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百年学典,广东专用》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配套课件:专题一 化学基本概念(5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百年学典,广东专用》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配套课件:专题一 化学基本概念(5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4-09-13 12:52:02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第 1 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4.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5.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原子团的定义
1.元素、分子、原子、离子、原子团概念的辨析核电荷数化学(续表)最小带电2.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之间的关系3.运用分子、原子、元素等概念描述物质的组成
以 CO2 为例,描述如下:(1)二氧化碳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元素不讲个数);
(2)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宏观物质不讲个数);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微观粒子讲个数)。特别提醒(1)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
(2)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离子化合物。
(3)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除(1)、(2)之外的物质。典例剖析 A.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
B.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
C.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的
D.氧气是由氧原子构成的
解析:A 项,离子化合物是由阴、阳离子构成的;B 项,
金刚石是固态非金属单质,由碳原子直接构成;C、D 两项,氨
气、氧气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原子之间先通过共价键形成
分子,分子再构成宏观物质。
答案:D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1.物质的变化(1)区别。没有有 ①物理变化:________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例如,物质的
形状和聚集状态的变化。
②化学变化:________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又称化学反应。
例如,燃烧、氧化、还原、化合、分解等反应。
(2)联系。
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着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中不包含化
学变化。2.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
质。例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硬
度、溶解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物质的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等。3.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用途的关系 典例剖析
【例 2·单选Ⅰ】(2013 年广东学业水平)下列词语隐含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消融
C.蜡炬成灰B.木已成舟
D.水落石出 解析:蜡炬成灰,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
化;冰雪消融、木已成舟、水落石出,都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C 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
1.混合物和纯净物
(1)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 宏观) ;由
________分子构成的物质(微观)。例如,空气、石油、高分子、分散系等。不同种(2)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宏观);由______分子构成(微观)。例如,氧气、铁、氯化钠等。同种 2.单质和化合物
(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金刚石、氧气、
铜等。
(2)化合物:由________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氯酸钾、氨气、水等。不同种 3.金属和非金属
(1)金属:具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性
质,在化学反应中通常表现为______电子的单质。例如,铜、银、铁等。失(2)非金属:通常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可以表现为______电子的单质。例如,氧气、碳、氯气等。得特别提醒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金刚石和石墨虽然都只含同一种元素——碳,但两者在一起组
成混合物。又如,O2 和 O3 在一起也组成混合物。 典例剖析
【例 3·单选Ⅰ】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①粗
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②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
③钢和铁都是金属;④食盐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⑤氯气为非金属又为纯净物。以上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③
C.①②④⑤B.①②⑤
D.②③⑤ 解析:②冰为固态水,干冰为固态 CO2,均为纯净物和化
合物,正确;③钢是铁的合金,是混合物,而金属是指单质,
错误;④食盐和食醋均为混合物,不是化合物,错误。
答案:B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1.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
(1)酸:在水溶液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
合物。
(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______________的化合物。氢氧根离子金属离子 (4)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
①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对应的______和______,有
对应的含氧酸及其盐,大多数是非金属氧化物。例如,SiO2、N2O5、Mn2O7、SO2、P2O5等。盐水酸 ②碱性氧化物:能与______反应生成对应的盐和水,都是
金属氧化物。例如,CuO、Na2O、Fe2O3、FeO、CaO等。特别提醒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Na2O2 等;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NO2 等。2.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典例剖析
【例 4·单选Ⅰ】(2014 年广东学业水平)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A.H2SO4 和 HNO3 都属于酸
B.K2CO3 和 K2O 都属于盐
C.KOH 和 Na2CO3 都属于碱
D.Na2O 和 Na2SiO3 都属于氧化物
解析:B 项,K2O属于氧化物;C项,Na2CO3属于盐;D
项,Na2SiO3 属于盐。
答案:A课件19张PPT。第 2 讲化学用语1.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2.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4.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5.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化合价1.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2.常见的离子(原子团)符号
(1)简单离子。(2)原子团。3.化合价(1)常见元素的化合价。①口诀: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钙镁氧铜锌,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要记清。 ②一般规律:主族元素(O、F 除外)最高正化合价=族序数;
非金属元素(H 除外)最低负化合价=-(8 -族序数)。(2)化合价遵循的原则。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______。
零4.化学符号的意义(1)元素符号: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2)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3)化学式:①代表某种纯净物;②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③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④表示物质的分子构成,即每个分子
中原子或离子的个数比。(4)化合价符号:表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典例剖析
【例 1·单选Ⅰ】(2013 年广东学业水平)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下列含氧物质中,氧元素化合价最高的是()。A.H2O
C.H2O2B.O3
D.HClO 解析:A 项,氧元素化合价为-2;B 项,氧元素化合价为
0;C 项,氧元素化合价为-1;D 项,氧元素化合价为-2。
答案:B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1.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
以钠元素为例:2.分子式
用______________表示物质(单质、化合物)分子的组成及相对分子质量的化学式。元素符号(1)共价化合物:表示每分子中所含的原子种类和个数。
(2)单质:用元素符号或元素符号加原子个数表示。
(3)离子化合物:表示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
3.电子式
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小叉“×”来表示元素原子________________的式子。最外层电子4.结构式
用元素符号和______表示化合物(或单质)分子中原子的排列和结合方式的式子。短线 5.结构简式
把分子中各原子连接方式表示出来的式子(通常只适用于
以分子形式存在的纯净物,如有机物分子)。将有机物分子结构
式中的 C—C 键和 C—H 键省略后所得的一种简式。例如,丙
烷的结构简式为 CH3CH2CH3,乙烯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等。
CH2==CH2 典例剖析
【例 2·单选Ⅰ】(2014 年广东学业水平)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氯原子:Cl
B.苯的结构简式:C6H6C.镁离子:Mg2-D.Ne 原子结构示意图:解析:B 项,C6H6 为苯的分子式,苯的结构简式为;C项,镁离子带正电荷,应表示为 Mg2+;D 项,Ne 原子结构示。意图应为:
答案:A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1.质量守恒定律
(1)定义:在化学变化中,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
生成物的总质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变化中,只是反应物分子中旧的化学
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分子中新的化学键的形成,反应前后原子的________和________没有发生变化。种类数目 (3)运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化学计算的重要
理论依据。2.化学方程式化学式 用____________表示不同物质之间化学反应的式子。
(1)意义:化学方程式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生成什么物
质;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2)书写原则: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客观事实。(3)书写方法。反应物生成物相等 ①写:_______化学式写在左边,_______化学式写在右边。
②配:在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前边配上必要的化学计
量数,使反应物与生成物中相同元素的原子个数________。 ③注:注明反应所需的条件,如需要加热用“△”表示,
使用催化剂需在短线上方或下方写出。
④查:四查,即查化学式、查配平、查条件、查生成物状
态。生成物状态用“________”表示有气体生成(反应物中不含气
体时),用“________”表示有难溶物生成或有固体生成(反应物中不含固体时)。↑↓⑤等:把短线改为等号“===”,可逆反应用“”。 (4)配平方法:一般采用最小公倍数法(奇偶法)或化合价升
降法。3.离子方程式离子符号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__________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1)意义:离子方程式体现反应的本质,它不仅表示一定物
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可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2)书写。
①书写原则:质量守恒定律、电荷守恒定律和电子转移守
恒规律。
②书写步骤。
有“写”“改”“删”“查”四步,以 BaCl2 与 Na2SO4 的
反应为例。 a.正确书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Na2SO4+BaCl2===
BaSO4↓+2NaCl。
b.将反应中的强酸、强碱、可溶性盐改写成离子形式:2Na++ +Ba2++2Cl-===BaSO4↓+2Na++2Cl-。c.将式子两边未反应的离子删除:Ba2++ ===BaSO4↓。
d.检查式子两边电荷、原子是否守恒,若是氧化还原
反应还要检查转移电子是否守恒。③注意事项。
a.要遵循客观事实,不能写不存在的离子反应。
b.若是复分解反应,要有____________(如水、弱酸、弱碱)、________或________生成。弱电解质沉淀气体 c.固体与固体间的反应,浓硫酸、浓磷酸与固体的反应都
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d.微溶物作为反应物,若是澄清溶液应拆写为离子,若是
悬浊液写为化学式;微溶物作为生成物,一般写为化学式,并
标“↓”符号。
e.同一体系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离子反应,要注意反应
物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 典例剖析
【例 3·单选Ⅰ】(2014 年广东学业水平)下列反应的离子方解析:铁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时只能生成+2 价的 Fe2+。
答案:C课件16张PPT。第 3 讲化学中常用计量1.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2.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
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3.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
志。理解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可用于进行简单的
化学计算。 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1.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是某元素的一个原子的质量与一个 12C 的质
量的__________相比而得到的一个比值。其单位为________,一般省略不写。 1
121 2.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是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3.质量数
将原子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近似整数值相加而得到的
数值就是原子的质量数。因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约为 1,所
以质量数=________+________=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典例剖析
【例 1·单选Ⅰ】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则下列
对分子质量的是()。A.常温下 36 g 水
C.0.032 kg 氧气B.NA 个氧原子
D.1 mol H2O2 解析:A、C、D 三项中氧元素的质量通过计算都为 32 g;
而 B 选项中,NA 个氧原子的质量为 16 g。
答案:B 物质的量、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
1.阿伏加德罗常数
把 1 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用符号______表示,其近似为__________ mol-1。6.02×10232.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是表示物质所含粒子集合体多少的物理量,用________表示。nNA3.摩尔物质的量mol 摩尔是______________的单位,简称为摩,符号为______。
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约 6.02×1023)个粒子。特别提醒物质的量的量度对象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如分子、原子、离子、中子、质子、电子等微观粒子)或它们
的特定组合(可称为基本结构单元如原子团),不能用于量度宏
观物体,因此使用摩尔为单位时必须指明微粒的名称。 4.摩尔质量
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用符号
M 表示,单位为________或________。摩尔质量、质量、物质
g/molkg/mol的量之间的关系:M= (m为质量,n为物质的量)。典例剖析【例 2·单选Ⅰ】能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数值的是()。 A.1 mol 金属钠含有的电子数
B.标准状况下,22.4 L 苯所含的分子数
C.0.012 kg 12C 所含的原子数
D.1 L 1 mol·L-1 硫酸溶液所含的 H+数
解析:A 项,1 mol 金属钠含有的电子数为 11 mol;B 项,
标准状况下,苯为液体,不能用 22.4 L/mol 计算苯的体积;
答案:CD项,1 L 1 mol·L-1硫酸溶液所含的H+个数为2 mol。规律总结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常考内容。 (1)一定质量的物质中所含原子数、电子数,其中考查较多
的物质有 H2O、O2、H2、NH3等。
(2)一定体积的物质中所含原子数、分子数,其中考查较多
的物质有 Cl2、NH3、CH4、O2等。
(3)定量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数目,考查较多的
有 Na、Mg、Al、Fe、Cu 等。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1.气体摩尔体积22.4物质的量温度(1)在标准状况(0 ℃、101 kPa)下,1 mol 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是________ L。压强温度压强 (2)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气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讨论气体的体积时必须指明__________和________。
2.物质的量浓度
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 B 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
的物理量称为 B 的物质的量浓度。用 cB表示,常用单位是mol/L。1 mol/L Mg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是( 典例剖析
【例 3·单选Ⅱ】下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与50 mL)。 A.50 mL 1 mol/L NaCl 溶液
B.75 mL 2 mol/L CaCl2 溶液
C.50 mL 2 mol/L KCl 溶液
D.75 mL 1 mol/L AlCl3 溶液答案:C 解析:50 mL 1 mol/L Mg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 mol/L,A、B、C、D四项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 1 mol/L、4 mol/L、2 mol/L、3 mol/L。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典例剖析
【例 4·多选】(2013 年广东学业水平)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含分子数相同的是()。A.10 g H2 和 10 g O2
B.7 g N2 和 11 g CO2
C.9 g H2O 和 0.5 mol Br2
D.224 mL H2(标准状况)和 0.1 mol N2 解析:物质的量相同,分子数也相同,把各项的物理量都
换算成物质的量即可比较。A 项,10 g H2 为 5 mol,10 g O2 为
0.3125 mol;B项,7 g N2为 0.25 mol,11 g CO2也为 0.25 mol;
C 项,9 g H2O为0.5 mol;D项,标准状况下224 mL H2为0.01 mol。答案:BC规律总结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是以物质的量为中心,在物质的质量、气态物质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及微粒数之间进行
的,要求不仅要熟悉基本公式,还要着重掌握概念的含义、单
位和使用范围。在计算微粒数时,一定要弄清分子与原子、离
子的关系,原子与质子、电子、中子的关系。课件16张PPT。第 4 讲溶液与胶体1.了解溶液的含义。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2.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3.了解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4.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溶液、饱和溶液的概念
1.溶液
(1)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________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________的、________的混合物。分散均一稳定(2)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________ ,被溶解的物质叫________。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溶剂溶质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的条件下(如温度、压强),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
种溶质,当该溶质不能再继续溶解时得到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
的________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________溶液。饱和不饱和 典例剖析
【例 1·多选】炎热的夏天,小林打开冰箱,从 4 ℃的储藏
室里拿出一杯底部含有少量蔗糖晶体的溶液 A,在室温下放置
A.4 ℃时,A 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室温下,B 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蔗糖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D.A 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 B 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
数 解析:A 溶液还有未溶解的蔗糖晶体,故一定是饱和溶液;
B 溶液无法判断其是否饱和;溶液 A、B 的溶剂质量不变,升
温后晶体消失,说明 B 溶液中溶质更多,则 B 溶液的溶质质量
分数大于 A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说明蔗糖晶体的溶解度随
温度升高而升高。答案:BCD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1.溶解度100 g饱和 (1)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______溶
剂里达到______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单位为 g。
(2)气体的溶解度:在压强为 1.01×105 Pa 和一定温度下,
气体溶解在 1 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2)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g
溶液质量/g×100%。3.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转化关系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解度(S)
×100%。
溶解度(S)+100 g特别提醒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要抓住四要素:一定温度、100 g 溶剂、饱和状态、质量。 典例剖析
【例 2·单选Ⅰ】(2013 年广东学业水平)加热蒸发 NaCl 溶液A.NaCl 溶液的体积
C.NaCl 的物质的量B.NaCl 的质量分数
D.NaCl 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析:加热蒸发 NaCl 溶液,水减少,溶液的体积减小,溶
液的总质量减小,NaCl 的质量不变,但 NaCl 的物质的量浓度
增大,NaCl 的质量分数增大。
答案:C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如下。
(1)计算: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液体溶质的体积。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溶质的质量或用量筒量取液
体溶质的体积。(3)溶解:在一定容积的________中溶解。烧杯 (4)转移、洗涤:烧杯中的溶液冷却至室温后用__________
引流转移到容量瓶中,洗涤烧杯和玻璃棒__________次,并将洗涤液也转移到____________中。玻璃棒2~3容量瓶 (5)定容: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至离刻度线________cm
处,改用______________取蒸馏水滴入容量瓶使溶液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________。1~2胶头滴管相切 (6)摇匀: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7)装瓶、贴签。
2.所需仪器
托盘天平、量筒、烧杯、容量瓶、玻璃棒、胶头滴管、试
剂瓶。100 mL 1.0×10-2 mol·L-1的CuSO4溶液。下列玻璃仪器中,一 典例剖析
【例 3· 多选】(2013 年广东学业水平) 实验室需要配制)。定要用到的有(
A.漏斗
C.烧杯B.玻璃棒
D.容量瓶 解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根据配制步骤可确
定所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容量瓶、
胶头滴管。
答案:BCD 胶体、分散系
1.基本概念
(1)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
中所得到的体系。
(2)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其状态可以是气态、液态、固
态。
(3)分散剂:容纳分散质的物质。其状态也可以是气态、液
态、固态。
(4)胶体:分散质粒子大小在 1~100 nm 的分散系。2.溶液、胶体、浊液的比较能能不能能不能不能3.胶体的性质及应用特别提醒胶粒带有相同的电荷,互相排斥,所以胶粒不容易聚集,这是胶体保持稳定的主要原因。如果胶粒失去电荷,
则胶体将不能稳定存在。典例剖析【例 4·单选Ⅰ】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是()。 A.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 1~100 nm 之间
B.具有丁达尔现象
C.胶体粒子不能穿过半透膜,能通过滤纸空隙
D.胶体粒子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
解析:分散系划分为溶液、胶体、浊液的依据是分散质粒
子的大小。正是因为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 1~100 nm 之间(存
在胶粒),才会发生丁达尔现象。
答案:A课件12张PPT。第 5 讲电解质溶液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3.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化合物能不能能不能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部分 全部部分完全 典例剖析
【例 1·单选Ⅰ】(2011 年广东学业水平)下列气体通入水中,A.NH3B.O2C.HBrD.HCl 解析:A 项,NH3溶于水能形成NH3·H2O弱碱溶液;C 项,
HBr 溶于水能形成 HBr 强酸溶液;D 项,HCl 溶于水能形成盐
酸;B 项,O2 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且不与水反应生
成电解质,故不能形成电解质溶液。
答案:BCH3COO-+H+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1.电解质的电离
电解质在熔融状态或溶于水时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电离过程是自发的。NaOH===Na++OH-2.电离方程式CH3COOH 用化学式和离子符号表示电离过程的式子,表示物质溶于
水时电离成离子的化学方程式。例如,NaOH、CH3COOH 在水
溶液中电离的电离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原理: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做定向移动。特别提醒(1)HCl、H2SO4、HNO3 等共价化合物,无论是气态、液态或固态,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没有导电性,只有溶
于水才能导电。
(2)NaCl、KNO3、NaOH 这类离子化合物由离子构成,固态
时不导电,但液态(熔融状态)或溶于水时都能导电。A.Ca(OH)2===Ca2++2(OH)-B.FeCl2===Fe2++3Cl-C.H2SO4===H2++D.Al2(SO4)3===2Al3++3典例剖析【例 2·单选Ⅰ】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解析:化合物电离时产生阴、阳离子,A 中 2OH-多了括
号;B 中电荷和原子均不守恒;C 中 2 个 H +应写成 2H +。
答案:D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离子共存
1.离子反应的判断
一般来说,电解质在____________中所发生的反应即是离子反应,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水溶液2.离子反应的类型
可分为复分解(即离子互换)型和氧化还原型。
3.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复分解型)(1)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气体)。
(3)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弱电解质 总之,离子反应的发生总是向着降低某离子浓度、减少某
离子数目的方向进行。沉淀挥发性物质4.离子共存问题(1)注意限定溶液的条件,如酸性、碱性、无色透明溶液等。
(2)离子间是否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即是否生成沉淀、气体、难电离物。(3)离子间是否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5.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见专题五第 21 讲) 典例剖析
【例 3·单选Ⅱ】(2013 年广东学业水平)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解析:A 项,Cu2+与OH-不能大量共存;C项,Fe2+与OH-答案: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