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微粒间相互作用与物质性质检测题(含答案)高二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微粒间相互作用与物质性质检测题(含答案)高二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2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6-08 07:36: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微粒间相互作用与物质性质》检测题
一、单选题(共13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臭氧是空间结构为V形的极性分子,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氧气
B.在一定条件下将分子晶体的转变为共价晶体的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C.Mg的两种激发态和中,前者第二电离能更大
D.向含1mol配合物的溶液中加入含的溶液,将生成
2.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W与X位于同一主族,X、Y、Z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具有强氧化性,其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化合物中各元素原子均达稳定结构
B.Z的氢化物的沸点可能高于Y的氢化物
C.Z、W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Z大于W
D.由X、Y、Z、W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能与X、Z、W形成的化合物反应
3.一定条件下,氨气和氟气发生反应:4NH3+3F2→NF3 +3NH4F,其中产物NF3分子结构和NH3相似。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NF3分子含有极性共价键 B.NF3属于共价化合物
C.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 3:1 D.上述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属于共价分子
4.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2月20日在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室内场馆使用次氯酸钠灭杀病毒原理是蛋白质变性
B.水结成冰的过程中分子内氢键断裂形成分子间氢键
C.生产速滑服所用的聚氨酯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D.照明广泛使用的太阳能电池其光电转换材料是SiO2
5.《梦溪笔谈》有记:馆阁新书净本有误书处,以雌黄涂之。在中国古代,雌黄经常用来修改错字,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s、S原子的杂化方式均为
B.的沸点比的低
C.与As同周期且基态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目相同的元素只有V
D.已知分子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结构,分子中键和键的个数比为3:1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与非金属化合时,都可以形成离子键
B.金属元素的电负性一定小于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
C.电负性相差越大的元素间越容易形成离子键
D.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均增大
7.布洛芬具有抗炎、镇痛、解热的作用,但口服该药对肠道、胃有刺激性,解决方法之一是对该分子进行成酯修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负性:N>C>O B.键角:NH3>H2O
C.R和T中均无手性碳原子 D.R和T均不能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
8.如图是某化学反应历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d、MgO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过程发生了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
C.存在反应MgOCOOH+H=MgOCO+H2O
D.总反应为4H2+CO2CH4+2H2O
9.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mol[Cu(NH3)4]2+中σ键的数目为12NA
B.标准状况下,2.24LSO2溶于水,溶液中HSO、SO和SO2的微粒数之和小于0.1NA
C.电解精炼铜阳极质量减少6.4g时,转移电子数为0.2NA
D.31g基态P原子中含有的未成对电子数为6NA
10.在水中的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了中各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B.分子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C.上述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反应中收集到7.84L气体,共转移电子0.8mol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气体单质分子中,一定含有σ键,可能含有π键
B.烯烃比烷烃的化学性质活泼是由于烷烃中只含有σ键,而烯烃还含有π键
C.p电子与p电子不能形成σ键
D.共价键的方向性决定了原子在形成分子时相互结合的数量关系
12.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4种短周期元素,X、Y、Z位于同一周期,XZ3与YW3之间能以配位键相结合,XY的熔点高、硬度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Z3与YW3的空间结构一样
B.Z的氢化物的稳定性比Y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强
C.Y与W可形成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的化合物
D. XZ3中X原子杂化前,处于激发态的X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1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Na2O2既含离子键又含非极性键
B.元素周期表中从III B族到II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C.除氦外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
D.位于IA的元素与位于VIIA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
二、非选择题(共10题)
14.Goodenough等人因在锂离子电池及钴酸锂、磷酸铁锂等正极材料研究方面的卓越贡献而获得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Fe2+与Fe3+离子中未成对的电子数之比为_______。
(2)Li及其周期表中相邻元素的第一电离能(I1)如表所示。I1(Li)>I1(Na),原因是_______。I1(Be)>I1(B)>I1(Li),原因是_______。
(3)磷酸根离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其中P的价层电子对数为_______、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
15.乙炔和丙烯腈是有机合成工业的重要原料。工业上曾用和反应制取乙炔,用乙炔和氢氰酸()在氯化亚铜等催化作用下生产丙烯腈。
(1)的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
(2)基态N原子第一电离能比基态O原子_______(填“高”,“低”或“相等”)
(3)的分子构型为_______。
(4)每个丙烯腈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有_______。
(5)丙烯腈分子中含键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
(6)丙烯腈分子中共面的原子数目最多为_______。
16.配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可作电解氧化铝制铝的助熔剂,是化学镀银的有效成分等。请再举出一些配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________。
三、实验题
17.是国际公认的一种安全、低毒的绿色消毒剂。熔点为―59.5℃,沸点为11.0℃,高浓度时极易爆炸,极易溶于水,遇热水易分解。实验室可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备(装置A的酒精灯加热装置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分子结构和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
A.分子中只含σ键 B.分子具有极性
C.可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 D.分子的空间结构为V形
(2)实验开始即向装置A中通入氮气,目的是_______。
(3)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装置C中使用冷水的目的是_______。
(5)装置D中吸收尾气的反应也可用于制备,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6)我国规定自来水厂用处理后,出厂水中余量为。针对消毒的水中含有、、等多种含氯微粒,我国科学工作者研制出能将这些微粒区别测定的碘量法。应用碘量法检测水中的浓度,实验步骤如下:
Ⅰ.取某地自来水样100mL于锥形瓶中,用微量的稀硫酸溶液调至pH为1~3,然后加入一定量的碘化钾,并加入几滴淀粉溶液。
Ⅱ.向25mL滴定管中加入的溶液,用该标准液滴定步骤Ⅰ中的溶液至终点,消耗溶液20.00mL。
已知:①在酸性条件下的还原产物为;
②。
计算水样中的浓度是_______。步骤Ⅱ滴定终点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如果滴定结束时仰视读取滴定管中溶液的体积,则测定结果将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18.某兴趣小组用硫酸铜制备硫酸四氨合铜(,),并对产品的纯度进行了测定。
实验一:硫酸四氨合铜的制备
实验二:硫酸四氨合铜纯度测定
步骤①:准确称取mg固体于烧杯中,加稀硫酸溶解,再定容至250mL
步骤②:量取上述试液25.00mL于锥形瓶中,加入100mL水和KI固体(稍过量)
步骤③:用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淡黄色,加入淀粉溶液2mL,溶液变为蓝黑色,再加入10%KSCN溶液10mL,继续用标准溶液滴定至蓝色刚好消失,重复操作3次,平均用量为VmL。
已知:①溶于水。
②,,CuI沉淀表面易吸附。
③CuSCN比CuI更难溶。
④。
请回答:
(1)硫酸四氨合铜的制备过程中,步骤Ⅲ中加入95%乙醇能降低溶质溶解度的原因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配制250mL溶液的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只包括烧杯、玻璃棒、250mL容量瓶
B.滴定时,加入KSCN的目的是把CuI吸附的释放出来
C.上述测定过程提及的仪器中容量瓶、锥形瓶,在使用前一定不能润洗
D.将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时,应借助烧杯或漏斗等玻璃仪器转移
E.读数时应将滴定管从架上取下,捏住管上端无刻度处,使滴定管保持垂直
(3)硫酸四氨合铜纯度测定过程中:
①Cu2+与I-反应时,pH不能过高,给出两点理由:_______。
②滴定前,有关滴定管的正确操作为(选出正确操作并按序排列):_______。
检漏→蒸馏水洗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始滴定。
A.烘干    B.装入滴定液至零刻度以上   C.调整滴定液液面至零刻度或零刻度以下
D.用洗耳球吹出润洗液    E.记录起始读数    F.用滴定液润洗2至3次    G.排除气泡
③在横线上补全滴定管润洗的操作:从滴定管上口加入3~5mL所要盛装的酸或碱,_______。然后,一手控制活塞(轻轻转动酸式滴定管的活塞:或者轻轻挤压碱式滴定管中的玻璃球),将液体从滴定管下部放入预置的烧杯中。重复2-3次。
④硫酸四氨合铜纯度是_______(用m、V表示)。
四、计算题
19.现有原子序数小于20的A、B、C、D、E、F六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B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A和C的价电子数相同,B和D的价电子数也相同,且A和C两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是B、D两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之和的;C、D、E三种元素的基态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且E原子的p轨道上电子比D原子的p轨道上电子多1个;六种元素的基态原子中,F原子的电子层数最多且和A处于同一主族。
回答下列问题:
(1)用电子式表示C和E形成化合物的过程:______。
(2)写出基态F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
(3)A2D的电子式为______,其分子中______(填“含”或“不含”,下同)键,______π键。
(4)A、B、C共同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的类型有______。
20.有机化合物A含有C、H、O三种元素,取该有机物0.2 mol 和0.9 mol O2在密闭容器中燃烧,产物为CO、CO2和H2O(g),把产物依次通过浓硫酸、灼热的氧化铜和碱石灰。结果,浓H2SO4的质量重了18g ,CuO的质量轻了9.6g,碱石灰的质量增重了35.2g。
(1)通过计算确定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________;
(2)若A可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且A分子中含有手性碳原子, 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21.现有原子序数递增的X、Y、Z、W四种常见元素。其中X元素基态原子核外电子占据了三个能级,且每个能级上的电子数相等;Y原子的p轨道处于半充满状态,Z的单质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W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ds区,且与Z可形成化学式为W2Z或黑色WZ化合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W元素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有___种,W元素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___。
(2)元素X、Y和Z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填元素符号)。
(3)Y2Z与XZ2具有相同的结构特征,其理由是___。
(4)X、Y和Z均可形成多种氢化物,A、B分别是Y、Z的最简单氢化合物,A的立体构型为___;W2+与A、B分子结合成配合离子[WA4B2]2+结构如图,该配合离子加热时首先失去的组分是____(填“A”或“B”)。
22.化合物A由周期不同的短周期元素X、Y组成,是良好的耐热冲击材料。
(1)X的单质既可与盐酸反应,又可与NaOH溶液反应,X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是____。
(2)X的硫酸盐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定条件下,A和水作用生成含Y的化合物Z,Z分子含有10个电子。Z与H2O2反应,产物之一是Y的单质,也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Y单质的电子式__________,Z分子的空间结构呈___________,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
(4)X的单质、石墨和二氧化钛(TiO2)按比例混合,高温下反应得到两种化合物,且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都是新型陶瓷材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23.已知A、B、C、D、E、F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36号元素,A的一种同位素原子无中子;B的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三种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且每种轨道中的电子总数相同;D的基态原子2p轨道中含有两种不同自旋方向的电子,且电子数之比为3∶1;E为短周期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F元素基态原子的M层全充满,N层没有成对电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回答下列问题(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表示):
(1)F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为_______;_______区(填s、p、d、f或ds)。
(2)D和E可形成一种既含有共价键又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该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
(3)比较B、C、D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大到小顺序为:_______ (用分子式表示)
(4)CA3分子可以与A+离子结合成CA离子,这个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填字母)。
a.微粒的空间构型 b.C原子的杂化类型
c.A-C-A的键角 d.微粒的电子数
参考答案:
1.D 2.D 3.D 4.A 5.C 6.C 7.B 8.B 9.B 10.C 11.B 12.A 13.D
14.(1)4:5
(2) Na与Li同主族,Na的电子层数更多,原子半径更大,故第一电离能更小 Li,Be和B为同周期元素,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第一电离能呈现增大的趋势;但由于基态Be原子的s能级轨道处于全充满状态,能量更低更稳定,故其第一电离能大于B的
(3) 正四面体形 4 sp3
15.(1) 1s22s22p63s23d104s1或[Ar]3d104s1 第四周期第ⅠB族
(2)高
(3)直线型
(4)sp2和sp
(5)3
(6)7
16.在生活中,植物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叶绿素是一种镁的配合物;动物细胞中载氧的血红素是一种铁的配合物;在实验研究中,人们常用形成配合物的方法来检验金属离子、分离物质、定量测定物质的组成;在生产中,配合物广泛应用于染色、电镀、硬水软化、金属冶炼领域;在许多尖端研究领域如激光材料、超导材料、抗癌药物的研究,催化剂的研制等方面,配合物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17.(1)AC
(2)稀释二氧化氯,防止因二氧化氯的浓度过高而发生爆炸
(3)
(4) 作安全瓶,防止C中溶液倒吸入A中 吸收,防止分解
(5)
(6) 0.135 当滴入最后一滴溶液后,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不变色 偏大
18.(1)减小了溶液的极性,促使产品结晶析出
(2)BCE
(3) 避免和碱反应;碱性过强易促进的水解(或使沉淀) F、B、G、C、E 倾斜着转动滴定管,使液体润湿全部滴定管内壁 24.6V/m%或0.246V/m
19. 1s22s22p63s23p64s1 含 不含 离子键、极性共价键
20.(1)C4H10O
(2)
21. 29 3d104s1 N>O>C Y2Z与XZ2两分子原子数目和价电子总数都相等,互为等电子体,具有相同的结构特征 三角锥型 B
22. 3s23p1 Al3++4OH-→AlO2-+2H2O 三角锥形 AlN 4Al + 3TiO2 + 3C 2Al2O3 + 3TiC
23.(1) 第四周期第IB族 ds
(2)
(3)H2O > NH3> CH4
(4)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