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期末检测夯实基础强化训练试题4(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期末检测夯实基础强化训练试题4(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6-08 21:04: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物七年级下册期末检测夯实基础强化训练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病因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人体免疫力降低甚至丧失。HIV主要入侵并破坏的细胞是(  )
A.吞噬细胞 B.B淋巴细胞 C.T淋巴细胞 D.造血干细胞
2.下列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
A.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迅速走进教室 B.行人听到身后汽车喇叭声迅速躲避
C.有异物从眼前飞过迅速眨眼 D.望梅止渴
3.崂山三中举行运动会,为运动员准备了些补充能量的食物,甲同学准备了牛肉干,乙同学准备了水果,丙同学准备了巧克力,丁同学准备了鸡蛋。请问哪位同学的食物最实用( )
A.甲 B.乙 C.丙 D.丁
4.下列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中,都属于有机物且能为人体供能的一组是(  )
A.水、糖类、蛋白质、无机盐 B.糖类、脂肪、蛋白质
C.无机盐、蛋白质、脂肪 D.糖类、脂肪、氧气、蛋白质
5.人体的皮肤、肺和肾都可以(  )
A.排出尿素 B.排出水分 C.气体交换 D.调节体温
6.在光学显微镜下一般不易观察到血小板的原因是( )
A.血小板数量最少 B.血小板体积太小
C.血小板形状不规则 D.血小板没有细胞核
7.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最多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其他气体
8.下列商品不能称为“绿色商品”的是( )
A.不含磷的洗衣粉 B.不含碘的食盐 C.无铅气油 D.无氟冰箱
9.贫血患者应多吃含 丰富的食物 ( )
A.钙和糖 B.铁和蛋白质 C.磷和脂肪 D.钾和维生素
10.人体通过排泄排出的物质不包括(  )
A.尿素 B.二氧化碳 C.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 D.食物残渣
11.某同学利用发生了向光弯曲的燕麦胚芽鞘,制作成切片观察,并绘制了背光侧和向光侧的细胞形态示意图(如图)。结合课本知识可得出的结论是(  )
选项 生长素促进生长的原理是能促进 胚芽鞘的弯曲部位是
A 细胞分裂 ①
B 细胞伸长 ②
C 细胞分裂 ②
D 细胞伸长 ①
A.A B.B C.C D.D
12.玻璃拉拉鱼是一种身体近乎透明的小鱼,生物小组利用玻璃拉拉鱼进行酒精对心率影响的实验,实验数据见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酒精浓度 清水 5% 10% 15% 20% 25%
全组统计数据(次/分) 204 192 168 120 84 36
A.统计数据是通过多次测量,然后求平均值得出的
B.选用玻璃拉拉鱼作为实验材料有助于实验观察与心率计数
C.为了避免干扰,同一条鱼必须完成不同酒精浓度的测试
D.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酒精对玻璃拉拉鱼的心率有抑制作用
13.不属于血浆组成成分的是(  )
A.水 B.蛋白质 C.无机盐 D.血细胞
14.下列有关人体血液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般量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肱动脉血压 B.心脏有四腔,且上下、左右都是相通的
C.动脉血是指在动脉血管中流动的血液 D.体循环可为人体器官送去养料,肺循环则不能
15.图中的四幅漫画寓意人体免疫的防线,其中属于第二道防线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遇到外界巨大声响时,下列哪种做法不恰当(  )
A.顺其自然 B.迅速张开口
C.堵住耳朵,闭上嘴巴 D.唱歌
17.了解健康知识对于保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遇到动脉出血的情况要按压伤口的近心端
B.遇到有人突然晕倒,应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C.看到同学跌倒发生骨折,应立即将其扶起送到医院
D.正常情况下,健康人与艾滋病患者握手、进餐不会被传染
18.某人得了急性支气管炎,那么病毒到达发病部位的路线正确的是(  )
A.鼻→咽→气管→支气管 B.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C.鼻→咽→气管→支气管→肺 D.鼻→咽→喉→支气管→肺
19.生活中磕磕碰碰常使我们的体表会出现流血现象,能加快凝血,促进止血的是(  )
A.红细胞 B.血小板 C.白细胞 D.血红蛋白
20.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对此分析正确的
A.①呼出气体中氧气比吸入气体中氧气含量高
B.②肺泡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血液
C.③中氧气主要由红细胞运输、二氧化碳主要由血浆运输
D.经过④过程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二、填空题
21.传染病是指由____(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以分为控制传染源、____和____三个方面。
22.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_____和血小板。
23.某同学由于挑食和偏食患上神经炎,这说明他体内长期缺乏_________。
24.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血浆主要是运载______,运输______物质和代谢废物。血细胞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25.________是降低癌症发病率的主要措施。在生活中要消除或减少环境中的尽可能的避免或减少接触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题
26.下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④】是____________,它分泌的胆汁储藏在【____________】(填序号)胆囊中。
(2)既能分泌胰液,又能分泌胰岛素的结构是【 】____________(填序号和结构名称)。
(3)人体摄入的淀粉最终在【____】(填序号)被彻底分解成为葡萄糖。
(4)人体消化道中的③⑥⑨⑩都能蠕动,说明它们在结构层次上都含有____________组织。
27.下图是人体气体交换过程示意图,①~④表示其中部分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肺通气包括过程①与②,它的完成是通过______实现的,在进行过程①时,肋间外肌和膈肌都______(选填“收缩”或“舒张”),使得胸廓容积______(选填“扩大”或“缩小”),新鲜空气由呼吸道进入肺。
(2)过程③称作________,它和过程④一样都是通过_____实现的。经过过程③从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流出的是含氧丰富的_________。
28.如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组成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既是气体的通道,也是食物的通道的是[ ]___。
(2)痰形成的部位是[ ___],完成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是[ ___]。
(3)人体吸气时肋间肌收缩,膈肌____,膈顶部____,胸廓的上下径扩大。
29.青春期是身高增长的关键期,股骨是人体内最长的骨,其长度与身高有直接关系。结合图1所示骨的生长发育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股骨雏型形成于胚胎发育早期,主要由软骨细胞组成。从A~D,软骨细胞不断分裂和______,直至股骨发育成熟。随着骨的生长,______长入其中,为内部不断增加的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的支持。
(2)青春期股骨生长发育需要更多营养:如食物中的______是建造身体的原料,促进生长发育;含______和磷的无机盐可增加骨硬度。此阶段,适度运动也能促进骨的生长发育。
(3)青春期时______分泌的生长激素量增加,作用于软骨层,促进股骨快速生长。图2为人体24小时生长激素分泌情况,由图可知:
适当______能促进生长激素分泌。否则,将错过长高的最佳时期。因为青春期以后,骨发育到图1中的D时期,生长激素不再起作用,骨停止纵向生长。
30.某校七年级合作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人体营养的有关知识后,对自己的一些生理活动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如下图)。请结合图甲(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图乙(与小肠相通的消化腺)回答问题
(1)小芳:我早晨吃了一个馒头,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它是在图甲的[②]______中开始被消化的。
(2)小洁:我早晨吃了鸡蛋,鸡蛋中含有丰富的______,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它。该物质是在图甲的[④]______中开始被消化的。
(3)小洋:我早晨吃了油条,油条中含有的脂肪,需要通过图乙[___]肝分泌的胆汁,乳化后才能进行化学性消化。
(4)小涛:不管你的是馒头、蛋,还是油条,这些食物经消化后,主要被图甲的[ ]______吸收,该结构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5)小明:图乙中,[②]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其原因是有[③]分泌的______和[⑤]分泌的胰液流入这里,肠壁内的肠腺分泌的肠液也会流入这里。
试卷第6页,共6页
试卷第5页,共6页
参考答案:
1.C
【分析】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V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疾,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
【详解】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C符合题意。
故选C。
2.C
【分析】(1)反射是指人或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反射必须有神经系统的参与,没有神经系统参与的生理活动就不是反射。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2)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详解】A.“听到上课铃声走进教室” 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听觉中枢、运动中枢等)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A不符合题意。
B.“行人听到身后汽车喇叭声迅速躲避”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听觉中枢、运动中枢等)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B不符合题意。
C.“有异物从眼前飞过迅速眨眼”这是眨眼反射,是出于人的一种本能反应,是非条件反射,其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C符合题意。
D.成语“望梅止渴”就是说的条件反射,梅是酸的,吃到嘴里会引起非条件反射而分泌大量唾液,曾经吃过梅子的人想到梅子就会条件反射而分泌唾液,这是因为此时他脑子里的想到梅子样子的区域和分管分泌唾液的区域暂时联系起来了,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C
【分析】六大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其中可以供能的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
【详解】A.准备的牛肉干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而不是主要能源物质,A错误。
B.乙准备的水果富含较多的维生素,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B错误。
C.丙准备的巧克力食用后可以直接被消化道吸收,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利用,能以较快速度补充能量,C正确。
D.丁准备的鸡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而不是主要能源物质,D正确。
故选C。
4.B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各具有不同的作用。
【详解】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糖类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同时也参与细胞膜的构建。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进行运输。维生素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水、无机盐、维生素不提供能量。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5.B
【分析】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的肾脏,可形成尿液;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
【详解】①皮肤覆盖在人体表面,由表皮和真皮组成,皮肤的功能有保护、分泌和排泄、调节体温、感受外界刺激等;
②通过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把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
③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把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排出体外。
人体的皮肤、肺和肾都可以排出水分。
【点睛】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把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而水和无机盐属于代谢终产物。
6.B
【分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观察永久血涂片时,由于血小板太小,显微镜倍数太低,普通光学显微镜一般看不到。
【详解】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在显微镜下,我们看见最多的红细胞,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看到最少的血细胞是白细胞,白细胞呈圆球状,有细胞核;看不到的血细胞是血小板,因为血小板个体小,普通显微镜下很难观察的到。
故选B
【点睛】明确血细胞中血小板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即血小板个体小,普通显微镜下很难观察的到。
7.B
【分析】人吸气时,吸入的气体体积分数比例为:氮气(78%)、氧气(21%)、二氧化碳(0.03%)、水(0.07%)、其它(0.9%)。
人呼气时,呼出的气体体积分数比例为:氮气(78%)、氧气(16%)、二氧化碳(4%)、水(1.1%)、其它(0.9%)。
【详解】由分析可知: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的气体中,水分的含量也增加,氧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氮气没有什么变化。 而且,在人体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都是氮气(78%)。
故选B。
8.B
【详解】含磷洗衣粉中的含有磷元素的物质进入水中时容易形成水华和赤潮现象,对水造成污染,不含磷的洗衣粉无污染,有利于环保,A错误;无碘盐会造成人体碘缺乏症,对身体有害,因此,不能称为“绿色商品”,B正确;含铅汽油燃烧时生成的物质中含有一氧化碳、铅的氧化物等物质,能污染空气,无铅汽油无污染,有利于环保,C错误;含氟冰箱中的氟利昂进入空气中时会污染环境,无氟冰箱无污染,有利于环保,D错误。
9.B
【详解】贫血是由于血液中红细胞或是血红蛋白的数量减少引起的.而血红蛋白就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所以,贫血的病人可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10.D
【分析】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
【详解】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所以食物残渣不属于人体通过排泄排出的物质。
故选D。
11.B
【分析】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生长素的双重作用与浓度和器官有关,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
【详解】根据图中可以看出,燕麦胚芽鞘部位①变化不大,部位②背光侧细胞比向光侧细胞大,发生弯曲,说明生长素的作用部分是尖端以下,能促进细胞生长,不是促进细胞分裂。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生长素作用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12.C
【分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当酒精的体积分数分别是:5%、10%、15%、20%、25%,对应的玻璃拉拉鱼的心率分别是192、168、120、84、36。表明随着酒精体积分数的增加,玻璃拉拉鱼的心率逐渐下降。
【详解】A.只做一次实验会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应该设置重复实验(或重复组),多做几次,然后取平均值,从而可以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故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准确,A正确。
B.“玻璃拉拉鱼”是一种身体近乎透明的小鱼,选用“玻璃拉拉鱼”作为实验材料有助于实验观察与心率计数,B正确。
C.心率很容易受到酒精浓度的影响,所以不能选用同一条鱼需完成不同酒精浓度的测试,C错误。
D.根据表格信息可知,随着酒精体积分数的增加,玻璃拉拉鱼的心率逐渐下降,说明:酒精对玻璃拉拉鱼的心率有抑制作用,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探究酒精对小鱼心率影响的实验的认识,解题的关键是提高学生接受图表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13.D
【分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如图所示:

所以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是血浆,血浆约占血液的55%,是一种淡黄色的液体,血浆中90%以上是水,其余是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详解】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是半透明的淡黄色液体,其主要成分是水,其余的是血浆蛋白质、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占91%~92%,血浆中的营养和废物都被溶解在水中才能被运输。
14.A
【详解】血压指的是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通常所说的血压指的是体循环的动脉血压,可以在肱动脉处测得,故A正确;人的心脏分为四腔,左心房和左心室相通,右心房和右心室相通;但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都不相通,中间分别有房间隔和室间隔,故B错误;动脉里流的不一定是动脉血,如肺动脉里流的就是静脉血,故C错误;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可以为人体的组织细胞送去氧气和养料,肺循环也能为肺提供一部分养料,故D错误。故选A。
15.D
【分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保护人体的三道防线
【详解】①是溶菌酶、④是吞噬细胞吞噬病菌,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②是皮肤、③是黏膜,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此外还有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免疫细胞核免疫器官。
16.A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耳的卫生保健,解答时可以从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方面来分析。
【详解】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张口唱歌和张开嘴巴的原理一样。可见A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保护鼓膜的措施及原因。
17.C
【分析】根据急救的基本常识、艾滋病的传染等知识分析解答。
【详解】A.动脉血是从心脏流向全是的血液,血流方向是向远心端流动的,所以动脉出血时应该在近心端止血,A正确
B.人晕倒有不同的原因,对于有些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晕倒,如果活动病人,可能会加重病情,故最好能及时拨打急救电话120,请专业人员处理和救治,B正确。
C.发生骨折时,不要随意移动位置,要经过诊断,找专业医生对骨折处进行复位,C错误
D.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正常情况下,健康人与艾滋病患者握手、进餐不会被传染,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掌握急救的方法是本题解题关键。
18.B
【分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详解】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并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但是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某人得了急性支气管炎,那么病毒到达发病部位的路线正确的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进入肺。
故选B。
19.B
【分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详解】血液中的三种血细胞是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的功能主要是运输氧气;白细胞具有防御疾病的作用;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所以当人体受伤出血时,具有止血和凝血作用的血液成分是血小板。
故选B。
20.C
【分析】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呼吸,包括四个连续的过程,分别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如图:
题图中:①肺的通气(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④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详解】A.人体需要氧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了,氧气减少了。原因是气体在肺内发生了气体交换。肺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内。故正常环境中,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其变化是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水分增加,错误。
B.过程②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经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血液由静脉血转变为动脉血,错误。
C.③是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中,氧气主要由红细胞运输、二氧化碳主要由血浆运输,正确。
D.过程④是发生在组织处的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错误。
故选C。
【点睛】关于呼吸的四个过程是考查的难点,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巩固。
21. 病原体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叫传染病”。传染病预防措施可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
【点睛】解答类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传染病的概念和预防措施。
22.白细胞
【分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血小板和白细胞.
【详解】通过观察加入抗凝剂的血液,我们发现:血液分为两部分:上面的部分是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下面的部分是血细胞,其中呈暗红色,不透明的是红细胞,红细胞与血浆之间,有佷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是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和血细胞的容积大约各占全血的一半.因此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点睛】该题考查了血细胞的组成:红细胞、血小板和白细胞.
23.维生素B1
【详解】维生素B1为水溶性,在人体内除肠内细菌可合成一部分外,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维生素B1,主要来源于食物,常与其他B族维生素同存于食物中,在谷类、坚果、动物内脏、蛋类及酵母中含量丰富,人乳和母乳中含量较少,谷类多存在于外胚层(糠、麸)中,故精制时易丢失,洗米过度可致损失,煮饭加碱时亦可遭破坏。维生素B1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缺乏维生素B1可能引起神经炎、脚气病、消化不良等。
24. 血细胞 营养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解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血液的功能:①运输功能;②防御和保护功能。
【详解】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主要成分为水(90%),还有血浆蛋白(7%),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3%)。有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的功能。红细胞(RBC):数量最多,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Hb),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也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WBC): 数量最少,有细胞核,但比红细胞大,能吞噬病菌,有防御保护功能。血小板(PLT):最小的血细胞,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所以,血液的具有的功能是:运输功能;防御和保护功能。
【点睛】正确识记并理解血液的组成是解题的关键。
25. 预防 致癌因子
【详解】考点:优生优育(禁止近亲结婚)。
分析:
降低癌症发病率的主要措施是预防。提倡科学的膳食、不吸烟、少饮酒、保持心情愉快、坚持体育锻炼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癌症发生的方法。
解答:
降低癌症发病率的主要措施是预防。提倡科学的膳食、不吸烟、少饮酒、保持心情愉快、坚持体育锻炼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癌症发生的方法。蔬菜、水果、豆类、坚果和谷物中含有防癌作用的低脂肪食物和纤维素。治疗癌症的主要方法是外科疗法和化学疗法。
合理的饮食可以预防和降低癌症的发生。蔬菜、水果、豆类、坚果和谷物中含有防癌作用的低脂肪食物和纤维素。怎样安排饮食才算健康合理?建议遵守以下原则:1。不饮酒或少饮酒。2。减少脂肪和肉类摄入。选择植物脂肪,限制动物脂肪。肉类以吃鱼、家禽为主。3。多吃水果、蔬菜和纤维素。简单方法是每天至少食用5~9次水果或蔬菜。这样的饮食也可以降低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4。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植物性食物应占饮食的2/3以上。如谷类、豆类、含淀粉的香蕉、根茎类和薯类等食物。5。限制盐和腌制食品。成人每天食盐量不应超过6克,限制腌制食物及调料盐的摄入。6。注意烹饪方法。不吃烧焦的肉和鱼。7。食物的妥善储藏与保质保鲜。避免食用霉变食品。用家用冰箱和其他恰当的方法保存易腐烂食物。8。注意食品添加剂及残留物。食物中的添加剂、污染物和其他残留物要有严格的法规管理,乱用会影响健康。9。维持适宜体重。避免过多的日光暴晒,适量运动,避免体重过低或过高。提倡科学的膳食、不吸烟、少饮酒、保持心情愉快、坚持体育锻炼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癌症发生的方法。消除或减少环境中的致癌因子、减少接触致癌因子、积极宣传防癌知识是预防癌症的主要措施。
故答案为(1). 预防 (2). 致癌因子
26.(1) 肝脏 ⑤
(2)⑦胰腺
(3)⑩
(4)肌肉
【分析】图中:①唾液腺、②口腔、③食道、④肝脏、⑤胆囊、⑥胃、⑦胰腺、⑧十二指肠、⑨大肠、⑩小肠、 盲肠、 阑尾、 肛门。
(1)
图中④是肝脏,它分泌胆汁,储存在⑤胆囊中。胆汁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
(2)
⑦胰腺中的胰岛能分泌胰岛素,调节血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
(3)
淀粉首先在口腔中初步消化成麦芽糖。最终在⑩小肠中彻底消化成葡萄糖。
(4)
③食道⑥胃⑨大肠⑩小肠都能蠕动,说明它们都含有肌肉组织。
27.(1) 呼吸运动 收缩 扩大
(2) 肺的换气 气体扩散 动脉血
【分析】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通气),肺泡内(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血液与)组织(细胞)间气体交换。
题图中①吸气,②呼气,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④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1)
肺泡内的气体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的过程叫做肺的通气,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入肺,形成吸气过程;呼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时,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排出,形成被呼气过程。可见呼吸运动的基本意义是实现了肺的通气。
(2)
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又叫肺换气),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与血液成分之一的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结合,血液也由原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28. 2 咽 4 5 收缩 下降
【分析】分析图可知:1鼻;2咽;3喉;4气管;5肺。
【详解】(1)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因此既是气体的通道,也是食物的通道的是2咽。
(2)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因此痰形成的部位4气管。
(3)人体吸气时肋间肌与膈肌都收缩,膈顶下降,胸廓扩大,肺容积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
【点睛】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是解答的关键。
29.(1) 分化 血管
(2) 蛋白质 钙
(3) 垂体
早睡、保证睡眠时间充足
【分析】青春期是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时期,是一个人发育的重要时期。一般地说,男生从12~14岁、女生从10~12岁开始进入青春期。
【详解】(1)A~D所示为青春期时骨的生长发育过程,人在幼年的时候,骨骺端的软骨层细胞不断分裂和
分化,产生新的骨组织使骨不断长长,但到成年后这些软骨就骨化成骨不再生长了;随着骨的
生长,血管长入其中,为内部不断增加的细胞提供营养支持。
(2)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蛋白质是建造身体的重要原料,青少年的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应多补充蛋白质;含钙和磷的无机盐可增加骨硬度。
(3)青春期时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量增加,作用于软骨层,促进股骨快速生长。图2为人体24小时生长激素分泌情况,由图可知,适当早睡、保证睡眠时间充足能促进生长激素分泌。否则,将错过长高的最佳时期。因为青春期以后,骨发育到图1中的D时期,生长激素不再起作用,骨停止纵向生长。
30.(1)口腔
(2) 蛋白质 胃
(3)③
(4)[⑦]小肠
(5)胆汁
【分析】图甲中:①咽,②口腔,③食道,④胃,⑤胰腺,⑥大肠,⑦小肠,⑧肛门。
图乙中:①胆囊,②十二指肠,③肝脏,④胆管,⑤胰腺,⑥胰管。
【详解】(1)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的消化是从[②]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
(2)鸡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 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的消化从图甲的[④]胃开始的,在胃液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
(3)油条中含有脂肪,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先是图乙中的[③]肝脏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颗粒乳化为脂肪微粒,再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4)图甲的[⑦]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能够吸收大部分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全部的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
(5)图乙中,[②]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③]肝脏分泌的胆汁能储藏在胆囊中,在需要消化食物的时候,胆汁经导管流入十二指肠。小肠内有肠腺,能够分泌肠液,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小肠还有[⑤]胰腺分泌的胰液,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
答案第12页,共12页
答案第11页,共1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