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四季之美 第二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 四季之美 第二课时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09 07:16: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 四季之美 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课文按一年四季的顺序描写了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和冬天的早晨等不同时间的景致。作者用细致的笔触描写出不同时间、不同景物的动态变化,营造了美的氛围。
整体设计思路
抓住关键句段,联系上下文,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旷、恰”等5个生字,会写“黎、晕”等9个生字,会写“黎明、红晕”等13个词语,理解生字组成的词 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背通课文。
3、抓住关键句段,联系上下文,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理清叙述顺序,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难点:抓住关键句段,联系上下文,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教学策略
教法:深入研读、提炼写法。
学法:探究文本,感悟“美”。
教学过程
一、抓住题目,破题引入
1、关于季节的词语 (春暖花开,鸟语花香,冰天雪地....)
2、古诗中的四季,此时你又想到了什么样的情境 (春天的桃花带来喜悦,夏天的荷塘充满生机,秋天的枫叶热情似火,冬天的梅花傲雪独放)
四时景物皆成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日本作家清少纳言的《四季之美》。
(设计意图:从文章题目入手,由“四季”到“之美”逐渐构建清晰的自然景色图,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了解背景,走进作者。
清少纳言(约966—约1025),真实姓名不详。日本平安时期著名女作家。“清”取自她的家族姓氏“清原”,“少纳言”为她在宫中的官职。清少纳言出身官僚家庭,因家学渊源,自幼熟读《汉书》《蒙求》《白氏文集》等汉文著作,才华不凡。她的《枕草子》是日本最早的随笔作品集,被后世誉为“日本散文鼻祖”。
三、初读感知,体会不同。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描写的?
春天最美是黎明。”“夏天最美是夜晚。”“秋天最美是黄昏。” “冬天最美是早晨。
(设计意图:通过找的关键句,表示时间的关键词归纳为按照时间顺序描写。)
2、初步感知课文,文中的四季哪个时间什么景物最美?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成受文所描写的景色之美,让学生初步感受 作者的独特写作视角。)
四、探究文本,感悟“美”
1.春之黎明
抓住天空与云彩的颜色体会这是一种柔和安静之美。体会动态描写。
2.夏之深夜
抓住流萤体会在夏夜里流萤飞舞的美丽情景。
3.秋之黄昏
从视觉体会乌鸦归巢,大雁比翼双飞令人感动;从听觉体会风声虫鸣令人心旷神怡。体会作者心思细腻,审美情趣独特。
引导学生抓住“点点归鸦”和“急急匆匆”体会动态美。
4.冬之早晨
抓住冬天早晨火盆里的炭火,一动一静,一红一白,体会画面安逸,具有和谐美。
(设计意图:从“四季”和“情趣”入手,真正引领学生在自主学习交流中感悟到文章的语言优美与精妙,教学思路与学习思 路清晰明了。)
四、读写结合,升华学习
清少纳言的四季之美只属于清少纳言,别人看不到,也写不来,我们心里也会有一份难忘的景致,它也可能真的只属于我们自己。那么就让我们也写一写心中最美、印象最深的那份景致,写出我们自己。如果能在大的背景之中写出一点动态的美就更好了。
(设计意图 体会情趣之后提炼动静结合的写法做到学以致用。)
五、推荐阅读。
朱自清《春》
汪曾祺《夏》
郁达夫《故都的秋》
老舍《济南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