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纯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
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15小题,共45分)
1. 关于黄河和长江叙述的组合,正确的是( )
①水能资源均非常丰富,在中上游地区修建了许多大型水电站②两河流均自西向东注入海洋,黄河注入黄海,长江注入东海③共同流经青海.四川两省④两河流程都很长,航运价值都非常巨大⑤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下游河段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A. ①②⑤ B. ①③⑤ C. ②③⑤ D. ②③④
2. 读我国煤炭资源调配示意图,完成下题。
我国煤炭资源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 )
A. 实现调出区能源供应和消费结构的变化
B. 保障调入区的能源供给、经济持续发展
C. 促进区域之间交通运输方式的完善
D. 促进区域人才交流和人口流动
中国汽车工业根基羸弱,依托市场换技术艰辛发展。但在汽车玻璃领域,福建F公司四十年来聚焦专注,成就了自身规模和技术的全球龙头地位。读“F公司发展过程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3.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该公司在海外投资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 资金 B. 原料 C. 市场 D. 政策
4. 该公司在美国建厂生产可能遇到的主要问题有( )
A 贸易壁垒加强 B. 成本提高 C. 市场竞争激烈 D. 技术革新缓慢
乌苏里江是黑龙江支流,为中俄界河,是世界上少有的全流域湿地界江,整个流域几乎涵盖了所有湿地类型。下图为乌苏里江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乌苏里江湿地面积广、类型多样,与此关联性较大的是( )
A. 冻土广布 B. 蒸发旺盛 C. 水产丰富 D. 气候变暖
6. 与俄方一侧乌苏里江流域相比,自1980年以来中方一侧湿地类型变化更为剧烈。中方一侧流域内的湿地类型的变化主要表现为( )
①水田面积增加②水田面积减少③草本湿地增加④草本湿地减少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东西向自然景观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导致由甲到丙景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热量 B. 光照 C. 水分 D. 土壤
8. 乙区域最容易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 土地沙化 B. 湖水酸化 C. 水土流失 D. 森林破坏
9. 缓解乙区域生态问题的合理措施是( )
A 增加水井数量 B. 解决生活能源 C. 扩大森林面积 D. 提高城市化率
改革开放以来,中西部地区大量农民离开家乡向东部地区流动,形成了民工潮。未来我国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将使产业资本替代劳动力成为流动的主体,由“移民就业”向“移业就民”转换。据此回答问题。
10. 下列甲、乙、丙、丁代表的工业部门中,对于农民工迁移吸引力最大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1. “移业就民”带来的影响有( )
①加剧东部地区就业紧张状况②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③加快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④缓解中西部地区环境压力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越南人口密度大,国内缺乏完整的工业链,急需国外资金来拉动本国经济的发展。近年来,越南给予外资企业优惠的税收政策,使越来越多的中国纺织企业扎堆越南,2020年年底,某纺织企业又将工厂从越南搬迁到中国四川省某县。下图示意该纺织企业转移线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我国纺织企业向越南投资会( )
A. 增加越南人民的就业机会 B. 提升我国工业化水平
C. 改善越南的环境质量 D. 增加我国纺织品出口量
13. 该纺织企业从越南重新迁回中国,主要是因为中国( )
A. 交通运输便利 B. 产业链更完善 C. 劳动力价格低 D. 政策支持力度大
14. 某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从下列该地区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图中可以看出
A. 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 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最多
C. 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D. 2000年以来第二产业新增就业人口超过第三产业
15.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此次高峰论坛是“一带一路”提出3年多来最高规格的论坛活动,旨在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完成“一带一路”东部连接快速发展的中国,西部连接发达的欧洲而中部是亟待发展的中亚、南亚等地区,东、中、西部的经济具有互补性,表现为( )
①东部产能增强,需要加强对外合作
②中亚油气丰富,需要寻求消费市场
③西部经济发达,需要引进大量人才
④南亚农业发达,需要扩大粮食出口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二、综合题(3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中南半岛东部的越南,人口约0.97亿,是东南亚地区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之一。但近年来,很多跨国公司将生产线由中国等国迁往越南,如耐克、阿迪达斯、富士康、三星等,提振了越南的制造业和整体经济,使其成为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东南亚国家。我国在越南的投资起步较晩,投资额相对不大,主要集中在电力、汽车制造、基础设施和建筑服务等领域,近年我国出口越南的机械设备、工业材料创历史新高。下图示意越南部分地理事物分布。
(1)简述大量生产线迁入对越南的影响。
(2)说明越南吸引我国企业投资的主要原因。
(3)有学者认为,虽然目前有大量制造业都迁入了越南,但越南并不能取代中国,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试说明理由。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塔拉滩地区土地沙漠化严重,每年从这里进入龙羊峡库区的流沙达3131万立方米。当地太阳辐射量丰富,近年来,建成了数十个光伏产业园。光伏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塔拉滩地区生态环境改善,植被不断恢复。下图为塔拉滩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为保证塔拉滩地区发电的稳定性,国家电投集团黄河公司探索出了“水光互补”项目——光伏电站与龙羊峡水电站并网发电。
(1)从地形与气候角度,指出塔拉滩地区适宜建设光伏发电站的原因。
(2)分析光伏产业发展有利于塔拉滩植被恢复的原因。
(3)简述塔拉滩光伏产业和龙羊峡水电站的互补作用。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石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流失,基岩裸露,土地生产力水平下降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乌江为贵州省第一大河,流域内石灰岩岩层广布,是我国主要的石漠化发生区。下图为乌江流域地形坡度与土壤厚度(mm)关系图,下表为流域内不同地形年平均土壤侵蚀强度(吨/km2)。
年平均侵蚀量(吨/km2)
山地 6434.
盆地丘陵 190.6
沟谷 163
(1)从地形、气候、土壤发育三方面说明石漠化的原因。
(2)简析乌江流域地形坡度与土层厚度的对应关系。
(3)从自然灾害角度,分析土地石漠化的危害。
(4)针对流域内不同地形,分别提出保护水土的具体措施。
万州纯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 答案解析
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15小题,共45分)
1. 关于黄河和长江的叙述的组合,正确的是( )
①水能资源均非常丰富,在中上游地区修建了许多大型水电站②两河流均自西向东注入海洋,黄河注入黄海,长江注入东海③共同流经青海.四川两省④两河流程都很长,航运价值都非常巨大⑤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下游河段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A. ①②⑤ B. ①③⑤ C. ②③⑤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长江和黄河均流经了我国的三级阶梯,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在中上游地区修建了许多大型水电站,①正确;黄河注入渤海,不是黄海,②错误;长江和黄河均流经了流经青海、四川两省,③正确;黄河流量较小,汛期短,又有结冰期,航运价值不高,④错误;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大部分流经了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因中游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河水携带泥沙在下游慢慢沉积下来,使河床形成了高出地面几米的“地上河”,⑤正确。综上所述,①③⑤组合正确,故选B。
2. 读我国煤炭资源调配示意图,完成下题。
我国煤炭资源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 )
A. 实现调出区能源供应和消费结构的变化
B. 保障调入区的能源供给、经济持续发展
C. 促进区域之间交通运输方式的完善
D. 促进区域人才交流和人口流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我国煤炭资源调配,有利于保障调入区的能源供给、经济持续发展,B正确;对调出区能源供应和消费结构影响不大,A错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是专用线路,不能改变区域之间交通运输方式,不能促进区域人才交流和人口流动,CD错误。故答案选B。
中国汽车工业根基羸弱,依托市场换技术艰辛发展。但在汽车玻璃领域,福建F公司四十年来聚焦专注,成就了自身规模和技术的全球龙头地位。读“F公司发展过程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3.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该公司在海外投资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 资金 B. 原料 C. 市场 D. 政策
4. 该公司在美国建厂生产可能遇到的主要问题有( )
A 贸易壁垒加强 B. 成本提高 C. 市场竞争激烈 D. 技术革新缓慢
【答案】3. C 4. B
【解析】
【3题详解】
由图可知,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该公司在美国设立海外机构,在德国、韩国、日本成立子公司,主要原因是这些经济发达国家汽车产业较为发达,有着较好的市场,C正确。该公司在发达国家投资所需的资金更多,A错误。该公司是全球龙头企业,制造的玻璃质量好,技术先进,原料不是该公司海外投资的主要因素,B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这些发达国家给予了该公司的政策优惠,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该公司于2016年在美国建设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单体工厂。由于美国经济发达,地价较高,劳动力成本也高,故在建厂生产中成本会提高,B正确。贸易壁垒主要是针对商品的进出口,该公司在美国建厂,当地产当地销,可避免贸易壁垒,A错误。该公司是全球龙头企业,制造的玻璃质量好,市场竞争力强。且题目指的是建厂和生产过程,不是指销售过程,市场竞争激烈主要指的是销售过程,C错误。美国经济技术发达,有利于公司的技术革新,D错误。故选B。
【点睛】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劳来动力因素:由源于处于不断变化中,因此具有数量充足、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内部交易成本因素:指企业生产与其他相关企业和地方服务行业(包括政府)打交道、进行生产组织、职工培训等过程的投入。发达国家费用较高,而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首先要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
市场因素: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当达到饱和或满足不了自身的需要时,而且为了避开贸易壁垒,通常采用在新地区直接投资建厂的方式,开辟新的市场。
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土地规模和价格、环境污染……
乌苏里江是黑龙江支流,为中俄界河,是世界上少有的全流域湿地界江,整个流域几乎涵盖了所有湿地类型。下图为乌苏里江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乌苏里江湿地面积广、类型多样,与此关联性较大的是( )
A. 冻土广布 B. 蒸发旺盛 C. 水产丰富 D. 气候变暖
6. 与俄方一侧乌苏里江流域相比,自1980年以来中方一侧湿地类型变化更为剧烈。中方一侧流域内的湿地类型的变化主要表现为( )
①水田面积增加②水田面积减少③草本湿地增加④草本湿地减少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5. A 6. D
【解析】
【5题详解】
乌苏里江流域纬度较高,气候温凉,夏季降水较多,蒸发较少,地表径流丰富;同时纬度高,气温低,冻土广布,地表水不易下渗,形成面积广大的湿地,A正确,B错,和水产无关,故C错,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蒸发量会加大,不利于湿地的形成,故D错。
【6题详解】
乌苏里江中方流域内,受人类活动影响更剧烈,其变化主要是水田增加、草本湿地减少,故①④正确,②③错,选D,ABC错。
【点睛】湿地,在狭义上一般被认为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广义上则被定义为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东西向自然景观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导致由甲到丙景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热量 B. 光照 C. 水分 D. 土壤
8. 乙区域最容易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 土地沙化 B. 湖水酸化 C. 水土流失 D. 森林破坏
9. 缓解乙区域生态问题的合理措施是( )
A. 增加水井数量 B. 解决生活能源 C. 扩大森林面积 D. 提高城市化率
【答案】7. C 8. A 9. B
【解析】
【7题详解】
读图可知:由甲到丙降水逐渐减少,植被覆盖随之稀少。因此水分条件是甲到丙景观变化的主要因素。故C正确,A、B、D错误。
【8题详解】
读图可知,乙区域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位于荒漠与草原之间,因此最容易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沙化,A正确;湖水酸化是因酸雨所致,酸雨是工业活动大量排放酸性气体的结果,B错误;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湿润、半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介于400---800mm之间,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mm,C错误;该地区景观为荒漠草原,D错误。故选A。
【9题详解】
读图可知,乙区域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位于荒漠与草原之间,为荒漠草原,树木难以生长,C错误。乙区域畜牧业活动频繁,在水井的周围,大量的牲畜集聚饮水,草原被过度利用和践踏,导致土地荒漠化;增加水井数量,还可能导致不合理灌溉,引发土壤的盐碱化,导致荒漠化面积增加,因此增加水井数量不合理,A错误;解决生活能源,可减少因获取薪柴而导致的植被破坏,从而有效发挥绿色植物的固沙作用,B正确;城市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因此不能通过提高城市化率缓解当地的生态环境问题,同时提高城市化率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D错误。故选B。
【点睛】土地荒漠化是我国西北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防治措施主要有: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中西部地区大量农民离开家乡向东部地区流动,形成了民工潮。未来我国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将使产业资本替代劳动力成为流动的主体,由“移民就业”向“移业就民”转换。据此回答问题。
10. 下列甲、乙、丙、丁代表的工业部门中,对于农民工迁移吸引力最大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1. “移业就民”带来的影响有( )
①加剧东部地区就业紧张状况②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③加快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④缓解中西部地区环境压力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10 B 11. D
【解析】
【10题详解】
对比甲、乙、丙、丁代表的工业部门,可知乙工业部门工资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最高,说明该工业部门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机会多,对于农民工迁移吸引力最大,B正确,排除ACD。故选B。
【1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未来我国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将使产业资本替代劳动力成为流动的主体,由“移民就业”向“移业就民”转换。“移业就民”将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出到中西部,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加快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②③正确。东部地区发展新的主导产业,不会加剧就业紧张,中西部地区的环境压力会加大,①④错误。故选D。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有: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自然灾害;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事业、婚姻和家庭;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其中经济因素往往是起了主导作用的因素。
越南人口密度大,国内缺乏完整的工业链,急需国外资金来拉动本国经济的发展。近年来,越南给予外资企业优惠的税收政策,使越来越多的中国纺织企业扎堆越南,2020年年底,某纺织企业又将工厂从越南搬迁到中国四川省某县。下图示意该纺织企业转移线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我国纺织企业向越南投资会( )
A. 增加越南人民就业机会 B. 提升我国工业化水平
C. 改善越南的环境质量 D. 增加我国纺织品出口量
13. 该纺织企业从越南重新迁回中国,主要是因为中国( )
A. 交通运输便利 B. 产业链更完善 C. 劳动力价格低 D. 政策支持力度大
【答案】12. A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我国纺织企业向越南投资会带动越南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越南的就业机会,提升越南工业化水平,故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纺织工业也会带来一定的环境污染,会使越南的环境质量下降,故C选项错误;我国纺织企业到越南投资办厂,不会增加我国纺织品的出口量,故D选项错误。故选A。
【13题详解】
交通运输条件是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之一,但交通条件不是该纺织企业重新迁回我国的主要原因,故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越南缺乏完整的工业链,会影响纺织企业的发展,与越南相比,我国产业链更完整,故该纺织企业重新迁回我国主要是因为我国产业链更完善,故B选项正确;与我国相比,越南的劳动力价格更低,故C选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越南为了吸引外资,给予外资企业优惠的税收政策,故政策支持力度大不是该纺织企业重新迁回我国的主要原因,故D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产业转移的影响:1.对转出区的影响:国内生产要素集中到新兴产业,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发展处于开发期和增长阶段的产业,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组织营销;污染产业移出,环境质量改善;就业机会减少,失业人口增加。2.对转入区的影响: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发展处于成熟期或衰退阶段的产业,从事产品加工;接受污染产业,环境污染加重;就业机会增多 ;推动区域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
14. 某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从下列该地区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图中可以看出
A. 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 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最多
C 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D. 2000年以来第二产业新增就业人口超过第三产业
【答案】C
【解析】
【详解】读图,结合图例可知,该时间段内,第二产业比重波动上升,A错。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最多,B错。第一产业就业比持续减少,而第二三产业比重升高,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C对。2000年以来第二产业新增就业人口少于第三产业,D错。故选C。
【点睛】结合图例阅读图表是解题关键。
15.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此次高峰论坛是“一带一路”提出3年多来最高规格的论坛活动,旨在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完成“一带一路”东部连接快速发展的中国,西部连接发达的欧洲而中部是亟待发展的中亚、南亚等地区,东、中、西部的经济具有互补性,表现为( )
①东部产能增强,需要加强对外合作
②中亚油气丰富,需要寻求消费市场
③西部经济发达,需要引进大量人才
④南亚农业发达,需要扩大粮食出口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一带一路”连接亚欧大陆东西两端,区域内部经济差异明显,互补性强。我国处于东部,是著名的“世界工厂”,产能大,需加强对外合作以输出过剩产能,①对;中亚地区是全球能源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其石油资源依赖国际市场,②对;欧洲经济发达,人才济济,但受老龄化严重影响,需引进国际劳工,③错;南亚地区因人口稠密,对粮食需求量大,是粮食的进口区域,④错。据此分析,①②对,选A。
【点睛】
二、综合题(3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中南半岛东部的越南,人口约0.97亿,是东南亚地区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之一。但近年来,很多跨国公司将生产线由中国等国迁往越南,如耐克、阿迪达斯、富士康、三星等,提振了越南的制造业和整体经济,使其成为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东南亚国家。我国在越南的投资起步较晩,投资额相对不大,主要集中在电力、汽车制造、基础设施和建筑服务等领域,近年我国出口越南的机械设备、工业材料创历史新高。下图示意越南部分地理事物分布。
(1)简述大量生产线迁入对越南的影响。
(2)说明越南吸引我国企业投资的主要原因。
(3)有学者认为,虽然目前有大量制造业都迁入了越南,但越南并不能取代中国,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试说明理由。
【答案】(1)有利影响:促进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当地居民收;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不利影响:工业的快速发展,会加剧越南的电力短缺;部分生产线的迁入可能会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矿产资源和水能丰富;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土地价格低廉;政府政策支持;我国产能过剩等。
(3)与中国相比,越南经济较为落后,基建不足,没有完善的运输网络和物流体系;越南工业配套不齐全,制造业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转入的产业大多数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或污染较大的低端制造业,产品利润低,经济发展缺乏持久力;越南人口较中国少得多,消费水平低,其市场相对较小,且政局稳定性较差;越南劳动力总量和劳动力平均素质较中国低。
【解析】
【分析】本题以越南的工业发展为背景,考查越南工业的区位条件,产业转移对越南的影响等,考查对问题的探究与分析能力。
【小问1详解】
大量生产线迁入对越南的影响应从有利与不利两方面进行分析。有利:中国企业对越南的投资,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当地产业升级,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不利:迁入的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会对当地环境产生污染和破坏生态;同时可能造成越南的电力紧张。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越南的矿产资源丰富、水能丰富,可为发展电力和矿产开发提供资源;越南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当地土地价格(地租)便宜;政府政策支持;另外,我国的部分产能过剩,越南为承接产能转移提供有利条件。
【小问3详解】
越南工业基础相对落后,工业规模小,缺乏完整的产业链;越南的工业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工业为主,环境污染严重,工业附加值低,缺乏持久的竞争能力;越南国内人口比中国人口少得多,国内的消费市场狭小,难以形成较大工业规模;国内局势不稳,影响长远持久的发展动力;越南劳动力总量和劳动力平均素质较中国低。
【点睛】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塔拉滩地区土地沙漠化严重,每年从这里进入龙羊峡库区的流沙达3131万立方米。当地太阳辐射量丰富,近年来,建成了数十个光伏产业园。光伏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塔拉滩地区生态环境改善,植被不断恢复。下图为塔拉滩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为保证塔拉滩地区发电的稳定性,国家电投集团黄河公司探索出了“水光互补”项目——光伏电站与龙羊峡水电站并网发电。
(1)从地形与气候的角度,指出塔拉滩地区适宜建设光伏发电站的原因。
(2)分析光伏产业发展有利于塔拉滩植被恢复的原因。
(3)简述塔拉滩光伏产业和龙羊峡水电站的互补作用。
【答案】(1)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光照充足,光伏资源丰富;气候干旱,晴天多,降水少,光照时间长;位于高原地区,地势开阔,土地充足,适宜大规模布局光伏电站。
(2)太阳能电池板阻挡气流运动,减弱风沙;太阳能电池板遮挡光照,减弱蒸发,提高土壤湿度,促进植被恢复;光伏产业为当地提供能源,减少樵采,利于植被保护。
(3)塔拉滩光伏产业,改善植被和生态环境,降低风沙对龙羊峡库区的淤塞;光伏电站可在河流枯水期弥补水电发电的不足;龙羊峡水电站在夜晚或阴雨天弥补光伏发电的不足,提高电网的供电稳定性。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塔拉滩地区的地形、气候和沙漠化以及发电站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应用、沙漠化治理、区域协调发展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运用知识以及提炼材料信息加以运动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区域协调发展的地理学科认知和素养。
【小问1详解】
由题中图中塔拉滩地区稀疏等高线可知塔拉滩位于地形平坦开阔的区域,平坦的地形有利于光伏发电站大规模的建设;塔拉滩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大气中云量较少晴天较多,降水少,光照时间长,光照充足,光伏资源丰富,符合光伏发电站建设条件。
【小问2详解】
由材料“近年来,当地建成了数十个光伏产业园”可知,当地光伏发电的面积巨大,众多的光伏发电设备,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减弱高原季风的运动速度,从而减弱风沙对土地的侵蚀,减弱风沙对植被的破坏;当地为高山高原气候,属于干旱区,降水少,光照充足,蒸发量大,面积巨大的光伏发电设备可对地面遮阴,起到减弱蒸发的作用,提高土壤湿度,促进植被恢复;当地土地沙漠化跟当时经济发展落后,能源结构简单有关系,光伏发电站为当地提供能源,减少植被砍伐,有利于植被保护。
【小问3详解】
光伏发电站可以改变塔拉滩能源能源结构单一的局面,也有利于对风沙的控制,改善龙羊峡库区的流沙问题,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塔拉滩的植被和生态环境,但光伏发电站受制于当地的天气状况,当地在夜晚或阴雨天时,光照会有不稳定的情况,而龙羊峡水电站稳定的电力输出,就可以弥补塔拉滩光伏发电的不稳定性,提高电网的供电稳定性,实现互补。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石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流失,基岩裸露,土地生产力水平下降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乌江为贵州省第一大河,流域内石灰岩岩层广布,是我国主要的石漠化发生区。下图为乌江流域地形坡度与土壤厚度(mm)关系图,下表为流域内不同地形年平均土壤侵蚀强度(吨/km2)。
年平均侵蚀量(吨/km2)
山地 643.4.
盆地丘陵 190.6
沟谷 163
(1)从地形、气候、土壤发育三方面说明石漠化的原因。
(2)简析乌江流域地形坡度与土层厚度的对应关系。
(3)从自然灾害角度,分析土地石漠化的危害。
(4)针对流域内不同地形,分别提出保护水土的具体措施。
【答案】(1)该地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集中,多暴雨;石灰岩广布,成土慢,土层薄;水土流失严重,导致石漠化。
(2)坡度越大,土层越薄。坡度大,地表径流速度越快,流水侵蚀作用越强,水土流失越严重,土层越薄。
(3)石漠化地区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石漠化山地岩石裸露,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水旱灾害多发。
(4)山地: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盆地丘陵:修建梯田、沿等高线耕作、留茬少耕等。沟谷:打坝建库,分段营造防护林。
【解析】
【分析】本题以乌江流域内的石漠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石漠化的原因、危害、治理措施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从材料和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据材料与所学内容可知,从地形方面看,地势起伏较大,山区面积大,流水侵蚀作用明显,从土壤方面看,石灰岩广布,石灰岩易受流水的溶蚀,成土过程缓慢,土层浅薄,多陡坡,起伏大,容易导致水土流失。从气候方面看该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降水集中,多暴雨,加剧了水土流失,导致石漠化的形成。
【小问2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坡度越大,土壤厚度越小,土壤越薄。由材料可知,当地是我国主要的石漠化发生区,易发水土流水,地形坡度越大,地表径流流速越快,流水侵蚀搬运能力越强,水土流失越严重,土壤厚度越小,土壤越薄。
【小问3详解】
土地石漠化是指表层土壤流失、植被减少、基岩裸露的现象。表层土壤流失、植被减少、基岩裸露,植被保持水土能力减弱,表层土壤变得疏松,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并且由于表层土壤流失、植被减少、基岩裸露,所以石漠化山地植被减少,岩石裸露,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导致水旱灾害多发。
【小问4详解】
由表格信息可知,不同地形区土壤侵蚀量不同。山地地区土壤侵蚀量最大,应该以退耕还林或封山育林,保护植被,保持水土为主。由于盆地地区水土流失较少,可以考虑修筑梯田,减少水土流失,沿等高线耕作、留茬少耕等,发展耕作业。沟谷地区由于水土流失较少,可以打坝建库,分段营造防护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