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七年级下册期末检测优化提升训练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人体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也会不断产生一些代谢“垃圾”,若不及时清理,就会影响到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其中排尿是一种主要的代谢方式,下列有关排尿的意义叙述错误的是( )
A.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B.排出体内的食物残渣
C.及时排出废物以免积累过多 D.可以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2.在皮肤的表层可以看到俗称“青筋”的血管,下列不属于该类型血管特点的是( )
A.血管壁较薄 B.血管内血液由心脏流向全身各处
C.血管内的血流速度较慢 D.血管壁弹性较小
3.反射分为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下列反射不属于复杂反射的是( )
A.吃酸萝卜分泌唾液 B.看别人吃酸萝卜分泌唾液
C.想吃酸萝卜时分泌唾液 D.听说有酸萝卜吃分泌唾液
4.如图甲为眼球结构示意图,图乙为人耳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最终在④上形成物像
B.图乙中,能够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细胞在c内
C.近视眼是因为②的曲度过小,可佩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D.中耳炎是因为细菌从外耳道进入中耳引起的
5.下列哪些器官分泌的物质对脂肪起乳化作用( )
A.胆囊 B.肝脏 C.唾液腺 D.胰腺
6.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适宜的体力劳动会使
A.肺泡的数目增多 B.呼吸肌的数目增多
C.呼吸的频率增快 D.参与呼吸的肺泡数目增多
7.如果你给贫血患者提供应饮食建议,你认为应该选择的食物组合是( )
A.大骨汤、红薯、白菜
B.鸡蛋、瘦肉、猪肝
C.海带、紫菜、胡萝卜
D.肥肉、土豆、冬瓜
8.下列反射活动中,不是人类特有的是 ( )
A.望梅止渴 B.谈虎色变 C.杯弓蛇影 D.吃梅止渴
9.血液中能加速血液凝固、促进止血的是
A.血红蛋白 B.红细胞 C.白细胞 D.血小板
10.图中甲、乙、丙表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a表示病原体。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B.甲为传染源,乙为易感人群
C.切断丙能防止乙变成甲
D.保护乙的措施有戴口罩、勤洗手和多锻炼等
11.下列食物成分中,不经过消化能直接被吸收的是( )
A.维生素 B.纤维素 C.白糖 D.蛋白质
12.三支试管内有相同质量的新鲜鱼肉,分别加入不同的消化液,充分振荡后置于37℃温水中,消化最快的一组是( )
A.胆汁、肠液 B.胆汁、唾液 C.胰液、肠液 D.唾液、胰液
13.关于血液循环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在血液循环中,先进行肺循环再进行体循环
B.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循环途径在心脏处连通在一起
C.体循环的路线长、范围广;肺循环的路线短,范围小
D.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构成了完整的循环路线
14.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先要制作玻片标本,然后再观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制作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都要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
B.要想观察血液中的红细胞,可以将实验材料制成装片进行观察
C.洋葱内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都没有叶绿体
D.若要使被观察的细胞保持活性或要使观察到的结构较明显,则制作玻片标本时必须染色
15.如图是人体心脏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心肌收缩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B.左心室收缩,将血液泵至肺动脉
C.房、室间的瓣膜可防止血液倒流 D.右心房、右心室内流的是静脉血
16.下列食物的主要成分是淀粉的是( )
A.马铃薯 B.绿叶蔬菜 C.牛奶 D.芝麻
17.下列关于食物的营养成分和消化吸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糖类、脂肪、蛋白质是细胞的构成物质,而且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胆汁不含消化酶,所以对食物的消化不起作用
C.小肠的环形皱囊、小肠绒毛和微绒毛的存在,有利于吸收
D.细细咀嚼米饭会觉得有甜味,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
18.流程图常用于描述连续性的生理活动以及生物的结构层次关系,下列流程图存在错误的是( )
A.光线由外界进入眼内: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B.声波引起耳结构产生振动传导的顺序:外耳→中耳→内耳
C.反射的神经传导途径:感受器→传出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入神经纤维→效应器
D.动脉血进出人体心脏的路线: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
19.小刚的爷爷奶奶都是60多岁的老人,爷爷平时戴眼镜,看书时则摘掉眼镜;奶奶相反,平时不戴眼镜,看书时要戴眼镜,小刚的爷爷和奶奶眼镜的镜片最可能是( )
A.变色镜和凹透镜 B.凹透镜和凸透镜
C.凹透镜和变色镜 D.凸透镜和凹透镜
20.如图是某人一次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请回答:曲线AB段表示的是什么过程,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情况是怎样的?( )
A.吸气;肋骨上升,膈肌舒张
B.呼气;肋骨下降,膈肌舒张
C.吸气;肋骨上升,膈肌收缩
D.呼气;肋骨下降,膈肌舒张
二、填空题
21.与四腔相连的血管左心房连______,左心室连_______;右心房连______,右心室连______。心室连________,心房连_______。
22.写出图中④代表的器官是______________。能分泌胆汁的器官是( )___________;能分泌肠液的器官是( )____________;能分泌胰液的器官是( )___________。
23.预防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是控制____________,切断_____________,保护_____________。
24.心房与心室之间有____,只能朝向__开,在心室与动脉之间有___,只能朝向____开,从而使血液不能倒流。
25.请用生物学知识解释表中的成语或诗句。
成语或诗句 生物学知识
例:蜘蛛结网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①面红耳赤 ______
②一枝红杏出墙来 ______
三、综合题
26.北京冬奥会菜单的设计以运动员赛时需求为核心,同时兼顾中西风味、品种丰富和营养健康。请回答:
糖类(%) 蛋白质(%) 脂肪(%)
推荐摄入比例 55-65 15-20 20-25
平均实际摄入比例 46.75 18.61 30.94
(1)运动员需要摄入高质量蛋白质。蛋白质在[ ]_____________中开始被分解,最终分解为______被吸收。
(2)①能分泌____,促进脂肪分解;②中有肠腺和[ ]_____________分泌的大量的消化液,有利于食物的消化。
(3)充分合理的营养补充可以为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提供快速持久的能量供应。研究人员对部分速度滑冰运动员三大营养素的推荐摄入比例和平均实际摄入比例的统计数据,见上表。据表可知,此次研究中速度滑冰运动员实际摄入____________的比例明显高于推荐摄入比例。三大营养素中糖类的推荐摄入比例最高,请结合该营养素的功能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27.图一为人体消化系统部分器官形态结构示意图。小肠盘曲于腹腔内,上连胃,下接大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图二是小肠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图三是糖类、脂肪、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化学性消化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3对应的器官是________,在该器官内开始消化的物质是________,该物质在图三中对应的消化曲线是________,该物质最终在小肠内被分解为________。
(2)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是唾液腺、[__]和[__](填图一中的数字)。
(3)图二的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皱襞表面又有很多突起,称为________,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小肠的表面积,是________的主要场所。图三中代表小肠的一段是________(填字母)。
(4)小肠中的消化液除________分泌的肠液之外,还有能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的________和胰液等多种消化液,是________的主要场所。
28.4月8日,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在北京市通州区永顺镇,同首都群众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习近平一共种下了油松,国槐,碧桃等7树苗。并在植树间隙提出,今年是新中国植树节设立40周年。40年来,我国森林面积,森林蓄积分别增长一倍左右,人工林面积居全球第一,我国对全球植被增量的贡献比例居世界首位。为了响应号召,我校也组织师生参加植树活动。请根据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习主席种下的碧桃所结的果实都是大家非常喜爱的食物,因为桃中富含丰富的水、_______、和_________,食用后可不经消化直接被_________吸收。
(2)习主席一边劳动,一边叮嘱身边的少先队员要从小养成积极锻炼,爱护环境的意识。经常锻炼能使心肌发达,搏动有力,在心脏的四个腔室中,心肌壁最厚的是___________,它是______ 循环的起点。坚持体育锻炼,也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人体在_________(血管类型)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充分的物质交换,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更多的氧气和养料。
(3)在植树过程中,有的同学会出汗,汗液中的水、无机盐和__________,主要通过________排出体外。
(4)多看绿色植物可以缓解眼部疲劳,预防近视。患近视的同学是因为眼球前后径过长或______的凸度过大引起的。我们通过配戴__________矫正近视。近视不是传染病,因为它没有___________性和传染性。
(5)某同学植树前,妈妈打算为他准备一份午餐,请你从合理膳食的角度帮他设计一份午餐食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9.小小的神经细胞很神奇,你想了解它吗?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细胞又叫___________,是构成___________结构和功能的__________ 。
(2)①是_______,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是_______,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①和③构成_________ 。
30.看图填空。
(1)呼吸系统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组成。___________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2)如图为模拟呼吸运动实验:
玻璃钟罩代表___________,橡皮膜代表___________。用手向上顶橡皮膜时(如图a),模拟的是___________(填“吸气”或“呼气”)状态。
试卷第2页,共7页
试卷第1页,共7页
参考答案:
1.B
【分析】尿液在肾脏当中形成的,排尿能够排出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
【详解】排尿对于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而且还可以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生理功能。排出体内的食物残渣属于排遗。
故选B。
2.B
【分析】血管有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种,其中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动脉弹性大、管壁厚,血流速度快;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弹性小、管壁薄,血流速度慢;毛细血管是连接最小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内径很小,管壁极薄,管内血流速度最慢,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详解】动脉一般埋藏在身体较深的部位,不易从体表中看到,静脉有的埋藏较深,有的埋藏较浅,在体表容易看到,呈“青色”,俗称“青筋”。因此在我们手背上能看到的“青筋”是一些静脉血管,由分析可知,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弹性小、管壁薄,血流速度慢,B符合题意。
故选B。
3.A
【分析】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A.吃酸萝卜分泌唾液,是由于萝卜直接刺激口腔内的感受器,引起唾液腺分泌唾液,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射——非条件反射,A符合题意。
B.C.D.看别人吃酸萝卜分泌唾液、想吃酸萝卜时分泌唾液和听说有酸萝卜吃分泌唾液,都是出生后才有的,是在非条件反射(吃过酸萝卜)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后天性复杂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反射活动,可以消退或减弱, 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熟练区分(非)条件反射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A
【分析】题图甲:①角膜,②晶状体,③玻璃体,④视网膜,⑤视神经。
题图乙:a鼓膜,b听小骨,c半规管,d耳蜗。
【详解】A.图甲中,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④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A符合题意。
B.耳蜗内含有听觉感受器,受振动刺激能产生冲动;图乙中,能够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细胞在d耳蜗内,B不符合题意。
C.近视原因可能是②晶状体曲度过大,可通过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C不符合题意。
D.咽鼓管一端连通咽部,另一端连通鼓室。所以得了咽炎如不及时治疗,病菌就有可能沿着咽鼓管进入中耳的鼓室,会引发中耳炎,使听力下降,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B
【分析】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的胆汁能够乳化脂肪。
【详解】肝脏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6.D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的影响.首先明确的是肺泡的数目、呼吸肌的数目不会改变,变得只是呼吸肌的发达程度和参与呼吸的肺泡数目.
【详解】A、肺泡的数目是一定的,体育锻炼或体力劳动不会使使肺泡的数目增多,故不符合题意;
B、呼吸肌的数目也是一定的,体育锻炼或体力劳动不会使呼吸肌的数目增多,故不符合题意;
C、体育锻炼或体力劳动会使呼吸肌的更发达,收缩力量增强,肺活量增大,因此呼吸频率会降低,就能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要,故不符合题意;
D、经常参加锻炼或适宜的体力劳动,呼吸肌收缩力量得到加强,可以扩大胸廓的活动范围,使呼吸的深度加大、加深,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数量增多,故符合题意。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会使呼吸肌收缩力量得到加强,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数量增多。
7.B
【分析】贫血的饮食疗法,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铁质丰富的食物。
【详解】贫血是指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贫血患者由于血液运输氧的能力低,影响体内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因而表现出精神不振、疲劳、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贫血患者,应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铁质丰富的食物,选项中,鸡蛋、瘦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猪肝中含铁质丰富,故可作为贫血患者的理想的食物组合,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D
【分析】反射分为简单反射(也称非条件反射)和复杂反射(也称条件反射)。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最复杂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杯弓蛇影”都是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最复杂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而“吃梅止渴”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D正确。
故选D。
9.D
【详解】血液中的三种血细胞是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的功能主要是运输氧气;白细胞具有吞噬细菌、防御疾病的作用;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所以血液中能加速血液凝固、促进止血的是血小板。
10.D
【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如肝炎病毒、痢疾杆菌、蛔虫等均属于病原体。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到易感人群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a表示病原体,从传染病的三个环节来看,甲是传染源、乙是易感人群、丙是传播途径。
【详解】A .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如肝炎病毒、痢疾杆菌、蛔虫等均属于病原体。根据题干可知,a表示病原体,所以a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A正确。
B.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所以图示中甲为传染源,乙为易感人群,B正确。
C.切断传播途径丙,传染病就不能流行,所以能防止乙易感人群变成甲传染源,C正确。
D.不同类型的传染病,传播途径是不同的,保护易感人群的方法也就不同,如细菌性痢疾是消化道类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是饮食,就要通过控制饮食去保护易感人群;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戴口罩、勤洗手和多锻炼等,来保护易感人群(乙)。其中,戴口罩和勤洗手属于切断传播途径,多锻炼属于保护易感人群,D错误。
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抗体以及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11.A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详解】纤维素、白糖、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维生素是小分子物质,不经过消化就能被吸收。故选A。
【点睛】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以及它们的消化和吸收是考查的重点,要重点识记。
12.C
【分析】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如下:
【详解】鱼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的消化部位是胃和小肠,胃液内含有消化蛋白质的胃蛋白酶,能把蛋白质消化为多肽,属于初步消化,题目中给的是37℃温水,接近人的体温,有利于酶的催化作用。小肠内含有消化食物的多种消化液。肠腺分泌的肠液和胰腺分泌的胰液里含有消化食物的多种消化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化学性消化,最终消化为氨基酸。而肝脏分泌的胆汁里面不含消化酶,唾液中只含有唾液淀粉酶,因此胆汁、唾液对蛋白质没有相互作用。故对蛋白质消化效率最高的一组是肠液、胰液,故选C。
13.A
【详解】在血液循环中,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A错误;体循环和肺循环在心脏处连通在一起的,B错误;心脏和肺离得较近,因而肺循环路程短;心脏离头部、下肢、上肢等部位比离肺远的多,因而体循环的路程远,范围广,C正确;体循环和肺循环构成了完整的循环路线,D正确。
14.C
【分析】玻片标本的种类
①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②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沫制成。
③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生物材料制成。
【详解】A.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由于人的细胞液的浓度与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的浓度一致,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不至于因吸水而膨胀,或失水而皱缩,应向载玻片上滴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A错误。
B.结合分析可知:要想观察血液中的红细胞,可以将实验材料制成涂片(不是装片)进行观察,B错误。
C.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主要存在于植物体的绿色部位,如叶肉细胞中,故洋葱内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都没有叶绿体,C正确。
D.要使观察到的结构较明显,则制作玻片标本时需要染色;但染色后的细胞,往往是失去活性的死亡细胞,D错误。
故选C。
15.B
【分析】心脏为人体的血液循环提供动力,心脏主要由心肌组成,心脏壁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
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其中左心室壁最厚。左右心房之间及左右心室之间被肌肉壁隔开,不相联通,使得心脏完全分成四腔,动脉血和静脉血不再混合,提高输送氧的能力。左心房接收肺静脉注入的含氧量高的动脉血,右心房接收上下腔静脉注入的含氧量少的静脉血。故心脏左侧的心腔和血管(左心房、左心室、肺静脉、主动脉),都流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心脏右侧的心腔和血管(右心房、右心室、上下腔静脉、肺动脉),都流含量较少的静脉血。
【详解】A.心肌收缩将血液挤出心脏,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A正确。
B.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左心室收缩,将血液泵至主动脉,B错误。
C.房、室间的瓣膜称为房室瓣,可使血液只由心房流向心室,防止血液倒流,C正确。
D.右心房、右心室内流的是来自上下腔静脉的静脉血,左心房和左心室内流的是来自肺静脉的动脉血,D正确。
故选B。
16.A
【分析】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有六大类,即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无机盐,各种营养物质具有一定的作用。
【详解】马铃薯主要成分是淀粉;绿叶蔬菜富含维生素;牛奶主要含蛋白质,芝麻主要含脂肪,A符合题意。
故选A。
17.B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其中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是小分子的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不需经过消化即可被吸收;而淀粉、脂肪、蛋白质等大分子的、不溶于水的有机物,则必需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人体吸收。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由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肝脏,胃腺,肠腺等。
【详解】A、糖类、脂肪、蛋白质是细胞的构成物质,其中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脂肪是储能物质,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而且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故A正确;
B、胆汁中虽然不包含任何消化酶,但能对脂肪进行物理消化,将脂肪颗粒乳化为脂肪微粒,故B错误;
C、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的环形皱襞、小肠绒毛和微绒毛的存在,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故C正确;
D、细咀嚼米饭会觉得有甜味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麦芽糖在小肠内消化液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故D正确。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作用,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食物的消化过程。
18.C
【分析】1 .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 .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听觉。
【详解】A.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即: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A正确。
B.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B正确。
C.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的神经传导途径: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C错误。
D.从肺静脉流出的血为动脉血,血液流动的方向是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比较全面,解题的关键是熟悉视觉、听觉的形成过程,反射弧的构成以及血液循环途径。
19.B
【分析】(1)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2)远视眼:如果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近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导致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形成远视眼。远视眼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详解】爷爷平时戴眼镜,是为了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书时离得较近不需要戴眼镜,表明爷爷能看清近处的物体,因此爷爷是近视眼,近视眼佩戴凹透镜;奶奶平时不戴眼镜,说明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书时离得较近,为了看清要戴眼镜,表明奶奶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因此奶奶是远视眼,佩戴凸透镜。所以小刚的爷爷和奶奶眼镜的镜片最可能是“凹透镜和凸透镜”,故选 B。
【点睛】理解掌握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特点以及矫正方法。
20.C
【分析】呼吸运动的过程是: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详解】图中纵坐标表示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横坐标表示呼吸频率;AB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肋骨上升,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BC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21. 肺静脉 主动脉 上、下腔静脉 肺动脉 动脉 静脉
【详解】心脏的四个腔有: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心室与动脉相连通,心房与静脉相连通。和右心房相连的血管是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和右心室相连的血管是肺动脉;和左心房相连的血管是肺静脉;和左心室相连的血管是主动脉。
22. 胃 ③ 肝脏 ⑥ 小肠 ⑤ 胰腺
【详解】试题分析:④是胃。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③肝脏,它能分泌胆汁;分泌肠液的器官是⑥小肠;分泌胰液的器官是⑤胰腺。
考点:胃和肠的结构特点;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
23.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
【详解】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预防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点睛】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是考查的重点,多以选择题或是材料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一般。
24. 房室瓣 心室 动脉瓣 动脉
【分析】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只有心房与心室是相通的,心脏的左右是不相通的,心脏内有保证血液按一定方向流动的瓣膜:房室瓣、动脉瓣。
【详解】心脏主要由心肌组成,心肌的收缩为血液的流动提供了动力,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在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这些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
【点睛】此题考查了心脏的功能: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以及瓣膜的作用。
25. 肾上腺分泌较多肾上腺素的结果(或“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分析】人的调节方式主要两种: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神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调节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之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使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是激素通过血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所进行的调节。在人体内,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这样使人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详解】①当大脑皮层特别兴奋时,会通过支配肾上腺的神经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这些激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并且促使皮肤因血管扩张而显得面红耳赤,所以面红耳赤是因为肾上腺分泌较多肾上腺素的结果(或“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②“红杏出墙”现象,是受墙外阳光的刺激而作出的反应,属于应激性,所以“一枝红杏出墙来”是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表现。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人体的激素调节、生物的主要特征等相关知识。
26.(1) ③胃 氨基酸
(2) 胆汁 ④胰腺
(3) 脂肪 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和功能、以及食物大消化过程等相关知识。
图中:①是肝脏,②是小肠,③是胃,④是胰腺。
(1)
蛋白质的消化是从③胃开始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蛋白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然后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
(2)
①肝脏分泌的消化液是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可以将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促进脂肪分解;②是小肠,小肠中有④胰腺和肠腺分泌的大量的消化液,其中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3)
由表可知,脂肪的推荐摄入比例是20%~25%,而平均实际摄入比例是30.94%,所以此次研究中速度滑冰运动员实际摄入脂肪的比例明显高于推荐摄入比例。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走路、消化和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约70%)主要来自糖类,所以三大营养素中糖类的推荐摄入比例最高。
27.(1) 胃 蛋白质 Ⅱ 氨基酸
(2) 10/4 4/10
(3) 小肠绒毛 吸收 D
(4) 肠腺 胆汁 消化
【分析】题图一中,1口腔、2食道、3胃、4胰脏、5小肠、6大肠、7肛门、8唾液腺、9咽、10肝脏、11胆囊、12十二指肠、13盲肠、14阑尾。
题图三中,A口腔、B咽和食道、C胃、D小肠、E大肠。曲线Ⅰ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曲线Ⅱ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曲线Ⅲ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
(1)结合分析,图一中3对应的器官是消化道膨大的部分,故其是胃,胃能分泌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所以蛋白质对应的消化曲线是Ⅱ。蛋白质的消化从3胃开始的,在胃液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再到5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在小肠内被吸收。
(2)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其中8唾液腺、10肝脏和4胰腺位于消化道外,肠腺和胃腺位于消化道以内。
(3)图二的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皱襞表面又有很多突起,称为小肠绒毛,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小肠的表面积。小肠含有多种消化液,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在小肠内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淀粉分解成葡萄糖,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因此图三中代表小肠的一段是D。
(4)小肠中的消化液有肠腺分泌的肠液(直接进入消化道)、胰腺分泌的胰液(通过导管流入小肠)及肝脏分泌的胆汁(通过导管流入小肠,不含消化酶,对脂肪起乳化作用)等多种消化液。因此,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场所。
28. 无机盐 维生素 小肠 左心室 体 毛细血管 尿素 皮肤 晶状体 凹透镜 流行性(季节性) 一碗稀饭、一盘红烧肉、一盘菠菜炖豆腐、两个馒头(其他合理答案可也)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人体的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近视的成因和预防等知识。
【详解】(1)食物中营养物质分为能源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和非能源物质(水、无机盐、维生素)。桃中富含丰富的水、无机盐、维生素,食用后可不经消化直接被小肠吸收。
(2)人的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由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其中左心房接收肺静脉注入的血液,右心房接收上下腔静脉注入的血液;左心室收缩将血液射入主动脉,经各级动脉流向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路径较长;右心室收缩将血液射入肺动脉,流经肺,路径较短;因此,心室壁较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故在心脏的四个腔室中,心肌壁最厚的是左心室,它是体循环的起点。坚持体育锻炼,也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人体在毛细血管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充分的物质交换,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更多的氧气和养料。
(3)在植树过程中,有的同学会出汗,汗液中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主要通过皮肤排出体外。
(4)因为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原状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导致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从而形成近视眼。需要配戴凹透镜矫正。近视不是传染病,因为它没有流行性和传染性。
(5)某同学植树前,妈妈打算为他准备一份午餐,请你从合理膳食的角度帮他设计一份午餐食谱。设计午餐要遵循营养全面,符合平衡膳食的要求,如:一碗稀饭、一盘红烧肉、一盘菠菜炖豆腐、两个馒头。
【点睛】考生对人体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29. 神经元 神经系统 基本单位 树突 有利于收集信息和将信息传至胞体 轴突 可将胞体发出的神经冲动传到肌肉、腺体或其他神经元 突起
【分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细胞体主要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灰质部分,里面有很多神经中枢,细胞体以外的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白质部分,图中①树突,②细胞体,③是轴突,④是神经末梢。
【详解】(1)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
(2)①是树突,呈树枝状,数量较多,有利于收集信息和将信息传至胞体。③是轴突,轴突较长,往往只有一条,可将胞体发出的神经冲动传到肌肉、腺体或其他神经元,①和③构成突起。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就是熟悉掌握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30. 呼吸道 肺 肺 胸廓 膈 呼气
【分析】吸气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呼气时,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据此解答。
【详解】(1)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2)图中气球代表的是肺,玻璃管代表的是气管,橡皮膜代表的是膈肌,玻璃钟罩代表胸廓。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用手向上顶橡皮膜时(如图a),模拟的是呼气状态。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吸气和呼气时膈肌、胸廓、肺的状态。
答案第12页,共12页
答案第11页,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