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东部新区养马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成都东部新区养马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08 06:04: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养马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园林命名之最高标准,张岱已明言“无有一字入俗”,这也是园林命名同现代的“主题园”的区别。后者仅仅指出命名是表达景致的某一主题思想,而园林命名的关键却不只在于“主题”,更在于雅俗。有人认为使用古人典故就是“不俗”了,《红楼梦》第十七回中以两处题名指出了这一观念的 问题,在“曲径通幽”,宝玉言之“编新不如述旧, 刻古终胜雕今”,这自然是常说的“古雅”了;而在“沁芳桥”,宝玉又不喜欢别人那些“述古”的名字了。通观全篇,其所涉用典之俗的问题大抵有三:一曰陈旧,二曰犯忌,三曰“不中”。
所谓陈旧,就是用典太过俗滥,了无新意。如众人到了潇湘馆时,论此处匾该题四字。有人说: “淇水遗风。”贾政道:“俗。 ”又一个道:“睢园遗迹。”贾政道:“也俗。 ”二者一处用《诗经·卫风·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之典;另一处用睢园,即汉梁孝王“绿竹荫诸”的菟园之典,都同潇湘馆最点景的物“竹”有关,也算应题,为何被政老称“俗”呢?主要在于,这两个典故是文人看到“竹”最容易想到的典故,几乎已经是陈词滥调了,而由自我妙思所感知的此处景致之独特也自然不可见了。
犯忌者,多是同政事人情相悖之意。这看似同雅俗无关, 但所“雅”者,乃是寓于此间而得其遗世独立之精神;若不能意会禁忌之“度”,便是同时俗产生了冲突,难得独我之幽趣了。一犯在违制。如“蓼汀花淑”一景,有人拟出“秦人旧舍”,宝玉立即指出“背谬了”,桃花源之典故,本是讲“为避秦乱”而隐居的一村人,他们皆“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无疑暗藏着对政治的不满。二犯在重名,“稻香村”最初有人题名“杏花村”获得众人赞赏,贾政却向众人道:“‘杏花村'固佳, 只是犯了正名,村名直待请名方可。”三犯在“颓丧”。在蘅芜苑一处拟联,有人道:“麝兰芳霭科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众人指出“斜阳”二字不妥,那人便引古诗“蘼芜满院泣斜阳”句,众人皆云:“颓丧,颓丧! ”
所谓“不中”,就是本来显然需要提及的点题景物,没有说准或者说满了,或者明明没有的景致,却在匾额和对联中生造出来。前者如怡红院之处,有人提出“蕉鹤”,有人提“崇光泛彩”,宝玉就说“此处蕉棠两植,其意暗蓄‘红’‘绿’二字在内。若只说蕉,则棠无着落,若只说棠,蕉亦无着落”。后者如在蘅芜苑中清客们的“麝兰芳霭斜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三程香风飘玉蕙,一庭明 月照金兰”二联。说“不中”是“俗”,似乎也有些不妥,但是“俗”并不只针对文辞不美,还针对那些华美却不切景的辞藻。真正的“命名”乃是根据“此景”各种幽致深蕴而从生命经验中流露出来, 而非为了炫耀自己的文学才华而生搬硬造出来的。
从根本上讲,“不入俗”之难在于不能回到自我观照的世界中来,而只在“外部”的典故、概念和比拟中打转。在这一回中,尤其彰显宝玉才华的,或者说特别表露出“雅”的含义的,是连贾政也比较欣赏的“沁芳”桥之命名以及“蘅芷清芬”的对联。“沁芳”之名拟出后, 贾政的态度是“拈须点头不语”,脂评“六字是严父大露悦容也”。宝玉在评价前人时已提出,“雅”虽要切景,但却不能太“实”,而是要“蕴藉含蓄”;而其“含蓄”处,却是一种真正的“实在”。之所以“含蓄”,乃在于命名不能是对眼前景致的一般描述或比拟,而要将自我的生命经验沉浸于作为整体的园中世界,并前追古人之生命,将之也化入此刻自我的生命中来。所谓“无有一字入俗”,其实就是将自我作为存在者的“主人”去面对真实的世界,面对真实的 此刻的显现。然而古今鲜有人可做到极致,又知这一“真实”是极难寻找的。这一回的叙事展现出,对真实的意义的寻找乃是基于对许多“不真”的表达的涤除与反省,在这种反省之后重新回归到本真的存在中来,回归到在此的自我中来,世界的“真”使从被遮蔽的俗套和成见中显露现身了。
(摘编自李溪《以意造园,复以园造意: 从<红楼梦>第十七回看文人园林》)
材料二:
中国古代园林是文人读书治学的场地、修身养性的乐土、结社雅集的处所和文学创作的基地。中国古代园林的文学书写种类多样,异彩纷呈。园林中的建筑题名、匾额、对联和刻石等或取材于著名诗文,或出自文人之手。文学史上众多美文意境与文学家的高雅情致,皆成为中国古代园林的造景依据。拙政园来源于陶渊明《归园田居》的“守拙归园田”;沧浪亭的“沧浪”二字取自屈原《渔父》中的典故,园中临水的“观鱼处”得名于《庄子》“观鱼于濠梁之上”;颐和园后山“看云起时”出自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拙政园“留听阁”用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 崔兖》“留得枯荷听雨声”的诗意。园林中的对联、刻石对仗工整,寓意深远。留园五峰仙馆题有“雨 后静观山意思,风前闲看月精神”,这与李白《独坐敬亭山》中“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有异曲 同工之妙。园林散文、题园诗赋是古典文学与园林的另一种结合形式,如《阿房宫赋》《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都是流传千古的名篇。汤显祖笔下的“牡丹亭”和曹雪芹笔下“大观园”更是将中国园林的文学书写推向了高潮。
(摘编自袁圆《从<红楼梦>大观园看中国古代园林的文学书写》)
材料三:
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熌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 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贾政与诸人上了亭子,倚栏坐了,因问:“诸公以何题此?”诸人都道:“当日欧阳公《醉翁亭记》有云:‘有亭翼然’,就名 ‘翼然’。”贾政笑道:“‘翼然’虽佳,但此亭压水而成,还须偏于水题方称。依我拙裁,欧阳公之‘泻出于两峰之间’,竟用他这一个‘泻’字。 ”有一客道:“是极,是极。‘泻玉’二字妙。”贾政拈髯寻思, 因抬头见宝玉侍侧,便笑命他也拟一个来。
宝玉听说,连忙回道:“老爷方才所议已是。但是如今追究了去,似乎当日欧阳公题酿泉用一‘泻’ 字,则妥,今日此泉若亦用‘泻’字,则觉不妥。况此处虽云省亲驻跸别墅,亦当入于应制之例,用此等字眼,亦觉粗陋不雅。求再拟较此蕴藉含蓄者。”贾政笑道:“诸公听此论若何?方才众人编新,你又说不如述古,如今我们述古,你又说粗陋不妥。你且说你的来我听。”宝玉道:“有用‘泻玉’二字,则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 ”贾政拈髯点头不语。
(节选自《红楼梦》第十七回)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红楼梦》第十七回中对大观园各处命名的品评鉴赏,依据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雅俗之辨。
B.“稻香村”拟题“杏花村”获赞赏,贾政却认为不宜用“杏花村”这类已有实指的名字。
C.“淇水遗风”“睢园遗迹”被认定为“俗”,这两个典故是文人看到竹最容易想到的。
D.因为认识到园林命名的关键因素, 张岱提出了“无有一字入俗”的园林命名的最高标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蘅芜苑处,宝玉化用旧联拟对“吟成豆蔻诗犹艳,睡足荼蘼梦亦香”是为了证明“编新不如述 旧”的观点。
B.园林中匾额和对联为了追求文辞华美,从而生造出此地没有的景致,这不应该归于“俗”的命名方式。
C.《红楼梦》第十七回中关于匾额和对联命名的记述,展现了园林命名是如何在一种细致的审思及体悟中诞生的过程。
D.颐和园后山“看云起时”因为出自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诗句, 会引起游人“不中”的感受。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园林的文学书写”的一项是( ) (3 分)
A.古典园林中洞门有种“穿越”性,“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与古人造园反复借用的“桃花源”意境有关。
B.未来的园林设计建造者,要想提高园林艺术的理论水平,必须广泛地阅读中国古典园林文学,站在更高层次上来鸟瞰园林艺术自身。
C.宋代司马光定制过一套古代衣冠,“人独乐园,则衣之”,表达对董仲舒、陶渊明、王子猷, 白居易等七位先贤的敬慕。
D.“园林文学”是园林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掌握园林文学的基本知识对于培养园林类专业学生的文学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第一自然段的论证思路。 (4 分)
5.《红楼梦》第十七回中, 桥上亭的拟名先是“翼然”,后改拟为“泻玉”,最后改拟为“沁芳”。 请结合材料观点,谈谈你对此的理解。(4 分)
(二) 现代文阅读 II (本题共 4 小题, 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红鬃马
贺敬涛
壮硕紧实的肌肉如同雕刻般凸起,油亮血红的毛发像披了鲜红的毯子,高高扬起的鬃毛迎风飘动,粗大的鼻孔猛烈地喷着白气,由于连续地奔跑,渗出的汗水闪耀着红光,像是在流血。
这是一匹纯正的蒙古红鬃马。
红鬃马兀立在队列中间,对面乌压压排列着一个日本骑兵中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
此刻,凛冽的寒风像一头发怒的野兽,横冲直撞,涤荡着山野,在这荒凉的山谷里,呜咽嘶鸣,鹅毛般的雪花迎面扑来,拍在脸上沙沙地疼。
红鬃马摆动了一下头,两边是十四匹八路军骑兵团的战马,“火车头”“黑骏马”“青花梨”……高扬着头,喷着白气,躁动着,不停地用前蹄刨着脚下的积雪。
红鬃马背上威然端坐着杨班长,灰布军装整齐地扎进皮带里,乌亮的马枪背在身后,细长的马刀笔直地立在右侧,刀背轻薄,刀刃锋利异常。他目光如炬,充满杀气,左手轻抚着红鬃,像每次大战之前一样。此时,风雪戛然而止。
“老杨同志,这次你的任务,是带领你的骑兵班引开敌人,掩护大部队转移,敌人是一个中队的日本骑兵!”骑兵团周团长脸色铁青,眼睛盯着杨班长,“有问题吗?”
“没问题,保证完成任务!”杨班长挺直了身板,后脚跟猛地一磕,举手行了个军礼。
走出团部,红鬃马正静立在那儿,高扬着头,目视前方,仿佛一百年、一千年,就那样立着,像一尊雕像,左腿上一道五厘米的伤疤分外抢眼,那是与日本骑兵激战时挂的彩。“兄弟,一个中队,交给你了!”杨班长伏在马耳边交代完,像蚱蜢一样飞身上马,一抖马缰,红鬃马一声长啸,飞驰而去。
“唰!”那是向前挥动马刀的声音。
“骑兵团,冲锋!”杨班长的声音炸雷般响起。
战士们高举着马刀,十五匹战马像一股巨大的旋风,向小野中队冲去。
狂风骤然猛烈,雪花打着旋地扫向前方,呼啸声、马蹄声、嘶鸣声、马刀碰击声与呻吟声交织在一起,声震山野。
空旷的开阔地上,红鬃马傲然与小野中队对视,雪地上横躺着十多具尸体和马匹,一匹战马吃力地爬起来,又无力地躺在地上,脖子上的血汩汩地流了出来。
“对面的骑兵听着,不要做无谓的抵抗,放下马刀,皇军大大优待!”一名日本骑兵喊话。
“骑兵团,冲锋!”杨班长高亢的声音再次响起。
折返时,只有红鬃马立在雪中,它左腿被马刀刺中,鲜血顺着腿注入雪中。杨班长左臂也被砍掉了,血流不停,右手的马刀刀刃已卷了口,手哆嗦不止。
“对面的骑兵战士,小野中队长敬你是一名真正的武士,只要放下马刀,皇军大大优待!”
风陡然增大,飞起的雪花飘在杨班长残臂上,白色雪花瞬间变成了红色羽片,杨班长回望一眼大部队突围方向,仰天大笑,高声呐喊:“骑兵团,冲锋!”一抖马缰,冲向日本骑兵。
好大的白绢布哇,就铺在身下,杨班长静静躺在白绢布上,右手举着马刀,斜着身子,嘴巴大张着像在嘶喊,一副冲锋击杀的姿势,身边,立着红鬃马。
一名日本骑兵端起枪。“八嘎!”被小野厉声呵责制止。
红鬃马一低头,衔起杨班长衣角,拖曳着向前挪动,一步、两步……雪地上,徐徐铺展开一匹鲜艳的红帛。
雪花又飘了下来,像白色的蝴蝶在红鬃马面前起舞。
“下马!”旷野上响起小野的狂叫。日本兵齐刷刷地下了马,士兵们开始在雪地上刨土,“咚、咚!”土太硬了,日本兵轮番刨着。
坑刨好了,日本兵抬起杨班长,轻轻放入土坑中,开始封土,红鬃马却衔着杨班长衣角,半天不松口……
小野走到坟前,啪,双腿并立,恭恭敬敬地弯腰行礼,身后,整个日本骑兵中队默然肃立。
接下来,红鬃马的举动,令小野一行惊呆了!
只见红鬃马绕坟一周,猛然卧倒,头深深地偎依在坟土上,眼眶里流出泪水,许久,它站起身,回头看了一眼覆满雪花的坟茔,径自踉踉跄跄往远方走去……枯树,原野,大山,白雪,正前方就是百丈悬崖。风雪猛然增大,风,嘶鸣着,一阵猛过一阵,雪,重重拍在马背上,红鬃马吃力地抖擞起身形——那是一匹多么健美的骏马呀,壮硕紧实的肌肉如同雕刻般凸起,油亮血红的毛发像披了鲜红的毯子,高高扬起的鬃毛迎风飘动,粗大的鼻孔猛烈地喷着白气……
红鬃马长啸一声,用尽气力紧走几步,迎着风雪,纵身跳下悬崖……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开头从红鬃马非凡外部形象人手,在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的同时,为下文红鬃马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做铺垫。
B. 虽然杨班长率骑兵班以少战多,但他们毫不畏惧,三次“骑兵团,冲锋!”之语彰显了战士们的英勇奋战精神。
C. 虽然杨班长奋力拼杀的行为失败,没有完成周团长交代的任务,但赢得了敌人尊重,令整个日本骑兵中队肃立致敬。
D. 红鬃马和杨班长的形象很鲜明,二者有着许多相通之处,互相映衬,浑然融于一体,读后令人久久难以忘怀。
7. 关于小说中红鬃马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红鬃马的命名主要是因其有油亮血红的毛发和连续奔跑后渗出的汗水会闪耀着红光。
B. “红鬃马傲然与小野中队对视”运用夸张手法,明写红鬃马,暗写杨班长的无畏精神。
C. 小说中多次写红鬃马衔着杨班长衣角的情形,突出了红鬃马与杨班长之间的深厚情谊。
D. 小说结尾描写红鬃马纵身跳下悬崖的情景,催人泪下,增添了小说悲壮色彩。
8. 小说中多次写到了“雪”,请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9. 小说的写作富有特色,请结合小说从叙事主体、节奏、手法角度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四月,兵罢戏下,诸侯各就国。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士卒皆歌思东归。韩信说汉王曰:“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
项羽出关,使人徙义帝【注】。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趣义帝行,群臣稍倍叛之,乃阴令衡山王、临江王击之,杀义帝江南。
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止战好畤,又复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东至咸阳,引兵围雍王废丘。二年,汉王东略地,塞王欣、翟王翳、河南王申阳皆降。韩王昌不听,使韩信击破之。于是置陇西、北地、上郡、渭南、河上、中地郡;关外置河南郡。更立韩太尉信为韩王。诸将以万人若以一郡降者,封万户。缮治河上塞。诸故秦苑囿园池,皆令人得田之。正月,虏雍王弟章平。大赦罪人。
汉王之出关至陕,抚关外父老,还,张耳来见,汉王厚遇之。二月,令除秦社稷,更立汉社稷。三月,汉王从临晋渡,魏王豹将兵从。下河内,虏殷王,置河内郡。南渡平阴津,至雒阳。新城三老董公遮说汉王以义帝死故。汉王闻之,袒而大哭。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发使者告诸侯曰:“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节)
【注】义帝:义帝熊心本是楚国贵族,项梁起事后,立熊心为楚怀王,以从民望。义帝与诸将约,先入关中者为王。刘邦先入关中,项羽使人还报熊心。熊心答复,照原约办,项羽因此怨恨熊心。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 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B.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 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C.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 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D.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 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就国,指受到君主分封而获得领地后, 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B.“项王使卒三万人从”和“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鸿门宴》)两句中的“从”字含义 相同。
C. “略”在文中指“夺取”,与成语“攻城略地”中的“略”含义相同。
D. “关外置河南郡”和“沛公则置车骑” (《鸿门宴》)两句中的“置”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汉王善得民心。他不但下令修缮整治河上边塞,还让百姓开垦耕种秦朝原来的苑囿园池,甚至亲自到陕县安抚关外父老。
B.汉王从善如流。他听取韩信“决策东乡,争权天下”的建议,领兵回军,直接率军在废丘围困了雍王。
C.汉王御人有道。先是用韩信之计,从故道回军,袭击了雍王章邯,后又派韩信攻打不愿归附自己的韩王郑昌。
D.汉王善抓时机。汉王为义帝发丧,举哀三天,并乘机派使者通告诸侯攻打杀义帝的罪人, 抓住了讨伐项羽的绝佳机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 (5分)
怨不在大,可畏唯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求索,其可忽乎!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次韵王适①游陈氏园
苏辙
宿雨晴来春已晚,众花飘尽野犹香。
舞雩便可同沂上,饮禊何妨似洛阳②。
新圃近闻穿沼阔,涨江初喜放舟长。
年来簿领③萦人甚,何计相随入醉乡。
[注]①王适,苏辙的女婿。②白居易和裴洽一起参加 洛阳修禊 活动后,单独邀请裴老前辈举 办了一场家宴。③簿领:官府记事的簿册或文书。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适在游陈氏园时写了以“香、阳、长、乡”为韵脚的诗歌,苏辙写这首诗与他相唱和。
B.首联点出了游园的时节,虽然已经是晚春,花朵也在经历风雨后落尽,但野外仍飘着花香。
C.第三句运用“浴乎沂,风乎舞雩”的典故,表现出诗人跟孔子一样对太平盛世图景的向往。
D.颈联交代园中池沼水面上涨,可以荡舟游玩,与首联中的“宿雨”相照应,可见雨势很大。
15.全诗表达了诗人的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题, 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 , ”。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 , ”。
(3)《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与韩愈《师说》中的“ ,
”观点相同。
三、语言文字运用(21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创业之初, ① 。刚到水城时,吴强非常很不适宜当地的气候,哮喘就发作,一到秋天,常常咳得上气不接下气,更令他头痛的是当地百姓在背后的风言风语:咱水城猕猴桃都卖不掉,还搞什么产业园?吴强走家串户做工作,耐心讲解:种茶叶、蔬菜、杨梅、核桃、中药材,是为了发展种植业;养羊是为了发展畜牧养殖业,构建内部生态循环系统……尽管这样,在短时期看不到收益的村民都打退堂鼓,眼看要 ② 。吴强就通过当天结算工资、提前预支经费等方法提高村民的积极性。星光不负赶路人,在2020和2021两年中吴强成功试种徐香猕猴桃、金猕猴桃等多个优良品种,又逐年递增土地租金,以上举措建成猕猴桃、茶叶林下养羊面积500亩,企业1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3家。让吴强咬紧牙关坚持下来的动力是什么?水城县乡民们挂在脸上的笑容开成了最美的猕猴桃花,就是吴强的动力。吴强深有感触地说,扶贫一定要找到适合当地的策略与途径,自己努力的目标就是为水城县的乡村振兴 ③ 。如今,水城县的猕猴桃产业已不再是一种单一的种植经济,而是逐渐发展为集种植效应、科研效应、旅游效应、文化效应等为一体的多种产业。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 II (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红旗渠纪念馆的相关数据进行统一规划和处理,要确定红旗渠纪念馆的数据来源和组成:红旗渠纪念馆自身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通过红旗渠纪念馆衍生出来的数据。
① :数据格式多,数据相关性差,数据价值密度低。要符合大数据技术的相关处理准则,在大数据分析前对非结构化数据展开大量的清洗工作,满足智慧博物馆大数据分析的功能需求。在进行非结构化数据的数据清洗之前,一定要确立项目需求分析。只有思考清楚这些问题,对于非结构化数据的清洗 ② ,才能从众多杂乱无章的数据中清洗出对智慧博物馆建设有意义的数据。大数据技术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与可视化等几个层面的内容,而这几个层面 ③ 。只有提前完成了数据采集工作,才能进行数据存储、处理和可视化工作,否则就相当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同时,数据采集和存储工作也要根据数据处理和可视化的反馈结果进行适当调整,以使得整个智慧博物馆大数据系统更加完善和符合实际的需求。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1. 下列各项中,对上述文段内容概括最全面、准确一项是( )(3分)
A. 依据大数据技术的相关准则处理红旅渠纪念馆的相关据。
B. 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红旗渠纪念馆的相关数据进行统一规划和处理。
C. 数据技术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与叮视化等内容。
D. 数据采集和存储工作要根据数据处理和可视化的反馈结果进行调整。
四、写作( 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
一位喜欢观察的老司机,开着开着有了“发现”:我开了20年汽车,路越建越好,越来越宽,车子越来越好,开得越来越快。但是,在高速公路上开车,能看到什么呢?绿化带、隔离桩、路牌、交警、收费站;绿化带、隔离桩、路牌、交警、收费站……再来一遍,再来一遍,没完没了,开着开着就要犯困。奇怪得很,我现在有时反而怀念以前的乡村公路了,虽然弯弯曲曲,坑坑洼洼,开车时速度慢,需要人注意观察,但是有好多新鲜事,有味儿啊!
人们在获得一些新的东西时,也有可能会失去一些东西,请结合老司机的感受,就“得”与“失”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