信消息的真实性,为蒋干上当作铺垫。据此分析可知,C项说法错误。故选C。
(4)本题考查给短文情节排序的能力。
作答这类题时,可以先将所给出的情节通读一遍。然后再回读短文,结合短文内容依次排序即可。
这篇短文主要写了曹操、周瑜两军对战期间,周瑜偷探了曹军水寨情形,蒋干来到吴营试图劝降周瑜。周瑜识破蒋干企图,却不动声色,并设宴款待蒋干,之后又故意让蒋干看到信、听到密谈。蒋干回曹营后将探听到的消息报给曹操,曹操中计,除掉了自己的得力干将。据此排序为②④①⑥⑤③。
(5)本题考查了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结合内容理解,周瑜巧用计中计除去蔡瑁和张允,可见他足智多谋;周瑜不给蒋干劝说他投靠曹操的机会,并表明自己对孙权和东吴的忠心,可见他是一个忠心耿耿的人。
(6)本题考查了思维拓展。
本题为开放性题型,答案不唯一。根据积累写出两个故事名称即可。
示例:诸葛亮“七擒孟获”,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诸葛亮“围魏救赵”,直接攻击司马懿大本营,如此不但解决危机还大获全胜。
17.(1)B
(2)C
(3)A
(4)B
【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与掌握。
曙光,拼音为shǔ guāng,意思是指破晓时的阳光,比喻已经在望的光明前景。
窒息,拼音为zhì xī,意思是呼吸困难甚至停止。
故选B。
(2)本题考查汉字的正确书写。
学生根据平时对字词的积累以及语段的内容可知,第一空应为“漫”,漫长:表示长的看不到尽头。
第二空应为“巅”,山巅:意思是山的最顶峰。故选C。
(3)本题考查词语的正确运用。
“凝聚”指气体由稀变浓或变成液体。“凝练”指(文字)紧凑简练。
根据词义和语境可知这里是“汗水”,故选用“凝聚”;
“接受”指对事物容纳而不拒绝。“接纳”指接受(个人或团体参加组织、参加活动等);采纳。
根据词义和语境可知这里是“数不清的考验”,故选用“接受”。故选A。
(4)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
读句子“所以在快要放弃的每一个时刻,记得对自己说:要加油,不要哭”可知此句语序不当,应改为:所以在每一个快要放弃的时刻,记得对自己说:要加油,不要哭!
故选B。
18.sāi pù zhé kào。 19.江姐牺牲前的短暂时刻。 20.江姐江姐牺牲前的坚贞不屈的英雄形象。 21. 从容与淡定 表现了江姐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与英雄气概。 22.A 23. 此词表现了江姐在临死前从容镇定、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高洁人格和愿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 “胜利的欢笑”“圣洁的光辉”表现了革命者视死如归的乐观主义精神。江姐献身革命、从容就义的英勇形象跃然纸上。 24.蓝色的旗袍外面套着一件玫瑰色的短毛线衣。江姐习惯性地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尘,再理理旗袍上的折痕,然后弯着身子擦去皮鞋上的泥污。她又在镜子前照了照,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是要去参加什么隆重典礼似的。
本句运用了细节描写,不仅表现了江姐爱好整洁、生活严谨的习惯,更表现了她从容不迫、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高洁人格和愿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江姐这个人物形象真实生动,富有感染力。 25.不屈的丰碑——江姐
虽在牢狱中煎熬,但她有不屈的毅力,她有不熄的热情。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她绝不松口,面对敌人的严酷叫嚣,她平静宣告:胜利是永远属于我们的。她让敌人害怕,她让敌人胆怯,但她让我们骄傲。
【解析】18.本题考查了字音。
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这样才能选择做到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塞在”的“塞”读“sāi”时,指堵;填。读“sài”时,指边界上隔绝内外的屏障。“床铺”的“铺”读“pù”时,指铺子,商店;读“pū”时,指把东西展开或铺平。“折痕”的“痕”应读“zhé”时,指折叠。读“shé”时,指亏损。“手铐”的“铐”应读“kào”。
19.本题考查了理解题目的能力。
题目理解要结合全文的主旨来理解其深刻的内涵。本文的题目原指这一刻在其他时间之后,本文指江姐牺牲前的短暂时刻。
20.本题考查了概括内容的能力。
从第①自然段句子“听特务说是要把江姐和另一批同志转移到别的地方去。”可知特务借口转移迫害江姐。结合文段中间内容,从第 自然段句子“江姐和那些男同志,挺立在囚车上面,像去迎接庄严的战斗,像去迎接即将到来的黎明。看,他们的脸上充满了胜利的欢笑,洋溢着圣洁的光辉……”可知文章描写了江姐牺牲前的情景。
21.本题考查了人物描写方法。
阅读第⑤自然段“拍拍、理理、弯着身子擦去皮鞋上的泥污、照了照、走了几步”等动作描写,表现了江姐的从容与淡定,表现了江姐面对死亡毫不畏惧,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22.本题考查了破折号的作用。
理解句意确定破折号的作用。本句的意思是革命者面临考验的时候应该勇敢,脸不变色,心不跳。故此处作用是解释说明。故选A。
23.本题考查了理解句子的能力。
①本句主要写江组在临死前注重自己的仪态的细节描写,江姐面对死亡时像去参加什么颁奖典礼,既表现了江姐生活严谨,又表现了江姐在临死前不慌不忙,视死如归的精神,江姐为了自己心中的崇高理想和革命信念献身。从而将江姐这个人物形象刻画得真实生动,富有感染力。
②“胜利的欢笑”“圣洁的光辉”,他们是在面对死亡的路上,但是仍然是如此的从容镇定,表现了他们不畏惧死亡,视死如归的乐观主义精神。这些革命者愿意为了自己的理想献出自己的生命,他们英勇无畏,从容就义的英勇形象跃然纸上。
24.本题考查了赏析的能力。
批注时可选择运用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现手法、说明方法等句子,然后运用此类题的答案技巧进行赏析即可。比如第 自然段“江姐和那些男同志,挺立在囚车上面,像去迎接庄严的战斗,像去迎接即将到来的黎明。看,他们的脸上充满了胜利的欢笑,洋溢着圣洁的光辉……”本句运用了细节描写,不仅表现了江姐和那些男同志的神态,更表现了他们愿意为了自己的理想献出自己的生命,他们英勇无畏,从容就义的英勇形象,这些革命者的形象栩栩如生。
25.本题考查了颂词。
颂词就是表彰功绩或表达祝愿的讲话或文章。本题为江姐写颂词,根据本文的主题可以提炼出关键词“坚贞不屈的江姐”,据此写颂词即可。示例:一本《红岩》,使她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面对酷刑,她是千磨万击还坚劲的翠竹苍松;面对信仰,她是不输须眉之志的巾帼豪杰;面对人民,她是舍小家显大爱的忠诚女儿。她,就是永垂不朽的江姐!
26.崇信重义、尚和争先、开放包容、创新实干。 27. 保定古城之门 保定人民自古信守道义,民风朴实。 28. : 、 , , 、 。 gài yù níng C 29.“崇信重义”就是诚信。我认为坚守民族大义是崇信重义;新时代,勤劳朴实的人民,如“油条哥”刘洪安,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安全用油、杜绝复炸”,用良心做生意,卖良心油条,诚信经营也是崇信重义。
【解析】26.本题考查了书写的能力。
书写时要整体布局,注意字的结构、笔画、笔顺,做到书写工整、美观。
27.本题考查了理解内容与评价的能力。
联系保定精神,选择你最了解的,并懂得其内涵并将精神彰显出来即可。示例:选择的建筑物可以是“保定的古城之门”。因为保定人民自古信守道义,民风朴实。传说远古时代,黄帝在这里合符结盟,华夏民族由此开启。保定还是颛顼帝初封之地,是尧帝出生地和受封之地。这里孕育了蔺相如、刘备、祖冲之、郦道元、刘禹锡、赵匡胤、关汉卿等皇帝将相、贤达雅士。这里培养了抗日烈士佟麟阁、爱国民主人士冯玉祥等革命人士。正所谓: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
28.①本题考查了加标点的能力。
第一处表示新时代保定精神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总结应用冒号;第二处,表示并列词语间的停顿,应该用顿号;第三、四处表示句子间的停顿,应该用逗号;第五处表示并列词语间的停顿,应用顿号;第六处表示一句话已完结,应用句号。
②本题考查了字音。
概,gài,大略。
誉,yù,名誉、称赞。
凝,níng,由气体变成液体或由液体结成固体。
③本题考查了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由“二是可以提升保定文化软实力,扩大城市影响力和竞争力。”可知软实力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等具有的影响力与感召力。故选C。
29.本题考查开放性题。
“崇信重义”就是诚信。结合学习、工作和生活谈谈诚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比如: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实是指忠诚老实,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是指说话、办事讲信用,答应了别人的事,能认真履行诺言,说到做到,“崇信重义”是诚实的一种表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