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课后自检题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一化学人教(2019)必修第二册
一、选择题。(18题)
1、关于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硫的非金属性较强,所以只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
B.分离黑火药中的硝酸钾、炭、硫要用到二硫化碳、水以及过滤操作
C.硫与金属或非金属反应均作为氧化剂
D.3.2 g硫与6.4 g铜反应能得到9.6 g纯净硫化物
2、下列离子的检验方法正确的是( )
A.某溶液中加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l-
B.某溶液中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SO
C.某溶液中加NaOH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u2+
D.某溶液中加稀硫酸产生无色气体,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O
3、下列化合物能由两种单质直接化合生成的是( )
A.Fe2S3 B.CuS C.SO3 D.SO2
4、向50 mL 18 mol·L-1的H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加热使之反应。则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 )
A.小于0.45 mol B.等于0.45 mol
C.在0.45 mol和0.90 mol之间 D.大于0.90 mol
5、把少量NO2气体通入过量小苏打溶液中,再使逸出的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过氧化钠颗粒的干燥管,最后收集到的气体是( )
A.氧气 B.二氧化氮
C.二氧化氮和氧气 D.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6、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上利用反应3Cl2+2NH3===N2+6HCl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管道漏气,遇氨就会产生白烟
B.该反应利用了Cl2的强氧化性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生成1 mol N2有6 mol电子转移
7、下列关于硝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硝酸与金属反应,主要是+5价氮得电子
B.与金属反应时,稀硝酸可能被还原为更低价态,则稀硝酸氧化性强于浓硝酸
C.硝酸电离出H+,能被Zn、Fe等金属还原成H2
D.常温下,向浓HNO3中投入Fe片,会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
8、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NH3的喷泉实验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
B.常温下铁和铂都不与浓硫酸反应
C.盛液溴的瓶内加少量水可防止液溴的挥发
D.NH3遇到挥发性强酸能冒白烟
9、当航天飞机返回地球大气层时,由于与空气的剧烈摩擦,飞机尖端的温度可达1 000 ℃以上,为了防止高温将其烧毁,科学家给航天飞机的相应部位安装了可靠的保护层。制作保护层的材料是( )
A.塑料 B.玻璃 C.新型陶瓷 D.镁铝合金
10、下列反应中,通入的气体物质只作为氧化剂的是( )
A.二氧化硫通入氯水中 B.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C.氯气通入氯化亚铁溶液中 D.氨气通入水中
11、向某溶液中滴入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该溶液中( )
A.一定有 B.可能有或
C.一定无 D.可能有
12、下列无色气体中,遇空气变成红棕色的是( )
A.CO B.HCl C.SO2 D.NO
13、我国科学家合成的3 nm长的管状碳纳米管,长度居世界之首。这种碳纤维具有强度高、刚度(抵抗变形的能力)高、密度小(只有钢的1/4)、熔点高,化学稳定性好的特点,因此被称为“超级纤维”。下列对碳纤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它是制造飞机的理想材料 B.它的主要组成元素是碳元素
C.它的结构与石墨相似 D.碳纤维复合材料耐高温
14、检验某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的下列操作中最合理的是( )
A.加入硝酸酸化的
B.先加酸化,再加溶液
C.先加盐酸酸化,再加溶液
D.加入盐酸酸化了的溶液
15、下列有关浓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大量浓硫酸洒在皮肤上应立即用纱布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
B.稀释时要将水沿器壁慢慢倒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C.欲除去NH3中的H2O,可让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D.浓硫酸不分解、不挥发,所以能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质量不会发生变化
16、根据陶瓷的生产原理,可以得出硅酸盐工业的一般特点是( )
①以含硅物质作为原料 ②主要产物是硅酸盐 ③反应条件是高温 ④反应原理是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③ C.①②③④ D.只有③④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硫酸工业中涉及的3步反应都为氧化还原反应
B.硫黄在常温下可与汞反应而氧气不能,说明硫的氧化性强于氧
C.如用NaOH溶液来吸收尾气中的SO2,只能生成一种盐
D.如以FeS2为原料,每生成2mol硫酸,理论上需消耗molO2
18、将一定量的镁和铜组成的混合物加入到稀硝酸中,金属完全溶解(假设反应中还原产物只有NO)。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3 mol·L 1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比原合金的质量增加5.1 g。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当金属全部溶解时,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一定是0.4mol
B.参加反应的金属的总质量3.6gC.当生成的沉淀量达到最大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一定为V=100mL
D.当金属全部溶解时收集到NO气体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2.24L
二、填空题。(3题)
19、对含有氮氧化物的废气进行处理。
(1)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NO2+NO+2NaOH===2NaNO2+H2O ①
2NO2+2NaOH===NaNO2+NaNO3+H2O ②
在反应①中,氧化剂是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__。在反应②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2)在一定条件下氨亦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污染的物质。写出氨和二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A、B、C、D、E代表单质或化合物,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A为地壳中含量仅次于氧的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其晶体结构与金刚石相似。
请填空:
(1)组成A单质的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________。
(2)B的化学式为______,B和碳反应生成A和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D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21、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环境中都有很大的应用。A、B、C、D、E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的纯净物,A是单质。它们之间有如下的转化关系:
(1)若B是一种碱性气体,D是一种红棕色气体,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C、D两种化合物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
A.光化学烟雾 B.能源短缺 C.酸雨 D.温室效应
②C是大气污染物之一。目前,有一种治理方法是在400 ℃左右、有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用B把C还原为A和水,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有10 mol A生成,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③实验室制取B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B是一种臭鸡蛋气味的气体,A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单质,E是工业生产中一种重要的化合物,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B和C可以发生反应生成A,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金属铜投入E的稀溶液中不发生反应,但再加入H2O2溶液后铜开始溶解,溶液逐渐变为蓝色,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1题)
22、某中学生取纯净的Na2SO3·7H2O50.00g,经600℃以上的强热至恒重,分析及计算表明,恒重后的样品质量相当于无水亚硫酸钠的计算值,而且各元素的组成也符合计算值,但将它溶于水,却发现溶液的碱性大大高于期望值。经过仔细思考,这位同学解释了这种反常现象,并设计了一组实验,验证了自己的解释是正确的。
(1)他对反常现象的解释是:_______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达)
(2)他设计的验证实验是:_______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达)
第5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课后自检题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一化学人教(2019)必修第二册
一、选择题。(18题)
1、关于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硫的非金属性较强,所以只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
B.分离黑火药中的硝酸钾、炭、硫要用到二硫化碳、水以及过滤操作
C.硫与金属或非金属反应均作为氧化剂
D.3.2 g硫与6.4 g铜反应能得到9.6 g纯净硫化物
【答案】B
2、下列离子的检验方法正确的是( )
A.某溶液中加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l-
B.某溶液中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SO
C.某溶液中加NaOH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u2+
D.某溶液中加稀硫酸产生无色气体,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O
【答案】C
3、下列化合物能由两种单质直接化合生成的是( )
A.Fe2S3 B.CuS C.SO3 D.SO2
【答案】D
4、向50 mL 18 mol·L-1的H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加热使之反应。则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 )
A.小于0.45 mol B.等于0.45 mol
C.在0.45 mol和0.90 mol之间 D.大于0.90 mol
【答案】A
5、把少量NO2气体通入过量小苏打溶液中,再使逸出的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过氧化钠颗粒的干燥管,最后收集到的气体是( )
A.氧气 B.二氧化氮
C.二氧化氮和氧气 D.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答案】C。
6、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上利用反应3Cl2+2NH3===N2+6HCl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管道漏气,遇氨就会产生白烟
B.该反应利用了Cl2的强氧化性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生成1 mol N2有6 mol电子转移
【答案】C
7、下列关于硝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硝酸与金属反应,主要是+5价氮得电子
B.与金属反应时,稀硝酸可能被还原为更低价态,则稀硝酸氧化性强于浓硝酸
C.硝酸电离出H+,能被Zn、Fe等金属还原成H2
D.常温下,向浓HNO3中投入Fe片,会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
【答案】A。
8、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NH3的喷泉实验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
B.常温下铁和铂都不与浓硫酸反应
C.盛液溴的瓶内加少量水可防止液溴的挥发
D.NH3遇到挥发性强酸能冒白烟
【答案】B
9、当航天飞机返回地球大气层时,由于与空气的剧烈摩擦,飞机尖端的温度可达1 000 ℃以上,为了防止高温将其烧毁,科学家给航天飞机的相应部位安装了可靠的保护层。制作保护层的材料是( )
A.塑料 B.玻璃 C.新型陶瓷 D.镁铝合金
【答案】C。
10、下列反应中,通入的气体物质只作为氧化剂的是( )
A.二氧化硫通入氯水中 B.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C.氯气通入氯化亚铁溶液中 D.氨气通入水中
【答案】C
11、向某溶液中滴入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该溶液中( )
A.一定有 B.可能有或
C.一定无 D.可能有
【答案】B
12、下列无色气体中,遇空气变成红棕色的是( )
A.CO B.HCl C.SO2 D.NO
【答案】D
13、我国科学家合成的3 nm长的管状碳纳米管,长度居世界之首。这种碳纤维具有强度高、刚度(抵抗变形的能力)高、密度小(只有钢的1/4)、熔点高,化学稳定性好的特点,因此被称为“超级纤维”。下列对碳纤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它是制造飞机的理想材料 B.它的主要组成元素是碳元素
C.它的结构与石墨相似 D.碳纤维复合材料耐高温
【答案】C。
14、检验某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的下列操作中最合理的是( )
A.加入硝酸酸化的
B.先加酸化,再加溶液
C.先加盐酸酸化,再加溶液
D.加入盐酸酸化了的溶液
【答案】C
15、下列有关浓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大量浓硫酸洒在皮肤上应立即用纱布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
B.稀释时要将水沿器壁慢慢倒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C.欲除去NH3中的H2O,可让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D.浓硫酸不分解、不挥发,所以能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质量不会发生变化
【答案】A
16、根据陶瓷的生产原理,可以得出硅酸盐工业的一般特点是( )
①以含硅物质作为原料 ②主要产物是硅酸盐 ③反应条件是高温 ④反应原理是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③ C.①②③④ D.只有③④
【答案】C。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硫酸工业中涉及的3步反应都为氧化还原反应
B.硫黄在常温下可与汞反应而氧气不能,说明硫的氧化性强于氧
C.如用NaOH溶液来吸收尾气中的SO2,只能生成一种盐
D.如以FeS2为原料,每生成2mol硫酸,理论上需消耗molO2
【答案】D
18、将一定量的镁和铜组成的混合物加入到稀硝酸中,金属完全溶解(假设反应中还原产物只有NO)。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3 mol·L 1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比原合金的质量增加5.1 g。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当金属全部溶解时,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一定是0.4mol
B.参加反应的金属的总质量3.6gC.当生成的沉淀量达到最大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一定为V=100mL
D.当金属全部溶解时收集到NO气体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2.24L
【答案】C
二、填空题。(3题)
19、对含有氮氧化物的废气进行处理。
(1)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NO2+NO+2NaOH===2NaNO2+H2O ①
2NO2+2NaOH===NaNO2+NaNO3+H2O ②
在反应①中,氧化剂是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__。在反应②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2)在一定条件下氨亦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污染的物质。写出氨和二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NO2 NO 1∶1 (2)6NO2+8NH37N2+12H2O
20、A、B、C、D、E代表单质或化合物,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A为地壳中含量仅次于氧的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其晶体结构与金刚石相似。
请填空:
(1)组成A单质的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________。
(2)B的化学式为______,B和碳反应生成A和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D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答案】(1)+4价 (2)SiO2 SiO2+2CSi+2CO↑
(3)CaSiO3 Na2SiO3
21、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环境中都有很大的应用。A、B、C、D、E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的纯净物,A是单质。它们之间有如下的转化关系:
(1)若B是一种碱性气体,D是一种红棕色气体,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C、D两种化合物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
A.光化学烟雾 B.能源短缺 C.酸雨 D.温室效应
②C是大气污染物之一。目前,有一种治理方法是在400 ℃左右、有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用B把C还原为A和水,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有10 mol A生成,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③实验室制取B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B是一种臭鸡蛋气味的气体,A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单质,E是工业生产中一种重要的化合物,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B和C可以发生反应生成A,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金属铜投入E的稀溶液中不发生反应,但再加入H2O2溶液后铜开始溶解,溶液逐渐变为蓝色,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AC
②4NH3+6NO5N2+6H2O 24 mol
③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①2H2S+SO2===3S+2H2O
②Cu+H2O2+2H+===Cu2++2H2O
三、实验题。(1题)
22、某中学生取纯净的Na2SO3·7H2O50.00g,经600℃以上的强热至恒重,分析及计算表明,恒重后的样品质量相当于无水亚硫酸钠的计算值,而且各元素的组成也符合计算值,但将它溶于水,却发现溶液的碱性大大高于期望值。经过仔细思考,这位同学解释了这种反常现象,并设计了一组实验,验证了自己的解释是正确的。
(1)他对反常现象的解释是:_______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达)
(2)他设计的验证实验是:_______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达)
【答案】(1)4Na2SO3= 3Na2SO4+Na2S
(2)第一步: 设Na2SO3完全转化为Na2SO4和Na2S, 需分别检出离子和S2-离子。
离子的检出: +Ba2+ = BaSO4↓不溶于盐酸。
S2-离子的检出:
方法1:加沉淀剂如: S2-+Pb2+= PbS↓(黑) (或醋酸铅试纸变黑)其他沉淀剂也可得分。
方法2:加盐酸S2- +2H+=H2S↓(可闻到硫化氢特殊气味)
第二步:设Na2SO3未完全转化为Na2SO4和Na2S, 检出加盐酸时以及检出S2-采用方法2时,除发生已述反应外,均会发生如下反应:
+2S2- +6H+=S↓+3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