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分类特训:标点符号和修辞手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分类特训:标点符号和修辞手法-(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9.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08 13:08: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分类特训:标点符号和修辞手法-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问那个卖烧饼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B.生活教我认识了桥——与水形影不离的过河的建筑。
C.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D.无名战士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
2.下列句中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伞头秧歌”是晋西北吕梁山区所独有的社火形式,尤以紧邻黄河边的一个小县——临县最为盛行。
B.曾被美国中央情报局误以为核反应堆的土楼,现以永定县境内的种类最多、数量最多、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被称为“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土楼民居博物馆。”
C.唯美、情趣、怀旧是《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经典》书系的特色,其中有冰心的《春水》、凌叔华的《酒后》、苏雪林的《绿天》、石评梅的《烟霞余影》等作品。
D.你想,倘若徐志摩和陆小曼时代也有手机的话,后人还能读到那么多情真意切的美丽如诗一般的情书吗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B.公司常年坚持节能管理的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制度、能耗预测制度和能源跟踪分析制度,做到节能工作常抓不懈。
C.中国足球的球迷们现在真的感到很迷惘,面对这片绿茵场,不知道是继续呐喊助威呢,还是干脆掉头而去
D.“守株待兔”的“株”是什么呢 《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木根也”,段玉裁在注释时则说得更明确:“今俗语云桩。”
4.下列句中标点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明知这位以一曲“北方的狼”而唱红台湾的歌手——齐秦有睡懒觉的习惯,但为了钟情于他的歌迷。我还是满怀歉意地叩响了他的房门。
B.传说伊欧斯是希腊神话中“黎明”(其实,指的是晨曦和朝霞。)的化身,是希腊神泰坦的女儿。
C.请柬上特意注明,最好能给母校带点小礼物,礼物最好是自制的,最好能标志自己的成就……云云。
D.他把列宁的“为了能够分析和考察各个不同情况,肩膀上要长着自己的脑袋”这句话,写在台历上,作为座右铭。
5.“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这句话中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特定称谓
B.表示特殊含义
C.表示直接引用
6.句子中的破折号起什么作用?将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呜——”汽笛一声长鸣,火车开动了。( )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意思的递进
C.表示意思的转折 D.表示声音的延续
7.下列句子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的同学正奋笔疾书;有的同学正掩卷沉思;而老师平静地站在讲台前默默地注视着他们。
B.“怎么了?”一个关切的声音传来:“有什么困难需要我帮助吗?”
C.郑板桥是清代一位有名的书画家。他一生杰出的成就,是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堪称“诗书画”三绝。
D.父亲坚决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我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8.下列四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师同他谈过话后,他说,他有决心把学习搞好。
B.晚上爸爸问我今天一天做了什么事?我吞吞吐吐说不出来。
C.唐朝是一个诗的王朝,孟浩然的春晓,凡是华人都能吟诵得出来。
D.“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首歌曾经红遍大江南北。
9.下面语句使用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B.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耷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
C.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D.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长——她可忘不了这个。
10.下列句子中引号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我在小学度过的最后一个“六一”节。(表示特定称谓)
B.她学会了用“手指”说话。(表示特殊含义)
C.我看到报上用头号字登着“李大钊等昨已执行绞刑”,立刻昏倒在床上。(表示特殊含义)
D.你居然能考“60分”了!有能耐呀!(表示讽刺和嘲笑)
11.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B.柿子树上挂着许多成熟的大柿子,像一个个红灯笼。
C.绿色的小脑袋轻轻摇摆,东张西望,好像在观察新领地。
D.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
12.与例句的表达方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燕子停在电线杆上,像一个个音符。
A.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跳舞。
B.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怎么也抓不住。
C.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
D.那壶口瀑布的百丈云烟,不正是有与洪水搏斗、杀出生路的大禹精神吗?
13.下列修辞手法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他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比喻)
B.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设问 )
C.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排比 )
D.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 拟人)
14.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A.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
B.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C.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
D.你会从一朵云,想象到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15.下列诗句中,具有对仗工整特点的一项是( )
A.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C.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D.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6.下面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体型恭敬,不苟言笑,装束平整”的字体
B.“横笔不波,内外皆收,神采沉密”的字体
C.“上下牵引,偏旁互借,流转多姿”的字体
D.“清泉穿石,流云出岙,竹摇藤飘”的字体
17.找出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 )。
A.几十年过去了,老师们的话仿佛还在我的耳边回响。
B.这位小姑娘天真美好的心灵,不正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吗?
C.一群灰鸽飞来,在我们面前大摇大摆地散步。
D.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
18.“老屋已经活了一百多岁了。它的窗户变成了黑窟窿,门板也破了洞。它很久很久没人住了。”这段运用了 手法,作者把老屋 ,而老屋想倒下去的原因是 。( )
A.比喻、人格化;认为自己老了,没什么用处了
B.拟人、人格化;认为自己站得太久了,感觉很累了
C.拟人、人格化;认为自己老了,没什么用处了
19.选出不是比比喻句的一项是( ) 
A.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B.地中海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C.燕子像褐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D.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青山绿水画。
20.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B.微风吹过,金黄的原野如一片波涛滚滚的大海。
C.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
D.他们一看那些连绵的青山,心中便仿佛有了依靠。
二、填空题
21.趣味标点。
有一个人总是挨官司。过年时,他对家人说:“今年谁都不能打官司!”并且还贴了一副对联,其中一联为“今年好晦气少不得打官司”,只是没加标点。他儿子读出了这一联,却让他的父亲恼怒不已。按照他父亲的原意,这一联应该怎么加标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给下列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1)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 )听着小鸟的鸣啭( )歌唱( )我婆娑起舞( )芳草为我鼓掌( )
(2)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 )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 )
(3)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 )欢呼声( )车声( )马蹄声( )响成一片( )
(4)( )你知道吗( )( )桑娜说( )( )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 )
23.指出下面句子中引号的用法。
(1)他们高声喊着:“快来看!找到他俩了!”( )
(2)还得知那个“衣衫褴褛的人”的尸体最后在渡船码头附近被发现了。( )
24.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并选择其中一种进行仿写。
(1)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 )
(2)柳树在风中扭摆着腰肢,尽情地跳舞。( )
(3)我们这位艺术家是谁呢?他就是贝多芬。( )
(4)李医生治病,还没开药方,病就好了三分。( )
我选______修辞手法仿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
25.读诗句填空。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这两句诗运用了______和_______的修辞手法。诗人把起伏延绵的五岭山脉比作_______。把高大的乌蒙山脉比作______,把藐视困难的思想具体化,形象化,以此衬托出红军_____________的高大形象。
(2)此句中的“_____”和“_____”这种动态化的描写,想象绝妙,境界宽广,显示出红军战士藐视一切困难的态度。
26.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
(2)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
(3)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
(4)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
(5)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 )
27.在括号中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了一圈。( )
(2)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 ( )
(3)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
(4)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
(5)地中海沿岸是西方文明的摇篮。( )
参考答案:
1.C
【详解】略
2.B
【详解】分号改为逗号;结尾句号应在引号外边。
3.D
【详解】A“黄色”前逗号改为冒号。B“年结算制度”后应为逗号。C“迷惘”后为冒号。
4.D
【详解】A“歌迷”后句号应为逗号;B删去括号内的句号;C句末省略号与“云云”重复
5.B
【详解】考查引号的作用,做题细读句子,掌握句子意思,进步去分析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把幼龟比喻成侦察兵,特殊含义。
6.D
【详解】略
7.C
【详解】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A分号应为逗号,这是连贯的一句话。B冒号应为逗号,表示继续说话,这是该类句子结构的固定格式。D问号应为逗号或顿号,它与后面“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是连贯的句子。
故答案为C
8.A
【详解】略
9.D
【详解】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A: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改 )
B: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耷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改……)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改……)
C: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改“彩排”)。
故答案为D
10.C
【详解】略
11.C
【详解】本题考查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比喻是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A.此句把“日子”比作“青烟”。本体是“日子”,喻体是“青烟”,比喻词是“如”。
B.此句把“大柿子”比作“红灯笼”。本题是“大柿子”,喻体是“红灯笼”,比喻词是“像”。
C.此句是拟人句,从“绿色的小脑袋”可看出是一种植物,不是人,用“东张西望”、“观察”词语将其赋予生命,拟人化。
D.此句把“我的日子”比喻成“针尖上一滴水滴”,本体是“我的日子”,喻体是“针尖上一滴水滴”,比喻词是“像”。这样的写法生动形象。
12.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的写作的语言表达方法的集合。例句是一个比喻句式,将“燕子”比喻成“音符”,这样写生动形象。
A.此句是拟人句。将“小雨滴”拟人化,说它在雨伞上“跳舞”。
B.此句是比喻句。将“雨来”比喻成“小泥鳅”。
C.此句是拟人句。将“星星”赋予生命,写星星“惊散”。
D.此句是拟人句。写“百丈云烟”有生命,能有“洪水搏斗”、“杀出生路”的精神。
13.A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辨析。“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他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这句话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14.C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例句中“探出头来”把笋拟人化,所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A. 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是比喻句。把草比作茵,把柳叶比作眉毛。
B.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是比喻句。把桃花水比作竖琴。
C.“舞动着”是人的动作,这里把桃花水拟人化。
D. 你会从一朵云,想象到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是排比句。
故选C。
15.C
【详解】本题考查对对仗的掌握情况。对仗是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四个选项中,只有第三个选项是对偶句。“迢迢”对“皎皎”。“牵牛星”对“河汉女”。
16.D
【详解】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
前三个选项,都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如“恭敬”、“神采”、“多姿”等词语都是用来形容人的。而最后一个选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字体比喻成“清泉穿石,流云出岙,竹摇藤飘”。
17.A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辨析。
A项没有使用修辞;
B项使用了反问,比喻的修辞;
C项使用了拟人的修辞;
D项使用了排比的修辞。
18.B
【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修辞手法。
在这句话中,作者将“老屋”拟人化,形象地说明了老屋经历了百年风雨,快要倒塌了。
19.A
【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修辞手法。比喻句,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A项属于陈述句。
20.D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理解。
A.“睡醒的样子,张开了眼。” 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是拟人修辞手法。
B. 把“原野”比作“大海”。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C.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三个同样的句式组成句子,是排比的修辞手法。
D. 无修辞手法。
21.今年好,晦气少,不得打官司。
【详解】本题考查给句子加标点。作答时根据具体语境及要求,结合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答。
阅读题目可知,题中父亲不想打官司,所以写了“今年好晦气少不得打官司”,但因为没有加标点,儿子读出了这一联,却让他的父亲恼怒不已。儿子读的是“今年好晦气,少不得打官司”,这完全违背了父亲的原意。若要遵循父亲的原意,就应该使句子表达出“不打官司”的意思,可将对联断句加标点为:今年好,晦气少,不得打官司。
22. , 、 ; , 。 ? ? : , , , 。 “ ? ” , “ 。 ”
【详解】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用法口诀有:句号是个小圆圈,表示句字意思完;问号须加有疑处,不看“谁”“哪”“为什么”;分句之间表间隔,句内用它意未尽;冒号形式两圆点,提起下文与总结等。
(1)“鸣啭”和“歌唱”之间是并列关系,用顿号,“我婆娑起舞”与“我饮着朝露”之间是并列关系,用分号。
(2)“呢”表示疑问应用问号。
(3)“静寂的草原热闹起”表示总述,后面用分号表示解释说明。“欢呼声”“车声”“马蹄声”是三个并列词语,中间用顿号,句尾用句号。
(4)提示语在中,提示语后用逗号,前后都要用双引号。
23. 表示直接引用 表示特定称谓
【详解】本题考查引号的作用。
常见的引号作用有:
表示直接引用:指行文中引用别人的话,成语、格言、诗词等,也包括拟声词、音译词。
(1)这个句子是对镇上人们的语言描写,引号的作用是引用别人的话。
表示特殊含义:指引号中的词语在其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了新的意思。
表示着重强调:指一句话中需要着重强调的对象。
表示特定称谓:指具有某些特点的名称、简称、专用术语以及纪念日等,一般为名词。
(2)这个句子中“衣衫褴褛的人”是借“衣衫褴褛”这个特点,特指此前汤姆在鬼屋里碰到的印江·乔埃的新搭档,引号在句中表示特定称谓,用来称呼那个人的。
表示否定和讽刺:指对所表述的内容加以否定和讽刺。
24. 比喻 拟人 设问 夸张 夸张 这个屋子只有巴掌那么大。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以及仿写句子的能力。
(1)本题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光比喻成银纱,烘托出当时环境的清幽。
(2)本题使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柳树当做人来写,会扭摆,会跳舞,形象地写出了柳树随风飘动时的姿态。
(3)本题使用的是设问的修辞手法,先自己提出问题:我们这位艺术家是谁呢?再自己回答:他就是贝多芬。
(4)本题使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将李先生治病的效果夸大化,体现出李先生的医术高超。
选用一种修辞手法,仿写一个句子即可。如:比喻:树上的苹果像灯笼似的又大又红。拟人:花儿在秋风中笑弯了腰。设问:学好语文要背书吗?一定要!夸张:这橘子酸得我的牙都快掉了。
25. 比喻 夸张 细浪 泥丸 征服高山、不畏艰险 腾 走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作答时,学生要理解句子意思,学会从句中的关键字词入手,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平时要多做题。
(1)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的修辞手法。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意思是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文中把逶迤的五岭比作跳跃的细浪,把磅礴的乌蒙山比作泥丸,比喻中也带着夸张,这一句用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红军面对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毛泽东这两句诗中“腾”“走”是动态词语,写细浪翻腾,泥丸滚动,所表现的不仅是气象阔远,磅礴峥嵘,而且是以山写人,含蓄隽永,洋溢着一种革命豪情。
26. 比喻 夸张 拟人 比喻 排比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修辞方法的辨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1)“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把“河”比作“玻璃的带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夸大了声音的气势,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3)“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句子把水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的手法。
(4)“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把“乌云”比喻成“墨”,把“白雨”比喻成“跳珠”。运用比喻的手法。
(5)“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句子“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句式相同,运用排比的手法。
27. 拟人 排比 夸张 对偶 比喻
【详解】这道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1)结合“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可知是拟人的手法。
(2)结合“有的……有的……有的……”可知是排比的手法。
(3)结合“春节眨眼就到了”可知是夸张的手法。
(4)结合句子的字数和词性可知是对偶的手法。
(5)结合“地中海沿岸”和“摇篮”可知是比喻的手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