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复习(十)金属与金属材料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中考化学复习(十)金属与金属材料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6-08 10:28: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十)金属与金属材料
1. (2022·福建)下列物品中,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B )
A. 纯棉毛巾
B. 铁制剪刀
C. 橡胶导管
D. 陶瓷坩埚
B
2. (2022·湘潭)青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铜锡合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 青铜属于金属材料
B. 青铜的硬度比纯铜的更大
C. 青铜的熔点比纯铜的熔点要低
D. 铜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D
3. 【微型实验】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模拟工业炼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 实验时,先通入一段时间CO,再点燃酒精喷灯
B. 充分反应后,V形管中固体由黑色变为红棕色
C. 气球收集尾气是为了防止CO逸出而污染空气
D. 该装置的优点是可以减少
药品的用量、节约时间等
B
4. (2022·绥化改编)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A.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四氧化三铁
B. 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试管中的现象是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
C. 用砂纸打磨过的镁条放入稀盐酸中,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
D. 用砂纸打磨过的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溶液中的颜色由无色变为蓝色
A
5. (2022·陕西)如图所示,将两枚光亮的铁钉分别用细线吊置于甲、乙中,并使部分铁钉露出液面。放置一段时间,出现了锈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 甲、乙中,气体含氧气的体积分数不相等
B. 甲中,铁钉在植物油内的部分没有锈蚀
C. 乙中,铁钉在水面下的部分锈蚀最严重
D. 丙中,导管内上升一段水柱
C
【解析】甲中,水面上用植物油封住,阻止了氧气溶于水,只有植物油上的部分锈蚀,而乙中铁钉水上水下都锈蚀,消耗更多的氧气,所以气体含氧气的体积分数不相等,故AB说法正确;乙中,铁钉锈蚀最严重的是水面接触处,此处铁钉与氧气和水接触最充分,故C说法错误;乙中铁钉锈蚀消耗了氧气,使装置内的压强减小,产生了压强差,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将丙烧杯中的部分水压入导管中,故D说法正确。故选C。
6. (2022·怀化)现有质量相等的X、Y、Z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足量稀硫酸中,X不发生反应,Y、Z在生成物中均显+2价,Y、Z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X、Y、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Y > Z > X
B. 相对原子质量:Y > Z
C. 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Y < Z
D. Y与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Y + H2SO4 ==YSO4 + H2↑
D


7. (2022·自贡)现有X、Y两种金属,如果把X、Y分别放入到稀盐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如果把Y放入到硝酸铜溶液中,无任何现象;则X、Y、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B )
A. Cu > X > Y
B. X > Cu > Y
C. X > Y > Cu
D. Y > X > Cu
B
8. (2022·福建)我国古代常用灰吹法炼银(如图),其过程:将矿物银熔于铅形成银铅块,通过焙烧使铅氧化成PbO进入炉灰,灰吹得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 银是活泼金属
B. 银铅块属于混合物
C. PbO中Pb的化合价为+2
D. 灰吹法炼银过程含有化学变化
A
9. (2022·衡阳)向一定质量的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锌粉。反应过程中溶质Cu(NO3)2的质量随加入锌粉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 a点时,溶液的总质量与反应前相比减小
B. b点时,溶液为Zn(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
C. c点时,溶液呈无色
D. d点时,过滤所得滤渣为Cu和Ag的混合物
C
【解析】向一定质量的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锌粉,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Zn > Cu > Ag,故锌粉加入后先与AgNO3反应,再与Cu(NO3)2反应,据此分析即可。a点表示的是锌粉与AgNO3溶液正在反应,每65份质量的Zn能置换出216份质量的Ag,故溶液质量减小;b点时锌粉与AgNO3恰好完全反应,故溶液中不再含有AgNO3,则此时溶液为Zn与AgNO3反应生成的Zn(NO3)2和还没有开始参与反应的Cu(NO3)2的混合溶液;
c点表示溶液中Cu(NO3)2还没有反应完,则此时溶液中仍然存在铜离子,溶液的颜色仍为蓝色;d点时Cu(NO3)2的质量为0,说明此时Cu(NO3)2全部反应完,且此时Zn和Cu(NO3)2恰好完全反应,则此时Zn的质量也为0,故过滤得到的滤渣为Zn与AgNO3、Cu(NO3)2反应得到的Ag、Cu。故选C。
做题技法:金属与盐溶液的优先反应原则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若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加入到多种盐溶液中,置换时遵循“远优先”的原则,即金属活动性差距越大,反应越容易发生。然后按照金属单质的用量(由少到多)分析反应进行的程度,推测溶液中溶质和析出固体的成分。最活泼的金属一定会以盐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最不活泼的金属一定会以单质的形式存在于析出的固体中。
10. (2022·大连一模)金属是目前使用非常广泛的材料。

(2)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 延展  性;铜能用作电源插头主要是利用铜的 导电  性。

延展 
导电 
(3)铁锅可用  洗净擦干(合理即可)  的方法来防锈;将废弃铝质饮料罐回收再利用的目的之一是 节约金属资源(合理即可)  。
洗净擦干(合理即可) 
节约金属资
源(合理即可) 
11. (2022·东平县二模)金属材料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发展。某小组以“探究金属性质”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1)认识金属:下列有关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B  (填字母)。
A.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B. 将金制成金箔是利用了金的延展性
C. 生铁的含碳量比钢低
D. 铝制品在空气中耐腐蚀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AB 
(2)金属和氧气的反应:因通常实验中铁生锈所需要的时间较长,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改进实验。
几分钟后观察:A处铁丝依然光亮,B处铁丝表面灰暗,C处铁丝依然光亮。通过A、B两处实验现象对比,可得出铁生锈与 水  有关。
水 
(3)探究Ni、Fe、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②探究实验:(所用金属均已用砂纸打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把铁片和铜片分别加入到 相同浓度和体积的NiSO4溶液中 铁片表面有固体析出,铜片表面无明显现象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铁 > 镍 > 铜(或Fe > Ni > C u) 
铁 > 镍 > 铜(或Fe > Ni> Cu)
【解析】(3)②把铁片和铜片分别加入到相同浓度和体积的NiSO4溶液中,铁片表面有固体析出,铜片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了铁的活动性比镍强,镍的活动性比铜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铁 > 镍 > 铜。
做题技法:设计实验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验证 项目 实验方案 判断理由
两种 金属 将金属甲放入乙的盐溶液中 置换反应能发生,则金属活动性:甲 > 乙
将金属甲与乙分别放入相同质量、浓度的稀盐酸(或稀硫酸)中 根据是否与酸反应(或反应速率的快慢)判断(若两种金属都不与酸反应则无法判断)
将金属甲、乙同时放入另一种金属的盐溶液中(另一种金属的活动性介于甲、乙之间) 能发生置换反应的金属的活动性强于不能发生反应的金属
三种 金属 “两金夹一盐”,即将三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强和最弱的两种金属分别插入活动性介于它们之间的金属的盐溶液中 根据金属单质分别与盐溶液反应的情况进行判断
“两盐夹一金”,即将三种金属中活动性排在中间的金属分别插入其他两种金属的盐溶液中
12. 实验结束时,同学们将含有CuSO4、ZnSO4、FeSO4的废液进行处理,回收工业重要原料硫酸锌和有关金属。实验过程如图:
(2)写出步骤①中加入过量锌粉的目的是 使硫酸铜、硫酸亚铁完全反应  。固体A中含有的成分是 铜、铁 (填元素名称)。
使硫酸铜、
硫酸亚铁完全反应 
铜、铁、锌
(1)操作a的名称是 过滤  。
过滤 
(4)要检验步骤④中加入的稀硫酸是否足量的方法是 取适量滤液B于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若产生气泡,说明稀硫酸足量(合理即可)  。
取适
量滤液B于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若产生气泡,说明稀硫酸
足量(合理即可) 


ZnSO4 + H2↑ 
13. 【传统文化】(2022·湘潭)金属材料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古代冶金技术彰显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1)战国《韩非子·内储说上》提到,早期采金技术均是“沙里淘金”。金在自然界中主要以 单质  (填“单质”或“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单质 


置换 
(3)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一书,介绍了“火法炼锌”的方法:把炉甘石(ZnCO3)和煤炭饼装入炼锌罐如图所示,泥封,“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定毁罐取出”。
①炉甘石(ZnCO3)加入锌罐之前,先将其粉碎的目的是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② 反应区中,炉甘石(ZnCO3)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锌和另一种氧化物,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CO2  。
CO2 

④必须“冷定”后才能“毁罐”取锌,请从化学变化的角度解释其原因 防止锌与氧气在温度较高时反应生成氧化锌  。

还原性 
防止锌与氧气在温度较高时反应生成氧化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