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同步练习(含解析)高一下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同步练习(含解析)高一下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6-08 07:5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章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合理使用药物有利于身心健康。下列关于药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能中和胃酸,可用作抗酸剂
B.布洛芬是一种解热镇痛药
C.屠呦呦因研究抗疟疾药青蒿素获诺贝尔奖
D.药物在促进人类健康的同时,可能对机体产生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作用
2.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属于哪类反应
A.氧化 B.取代 C.加成 D.聚合
3.衣食住行与化学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
A.棉衬衫和丝质衣服的主要原料均为高分子化合物
B.碳酸氢钠可作为面制食品的膨松剂
C.84消毒液与洁厕灵混合后用于消毒卫生间
D.汽车轮毂用密度小强度大的镁合金制造
4.乙醇和乙酸是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醇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B.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乙醇和乙酸含有的官能团不同 D.乙酸乙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可以生成乙醇和乙酸
5.植物油水解后,高级脂肪酸的成分是
A.油酸的成分多 B.硬脂酸的成分多
C.软脂酸的成分多 D.甘油的成分多
6.将碘水滴到新切开的马铃薯(又称土豆)表面上,马铃薯表面变蓝色,该现象表明马铃薯含有
A.葡萄糖 B.蔗糖 C.淀粉 D.纤维素
7.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葡萄糖的分子式可表示为C6(H2O)6,则葡萄糖分子中含有6个H2O分子
B.葡萄糖与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C.葡萄糖与麦芽糖均含有醛基,但二者不互为同系物
D.淀粉与纤维素不互为同分异构体
8.对于淀粉和纤维素两种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者都属于糖类,且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B.二者含C、H、O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且互为同分异构体
C.二者都能水解,且水解的最终产物相同
D.都可用(C6H10O5)n表示,且都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9.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为CH2OH—CHOH—CHOH—CHOH—CHOH—CHO,下列有关葡萄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1 mol葡萄糖最多可以与5 mol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
B.1 mol葡萄糖最多可以与5 mol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C.可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D.可与小苏打溶液反应冒出汽泡
10.蒙古牧民喜欢用银器盛鲜牛奶,现代科学证明,用银器盛放鲜牛奶确有其科学依据,其科学依据是
A.溶有极微量的银离子,可杀死牛奶中的细菌防止牛奶变质
B.用银器盛放牛奶,可以补充入体所必需的银元素
C.银易导热,牛奶凉得快
D.银的化学性质稳定,坚固耐用
11.能区别地沟油与矿物油的方法是
A.点燃,能燃烧的是矿物油
B.测定沸点,有固定沸点的是矿物油
C.加入水中,浮在水面上的是地沟油
D.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不分层的是地沟油
12.用来证明棉花和淀粉都是多糖的实验方法是
A.放入氧气中燃烧,检验燃烧产物都是CO2和H2O
B.放入银氨溶液中微热,都不发生银镜反应
C.加入浓硫酸后微热,都脱水而变黑
D.分别放入稀酸后煮沸几分钟,用NaOH溶液中和反应后的溶液,再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共热,都生成红色沉淀
13.某化学反应过程如图所示。由图作出的判断,错误的是
A.生成物M的化学式为C2H4O
B.乙醇发生了还原反应
C.铜是此反应的催化剂
D.反应中有红黑交替变化的现象
14.误食重金属盐后,应采取有效应急措施是
A.服用大量葡萄糖溶液 B.喝大量的生理盐水
C.喝大量的豆浆或牛奶 D.注射大量盐水
15.用括号内的试剂和分离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不正确的是
A.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饱和溶液,分液)
B.乙醇中混有乙酸(NaOH溶液,蒸馏)
C.甲烷中混有乙烯(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分液)
D.溴苯中混有溴(NaOH溶液,分液)
二、填空题
16.大豆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由大豆配制出来的菜肴很多,它是人体营养物质中最重要的补品之一,我们几乎每天都要饮食豆制品。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所吃的豆腐是一种_______。
A.蛋白质 B.酯 C.脂肪 D.淀粉
(2)我们食用的大豆,最终补充给人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
A.氨基酸 B.蛋白质 C.油脂 D.糖类
(3)豆油容易变质,将豆油进行硬化后可以延长保存时间,油脂的硬化就是对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进行_______。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_______和_______。
17.糖类、油脂、蛋白质为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物质。
(1)蛋白质、淀粉、脂肪三种营养物质中水解的最终产物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的是_______,制造肥皂的主要原料是_______。
(2)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蛋白质中只含C、H、O三种元素
B.油脂在人体中发生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
C.糖类并不都有甜味
D.糖类、油脂、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4)淀粉溶液和蛋白质溶液都是胶体,用一束光通过其溶液,都产生_______效应,若鉴别它们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
三、实验题
18.实验室可用酒精、浓硫酸作试剂来制取乙烯,但实验表明,还有许多副反应发生,如反应中会生成SO2、CO2、水蒸气等无机物。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备纯净的乙烯并探究乙烯与单质溴能否反应及反应类型。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混合浓硫酸与乙醇的方法是将_______慢慢加入另一种物质中;加热F装置时必须使液体温度_______。
(2)写出浓硫酸与酒精直接反应生成上述无机副产物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为实现上述实验目的,装置的连接顺序为F→_______→D(各装置限用一次)。
(4)当C中观察到_______时,表明单质溴能与乙烯反应;当D中_______时,表明C中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若D中没有出现前面所描述的现象时,表明C中发生的是_______反应。
(5)关于浓硫酸和乙醇混合加热制取乙烯的实验装置F中,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_______个。
①浓硫酸的作用是作催化剂
②在反应容器中放入几片碎瓷片防止混合液暴沸
③圆底烧瓶中装的是乙醇和3mol·L-1H2SO4的混合液
④温度计应插入反应溶液液面下,以便控制温度
⑤若出口出来的气体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有乙烯生成
⑥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会逐渐变黑
⑦生成的乙烯气体中混有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9.已知分子结构中含有—OH的有机物可以和钠反应放出氢气,某实验小组为了测定乙醇的结构式是 还是 ,利用乙醇和钠的反应,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1)实验前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装置中有空气,所测的气体体积应扣除装置中空气的体积,才是氢气的体积,你认为_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3)如果实验开始前b导管内未充满水,则实验结果将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4)若测得有1.15 g C2H6O参加反应,把量筒c中水的体积换算成标准状况下H2的体积为280 mL,试结合计算和讨论,判断下面Ⅰ和Ⅱ两式中,哪个正确?___________(填“Ⅰ”或“Ⅱ”)。
Ⅰ.         Ⅱ.
参考答案:
1.A
【详解】A.氢氧化钠为强碱,具有腐蚀性,不能作抗酸剂,治疗胃酸过多可以用氢氧化铝,故A错误;
B.布洛芬是一种解热镇痛药,常用于解热镇痛,故B正确;
C.屠呦呦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用来研究治疗疟疾的药物,获诺贝尔奖,故C正确;
D.药物一般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则药物在促进人类健康的同时,可能对机体产生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作用,故D正确;
选A。
2.B
【详解】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是酯基的取代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故选B。
3.C
【详解】A.棉衬衫主要原料是纤维素,丝质衣服主要原料为蛋白质,纤维素、蛋白质均为高分子化合物,故A说法正确;
B.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且也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碳酸氢钠可作为制作糕点的膨松剂,故B说法正确;
C.84消毒液有效成分是NaClO,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盐酸,两者混合可以生成有毒的氯气,因此两溶液不能混合使用,故C说法错误;
D.镁合金具有密度小,强度高、散热好、消震性好等特点,可以制作汽车轮毂,故D说法正确;
答案为C。
4.A
【详解】A.乙醇催化氧化、燃烧都是氧化反应,故A错误;
B.乙酸是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B正确;
C.乙醇含有羟基,乙酸含有羧基,因此乙醇和乙酸含有的官能团不同,故C正确;
D.在酸性条件下乙酸乙酯和水反应生成乙醇和乙酸,该反应是水解反应(取代反应),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成乙醇和乙酸盐,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
5.A
【详解】植物油是由3分子的高级不饱和脂肪酸和1分子甘油形成的酯,植物油水解后成分最多的为油酸,故选A。
6.C
【详解】淀粉遇到碘变蓝,是淀粉的性质,加碘水变蓝说明马铃薯中含有淀粉,故答案为C。
7.A
【详解】A.葡萄糖的分子式可表示为C6(H2O)6,表示葡萄糖分子中含有H、O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相当于6个H2O的组成,没有水分子存在,A错误;
B.葡萄糖与果糖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B正确;
C.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麦芽糖的分子式为C12H22O11,分子组成上不是相差“CH2”的整数倍,不互为同系物,C正确;
D.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式均可用(C6H10O5)n表示,但n值不同,故两者不互为同分异构体,D正确;
故选A。
8.B
【详解】A.淀粉和纤维素都是多糖,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A正确;
B.二者分子式都可用(C6H10O5)n表示,所以C、H、O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但n值不同,二者不是同分异构体,B错误;
C.二者都能水解,最终产物是葡萄糖,C正确;
D.二者都不含醛基,不能发生银镜反应,D正确;
故选B。
9.D
【详解】A.每个葡萄糖分子中含有5个羟基,故1 mol葡萄糖最多可以与5 mol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A项正确;
B.每个葡萄糖分子中含有5个羟基,故1 mol葡萄糖最多可以与5 mol乙酸发生酯化反应,B项正确;
C.葡萄糖中含有醛基,可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C项正确;
D.葡萄糖中不含羧基,与小苏打溶液不反应,D项错误;
故选D。
10.A
【详解】A.银离子是重金属离子,可使细菌(蛋白质)变性,选项A正确;
B.银元素不是人体必需元素,不需要补充,选项B错误;
C.内蒙古天气寒冷,凉得快不利于饮用,选项C错误;
D.银器并不坚固耐用,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11.D
【详解】A.地沟油和矿物油均可燃烧,A错误;
B.地沟油和矿物油均为混合物,均没有固定的沸点,B错误;
C.地沟油和矿物油密度均小于水,均难溶于水,C错误;
D.地沟油主要成分为油脂,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因此地沟油与NaOH溶液共热后不再分层,矿物油为烃的混合物,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因此溶液分层,D正确;
故选D。
12.D
【详解】A.棉花和淀粉放入氧气中燃烧,检验燃烧产物都是CO2和H2O,不能证明棉花和淀粉都是多糖,故A错误;
B.棉花和淀粉中没有醛基,放入银氨溶液中微热,都不发生银镜反应,不能证明棉花和淀粉都是多糖,故B错误;
C.棉花和淀粉加入浓硫酸后微热,都脱水而变黑,不能证明棉花和淀粉都是多糖,故C错误;
D.多糖在H2SO4存在下水解生成单糖(葡萄糖),再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共热时生成Cu2O沉淀,该操作可以证明棉花和淀粉都是多糖,故D正确;
故选D。
13.B
【分析】图中物质的变化为,乙醇与氧气发生催化氧化反应,则M为乙醛;Cu→CuO→Cu,故铜在反应中作催化剂。
【详解】A.生成物M为乙醛,其化学式为C2H4O,A正确;
B.乙醇被氧化为乙醛,发生了氧化反应,,B错误;
C.该反应过程中铜作催化剂,C正确;
D.反应中Cu→CuO→Cu,有红黑交替变化的现象,D正确;
故选B。
14.C
【详解】可溶性的重金属盐能电离出重金属离子,会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它失去生理功能,中毒后进行急救,最好的方法就是食用富含蛋白质的食品,以防止它破坏人体的蛋白质。
A.葡萄糖溶液是糖类,A不可以;
B.生理盐水是电解质溶液,B不可以;
C.豆浆和牛奶都是富含蛋白质的食品,C可以;
D.盐水属于电解质溶液,D不可以;
综上所述,选C。
15.C
【详解】A.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然后使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有机层和水层,A正确;
B.氢氧化钠和乙醇不反应,和乙酸生成乙酸钠,然后利用乙醇沸点较低的性质,蒸馏得到乙醇,B正确;
C.溴可以和乙烯反应而进入溶液,甲烷为气体逸出,不需分液,C错误;
D.氢氧化钠和溴苯不反应、和溴反应生成盐溶液,然后使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有机层和水层,D正确;
故选C。
16.(1)A
(2)A
(3) 催化加氢 高级脂肪酸 甘油
【详解】(1)豆腐是一种蛋白质凝胶,故选A。
(2)大豆含有蛋白质,蛋白质在人体内作用最终补充给人体的是氨基酸。
(3)油脂的硬化就是对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进行催化加氢;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17.(1) 淀粉 脂肪
(2)氨基酸
(3)C
(4) 丁达尔 碘水
【详解】(1)淀粉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可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肥皂的主要成分高级脂肪酸钠,脂肪是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可以生成高级脂肪酸钠,故制造肥皂的主要原料是脂肪;
(2)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3)A.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主要为C、H、O、N,有的也含有少量P、S,不是只有C、H、O三种元素,A错误;
B.油脂在人体中水解生成的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B错误;
C.多糖如纤维素、淀粉是没有甜味的,所以糖类并不都有甜味,C正确;
D.单糖不能水解,D错误;
故选C。
(4)当一束光通过胶体,从侧面观察时会产生丁达尔效应;因淀粉遇碘遍蓝色,蛋白质溶液遇碘不变色,所以若鉴别它们可选用的试剂是碘水。
18.(1) 浓硫酸 迅速升到170℃
(2)CH3CH2OH+6H2SO4(浓)=2CO2↑+6SO2↑+9H2O
(3)A→B→E→C
(4) 溶液褪色 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加成
(5)4
【分析】装置F是乙醇和浓H2SO4在170℃下反应制备乙烯,生成的乙烯气体中会混有SO2、CO2、乙醇蒸汽等物质,为实现实验目的,应用装置A中的NaOH溶液除去SO2、CO2,并用装置B中的澄清石灰水检验是否除尽,然后用装置E中的浓硫酸干燥,得到纯净干燥的乙烯,乙烯通入装有溴的CCl4溶液的装置C中,探究乙烯与单质溴能否反应,最后用装置D验证是否有HBr产生,以确定反应类型。
【详解】(1)混合浓硫酸与乙醇,与稀释浓硫酸相似,应将浓硫酸缓慢加入乙醇中,边加边搅拌;为了避免副反应发生,加热时应使溶液迅速升温到170 ℃;
(2)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加热条件下,乙醇可与浓硫酸反应生成CO2、SO2等物质,其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6H2SO4(浓)=2CO2↑+6SO2↑+9H2O;
(3)为实现上述实验目的,应用装置A中的NaOH溶液除去SO2、CO2,并用装置B中的澄清石灰水检验是否除尽,然后用装置E中的浓硫酸干燥,得到纯净干燥的乙烯,乙烯通入装有溴的CCl4溶液的装置C中,探究乙烯与单质溴能否反应,最后用装置D验证是否有HBr产生,以确定反应类型,故装置的连接顺序为F→A→B→E→C→D;
(4)当C中观察到溴的CCl4溶液褪色时,乙烯与单质溴之间可能发生加成反应,也可能发生取代反应;若是取代反应,则会有HBr生成,HBr遇AgNO3溶液会产生淡黄色沉淀,若D中没有出现前面所描述的现象时,表明C中发生的是加成反应;
(5)①.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脱水剂,故错误;
②.在反应容器中放入几片碎瓷片是防止混合液暴沸,故正确;
③.圆底烧瓶中装的是乙醇和浓H2SO4的混合液,故错误;
④.需要控制溶液的温度为170℃,所以温度计应插入反应溶液液面下,以便控制温度,故正确;
⑤.乙烯、SO2、乙醇蒸汽等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不能说明有乙烯生成,故错误;
⑥.制备乙烯时,伴随有乙醇和浓硫酸的氧化还原反应,由于生成黑色的C单质,溶液的颜色会逐渐变黑,故正确;
⑦.制备乙烯时,伴随有乙醇和浓硫酸的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带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故正确;
故说法正确的个数有4个。
19.(1)连接好装置,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右侧导管插入水槽,微热烧瓶,右侧导管若有气泡冒出,冷却后形成一段水柱,且一段时间内水柱不变化,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不正确
(3)偏小
(4)Ⅱ
【分析】利用压强差检查装置气密性;如果实验开始前b导管内未充满水,会导致排到量筒中的水的体积偏小,据此分析;根据n=和n=计算出C2H6O和氢气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两者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来分析结构。
【详解】(1)实验前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的实验操作是连接好装置,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右侧导管插入水槽,微热烧瓶,右侧导管若有气泡冒出,冷却后形成一段水柱,且一段时间内水柱不变化,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答案为:连接好装置,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右侧导管插入水槽,微热烧瓶,右侧导管若有气泡冒出,冷却后形成一段水柱,且一段时间内水柱不变化,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有人认为装置中有空气,所测的气体体积应扣除装置中空气的体积,才是氢气的体积,这是不正确的,原因是水进入量筒是因为产生氢气后有压强差,故进入量筒的水的体积是多少,氢气的体积就是多少,当然,由于b端又端是接触空气的,因此b管内需充满水,故答案为:不正确;
(3)如果实验开始前b导管内未充满水,排到量筒中的水的体积偏小,则实验结果将偏小,故答案为:偏小;
(4)1.15g C2H6O的物质的量n===0.025mol,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n== =0.0125mol,即2mol C2H6O~1molH2~2molH,可知在C2H6O中能被钠置换的H原子只有1个,即有1个H原子与其他5个不同,故可知C2H6O的结构为Ⅱ,故答案为: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