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5张PPT。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
多极化趋势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1)典型代表: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苏联加盟共和国独立波兰 民主德国1.东欧剧变波兰的剧变“圆桌会议”将成为通向民主和自由的波兰之路的开端。 在1989年6月的议会选举中,波兰当局在议会选举中惨败。反对派不仅获得了众议院自由竞选161席中的160席,而且囊括了参议院100个席位中的99席。波兰统一工人党知名领导人全部落选。 之后波兰实行了资本主义。1989年波兰的圆桌会议 德国的统一庆祝德国统一嘉年华 1990年钱其琛(中国前外交部部长)回答《世界知识》记者的提问:
这些事件(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事情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
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2)原因
内部原因:东欧各国照搬苏联模式,束缚生产
力的发展(根本);
放弃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忽视民主法制。
外部原因 :受苏联改革和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西方的和平演变
经济困难政局动荡执政党放弃社会主义道路政治多元化反对派得势取得政权制度质变步骤剧变完成苏联解体1.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2.“八一九事件”
3.《阿拉木图宣言》——正式解体
4.实质: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5.原因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经济改革政治改革激化各种矛盾 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探究:苏联解体原因分析 原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艾伦·杜勒斯曾针对美国和平演变战略自信地宣称:“如果我们教会苏联的年轻人唱我们的歌曲并随之舞蹈,那么我们迟早将教会他们按照我们所需要他们采取的方法思考问题。”
戈尔巴乔夫把“改革”成功的希望寄托于西方的施舍。西方则趁此“良机”,提出各种苛刻的附加条件,按西方当时的说法,就是“大改革多援助,小改革少援助,不改革不援助”。 然而,西方的援助只是一个“诱饵”。加紧对苏联实施“和平演变”战略。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当时说:“美国的关键战略利益不在于从经济上挽救莫斯科,而是要摧毁苏联的共产主义制度。
如何正确认识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合作研究合作探究:正确认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失败,只是表明苏联模式失败,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
2.历史从来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3.社会主义各国应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不能拘泥于一种模式。二、和平与动荡并存(1)“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和新冲突.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教、领上等矛盾相继爆发。
(2)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
1、原因:2、表现:(1)南斯拉夫解体:(2)北约轰炸南联盟:(3)国际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 科索沃战争 9 . 11 事 件2001.9.11这是卢旺达穆拉比大屠杀纪念馆的遇难者头骨。1994年4月至7月的100天时间里,卢旺达发生震惊世界的种族大屠杀,有约100万人被杀害。联合国大会宣布每年的4月7日为“卢旺达大屠杀国际反思日”。民族、种族、宗教、领土问题爆发三、“冷战”后的国际格局趋势1.原因:(1)美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2)其他国家则主张推进多极化进程。“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2000—2002年 国民生产总值三、“冷战”后的国际格局的趋势2.表现:(1)欧盟的建立及发展。(2)日本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3)俄罗斯: 政治上:
军事上:
经济上:俄罗斯联邦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俄罗斯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改善
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
国内经济的不断好转 自卫队迈向"战时体制" 驻守型向出击型转变 日本自卫队派军进驻伊拉克 参与朝核六方会谈日本前首相小泉在联合国大会作报告,积极申请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克林顿在阐述美国21世纪外交政策的讲话中说:世界必须有一个领导,而且只能有一个,美国最具有领导这个世界的能力。德国前总理科尔:“今天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多极的世界。……”“只有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维护安理会的团结和权威,在联合国框架内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才是正确方向。”“不管什么情况,法国将对授权对伊拉克动武的决议草案投反对票,如果绕开联合国对伊动武,法国不会参战。” “如果需要我将亲自出席联合国安理会会议,参加对伊拉克问题新决议草案的投票,德国不同意任何使战争合法化的决议。”“俄罗斯倾向于通过和平的手段解决伊拉克问题,任何其他手段都将是一个错误,将会造成人员伤亡和整个国际局势的动荡。”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三、“冷战”后的国际格局的趋势1.国际格局特征:“一超多强”的局面
多极化趋势增强2.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3.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影响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新的世界格局形成了吗?为什么?
当今世界形势的主流什么?世界新格局尚未出现的原因 对国际关系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政治力量,自身都处在较大的变化之中,还没有达到均衡,一时间难以形成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局面。 当今世界形势的主流是
和平与发展1.东欧剧变的实质是( )
A.各国放弃了社会主义旗号 B.执政党向反对派妥协
C.各国共产党丧失了政权 D.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巩固练习2.苏联发生剧变和解体的直接原因是( )
A.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积弊
B.戈尔巴乔夫背离社会主义的政治改革
C.各加盟共和国日益严重的分离倾向
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策略的影响 BD3.下列关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暂时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②总趋势是多极化不断加强;
③多极化格局已经最终形成;
④目前存在美、欧、日、俄、中五个主要力量中心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B4.理论界通常称当前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这一“交替”主要是指( )
A.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B.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C.由民族冲突向地区性冲突发展
D.由于是形态的对立到政治军事对抗B 两极格局 一超多强
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动荡并存
总体走向缓和知识小结: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戈尔巴乔夫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所谓“民主化”和“公开性”。这样,戈尔巴乔夫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趋于接近”,接着又从揭露社会主义的“黑暗面”发展到推行西方的多党制。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是对苏联历史的全盘否定,造成了否定十月革命、丑化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严重后果,引起人们思想的混乱,导致了局势动荡,直至苏联解体。斯大林执政以来苏联形成了一整套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称为斯大林模式:
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规定国家的一切经济活动均由中央计划决定,经济结构单一、效益低下、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严重束缚了劳动人民和加盟共和国地及各民族地区的积极性。
政治上高度集权。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对干部没有必要的监督,社会缺乏民主。苏共和中央垄断权力,使加盟共和国失去实权。
斯大林模式带给人们的不是富裕的社会主义,而是危机的社会主义。